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技公司为何集体陨落

来源 :销售与管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i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战后开始崛起,从电子制造业的新手一跃成为晶体管时代的领袖。日本最大的电视机制造商夏普亲身经历了这一切。不过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当前夏普甚至差点就撑不到公司百年庆典的召开。尽管夏普削减了工资和岗位,但它的股价仍然大幅下滑(今年内股票跌幅已达到73%),公司遭遇了巨大的损失。与此同时,其他的电子产业巨头如索尼(Sony)、奥林巴斯(Olympus)等也正在痛苦挣扎。它们的品牌形象,从日本国内精心制造的高端产品,沦为了在中国制造组装的快餐式产品。
  “过去的好时光早已一去不复返,却没人意识到。”前苹果(Apple)日本经销商Hideki Onda在提及电子行业一夜之间竞争力的时候说了这么一番话。
  究竟是怎么回事?他说,日本的电子制造商没有跟上世界的节奏。不像他们的竞争对手苹果,日本的制造商近来不仅和世界脱轨,甚至也没有迎合国内消费者的需求。如今,到了他们付出代价的时候。日本的电子制造商曾是无可争议的行业巨擘,销售总额高达6,000亿美元,相当于荷兰一国的经济收入。但如今他们却笼罩在国外公司的阴影之下:三星(Samsung)的资产是1,630亿美元,苹果公司则是6,340亿美元。与之相比,按如今的市值,索尼、松下(Panasonic)和夏普的资产总和仅有540亿美元。
  由于产品需求疲软,日元却持续坚挺,松下、索尼和夏普去年加起来损失了几十亿资产。而仅仅夏普一家公司就对银行和债券持有人欠款多达310亿美元。从这一系列数据可以看出,以韩国三星电子为首的国外竞争者对日本电子工业造成的打击。
  位于东京的技术顾问格哈德·法索尔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日本的工艺水平不够,或者说缺乏创新精神。为了让日本主要的公司重整旗鼓,需要调整结构,转变商业模式。他说:“日本在对数字革命的机遇把握上并没有彻底失败,但是成功和失败并不取决于人们的期望……很多方面都陷入了困境。”
  日本曾经被盛赞的“持续改善”系统是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微调,从而获得持续渐进的改进。它曾被世界上许多公司模仿,如今却遭到了质疑。“日本的商业模式已经走到了尽头。”读卖研究所(Yomiuri Research Institute)的高级研究员丸山泰之在最近的一篇报告中指出。
  另一位位于东京的技术分析师威廉·H·佐藤认为,日本在知识产权和创新精神方面仍然有许多可取之处。不过和夏普一样,NEC和松下公司都陷入了同样的问题。“他们的企业文化并不适合当前的创新精神。他们没有利用其创新思路来研制新产品、开发新市场,而是为其他亚洲经济体创造了许多唾手可得的便利。”
  佐藤认为,结构体系方面的弱势使问题更加严重。由于管理手段过时,领导能力缺乏,日本企业无法打造一支活力四射的全球团队。而他们倾向于在行业内部整合弱小的公司,成立像夏普这样的巨型公司。可是现在就连夏普自己也已经开始走向破产的道路。他有种不祥的预感:“这说明,像NEC这样的公司也已经危在旦夕了。”很多人同意他的观点。这个在日本排名第三的电子公司经年衰退,仅去年一月份就裁员1万人。该公司于2009年撤出了欧洲个人电脑市场,并向蒸蒸日上的中国联想集团(Lenovo Group)出售了2.35亿美元的股票,以支撑下滑的销售额。
其他文献
在大部分规模化民营企业中,都存在一个令人困惑的有关人的悖论:在选择“什么是企业最重要资产”时,大多数老板选择了“人”;但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却又实际上处于从属和辅助的地位。  为什么“人很重要,但是人力资源管理却不重要”?  一味去指责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重视或“知行”脱节是偏颇的。存在即价值,悖论背后揭示的现实是:在相当多规模化民企中,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点还停留在人事服务和低层次职能管控层
期刊
电子商务在中国可算新兴行业,但发展极其迅速,商务部电子商务与信息化司副司长聂林海曾表示:“2011年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总额已经接近6万亿,相当于GDP的13%。有效的促进了国内的消费增长”。在巨大的市场背后,有着激烈的竞争,谁将成为最后的赢家也许已有定数。    互联网起家电商:看谁坚持到最后  从互联网起家做电子商务的公司有三类典型代表。第一类从专业到全面。即通过互联网销售形成自己稳定客户群和品
期刊
2001年新课改,教育部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学校开始教授英语课程,自此小学英语教育开始全面推广。家长对英语教育的观念也逐渐转变,人们开始学习英语的年龄已经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14、5岁发展到了现在的3、4岁,幼儿园的小孩子就上起了英语培训学校,从而少儿英语教育市场形成生源基数大、家长投入高的鲜明特点。据预测,未来几年,中国的少儿英语市场将以每年12%的速度增长,家长每年的投入将高达140亿元。  但因
期刊
李浩明在国企工作15年,官至正处级,却因被企业送去攻读MBA后眼界大开,遂于2000年初义无反顾投身咨询行业淘金,创立了M咨询公司。M公司专注大型国企,由于其深谙国有企业文化环境,再加上MBA生涯中学到的先进管理理论,公司产品定位精准,广受好评,一时间财源广进。  但好景不长,短暂的辉煌后,M公司撞到了天花板。一方面,庞大的需求让咨询企业犹如雨后春笋,国外的、国内的、职业经理人的、高校学者的咨询公
期刊
卖点是冲击消费者感知的先锋官,反映着企业的策略,体现着产品的核心价值,是决定产品兴衰成败的重要因素。一个明星产品的成功,往往伴随着一句精准的Slogan(口号),比如“怕上火喝王老吉”,比如“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  产品的卖点要想消费者买账,福来认为,对于大众化的食品饮料产品,企业着重从两个方面考察卖点是否具有市场实效。  第一、是否抢占了表达品类价值的关键词  做品牌的目的是占据品类,做品
期刊
营运成本上升,消费者购买行为日益理性,店内利润趋微——从年初开始,不断有业内人士由此提出国内化妆品店渠道已步入行业新周期。近期笔者走访市场也发现,不少代理商和终端商纷纷哀叹:“今年的化妆品市场不知道怎么了,市场走货速度远不如从前。”可见,如何帮助代理商和终端商解决动销问题,快速提升终端销量,已成为当前国内化妆品专营店关注的话题。  要实现终端动销和提量,笔者认为主要离不开“三多策略”,即如何吸引更
期刊
21世纪伊始,企业文化建设的浪潮席卷了中国企业界,各企业抱着美好的憧憬和愿望纷纷踏上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征程。是时尚和流行造就了企业文化,还是企业文化已然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无论是哪一种,我相信多数企业家仍然期待着企业文化建设能使企业迎来跨越式的发展。  在从事烟草行业企业文化管理咨询的过程中,我们与许多烟草企业合作,它们在经历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春天之后却直接遭遇了寒冷的冬天,于是开始听到许多企业
期刊
记不记得小时候玩的“模仿领袖”游戏?游戏中的领袖可以按任意顺序随便做一些动作,比如跑步、跳舞、唱歌等,而剩下的人则要依葫芦画瓢地跟着领袖做动作,动作有出入的人便会出局。等到淘汰到只剩一个人的时候,游戏就结束了。当然,领袖的目标就是要耍些诡计,尽量淘汰其他的玩家。然而遗憾的是,许多企业高层人士也是这个游戏的高手,他们不但不为自励型创意思考者营造有利环境,反而扮演起“花衣魔笛手”的角色,将跟随者们一路
期刊
在很多企业里,都存在数量不少的“专业人才”,越是拥有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具备核心研发能力的企业,“专业人才”越是不可或缺。  这时就会存有一个问题,如何“管理”专业人才的问题。  德鲁克在他的著述中说道,“如何管理专业人才,是今天企业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专业人才”往往有鲜明的个性特点,以及他们对于工作方式的偏好,和他们对专业领域难以磨灭的执拗与执著。  而企业的老板、管理者,从“专业度”的
期刊
每天我去参加会议,总有人在言谈中有意无意流露出“员工就是螺丝钉”的想法。  在几次CEO圆桌会议上,我听到有的同行这样说:“我打算招3个业务员,使人均创造的年收入达到34.5万美元。”我曾写过一本书,建议公司关注“人”的因素,以此弥合执行差距。该书出版后,几家大型公司的CEO(友好地)把我拉到一旁,说我此举过于冒失,会让人以为我脑子出毛病了。尽管媒体就“软性”因素的重要性刊登过无数的学术论文和最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