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生德育工作中的心理教育方法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把心理教育引入到初中生思想教育工作中, 这是现代心理学对德育工作的一大贡献。本文论述了增强心理承受力和克服心理紧张这两个心理教育方法, 分析了它们在初中生心理和思想成长中的重要价值,并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策略。
  【关键词】初中生;德育工作;心理教育
  一、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媒体渠道的冲击,给中学生心理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也带来了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麻烦。作为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能够准确的把握时代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针对性的探索“消除心理紧张”和“增进心理承受力”的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消除过度心理紧张
  (一)心理紧张的产生及其对身体的影响
  初中生大多数都正处于青春期, 生活中会充满各式各样的刺激和诱惑。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为了适应这些刺激, 人会自动调动身体的各种功能作出相应反应来适应外界环境。如果外界刺激与机体的适应能力一时难以达到平衡时,人就会产生心理紧张。
  并不是任何强度的心理紧张都能引起人的心理不良反应。但是心理紧张过大, 则会不断引发人的紧张情绪, 如不及时消除, 长此以往,不但不会成为人的内在动力, 反而引起生理心理疾病, 如脱发症、多汗症、紧张性头痛、消化道溃疡, 对人的身心造成不良影响。心理学实践证明, 只有中等强度的心理紧张才能提高人的活动能力, 才最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
  (二)消除心理紧张的有效途径
  1.保持适度的心理紧张状态
  适度的心理紧张有助于提高人的活动效率。这种紧张一般是指对一个具体初中生来说, 其所承受的刺激量对于他来说不多不少正合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就应当有针对性的调节这种心理紧张,正是这样强度的心理紧张才有助于他充满活力。
  2.树立必胜的信念
  必胜的信念是人走向成功彼岸的必要心理条件。古往今来, 凡是成就一番事业者, 无不是具有坚定信念之人。有了这种信念, 就等于在生活的道路上平添了强大的内在心理机制,它会时刻推动着人走向光辉的顶点。
  当然, 这种信念是建立在坚实的生活基础之上的。这种基础, 就是勤学与苦练。古往今来, 不论是驰骋疆场的勇士, 还是运筹帷幄的战略家; 不论是古代的名流才子, 还是现代的艺苑名家, 他们的成功, 无不凝聚着成功前付出的辛勤劳动。
  3.适当的宣泄
  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行为发泄, 可使心理恢复平静。例如, 遇上伤心事, 可以痛哭一场; 激怒时, 对着沙袋或沙发击打一阵。也可将自己所遇到的刺激、产生的感受讲给同伴、朋友聽,这既可把心中的烦恼、郁闷发泄出来, 又可从朋友那里获得安慰。
  三、增进心理承受力
  (一)心理承受力的内涵
  心理承受力来源于心理挫折。心理挫折是指由于主客观的障碍和干扰致使目标不能达到, 需要不能满足的情绪状态。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 挫折抵抗力不同, 其感受与情绪反应也就不一样, 这种挫折的抵抗力就是心理承受力。
  心理学家认为, 心理承受力是指能够承受的心理挫折的程度, 心理承受力越大, 承受的心理挫折就越大。心理承受力强的人表现为泰然地面对挫折与失败, 并能冷静思索, 积极分析, 寻找排除挫折的各种对策; 而心理承受力弱的人, 面对挫折往往茫然失策、心灰意冷, 并容易导致情绪低落。可见, 心理承受力是心理健康的一个基本特征, 它也并非天生所得, 而是同人的其他心理品质一样, 是后天学习和锻炼的结果。
  (二)心理承受力差异简析
  1.心理承受力差异
  心理承受力的强弱与经受心理挫折的多寡有直接关系, 也即与心理挫折的经验密切相关。心理挫折经验的丰富与否直接制约着人的心理承受力的强弱。不同的人之所以有不同的心理承受力, 最主要的是由于在心理挫折经验上的差异。适当增加心理挫折、丰富经验, 是培养初中生心理承受力的有效途径。
  2.造成差异的原因
  初中生心理承受力差异大体由以下原因所致:
  首先,心理挫折经验不足。这在现代不少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身上看得非常明显。这些学生在家中是“小皇帝”, 是父母的掌上明珠, 父母对他们真可谓有求必应。当他们到了集体之中并开始走向社会生活之时, 一点小困难、小挫折就往往会使他们难以忍受和克服。
  其次,心理挫折经验饱和。自幼家庭的极度贫困生活, 或因其他原因造成的过度心理紧张往往容易导致初中生早熟, 并建立起较强的心理防御机制。这种机制一经形成, 就会发展为一种习惯, 随年龄的增长, 接触面的扩大, 就会难以信任他人, 形成多疑和谨小慎微的秉性。这种自幼过多的挫折积累也无益于心理承受力的增强。
  第三,心理挫折经验中断。这种情况是指由于父母言行不一, 或没有具体家教计划而致使学生不能经受适度的一贯的心理锻炼所致。这些学生表现为心理承受力减弱、胆小怕事和过于内向, 长大后没有较强的交际能力及开拓精神。
  (三)培养心理承受力的有效途径
  心理承受力的培养和锻炼过程也就是逐渐经受磨难和挫折、积累经验的过程。
  1.让自己受点挫折
  有位哲人曾说过这样的话: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初中生应懂得这个道理, 自觉地面对和接受一点困难与挫折。当然, 这种挫折度和困难度应是经过努力所能克服的, 过高、过低的困难与挫折都不利于他们锻炼心理承受力。
  2.强壮的体魄是培养心理承受力的基础
  强壮的体魄是培养心理承受力的基础。体魄是心理承受力的有力基础, 舍此基础, 心理承受力的增强就是一句空话。毛泽东早在大半个世纪前就在其名篇《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 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身体上的能量, 经过心理调控, 完全可以转化为心理上的巨大能量, 这种能量是增强心理承受力所必需的。同学们要想能更好地解决现实困难, 培养心理承受力, 就必须首先自觉地加强体育锻炼。要知道, 无论是哪朝哪代的历史伟人, 他们之所以能成就一番事业,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首先有一个强壮的体魄。
  四、结论
  前面我们讨论了初中生心理问题的表现,并从心理紧张和心理承受力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初中生心理问题形成的原因,并且针对性的提出了措施,希望初中生的问题能得到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并且能对初中生进行有效的疏导。
  参考文献:
  [1]康敏.信息化时代中学心理教育的实践与思考.《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11月.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将道德与法律有机融合,在教学案例和课堂活动的设计上更具有人文性的特点,也更加符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水平。为发挥初中政治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必须做到:一、深入挖掘新教材,创新教学方式;二、紧贴学生的生活,开展德育教育;三、多渠道讲解法律,渗透法治教育;四、围绕新课标教学,注重互动探究,将政治新教材的知识讲得更加透彻和明了,引导初中生在思考和探索中学习,丰富
期刊
【摘 要】初中的班级管理活动时班主任的重点工作之一。在传统的管理过程中,许多学生表现出叛逆,过激的行为,影响了班级和睦。本文提出,教师应当将德育教育融合到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成绩和心理健康等方面关心学生的成长。  【关键词】德育教育;初中;班级管理  引言  在初中的教育管理过程中,班级管理一直是班主任的重点工作,但是许多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往往
期刊
【摘 要】由于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工作人员在学生智力和能力培养方面花费了太多心思,从而将学生品德教育工作忽略。本文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对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现状进行总结,并从对德育教育目标进行明确、将德育与美育工作进行有效结合、德育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建立良好的校园德育环境四方面,论述了加强小学德育生活化教学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小学德育生活化;现实生活;校园德育环境  为了提升
期刊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以下均略称为《考虑》)是马克思在特利尔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论文,写于1835年8月,收录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全文共29个自然段,共计2619字。篇幅虽短,却可以一窥到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与卓越才能。其中,马克思用冷静现实考察,立志为人类幸福而献身的高尚情感和价值理想,都对我国当代青年择业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高的现实启示。  一、马克思对人的哲学思考  马克思的《考虑
期刊
【摘 要】在新的形势下初中的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有初中德育老师经验不够充足,有的学校对于初中生的德育工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以及缺少有必要的家庭教育的实践活动等等。这些现实情况使得在初中生中开展相应的德育工作面临着很大的阻力。面对新的形势,初中德育老师应该多利用班会来加强对于学生的沟通,这样才能够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通过自己对于学科的教学来提高对于德育工作的质量,通过借助各种实践的
期刊
众所周知,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班级良好班风的形成,要有德育教育为引导。也就是说,德育教育就是班级管理的“舵”!现在我就将自己在班级管理中有关德育教育的一些想法以及做法做以简要归纳:  一、率先垂范  师者典范也!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是学生效仿的蓝本。因此,身为教师的我们必须严于律己,做学生的楷模。其实说来简单,就是你怎样要求学生的,你就怎样去做。如:你要求学生不说脏话,礼貌待人
期刊
【摘 要】中职德育课程改革要求中职学校德育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模式,遵循“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德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尝试运用新的教学方法,让德育课程深入学生心灵显得尤为重要。“问题——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探究,旨在让德育课程能真正内化于学生的心灵,让德育课程充满实效。  【关键词】中职;德育;问题——启发式  一、“问题——启
期刊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一个思想意识与道德认知发展的阶段,一个良好的教育可以更好地促进这生正确的思想意识与道德认知的形成。而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小学英语教学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开展,已为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基于此,本文就怎樣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谈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小学英语;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生正处于一个思想认识
期刊
【摘 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一个事关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性质和方向的重大问题,关乎着国家的稳定发展。本文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进程进行阐述和分析。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进程  近些年来,关于“中国精神”、“中国梦”、“中国视野”等已经受到了公众的认可,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问题的研究,也开始被提上日程。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进程,对于实现
期刊
【摘 要】现如今,中国梦一词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将中国梦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能够增强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思想理念,帮助他们将个人与社会有机相互融合,并充分领悟中国梦的内容,以此加快社会发展的步伐。本文着重分析中国梦的内涵,阐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激发大学生树立中国梦的共同理想,并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中国梦;思想政治;有效融合  一、中国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