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沙拣金圣手 高风峻节当年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klove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陈瑞农 原无锡博物馆馆长,现无锡市人大常委委员、无锡博物院常务副院长、无锡市收藏家协会会长。
  
  重文化、爱艺术是梁溪古风。无锡历代所出文化艺术名家俯拾即是,私人书画收藏更是蔚然成风。元四家之一倪瓒的“清閟阁”,所藏名画法帖众多。明代华夏有“江东巨眼”之称,其“真赏斋”贮藏古物金石书画极富。清代秦祖永不但家藏丰厚,而且以过眼之作,撰写《桐荫论画》一书行世。近代的无锡籍收藏家就更多了,他们为古代书画文物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他们所收藏的历代书画珍品也大多成为了无锡博物院书画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陶心华先生,正是近代锡邑鉴藏家中非常重要的一位。
  澈怀馆,陶心华先生藏画斋。陶老与我有忘年之交。我第一次拜访瀓怀馆,品赏瀓怀馆藏画,已是30年前爽秋时节。江南陶氏乃无锡望族,和无锡的其他名门望族一样,有着雅好丹青、精于鉴藏的传统。受家族文化传统的影响,陶老从小就喜爱备种字画。青年时代恰逢战乱兵变,亲眼目睹大批珍贵的历史文物流离失散,陶老痛心疾首,由此更矢志于搜集散落于世的古代书画。此后,陶老将自己大部分的积蓄都花在搜集购买精品剧迹上,以一己之力,甚至不惜临时变卖衣物,广掇珍秘,披沙拣金,积50年之心力,终于庋藏了一大批珍品剧迹。知我喜爱丹青,有志于古书画的研习,陶老特邀我去瀓怀馆观画。彼时的陶老虽年逾古稀,然神奕气爽,谈锋甚健。他将所收藏精品列于案几,如数家珍,一一介绍。这批古代大师的法书名画,风格各具,奇辉异彩,令人目眩神移,至今忆起仍回味无穷。
  瀓怀馆藏画以明清两代作品为主。其中,不仅有流传有绪、甚至曾为清内府收藏过的珍品剧迹,而且体现出一些鲜明的个性特色。由于瀓怀馆的珍品目前绝大多数藏于无锡博物院(原无锡市博物馆),因此,仅从无锡博物院藏陶老听捐作品,就可大致了解瀓怀馆藏画的主要特色。
  
  一、明清书画作品流派纷呈,名家荟萃,依稀体现明清两季书画发展脉络
  
  明清两季,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繁荣昌盛的局面,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在书画史上非常重要的名家和流派。而大致浏览一下瀓怀馆藏画目录便可发现,明四家、清初四王吴恽、清初四僧等大名头的精品佳构一应俱全,其中,尤以恽寿平、华喦的作品数量既多,且精彩绝伦。
  明代吴门画家属于文人画体系,对明中后期画坛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文徵明是吴门派的领袖,诗文书画样样精通,名重一时。他的书画作品,无锡博物院收藏较多,但以陶老所捐《蕉石鸣琴图》最为精彩。此作流传有绪,曾著录于清同治年间李佐贤《书画鉴影》和汪士元《麓云楼书画记》。从落款可知作于嘉靖七年,当时文徵明S9岁,以其90高龄而言,尚属壮年,但从其艺术状态来说,却是非常成熟的创作高峰时期。作品的构图非常有特色。画仅占全图的1/3,以淡墨写成,笔致和平清远,情调萧疏幽淡。幅上的另外2/3以蝇头小楷书晋嵇康《琴赋》一篇,2000余字,写得更是精到。书画虽各自为政,但风格协调,两相辉映,画增士气,字添灵动,完美无瑕。陶老回忆收藏此作的经过时说,当时卖者奇货可居,要价昂贵,“我欲购无力,又弃之不舍,只得卖掉衣衫,广集资财,才得以买下,珍藏至今。”陶老所捐《秋林独步图》是无锡博物院唯一一件唐寅作品,画风与唐寅的其他作品相比,别具风貌。构图幽简清旷,用笔比较有特色,笔墨苍劲、简洁凝练。人物虽小,但刻画传神,神态、动作生动自然。整个画面显得生趣盎然,意境深远。此作不仅曾深藏清宫内府,且经著名书画鉴藏家吴湖帆鉴题。
  “清初四王”指的是明末清初活跃在江苏太仓、常熟地区的四位山水画家。他们均擅长山水,画风比较相近,走的是对中国传统绘画的集大成之路,并取得了当朝者的支持,因而被视为正统,影响此后画坛达200多年之久。王鉴是明代著名文人王世贞的曾孙,家富收藏,走的是摹古路子,于元四家尤精诣。潋怀馆藏王鉴《摹古山水图册》,作摹古12帧,未署年款,运笔沉着,技法精湛。册后有吴云、严永华、方夏、金俊明、徐树丕诸人不跋。王翚是四王中技法比较全面、成就突出的一位。中年时即能集古人之长,艺臻成熟,成为一代名家,有“海内第一”之称。晚期的作品因形成了一定的格式,多习气,反而不及中期精彩。潋怀馆藏王翚《仿倪山水图轴》,绘于清康熙十二年癸丑(1673年),此时王翚42岁,正处于艺术上的巅峰期。画面构图与经营布置都是典型的倪云林风格,两段式一河两岸的章法,远山皴法简淡;中景不置一笔,是水面;前坡高树数株,画一空亭,不作一人。这个画面意境清润高旷却并不荒凉虚灵,有士气而不拒人于千里之外。画上并有查士标题跋。
  和清初四王并称“清初六大家”的恽寿平与吴历,也是清代画史上不得不提的重要画家。吴历的山水颇有特色,而尤擅画竹。陶老所捐吴历《墨竹诗翰》,以浓墨绘竹一枝,寥寥数笔而十分精彩。陶老于恽寿平的作品尤其珍爱,故收藏的恽氏作品数量比较多,《山茶腊梅图》《山水图册》等均是精品。恽寿平以花鸟画名声为盛,《山茶腊梅图》乃其晚年作品,艺术最为精湛。山茶以典型的没骨法绘成,腊梅则淡勾,整件作品设色雅淡,用笔工细。本作流传有绪,曾为徐三庚、张子祥、吴湖帆旧藏。悍寿平是以山水起家的,所作山水画占其全部作品将近一半,而且意境幽冷隽永、风格轻灵秀洁,其独有的灵秀之气为当时的其他山水画家所不及。论者通常认为恽氏40岁左右的山水作品最为精彩,技法灵活多变,艺术臻于成熟。澈怀馆藏恽寿平《山水册页》作于康熙九年画家43岁时,正处于其山水作品技法最为精湛、艺术最为成熟的时期。册中多为临仿,画风秀雅生动,清气逼人。
  清代初年,在江南地区还有一批反正统的画家,多为明末遗民,在政治上不愿与清统者合作,于是选择避世出尘之路。其中最具代表_生的就是画史上习称的“四僧”,作品感隋强烈真挚,风格独特新颖,意趣荒寒清冷,与主流山水画派迥然不同,对后世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石涛是四僧中画路最宽、风格最广的一位,因而所取得的成就最大。其传世作品多为山水,罕见人物,而潋怀馆藏石涛《人马图轴》则独树一帜。本作绘于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其时石涛年仅36岁,尚未形成后期苍郁恣肆的典型风格。作品师赵松雪人物鞍马画笔意,人物线条采用唐代游丝描,设色清丽,有唐代遗风。弘仁在清初四僧中以画风简淡著称,于倪瓒用功颇深,在当时有得弘仁笔墨足当云林之说。潋怀馆藏弘仁《疏柯坡石图》,作于画家卒前两年,是赠友人的随性之作。构图十分简洁,主景仅有枯树一株,大石两块。其中一块造型为几何形方折状,体现其独特风格。石块多用干笔空勾,仅略作皴擦,留有大片空白,这也是弘仁皴法的鲜明特色之一。画面整体效果澹洁而明净,有洗尽尘垢之气。画上部由弘仁的好友汤燕生跋,评价极高。
  华喦为“扬州画派”的重要画家,一生布衣,以卖画为生。善人物、山水、花鸟、草虫,以花鸟画最负盛名。其兼工带写的 小写意手法,可并驾恽南田。书法则钟、虞,工诗,有“三绝”之称。陶老对华喦作品也十分偏爱,广为寻觅。所藏《自芍药图轴》虽未署年款,但笔法精湛,设色清雅,为没骨花卉的精品。我曾多次邀请著名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来锡鉴定馆藏精品,徐邦达先生在鉴定该画时曾连声赞叹,并称:“可与故宫藏华氏作品相媲美。”华喦的山水作品在传世数量上不如花鸟作品多,往往被鉴评者忽视,但其实造诣颇高,毫不逊色于花鸟画。陶老所藏华喦《山水图册》,16开,俱有题诗,其中一开上署年款,作于清乾隆六年辛酉(1741年),当时华喦60岁。画册总体风格简略率脱,多用干笔淡墨,设色则淡雅清新,有清旷空灵之意境。册后有著名画家及鉴藏家吴湖帆先生的题跋,称该册“精光满室,射十步外,盖20年中所见秋岳画,无过与此画稿半”,评价之高十分难得。
  
  二、色藏品众多,或个性鲜明,或传世绝少
  
  潋怀馆所藏书画中,有不少颇具特色的藏品,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都高。试举数例,以飨读者。
  明代张习《赠别图轴》,水墨渲染,层翠叠嶂,墨色滋润温厚,笔力苍老古朴。张习,明代中期人,生卒年代不详,吴人。善画,有《兰香堂图》藏张丑家。张习传世作品极少,本幅乃海内孤本,因而尤其珍贵。
  明代张复《西林园景图册》也是一件集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于一身的珍贵文物。张复是吴门画派的著名画家之一,王世贞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吴中丹青一派所见无过元春者”。本册绘于明万历八年庚辰(1580年),乃应西林园主安绍芳之命所画。西林园是明代江南名园,为无锡望族安家所置别业,明代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曾为之作《安氏西林记》。该园在明末便已逐渐湮没,本册便成为记录当时园中景观风貌最为直观和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其艺术价值之外的史料价值尤显弥足珍贵。张复虽画了完整的园中32景,但存世仅16景。画风以写实为主,笔墨工致。册后有晚清苏州著名收藏家顾文彬先生长跋,可见本册亦曾是顾文彬家中旧物。
  明邵弥《积书岩图轴》,笔法简洁,画风秀逸,是画家44岁时所绘佳作。邵弥为画中九友之一,长洲(今苏州)人,性迂癖不谐俗,好学多才艺。于诗宗陶、韦;与草书出入大小米,楷书则得钟繇法;画取法元代倪、黄,其山水笔法简洁,风格枯逸,自成一格。
  明代倪元璐,与黄道周、王铎并称“晚明三大家”。陶老所藏倪元璐书画作品多件,其中尤以《家书卷》最是精彩。本卷收其所书两通家书,前一通是写给他的母亲施氏的,后一通虽未署收信者的姓名,但从所书内容及落款“仲兄”来件,可以大致推算出前一封写于明崇祯四年辛未(1631年),后一封写于崇祯六年癸酉(1633年)。倪元璐楷书作品存世较少,前一封家书以正楷写成,十分难得。本卷所写涉及政事,除艺术价值外,亦极富史料价值。卷首金蓉镜书引首,卷后有金蓉镜所书跋。
  黄易《书画合册》也是一件极有意趣的作品。黄易能诗工书,尤精纂刻,为“西泠八家”之一。其对汉魏碑刻嗜好尤深,其书画均融入金石趣味,追求拙逸境界。本册有小楷2开,隶书临汉碑一开,另有花卉山水画5开。各开之间并无太大的关联,互相独立,具有极大的随意性。然而作品的总体风格还是比较统一的。绘画意境简单清幽,构图简括,笔墨精炼,以意趣胜。书法的风貌则古拙天趣,自然天真,颇具情趣。
  陶老还收藏了一批明清女画家的作品,极有特色。如明代马守贞、吴娟娟、林雪、王蕊梅等四人合作《花卉图卷》,清秀隽永,柔美雅致。这四女多为当时名妓,其中马守贞又以湘兰之名独著,为金陵名妓,与王樨登友善,以诗话擅名一时,尤工兰竹。本卷乃此四女为王百所合作花卉卷,其中吴娟娟画水仙,马守贞画兰花、灵芝和石头,林雪画菊花,王蕊梅画梅、竹。卷后有尊生居士、宗衡、生效、陈曾涛、史久绍、杨熊祥、张伯驹等人题跋。范珏,明人,字双玉,性喜画山水,摹仿黄公望、顾源,笔墨中有天然气韵,称妇人中范华原(宽)也。顾眉,女,字眉生,上元(今南京)人,为当时名妓,工诗、画,其山水天然秀绝,尤擅画兰,直追马守贞姿容过之,本卷由4幅兰花合装而成,构图简洁,清逸逼人。卷后有潘奕隽、吴云、老复、许乃钊、顾文彬等人题。清代恽冰《紫藤虞美人图轴》也是一件精美佳构。恽冰为恽南田的族曾孙女,得恽寿平家法,其没骨画清致雅丽,颇负时名。本作绘紫藤、虞美人两种植物,设色典雅,柔美秀雅,为恽冰之佳作。
  
  三、收藏了一批数量可观、质量上乘的乡贤作品
  
  纵观无锡一地的书画艺术发展史,可以用光辉灿烂来形容。六朝画圣顾恺之、元四家之一倪云林、明初画竹国手王绂,都是无锡籍画家。陶老对本邑乡贤之作的收藏倾注了不少心血,其用心良苦,令人尊重。从元代湛然,至Ⅱ明代安绍芳、安广誉父子,再到清代严绳孙、邹一桂、顾光旭、钱泳、王澍、顾皋、秦炳文等等,一大批历代地方书画名家作品齐聚潋怀馆,群星璀璨,数不胜数。
  释湛然,是元末无锡惠山寺的一位僧人。所作《母子猿图》系临摹南宋画僧牧溪的作品,笔墨厚实,笔触生动,十分难得。
  安绍芳的《仿倪疏林远轴图》和安广誉的《仿倪山水图》都是仿倪云林的作品。安绍芳性格孤僻,绘画作品不轻易示人,独为自娱,故作品别具一种清疏之韵;而安广誉则为人不事绳检,文采宕逸,所绘作品林乱烟霭,笔墨松秀,具静穆挥洒之韵,超然蹊径之外。
  王澍是清代著名书法家,行楷篆隶著称。因爱慕梁溪山水,晚年寓居无锡。陶老所藏王澍《行书七言联》,作于雍正二年,联语为“老去官情知我澹,闲来道念见君深”。这幅对联书写极为随意,用笔道健圆劲,有米书的俊爽开朗。行笔干脆利落,姿态飘逸,蕴藉有味,实属佳构。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名闻遐迩的《空山听雨图》的流传轶事。《空山听雨图》原是杭州西冷四家之一的奚冈为无锡东门福慧双修庵道姑韵香所绘。韵香对此图十分珍爱,自绘小像并赋词于后,又分请当时名人俊士百人题咏,其中不乏林则徐、孙尔凖、顾皋等名士。因此,该图已不仅仅是一件书画艺术作品,更是一份有极高价值的历史资料,故历来也颇受艺林的珍视。此图先由本邑沈梧悉心保存,后辗转到北京,为广东番禹人叶衍兰觅得,视若珍品,携往广东。叶去世后,转入王秉恩手中,又转让徐乃昌。册中有王秉恩小简云:“图价四百五十两收讫,”可见当时让售价格十分昂贵。徐得画后,奉若拱璧,秘不宣人。叶衍兰之孙叶恭绰先生曾奔波于南北间,往来数十年,细心寻访此册,久未得之,视为憾事。陶老乃锡邑鉴藏家,对本邑地方书画的征集一贯致力甚勤,几次三番与徐交涉,且不惜化巨金征购,终于让徐将斯图转让于己,个中周折,一言难尽。叶恭绰先生闻讯后,即香港《大公报》上撰文,专题介绍并填词赠陶老,内有“楚弓楚得,以永其传”云云,正表明此册为陶老所得乃众望所归。
  清人钱泳提到,古人收藏书画有三等,一日赏鉴,二日好事,三日谋利。前人收藏无有出此三类者,故均视名迹为私有,藏之深箧,钤留“子孙永保”“某氏永保”等印,世人难得一窥。但陶老说,我之藏画,是国家财富,应归人民所有。文革时期,为避免古珍遗产遭受破坏,陶老将潋怀馆所藏封盖装箱,移置于无锡博物馆。浩劫过去,私藏得以完璧,为衷谢情,陶老分别于1961年、1981年、1987年3次将所藏名轴墨宝悉数捐让给锡博。1981年、1987年的两次捐献,我因工作关系得以直接参与,具体负责。尤其是1981年陶老的捐献,乃是文革结束,落实政策后,私人第一次向国家博物馆做出贡献,所以影响深广,在全国起了表率作用。当时的上海《新民晚报》、南京《新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有影响的媒体都相继作了报道。我曾陪我国第一位书画鉴定大师谢稚柳先生至陶老寓所,谢老为陶老的壮举所感动,亲笔为其书写条幅:“任头生白发,放眼看青山。”此联也乃陶老所捐明代陈洪绶书对内容。
  曾经密不示人的稀世瑰宝,因陶老壮举得以展示于广大普通民众。小者而言,此举乃为家乡文博事业锦上添卉;大者而言,对中国传统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更是功不可没。陶老的高风峻节、宽宏襟怀,足令人崇仰起敬。
  如今陶老已驾鹤西去,而其精心收藏的书画珍品仍留存世间。在陶先生诞辰105周年之际,回味这些古代艺术大师杰作的同时,不免又令人追忆起陶老为爱护、传承这些珍贵文化遗产所花费的终生心血。苏东坡诗云:“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谨作此文,缅怀陶老披沙拣金之慧眼,高风峻节之襟抱。
其他文献
贾俊春 1966年生于江苏灌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文化部青年美术工作者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美协培训中心特聘教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何水法导师工作室特聘助教,连云港市美术馆专职画家。出版《创世典藏·当代名家长卷精品贾俊春野塘逸趣图卷》《贾俊春工笔花鸟画集》。    中国人以“十年磨一剑”来表示专注和执着于某项事情,日积月累,终成大器。贾俊春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将工笔花鸟画作为人生所磨之剑,十年寒
期刊
本刊讯 2010年1月8日上午,在美丽的琅琊山下,滁州学院北校区艺术展览中心,吴雪书欧阳修滁州诗文作品展《墨舞雪飞》隆重举行。本次吴雪《墨舞雪飞》书法作品展由安徽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安徽省书法家协会,滁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滁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滁州文学界艺术联合会、滁州市书法家协会、滁州学院美术系承办。  本次展出的50多幅作品均为吴雪近期所作,内容为欧阳修在滁州任上所作诗文。既有<丰乐亭序》《
期刊
“大抵学问常不悬目的,而自生目的。有大志者未必成功,而慢慢努力者反有意外之收获”。面对摆在眼前的崔树强先生颇具分量的四本学术著作,我想起了王国维在谈到做学问的方法吋曾说过的这一句箴言,笔者不由地无端臆测:静安先生的这句箴言似乎是说与崔树强博士的!从他由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积累而成且获兰亭理论奖的《崔树强书学论集》起,到他在北大读博士期间出版的《黑白之间——中国书法审美文化》和《笔走龙蛇——书法文化
期刊
本刊讯 2010年10月23日,由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无锡市文联主办,江苏省美协雕塑艺委会和无锡市美协承办的“塑泥铸魂一一无锡市首届雕塑展”在北仓门生活艺术中心隆重开幕。无锡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立人,无锡市副市长曹佳中,江苏省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尹石等领导、嘉宾及我市部分艺术家、雕塑爱好者参加开幕式并观看了展览。“塑泥铸魂——无锡市首届雕塑展”是无锡市文联2010年重点文艺立项项目之一,共展出钱绍武
期刊
作为一个对当代书法有着深刻现实关怀的书法批评家,马啸自然不会把书法仅仅视为一个只可供作纯粹学理剖析的文化标本来看待,而是充满了参与的热情,他希望他在批评中所倡导呼吁的审美价值理念能够在笔下的创作中获得实现。以此观照马啸的书法创作,便会真切地发现,他是在追寻一种本真的创作,创作成为他真实人性的深度反映,而这恰恰是一些书法家,甚至是著名书法家所缺乏的。颇能证明这一点的是,杭人哲学系毕业之后,马啸这位生
期刊
谭学念:1978年生,湖北巴东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書法篆刻方向硕士,现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讲师,自中学时代始有書法作品、文学作品、書法论文发表(参展);著有《孙过庭研究》(独撰)、《大学書法》(副主编),另有理论文章二十余篇发表于《書法研究》《中国書法》《艺术探索》等期刊。    孙过庭所著《書谱》虽只有3700余言,却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書学思想,主要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書法史观、技法观、書体观、
期刊
本刊讯 2010年11月20日,“吴门书道——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作品展(南京巡展)”在新落成的江苏省美术馆隆重开幕。“吴门书道——中国书法名城苏州作品展”由中国书法家协会、江苏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苏州市书法家协会承办。作为中国书法名城在南京首次整体亮相,共展出在宁的苏州籍当代名家特邀作品和当今活跃在书坛的苏州市书法篆刻家作品185件。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
期刊
从历史的角度看,一些有名望的书僧与苏州确实颇有渊缘。特别是临济宗的一些高僧,如宋代杨歧派宗师圆悟大师克勤,元代大慧禅师宗果、中峰和尚明本,明代苍雪大师读澈等,都驻锡过苏州,以善书闻名于当时。而清未民初临济宗二十二世演字辈的大休和尚与苏结缘20多年间,住持过寒山寺、包山寺和龙池庵。期间,充分显露了他精深的佛理禅义、卓绝的艺术天份和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他自号“醉禅”,自称“疯癫汉”,以自己的方式修行,
期刊
洪亮 又名传亮,号九牛,祖籍安徽绩溪,1961年4月生于浙江安吉。《中国书法》杂志执行编辑,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九三学社中央文化工作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副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出版《吴昌硕》《洪亮印存》《中国篆刻百家·洪亮卷》《洪亮行书桃花源记》《历代咏竹诗选》等11种。论文十多次参加全国书法篆刻理论研讨会,其中《民俗书法刍论》在《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发表,
期刊
丘挺 1971年生于广东,1996年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毕业,获学士学位。2000年中国美术学院画山水专业毕业,获硕士学位。2004年1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毕业,获得美术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任基础教研室主任。    在黄宾虹的画学篇中,他用了不少的篇幅去论述有关中国画的笔法问题,并屡屡提及画法中“古法”的概念。宾虹翁以他丰富渊博的金石与史学修养,将金石、钟鼎等器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