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艺术家就是一个世界

来源 :散文诗(青年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andrat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丁 方:巴荒的作品不是简单的一个画家靠着一种感觉,对一种物象和色彩的感觉,实际上它是文学+思考+哲思+生命的体验,用俗话说,是用肉身丈量大地,经过沉淀和糅合之后再进行的创作。
  高海军:理想主义很重要,要有情怀,有理想,这是非常让人尊重的,因为艺术是很崇高的,也是辛苦的,画画儿真是又苦又累又孤独的事。
   巴荒的画关注人和自然、人和神,关注宗教、神性,以及和大地的关系,在心灵里面,潜意识里可能也有这种天然的激荡。
   不管哪个民族,哪个时代,生命都是一样的,都有审美的、共通的、最美好的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是普遍的标准,是我们的价值,而不是形式多变、多样。去掉表面那些浮躁,怎么关注人的存在,关注人的社会价值,这才是最重要的。
  孙小宁:那个时候,我完全没有看到这样一种形态和这样一个人的存在,我自然就去采访了她。从回忆的角度,她那时候住在小西天,电影资料馆旁边的宿舍,非常小。我就跟她每次都面对面地沟通,我就觉得好像是坐在高原上一样,周围的东西好像不存在,只有这么一个人跟我讲西藏的事情。我一直想写她,也陆续地写过,但是我觉得,她所有说的这个点,我都能感觉到,但是,当时的心力不一定能够传达,一直就是这样的存在。
   巴荒特别难得,在大家都轻飘飘的时候,这么一个有重量感的灵魂,有时候它会挤压你。因为你会觉得,那样走可能更轻松的时候,突然来这么一个撞击,然后说,不行,好像对于自己的灵魂来说,应该自己去汲取一点儿什么,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下去。我觉得,这是一种精神的召唤。说白了,每个人灵魂里面的这些东西都会在成长的路上碰到,你对宗教的思索,你对人文历史的探求,这些都会反馈到你自己对自己灵魂的互相映照。现在我觉得,肯定比我当年能够离她近了一些,但是,也不一定说怎么个近法儿。从细节上来说,这个人让我感到特别真切,她走得多远,你只要进到这个场,那些东西就都会复活,所以,我觉得特别珍贵。我觉得,就是有一个人走在你的前面,让你永远可以看着她,她就是这么一个珍贵的存在。
  丁 方:巴荒画肖像的时候考虑的问题非常多,我是从我的内心来反推的。她在考虑肖像永恒性的问题,文艺复兴的肖像很明显地能看出不是画一个人此时此地的具象,而是想把此时此地的肉身放在永恒的空间里,让以后的人再看到后都感觉到是当代的,又是穿越时空的。在这方面,她会花很多心思来组织画面,包括色彩的组织、造型的组织。比如说这个封面的形象,这个脸就会让人想到这张脸和当地的地貌的构造是同构的,怎么表现?这种陡峭的线条,就跟西藏的很多山是一样的,是同构的,没有很多植被,刀削斧劈。这就牵扯到一个很普遍的东西,藏族在真正有穿透性眼光的艺术家心中,人与山是同构的,内在构造是一样的,你画山就是畫人,画人就是画山。这样的话,把有血肉之躯的人与山同构的话,就是永恒了,所以,她在这里开辟出了一个新的绘画语言的探索。
  孙小宁:人就是跟自己的品性特质相关,我跟冰川老师交往就会觉得很轻松,我跟巴荒交往会觉得有一个东西压过来,我必须要接着,这也激发了我的使命感,我必须接着,就是这种感觉。这是不一样的,她有一种生命特质,你跟她的要求不太一样,你想让她轻松是不行的。每个人不一样,每个艺术家也不一样。
  王小川:小姨对我来讲,她在美术圈子里是一个有独立个性的人,我说你干嘛要有独立个性,你干嘛不跟别人合作?你不能去说服这种事情,在很长时间里都有这样一种冲突性。
   后来慢慢地,自己也开始变化了。
   这种优秀的东西不是从外在找的,而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可变得更加的重要。因此,我慢慢开始往回退,开始寻求自己内心的精神力量。这种情况下,我会理解小姨了,她把自己的感受看得非常重,而不是强求跟自己连接,被外部的商业环境,被别人的主观意见吞噬掉,这样,就会有内心的原动力量。因此,我就开始往内看。
   我觉得,跟艺术能媲美的是科学性的东西。科学家在佛教的认知里也有他的位置,但是肯定不够,这些连接里面若没有精神性的东西同样也会被吞噬掉。因此,我们追求自在,追求尽可能走向天人合一,把自己跟这个世界融合到一块儿。小姨今天谈的是自己的美术简史,能与自己之前的东西贯穿到一块儿,站在更高的维度去看,这样离上帝的角度就更近一点了。所以,这种精神滋养对我依然会有,而且比原来更加和谐了。
  汪家明:破坏也是一种美学思想,美学思想有各种各样的。说到出版,搞设计也是这样,现代网格设计得很标准,修改的时候就要破坏,就要出了网格,整个设计就生动起来了。有时候就是这样,先是完美,再是破坏,也可以先是破坏,后是完美,总而言之,破坏的作用是很大的,它会在你画不下去的时候,最后一破坏,就出来了。
  冷冰川:一个艺术家就是一个世界。
其他文献
我希望的   从别人那里从水面从书籍从梦境……我了解自己。   一个具体的图像,社会之物,自然一粟。   在变换的场景中被确认,还需被风雨确认。   我希望的,风雨不是我希望的样子。  垂 钓   黄昏倦怠。黄昏是一个叹词长长的尾音。   垂钓者收起鱼线,另一头空无一物。   凝视流水,解读一条鱼脱钩而去的优雅。   他收起渔具,转身离去时,暮色降临如水。  马蔺花   六月,蝉
期刊
风给庭院遮了一层灰蒙的色彩  随意冒出的一片绿叶,中断了晨铃的喧嚣  花醒了,香气毫无痕迹  我猜测风的来向,看时间吹落枯叶  干净的院里,多了几只飞翔的叶子  我的到來,惊动了沉寂的颜色  剥开了一颗核,裸露在院中,举着一片叶  给树深处的院中一线阳光,一圈响动  绿 叶  绿叶是修行的净土,打破了行者的衣衫  生活撕碎了街道的嘈杂,两旁树的欲望也被压没  一个世界的毁灭,从坠落在古板的柏油路开
期刊
在尘世里我把自己捻成一粒盐  孤独地变成了一个哑巴  石头的心事只对月光说  一▲是什么隐去了秋风的嘶鸣  或许是我单薄的人生  还未稀释出人世的深浅  那些即将飘零的落叶  像极了一个人  孤独的样子  我用了很多年去修正  这一路的弯曲和锋利  却不知每一个人的旅程  都是一条跋涉的河流  二▲每一个骨节都是一座山峰  时间是主宰  有神一样的圣谕  在众山之间  我如此渺小   唯有虔诚地跪
期刊
萬物到水即止。   这或许是冥冥之中的神谕?   “研究天上的星星,却看不到自己的脚下。”   面对女仆的嘲讽,泰利斯,一个仰望星空的希腊人是不屑的。   他坚信自己是宇宙之子,只接受神的指引。   “我的眼睛,只看别人看不到的。”   他无视这个女仆惊人的美貌,一切事物还原到最后,都是水,他说。   掉落井里,并获救,不过是星辰降落人间的一次戏仿。   岁月如长河。在他的世界里,
期刊
我喜欢这样的夜晚  铁匠铺熟悉的声响不绝于耳  炉头背风,像我沉默寡言的二叔  炉尾靠山,烟雾袅袅向上,吹向从前  一座山袒露自己,用真诚拉动风箱  一块铁,历经淬炼和锤子的敲打  把月亮锻造成明晃晃的弯刀,高举头顶  他要去砍伐远山,还是要去收割稻浪?  我的二叔像亲历者,又像是一块黑黑的铁  他把锋利与厚重,不断嫁接给我  再说说蝴蝶  一只蝴蝶,追逐另一只蝴蝶  累了,就在花朵上停歇  我喜
期刊
本期嘉宾:巴荒,原名蔡蓉,成都出生。中央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毕业。历任中央戏剧学院教师,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文研院美研所中国美术报编辑和记者,并援藏任教日喀则师校;1985年始自费西部独自游历和田野考察,20年间,足迹达川、滇、藏、甘、青及新疆等少數民族边地和古道。1995年接受CCTV《东方之子》“中国杰出女性”专访;在英国和香港举办个展;油画为中国美术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和意大利、英国、荷兰、
期刊
主持人:姚 风  主持人语:日本诗人谷川俊太郎因诗人翻译家田原的出色翻译而被中国读者所熟知,本期特邀田原新译他的七首作品,以飨读者。谷川俊太郎被视为日本的“国民诗人”,他之所以享有如此声望,田原认为“首先取决于他超人的语言感觉和想象力,他的大部分作品达到了诗学表现上的平衡,诗歌与世界,诗歌与生活和生命的关系,爱情、活着与死亡也是他诗歌的重要主题。感性、理性、想象、比喻、隐喻、思想等等都不动声色地隐
期刊
《暖暖內含光》海报
期刊
饥饿艺术   她们说到饥饿。   满脸的骄傲。   这是她们值得珍藏的标签。   这是她们赖以炫耀的资本。   她们说到瘦,说到腰如束素,身轻如燕。嘴角不自觉扬起微笑,自信挂在胸前、脸上。如同自己就是七步成诗的才子曹植笔下的洛神,就是帝王掌中翩然而舞的仙子……   她们的小腿已瘦如干柴,却保持着优美的曲线、修长的形状。   她们的脸上,覆盖着一层一层的滋养。   那些手脚长满老茧的
期刊
永恒的链条——母与子   残破的壁画中流露出古拙的历史气息,远去的生命和文化,如呼吸般从壁面喷出,令我亢奋不已。岁月的风蚀和雨濯,使那些历史的图式形成特殊的斑驳和流淌的形式,可以一层层剥开的涂层,演绎着不同历史时期的生命;因此,颜料的流淌形式,国画式的点苔,石青石绿效果的运用,以及国画的积墨效果,水彩晕染方式,没骨画手法等等,皆可拿来为我所用;而宗教图式的构成,则更能强化我对属灵状态的表达。我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