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间文化主要包括民间舞蹈、民间杂技、民间戏曲、民间美术和民间书法等,其是民族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创造的极其丰富和宝贵的文化财富。保护民间文化遗产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历史背景下,对了解文化国情、民情,促进文化创造,增强国家文化实力、建设国家文化主权具有重要意义,所以做好民间文化遗产保护的迟不容缓,笔者认为,做好保护工作又以下一些做法:
一、活化石保护方式
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可以采用这一方式,活化石保护方式是以不变应万变,保持恒定的、原初的文化形态,这一方式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容易做到,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却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专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采录了阿炳的《二泉映月》,这无疑是现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大成果,中国艺术研究院将阿炳的二胡保护起来是容易的,将录制阿炳音乐用的留声机保存完整也不难,但要将阿炳的《二泉映月》永久保存在当时录制的原始器具里,并能播放,则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可以分离保护,物质的文物用物质的保护方式,非物质的元素用另一方式保存,《二泉映月》有无尽的演绎表达,但古化石的保护方式只将当时阿炳的演奏做独特的保护,使其永不失真失传。
这里我们遇到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一个问题:传承与再演绎的东西可不可以也称之为活化石保护方式?一些地方艺术家演奏地方古乐,表演古传舞蹈,如果一种艺术表现没有非常严格的师承关系,又没有准确的可考文献,只依据民间传说来认定它的文化价值,这是不可靠的,日本的狂言艺术几可被视同活化石的保护方式,从德川幕府时代开始,他们就是家族传承的方式,一成不变地表演几百年前的原始文本,这种方式不可能像录音录像那样精准地再现当时的艺术形式,但它传承的历史脉络清晰,传承规则严明,所以它较多地保存了它的原始风味与信息,通过狂言传人的表演仍能感受这一戏剧久远的古意。中国一些地方动辄声称自己地方的民间艺术是活化石文化形态,或晋京演出满舞台的花枝招展或申报文化遗产用厚重的论证说明,多是为申报而申报,既无文化内涵又无严格的传承规则,其历史纪录与沿革也是模糊不清,谈何“活化石”价值?活化石保护方式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最高境界,也是针对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方式。
二、博物馆保护方式
文化遗产更多的应该在博物馆中实现其文化价值。各地博物馆应该更多地收藏整理地方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资料,一些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保存下来,我们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不可能都用活态的传承来使其永续于世,因为文化生态领域与自然生态一样,有新的物质诞生,也有不适应时代的物种消亡。天上没有不散的云彩,地上没有不变的文化生态。我们通过博物馆的展览、播放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与存在,即是体现了它的文化传承价值。地方文化保护更多地应通过地方博物馆来实现,只有最具艺术与历史价值的地方艺术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其余的地方艺术形式与品种只有通过网络传播实现全球共享。
三、家庭传承方式
一些个体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用家庭传承方式是最有效的,文化部门可采取生活补贴、收购收藏等方式进行鼓励,也可将一些手工艺术传统进行评定等级,以区别对待,有市场前景的手艺项目可以让其办班招生,使地方手工艺品走向市场、社会。
四、学校教育方式
学校教育是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民间艺术继承方式,我们的教育在面向高考,面向市场,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教育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部门应该让各地编著各地的民间美术音乐教材,每年进京或在当地城市汇演,优秀作品与优秀学生可以作为特长生入主艺术类院校,或给予一定奖学金。民间文化传承如果不落实到学校艺术教育上,这种传承将是无力的。
五、旅游与开发的方式
这是最为地方政府与市场欢迎的一种保护方式,这种方式是无可指责的,要指责的是滥用了这种方式,将民族民间的艺术变成了“妖术”,根本原因是地方开发者急功近利,惟利是图,不顾艺术规律,不讲市场法则,将怪力乱神视同民间文化糊弄游客,甚至用封建迷信来巧取钱财。这是地方政府与开发者的素质问题,也是文化眼光不长远所致,不是一日可以改变的现象。怎样把优秀的民间经典展览展示给游人是提高当地文化影响力的关键。
六、整体人文生态保护方式
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生态之中,或一种文化时态之中,我们不可能去恢复文化时态,但我们可以借助一定地区的人群生活使这一文化作品有机地活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如淮河流域的花鼓,安庆地方戏黄梅戏,陕北剪纸等等,仍可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一些民间艺术只可活在一定地域里,在一定的地域里才可显示其艺术魅力,所以我们在保护某一艺术形式时,要尽可能地保护与其相关的生态元素,有关文化部门可做一些组织工作与行政扶持、赞助,使其成为地方文化遗产的一项代表作。
七、数字化与网络保护方式
数字化是文化保护与弘扬的最有力的方式,地方文化遗产除了博物馆展览与活态表演,以及教育等方式的传承,用数字化、网络化进行保护与传播是最有效的途径。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还是音乐图像都可以借助网络实现全球超越时间空间的资源共享。
八、其它可保护方式
一种保护就是为保存而保护,让后人知道有这样一种文化艺术种类在某时某地存在过影响过人们的文化生活,让后人通过文字图片等就可获知,二是保护为了传承与发展,汲取过去的文化元素,创造民间地方特色的新文化。所以保护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充分尊重传统文化样式, 不在保护中使其遭受破坏与变异。
一、活化石保护方式
无论是物质文化遗产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都可以采用这一方式,活化石保护方式是以不变应万变,保持恒定的、原初的文化形态,这一方式在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容易做到,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却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困难,例如,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学专家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采录了阿炳的《二泉映月》,这无疑是现当代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重大成果,中国艺术研究院将阿炳的二胡保护起来是容易的,将录制阿炳音乐用的留声机保存完整也不难,但要将阿炳的《二泉映月》永久保存在当时录制的原始器具里,并能播放,则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可以分离保护,物质的文物用物质的保护方式,非物质的元素用另一方式保存,《二泉映月》有无尽的演绎表达,但古化石的保护方式只将当时阿炳的演奏做独特的保护,使其永不失真失传。
这里我们遇到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一个问题:传承与再演绎的东西可不可以也称之为活化石保护方式?一些地方艺术家演奏地方古乐,表演古传舞蹈,如果一种艺术表现没有非常严格的师承关系,又没有准确的可考文献,只依据民间传说来认定它的文化价值,这是不可靠的,日本的狂言艺术几可被视同活化石的保护方式,从德川幕府时代开始,他们就是家族传承的方式,一成不变地表演几百年前的原始文本,这种方式不可能像录音录像那样精准地再现当时的艺术形式,但它传承的历史脉络清晰,传承规则严明,所以它较多地保存了它的原始风味与信息,通过狂言传人的表演仍能感受这一戏剧久远的古意。中国一些地方动辄声称自己地方的民间艺术是活化石文化形态,或晋京演出满舞台的花枝招展或申报文化遗产用厚重的论证说明,多是为申报而申报,既无文化内涵又无严格的传承规则,其历史纪录与沿革也是模糊不清,谈何“活化石”价值?活化石保护方式是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最高境界,也是针对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方式。
二、博物馆保护方式
文化遗产更多的应该在博物馆中实现其文化价值。各地博物馆应该更多地收藏整理地方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资料,一些面临失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通过录音录像的方式保存下来,我们浩如烟海的文化遗产不可能都用活态的传承来使其永续于世,因为文化生态领域与自然生态一样,有新的物质诞生,也有不适应时代的物种消亡。天上没有不散的云彩,地上没有不变的文化生态。我们通过博物馆的展览、播放让人们认识了解这一文化现象与存在,即是体现了它的文化传承价值。地方文化保护更多地应通过地方博物馆来实现,只有最具艺术与历史价值的地方艺术才有可能走向世界,其余的地方艺术形式与品种只有通过网络传播实现全球共享。
三、家庭传承方式
一些个体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用家庭传承方式是最有效的,文化部门可采取生活补贴、收购收藏等方式进行鼓励,也可将一些手工艺术传统进行评定等级,以区别对待,有市场前景的手艺项目可以让其办班招生,使地方手工艺品走向市场、社会。
四、学校教育方式
学校教育是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民间艺术继承方式,我们的教育在面向高考,面向市场,民族民间艺术在地方教育中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教育部门应该让各地编著各地的民间美术音乐教材,每年进京或在当地城市汇演,优秀作品与优秀学生可以作为特长生入主艺术类院校,或给予一定奖学金。民间文化传承如果不落实到学校艺术教育上,这种传承将是无力的。
五、旅游与开发的方式
这是最为地方政府与市场欢迎的一种保护方式,这种方式是无可指责的,要指责的是滥用了这种方式,将民族民间的艺术变成了“妖术”,根本原因是地方开发者急功近利,惟利是图,不顾艺术规律,不讲市场法则,将怪力乱神视同民间文化糊弄游客,甚至用封建迷信来巧取钱财。这是地方政府与开发者的素质问题,也是文化眼光不长远所致,不是一日可以改变的现象。怎样把优秀的民间经典展览展示给游人是提高当地文化影响力的关键。
六、整体人文生态保护方式
任何一种民间艺术形式都产生于一定的文化生态之中,或一种文化时态之中,我们不可能去恢复文化时态,但我们可以借助一定地区的人群生活使这一文化作品有机地活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中,如淮河流域的花鼓,安庆地方戏黄梅戏,陕北剪纸等等,仍可与民众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一些民间艺术只可活在一定地域里,在一定的地域里才可显示其艺术魅力,所以我们在保护某一艺术形式时,要尽可能地保护与其相关的生态元素,有关文化部门可做一些组织工作与行政扶持、赞助,使其成为地方文化遗产的一项代表作。
七、数字化与网络保护方式
数字化是文化保护与弘扬的最有力的方式,地方文化遗产除了博物馆展览与活态表演,以及教育等方式的传承,用数字化、网络化进行保护与传播是最有效的途径。无论是文字还是图片还是音乐图像都可以借助网络实现全球超越时间空间的资源共享。
八、其它可保护方式
一种保护就是为保存而保护,让后人知道有这样一种文化艺术种类在某时某地存在过影响过人们的文化生活,让后人通过文字图片等就可获知,二是保护为了传承与发展,汲取过去的文化元素,创造民间地方特色的新文化。所以保护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因地制宜,充分尊重传统文化样式, 不在保护中使其遭受破坏与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