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诀窍:
1.将泡发的黑木耳切丝,猪瘦肉切丝,葱姜蒜切末;
2.将肉丝用少许盐、料酒和淀粉稍腌,并将淀粉、盐、白糖、醋、生抽、肉汤(或水)兑成调味汁;
3.热锅下冷油,油温热后,下肉丝迅速划炒散开;
4.炒至肉色变白后用铲子将肉丝拨在锅边(或盛出),底油加自制剁椒、蒜末、姜末炒香;
5.将肉丝翻炒均匀,倒入黑木耳,与肉丝炒匀;
6.倒入芡汁,待汤汁粘稠时加葱花翻炒均匀即可。
“你找周建华师傅,周师傅做菜最好吃。平时我们吃的菜,都是他烧的。”正在做清洁的一位食堂员工说。
见到周师傅时,他正坐在板凳上择菜。正值重庆阴雨绵绵的冬天,周师傅只穿着薄薄的秋装,红色制服上隐约可见斑斑油渍。我问他:“冷吗?”他一双眼睛通红:“习惯了,我们冬天有时还要脱掉毛衣呢。”周师傅领着我到了厨房,今天他要教我他的拿手好菜鱼香肉丝。
这道鱼香肉丝,跟周师傅可有不少渊源。18岁起,周师傅便跟着宾馆师傅学习做川菜,学的第一道菜便是鱼香肉丝。边说,周师傅边倒了一满勺油下锅,待油热四溅,放入葱、姜、蒜爆香后,加入前一天用料酒、淀粉腌好的肉丝滑炒。炒至肉丝变白,加入调味汁,炒匀。
周师傅告诉我,鱼香肉丝关键在这调味汁上。他当年学厨的时候,为掌握好调味汁的配方、比例,总随身携带着一本16开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基本菜式做法主料、配料和辅料用法。但由于菜品时常随着季节食材的变化而变化,仅靠本子里记录的内容远远不够用。所以只要一有空,周师傅就会对着本子“瞎琢磨”。慢慢地,他就有了自己的领悟:“比如这木耳,跟肉片素炒,少辣少醋,就是家常木耳肉片;跟肉丝辣椒炒,多醋多辣,就成了鱼香肉丝。虽说主料都差不多,但配料、辅料不同,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就是这些没事“瞎琢磨”出来的道理,让他三个月就出师了。周师傅告诉我:“一种料,可以做出百种菜,千种味道。最关键的是,你要懂得变通。”
接着,周师傅拿起勺子,熟练地加入白糖、醋、老抽、味精、鸡精、辣椒和水淀粉调汁。鱼香肉丝其实并没有鱼,其中的“鱼香”,便是由这些汁调制而成,混合咸、甜、酸、辣、鲜、香等多种口感。调味汁混着肉丝炒匀后,再放入一篓子黑木耳,倒半勺豆瓣酱,继续爆炒。
可别小看这翻炒黑木耳的功夫。因长期在大学食堂工作,周师傅练就了一手好臂力。大学食堂的厨具比平常家用厨具大了不止一号。就说这炒菜的锅,直径就有一个成年人一只手臂长短,炒菜用的铲子也是柄长约1米的铁锹。器具大,炒起菜来也就格外费力。我试了一把,单是铲一勺翻炒就费了不少劲儿,才翻了两翻,我双臂已略微发酸。
周师傅在一旁看我这笨拙样,忍俊不禁:“还是我来吧。” 说着,接过铲子,卷起了袖子,一翻、一炒、一压,手脚麻利地与黑木耳游戏起来。他脖子上青筋隐现,偶尔停下,咬着下颌重重地呼吸。我问他:“累吗?”他不好意思地说:“习惯了,不累。”
周师傅自25岁到食堂任厨起,至今将近20年了。每天最多的时候要炒将近100道菜,不仅如此,他也和其他食堂员工一样,每日凌晨5点半准时上班,洗菜、择菜、做菜,8点多吃早饭;下午1点休息两小时,3点钟上班,又是择菜、做菜,有空要帮打饭打菜,直到6点半。与其他师傅不同的是,下班后他还要给食堂的三十几个员工做晚饭。
此时,肉丝、黑木耳混着调好下锅的调味汁,渐渐煸出醋香和辣味儿,颜色也逐渐变深。最后,倒入一盘翠绿大葱,配着葱白,淋上一勺子水淀粉勾芡,一盘黑、白、绿、红相间的鱼香肉丝就出锅了。
晚上7点多,食堂员工晚饭时间。周师傅给自己斟上一小杯白酒,就着花生米,惬意地与同事聊了起来。我注意到,他的茶杯旁放着两盒胃药,便问他怎么回事儿。周师傅说,胃病是他十几年老毛病了:“干这一行,真是爹妈、老婆孩子都认不得。白天早早出门,晚上天黑透才回家。回家累的,倒头就睡。真没什么时间陪家人。”
虽然工作累,周师傅还挺满足。每个月1600块钱基本工资,加上奖金2000元左右。“不多,但是够生活。我现在挺满足的。”周师傅告诉我,在重庆合川,行内说出他的名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也算小有名气吧。”他垂下眼睛,露出一丝笑容,略有些羞涩。对未来,周师傅似乎并不担忧:“再干个几年,我就跟老婆孩子一起开个店。”我顺势说:“以后我也来给您当小徒弟。”他大吃一惊,急急说道:“快别,干我们这个太累!你有空就来,没空还是学习要紧。”
1.将泡发的黑木耳切丝,猪瘦肉切丝,葱姜蒜切末;
2.将肉丝用少许盐、料酒和淀粉稍腌,并将淀粉、盐、白糖、醋、生抽、肉汤(或水)兑成调味汁;
3.热锅下冷油,油温热后,下肉丝迅速划炒散开;
4.炒至肉色变白后用铲子将肉丝拨在锅边(或盛出),底油加自制剁椒、蒜末、姜末炒香;
5.将肉丝翻炒均匀,倒入黑木耳,与肉丝炒匀;
6.倒入芡汁,待汤汁粘稠时加葱花翻炒均匀即可。
“你找周建华师傅,周师傅做菜最好吃。平时我们吃的菜,都是他烧的。”正在做清洁的一位食堂员工说。
见到周师傅时,他正坐在板凳上择菜。正值重庆阴雨绵绵的冬天,周师傅只穿着薄薄的秋装,红色制服上隐约可见斑斑油渍。我问他:“冷吗?”他一双眼睛通红:“习惯了,我们冬天有时还要脱掉毛衣呢。”周师傅领着我到了厨房,今天他要教我他的拿手好菜鱼香肉丝。
这道鱼香肉丝,跟周师傅可有不少渊源。18岁起,周师傅便跟着宾馆师傅学习做川菜,学的第一道菜便是鱼香肉丝。边说,周师傅边倒了一满勺油下锅,待油热四溅,放入葱、姜、蒜爆香后,加入前一天用料酒、淀粉腌好的肉丝滑炒。炒至肉丝变白,加入调味汁,炒匀。
周师傅告诉我,鱼香肉丝关键在这调味汁上。他当年学厨的时候,为掌握好调味汁的配方、比例,总随身携带着一本16开笔记本,里面记满了基本菜式做法主料、配料和辅料用法。但由于菜品时常随着季节食材的变化而变化,仅靠本子里记录的内容远远不够用。所以只要一有空,周师傅就会对着本子“瞎琢磨”。慢慢地,他就有了自己的领悟:“比如这木耳,跟肉片素炒,少辣少醋,就是家常木耳肉片;跟肉丝辣椒炒,多醋多辣,就成了鱼香肉丝。虽说主料都差不多,但配料、辅料不同,出来的东西就不一样。”就是这些没事“瞎琢磨”出来的道理,让他三个月就出师了。周师傅告诉我:“一种料,可以做出百种菜,千种味道。最关键的是,你要懂得变通。”
接着,周师傅拿起勺子,熟练地加入白糖、醋、老抽、味精、鸡精、辣椒和水淀粉调汁。鱼香肉丝其实并没有鱼,其中的“鱼香”,便是由这些汁调制而成,混合咸、甜、酸、辣、鲜、香等多种口感。调味汁混着肉丝炒匀后,再放入一篓子黑木耳,倒半勺豆瓣酱,继续爆炒。
可别小看这翻炒黑木耳的功夫。因长期在大学食堂工作,周师傅练就了一手好臂力。大学食堂的厨具比平常家用厨具大了不止一号。就说这炒菜的锅,直径就有一个成年人一只手臂长短,炒菜用的铲子也是柄长约1米的铁锹。器具大,炒起菜来也就格外费力。我试了一把,单是铲一勺翻炒就费了不少劲儿,才翻了两翻,我双臂已略微发酸。
周师傅在一旁看我这笨拙样,忍俊不禁:“还是我来吧。” 说着,接过铲子,卷起了袖子,一翻、一炒、一压,手脚麻利地与黑木耳游戏起来。他脖子上青筋隐现,偶尔停下,咬着下颌重重地呼吸。我问他:“累吗?”他不好意思地说:“习惯了,不累。”
周师傅自25岁到食堂任厨起,至今将近20年了。每天最多的时候要炒将近100道菜,不仅如此,他也和其他食堂员工一样,每日凌晨5点半准时上班,洗菜、择菜、做菜,8点多吃早饭;下午1点休息两小时,3点钟上班,又是择菜、做菜,有空要帮打饭打菜,直到6点半。与其他师傅不同的是,下班后他还要给食堂的三十几个员工做晚饭。
此时,肉丝、黑木耳混着调好下锅的调味汁,渐渐煸出醋香和辣味儿,颜色也逐渐变深。最后,倒入一盘翠绿大葱,配着葱白,淋上一勺子水淀粉勾芡,一盘黑、白、绿、红相间的鱼香肉丝就出锅了。
晚上7点多,食堂员工晚饭时间。周师傅给自己斟上一小杯白酒,就着花生米,惬意地与同事聊了起来。我注意到,他的茶杯旁放着两盒胃药,便问他怎么回事儿。周师傅说,胃病是他十几年老毛病了:“干这一行,真是爹妈、老婆孩子都认不得。白天早早出门,晚上天黑透才回家。回家累的,倒头就睡。真没什么时间陪家人。”
虽然工作累,周师傅还挺满足。每个月1600块钱基本工资,加上奖金2000元左右。“不多,但是够生活。我现在挺满足的。”周师傅告诉我,在重庆合川,行内说出他的名字几乎没有人不知道的。“也算小有名气吧。”他垂下眼睛,露出一丝笑容,略有些羞涩。对未来,周师傅似乎并不担忧:“再干个几年,我就跟老婆孩子一起开个店。”我顺势说:“以后我也来给您当小徒弟。”他大吃一惊,急急说道:“快别,干我们这个太累!你有空就来,没空还是学习要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