重大创新多是反直觉?全球首款大数据OS会是其中之一吗?

来源 :中国计算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gzi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什么很多重大创新都是反直觉的?
  直觉似乎是个很玄妙的东西,但它其实来源于大脑对旧有认知的思维惯性,那些所谓的因果、逻辑、辩证,在全新认知和创新理论面前最有可能失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反直觉之举。
  例子多多。比如天文学的日心说、量子力学的波粒二象性,社会网络的六度空间理论,甚至是真假难辨的“啤酒与尿布”的故事……这些多少都有些不可思议。不论“啤酒与尿布”的故事是真是假,《大数据时代》一书早就抛出了有关大数据的三个经典观点:
  不是随机样本,而是全体数据;
  不是精确性,而是混杂性;
  不是因果关系,而是相关关系。
  这也从侧面告诉我们,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新时代,边界越来越模糊。你看,云计算的领先者是个“卖书”出身的亚马逊,搅动汽车行业的是个新能源出身的特斯拉,颠覆传统电视行业的不是硬件而是内容……
  威胁巨头的往往不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而是跨界的隐形创新者。这些所谓反直觉的思维、技术、商业模式都在席卷而来。
  近日,当笔者接触到发布仅半年的“全球首款大数据操作系统BD-OS”时,心中还是有着那份思维惯性和随之而来的质疑:
  为什么巨头不做这个OS级别的系统,而是国内一家创新的大数据企业百分点首先提出?
  大数据已经提出这么久了,Hadoop、Spark等技术人员比比皆是,我们真的还需要大数据OS吗?
  百分点技术副总裁刘译璟透露,他们接触的不少企业在布局了大数据技术之后,因为无法将技术与业务结合而陷入项目停滞状态。技术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技术,他们之间有一条鸿沟。如何将业务问题转化成真正数据的问题,这需要有长期的经验、技术和试错。
  举个例子。谷歌的广告投放效果为什么那么好?它能够把广告问题转化成点击流的预测,只有解决了从业务需求到数学建模的问题,才能将大数据价值充分发挥。
  再举个例子。PC上的Windows操作系统为什么非常有必要?它屏蔽了底层技术,能够以简单的图形界面让更多人可以应用PC提供的价值。
  同理,大数据OS,也应该是能够整合底层的各种大数据基础技术,通过业务逻辑和流程将数据进行生命周期管理,并随时按照业务需求进行组合和复用。而且,这也意味着它的应用层可以直接面对业务人员。
  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大数据OS吗?让人人都能轻松享受大数据的价值,这就是全球首款大数据OS BD-OS的初心。
  全球大数据生态格局可分成四个方面:第一是底层的基础技术和基础架构;第二是在基础架构上构建的逻辑分析和算法模型;第三,将数据结合到行业和业务应用;第四,产生新的数据。
  百分点的业务都有涉及。这家企业可以算得上我国专注大数据领域最久的创新公司了,成立已经7年,服务的企业客户也有2000余家。最开始专注消费者数据化,用以驱动企业从以产品为中心转换为以客户为中心,到后来他们发现,很多企业客户不仅需要大数据的底层方案,更期望获得全链条端到端的整体解决方案。经过7年铺垫,百分点的产品线布局已经基本完善,推出BD-OS这种平台级的产品也就水到渠成。
  据百分点高级研发总监、BD-OS总架构师刘国栋介绍,上个世纪90年代末到2010年,大数据最早的技术研发就是搜索,之后互联网数据和物联网数据爆炸,引发了人们对大数据需求的井喷。大数据的发展与业务紧密相关,随着企业在数据上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越来越多,为了解决原有技术解决不了的问题,以Hadoop为核心的大数据平台出现了,并在部分场景下解决了人和大数据交互的问题,衍生出不同维度的大数据产品。
  大数据OS则期望从更全面的数据量和数据维度上轻松挖掘和管理数据。它不仅在底层可以管理各种各样的即插即用的计算框架,将大数据底层技术标准化,其核心能力是定制了自己的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管理模板,并在部分企业用户中得到了认可。
  例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以BD-OS为基础搭建大数据中心,整合所有无线电台站的运营数据,以预测故障。速8集团则以它为基础整合内外部数据,开发价格监控体系和BI系统,以便速8集团进行定价和运营管理。
  刘国栋认为,BD-OS之所以可以称作全球首款大数据OS,是因为它具有操作系统的几个基本要素:人机交互体系、资源管理体系、数据存储体系、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不仅可以解决技术问题,同时帮助企业客户提高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
  其他大多数大数据平台,主要集中在“将开源技术打个包”,而在人机交互和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层面上很少能够涉及。“因为它们不能像百分点一样,有很多业务场景去验证这个产品,并提炼出一套方法论进行数据的管理。”刘国栋表示。
  当然,这样的BD-OS寄期望于大数据的垂直纵向整合,以及产业链的横向生态整合。
  在底层技术的纵向整合上,尤其是BD-OS支持的大数据开源技术,不同社区不同版本的更新或许是一个挑战,毕竟任何操作系统都需要产品迭代。
  在BD-OS的横向整合上,它的应用层也在建立自己的应用商店。除了BD-OS可以部署在私有云上之外,据悉,BD-OS与微软Azure云和亚马逊AWS已经开始进行深度合作,即作为这两种公有云在亚太地区重要的大数据PaaS层,一同拓展SaaS生态的发展。
  一个孕育了7年技术和经验的大数据OS,已经形成了百分点的方法论和管理系统,未来仍旧需要不断迭代。毕竟在以前,这样的平台级产品多是巨头所为。但是,反直觉的事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不再新鲜。
  你看,全球热炒的人工智能极品AlphaGo,也是谷歌花费4亿美元并购的英国DeepMind公司的技术。那么,百分点的“全球首个大数据OS”是否也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反直觉创新案例呢?
其他文献
日本专家造了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看起来很像10岁的孩子。它可以“复制”人的面部表情,而且还能模仿人类的步态。  Hiroshi Ishiguro(石村弘)是知名的日本机器人专家,他开发的机器人力求逼真。事实上,没有多少工程师、机构开发逼真机器人。为什么?部分是因为要复制人类表情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在技术上很难做到,所以这样的机器人相当复杂,成本很高,在商业上不太实用。  Hiroshi Ishig
在刚刚闭幕的CES (美国消费电子展)2017上,智能汽车再次成为热点。这几年随着众多科技公司和传统汽车厂商开始加大力度研发智能汽车,CES成为了名符其实的车展。  目前全球智能汽车研究竞赛处于白热化阶段,率先推出相应产品的企业未来将占有一席之地。咨询机构易观预测,到2019年,全球智能汽车市场将迎来洗牌,缺乏竞争力的企业将被淘汰。经过短暂的市场启动期,到2021年,少数产品成熟的企业将主导市场,
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信网络)成立于1998年,是海信集团信息产业板块的核心力量。在成立初期,海信网络主要以软件研发为主,2000年左右,海信网络开始进行智能交通方面的研发。  公司定位高端产业,立足自主开发,面向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平安城市,提供城市交通、交通运输管理、轨道交通、智慧城市领域核心产品、整体系统解决方案和专业化服务。历经十余载,在智能交通领域,海信网络去年的软硬件
6月27日,三星电子有限公司推出了全新ISOCELL Plus技术,该技术的应用增强了CMOS图像传感器捕捉光线的能力,大幅提升了光敏度和色彩还原度。如今,智能手机的使用者可以在极具挑战性的低照度环境下,拍出更准确、清晰的照片。  该技术通过在相邻像素之间形成物理屏障,减少颜色串扰并增大full-well capacity(满阵容量)。比起传统的背照式(BSI)图像传感器设计,ISOCELL技术可
本报讯 12月20日,以“最美合伙人 · 智能時代聚变的力量”为主题的2016联想超融合盛典在京举办。  联想超融合携手大连市政府、上海长征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徐工集团、蓝色光标等来自政府、医疗、教育、制造和办公等行业的两百余位企业和合作伙伴,共同分享智能时代下超融合解决方案的行业应用与创新实践,展望企业智能化转型的未来之道。  今年年初成立超融合产业联盟之后,联想超融合“寻找最美合伙人”活动足迹
本报讯 近日,谷歌宣布开始禁止使用加密货币的应用程序。该公司最近更新了其 Play 商店政策,明確禁止加密货币应用程序,尽管有几个此类应用程序仍然可以在发布时下载。新政策称:“我们允许远程管理加密货币挖掘的应用程序。”
Nutanix公司是超融合领域的标杆。2015年,Nutanix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入:一方面招聘更多本地人才,加强销售力量;另一方面,与中国本地的合作伙伴开展全面的战略合作。  近日,Nutanix公司首席营销官Howard Ting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对Nutanix的合作伙伴战略和中国战略进行了深入解读。  妥善处理“多角”关系  Nutanix在选择合作伙伴方面一向以严格著称。在与联
本报讯 近日,拓深科技宣布完成數千万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天集团旗下上海天纪领投。此轮融资后,公司将进一步加大电流指纹的研究和产品化,致力于成为全球技术领先的基于电流指纹AI引擎的消防预警服务提供商。
如今,随着基础设施复杂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项目参与方的不断增加,基础设施的交付变得越来越复杂。近日,致力于为可持续性基础设施提供综合软件解决方案的Bentley 软件公司首席营销官Carey Mann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详细介绍了当前基础设施项目交付的新趋势。  综合交付趋势显著  Carey Mann认为,传统的项目交付主要集中在设计和建造阶段,项目设计方或者建造方所使用的软件平
协同办公作为适合企业早期上云的SaaS项目,帮助企业极大地提高了日常工作效率,实现了开源节流,因而得到企业用户的青睐。  近年来,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蓬勃发展,云服务正在成为主流的IT服务和交付形态。与之相对应的,是企业级客户井喷式的上云需求。而这种需求同样正在呈现两种分化态势:一部分中小企业和新生代企业,已经天然长在云端;而另一部分企业则受限于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等多云模式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