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指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作为教师就有必要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而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引入、新授、小结”三个阶段来探究有效提问。
一、引入——“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一堂课中,如果头开得好,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求职的欲望,便可为这堂课的良好的延伸奠定基础。数学课的引入一般有“复习引入”“类比迁移引入”和“情境引入”,但不管是何种引入,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设问。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当学生遇到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遵循这一规律,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新授——“问到深处学更浓”
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即在学生认知上最困惑的地方设问。依据重点、难点,设计出一系列、前后连贯并有内在联系的关键问题,能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依据对当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同时,在一些相似易混的地方设问,可以促使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等腰三角形性质”这一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不易理解,特别是在运用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并进行验证,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问题:(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等腰三角形还有其它特点吗?请你通过动手折叠等腰三角形(纸片)进行探究(学生课前准备好等腰三角形纸片)。
(3)说说你的发现,并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发现这个结论的?
(4)通过实践得到的结论是不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什么?
(5)如何证明你得到的结论?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通过动手折叠等腰三角形、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准确表达,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小结——“更上一层楼”
每堂课的各环节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新课小结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连贯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的新课小结不仅可以给课堂的成功开展画上美满的一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深入广,逐渐过渡到课后的学习情境中;良好的新课总结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堂的知识,铺设新旧知识的桥梁,以新学的知识回顾以往的知识,并带动对以后的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而数学新课小结一般有“归纳式小结”“问题练习式小结”“启迪思维式小结”“分析比较式小结”和“互动式小结”,但是,不管是哪种小结,都少不了教师的问题的设置和引导,因此,教师的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不等式的性质”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且临近下课,学生容易产生松懈情绪。但教师可将内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进行小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设置以下系列的问题串:
(1)已知将不等式mx>m的两边同除于m,得x<1,则m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下面的不等式变形错在哪里?将不等式3x>6x的两边同除于x,得3>6。
(3)你能把不等式1>-x变形吗?
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再回顾、再思考、再比较、再应用。不仅自然而然地系统总结了不等式的性质,而且对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更加深入。
有效的课堂提问一般都兼具独到的问题设计及明确的目的和恰到好处的提问方式,而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论述有效提问的策略,而这些策略又侧重于问题的设计。原因在问题本身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设置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行巧,愚者问行笨。”可见他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问,巧妙的启发问。而要想有巧妙的发问,就得先有独到的问题设计。因此,就有以上课堂教学三个阶段的问题设计方式的探究。
责任编辑 徐国坚
一、引入——“一石激起千层浪”
在一堂课中,如果头开得好,一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求职的欲望,便可为这堂课的良好的延伸奠定基础。数学课的引入一般有“复习引入”“类比迁移引入”和“情境引入”,但不管是何种引入,目的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因此,作为教师,有必要在新旧知识的过渡处设问。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当学生遇到困难,发生矛盾时,思维就开始了。遵循这一规律,在新知识讲授之前,教师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从学生原有的知识中找到新知识的认知生长点,设计出导向性的问题,铺设认知的桥梁,促使新旧知识间的渗透和迁移,逐步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
二、新授——“问到深处学更浓”
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即在学生认知上最困惑的地方设问。依据重点、难点,设计出一系列、前后连贯并有内在联系的关键问题,能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或依据对当前事物和现象的观察进行积极的思维。同时,在一些相似易混的地方设问,可以促使学生的思考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等腰三角形性质”这一课的内容在教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学生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不易理解,特别是在运用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可以用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与探究活动发现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考并进行验证,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
问题:(1)什么叫做等腰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2)等腰三角形还有其它特点吗?请你通过动手折叠等腰三角形(纸片)进行探究(学生课前准备好等腰三角形纸片)。
(3)说说你的发现,并向大家展示一下,你是怎样发现这个结论的?
(4)通过实践得到的结论是不是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为什么?
(5)如何证明你得到的结论?
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他们通过动手折叠等腰三角形、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大胆猜想、准确表达,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小结——“更上一层楼”
每堂课的各环节之间是密不可分的,新课小结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堂课的连贯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良好的新课小结不仅可以给课堂的成功开展画上美满的一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维持学生的思维状态,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深入广,逐渐过渡到课后的学习情境中;良好的新课总结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堂的知识,铺设新旧知识的桥梁,以新学的知识回顾以往的知识,并带动对以后的知识学习的兴趣与欲望。而数学新课小结一般有“归纳式小结”“问题练习式小结”“启迪思维式小结”“分析比较式小结”和“互动式小结”,但是,不管是哪种小结,都少不了教师的问题的设置和引导,因此,教师的提问就显得至关重要。
例如:“不等式的性质”教学中,由于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且临近下课,学生容易产生松懈情绪。但教师可将内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进行小结,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如设置以下系列的问题串:
(1)已知将不等式mx>m的两边同除于m,得x<1,则m需要满足什么条件?
(2)下面的不等式变形错在哪里?将不等式3x>6x的两边同除于x,得3>6。
(3)你能把不等式1>-x变形吗?
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再回顾、再思考、再比较、再应用。不仅自然而然地系统总结了不等式的性质,而且对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更加深入。
有效的课堂提问一般都兼具独到的问题设计及明确的目的和恰到好处的提问方式,而本文主要从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论述有效提问的策略,而这些策略又侧重于问题的设计。原因在问题本身就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来设置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行巧,愚者问行笨。”可见他非常重视教学过程中的问,巧妙的启发问。而要想有巧妙的发问,就得先有独到的问题设计。因此,就有以上课堂教学三个阶段的问题设计方式的探究。
责任编辑 徐国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