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祖国(外一首)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fxtmx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亲把爷爷埋在这里,我把父亲
   也埋在这里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文明
   我的祖辈,世世代代
   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我的祖国胸怀宽广,由东到西
   手牵欧亚,自北向南
   拍岸的惊涛
   直抵,曾母暗沙
   其实,我的祖国也很小
   拥有十四亿人口的锦绣江山,我
   一颗心,就能容纳
   我的第一声啼哭
   注定与这块土地有关
   注定与这里的每一粒微尘
   每一滴雨露
   一起呼吸,彼此交融
   无论走到哪里,所有的荣耀
   和啜泣,在我身后
   都站着这块土地
   祖国,已深深镌刻进我的生命
   若干年后,我的孩子
   会在这块土地上葬埋我
   而一脉相承
   亘古不变
   龙的传人,生生不息
   九月里的农人
   风过无痕,而旷野有声
   秋雨说来就来,不冷不热的九月
   需要一场雨
   一场不大不小的雨
   关乎一个年成的重量
   高远的天空,一退再退
   农人直起躬紧大半年的身子
   以目光的长度
   和宽度
   一遍,又一遍
   抚摸着日渐丰满的秋天
   这个时候,他们并不在意
   红枫叶正在由北向南,翻山越岭
   大雁一旦展翅启程
   没有什么比丈量辽阔的孕育
   让农人心里熨帖、踏实
   深一腳、浅一脚的日子
   从春忙到夏
   从夏,一直忙进这个九月的秋
   当掖在怀里的盘算,倒入
   黄昏里的酒杯
   一饮而尽的惬意
   便是农人一年的满满收成
   月上村头,已是鼾声四起
   等待启动的收割机
   房前屋后,守着村庄微醺的呓语
   一任如水的月光
   把钢筋铁骨
   擦洗得,闪闪发亮
其他文献
刘伯温墓  我相信前世一定来过  与你失之交臂  现在,我们带着酒,带着诗  近在咫尺。只是望了一眼  隔着一品字山丘,隔着九支  小山脉,隔着石圃山  并高于山  作为一个外乡人  见到你的一刹那,有些悸动  乱世的开国元勋  元明鼎革之际的新文风  直到今日,还归隐在石圃山  无论我如何靠近,我们之间  隔着一壶酒和几个朝代  你有红色的正气  我们也有  刘英日夜与你  遥遥相望  那模糊的
1   一個幽灵飞了   你永远别想“飞”   一个幽灵飞了   树叶苍白,两肺沦陷   一个幽灵飞了   万物艰于呼吸,大地失血   2   一个幽灵的飞   是一种看不见飞的飞   它不发烧,无明显症状,看不见   它可以在人体中找平衡   在平衡中自我复制   它伪阴性潜伏   它耐寒冷   它可以制造更多的蛋白酶和转化酶   它攻陷一切,无抗体……   它拿走人的生命   它多头   它诡
雨水节气  争奇斗艳,春季  先桃柳  雨水节气,是带了礼物来的  雨点叮咚叮咚落到屋檐  一批新的宝宝  探出头来,枝头绿了  倔强的小草们从缝隙间  冒出尖尖的脑袋  鸭子成群在水面划行  无忧无虑地欢乐着  另类家禽好羡慕呀  在屋后喧闹  倍感亲切  声声清脆的啼鸣  屋前的时光温暖过我  坐在大树下乘凉  心里毫无杂念  一栋栋木屋守望嫁出去的女儿  一个个故事  产生过,随后也会有  
越过阴柔,  绕过粉黛,  有个女孩叫郭赛。    高挑姣好,  慧中秀外,  这位女生是郭赛。  郭赛啊,郭赛!    拼搏书山,苦渡题海,  应试难夺诗之爱;  郭赛啊,郭赛!  穿过黑色,走过无奈,  心中犹有缪斯在。    编辑案头,浪卷潮来,  有一朵雪浪花,长开不败,  那就是郭赛;  白桦林里,莺飞草长,  有一株可造材,挺秀天外,  那就是郭赛。    站,就站在巨人肩上,  潜,
读闫今的诗作,我首先惊叹于这位年轻的写作者,在经验、感觉和想象层面的独特性与言说的自由。她的诗极具个人意识,在“经验”之层面很有现代性。她的感觉与语言之间,似乎缺乏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规或约定,感觉直接呈现为“象”(似乎不是可以去捉摸的“意象”,也许“语象”更准确),无任何过渡,让人突兀又让人惊喜。比如《栖乌》:“午夜钟声仅用于‘当一一’敲击我的脑壳。散去/猛虎若干。不能完全,高温和两具高温,像浮云般
艾草在南菜园子的篱笆外面  在忘忧草的地界边上  长着香椿,因为它们是野生的  鞋子上就要沾着露水  你随着,这一路走来  脚底下就快要一滑一滑的  “嘎吱,嘎吱吱”  会在心里来回  盘旋的响,北风吹向北方  蒸汽机上驮来的人  刚刚熄灭黄昏,又燃起  大块大块的影子  除去难得的那个春日  下午,一些缭绕  的烟,那短暂的光线  像是一路去往叢山深处的  溪河,单向度的鱼群  追溯它,如薄雾之
之一  从梦里被驱除出境,不得不走在  道路上。早晨你撒出去网,  收获我身体里的悬崖。码头上繁忙,  到处搬运自己身体,白雪皑皑。  云山雾罩。呼吸两场雾霾。  从脸盆里无数次听到——翻滚的海浪。  撒出去身体,收获无数张网。  黑果实低垂着,从世界这棵树上无法采摘。  远景中你张开双手,徒劳地触摸  这头大象。我们瞎了,  身体照出自己迷失的面孔。破碎而闪烁的自我。  一直溺水、呛水,沙滩上几
河滩上,每株花草都通人性  如果你不相信  完全可以到河滩上看一看  即使它们现在枯萎了  花草的姿势都会让你动容  它们顺着河流的方向  或者朝拜着河流的远方  当然,多数还是向往着河对岸的  也有不少倒向了田野和村庄  其实,花草们活着的时候  会开花的,都使劲开花  能展叶的,尽情伸展  从不管人們喜欢还是不喜欢  别看河水一年不比一年  河滩上的花草却一点也不马虎  它们让河水不感到孤独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及实施建议中多处提出要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要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我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最好让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通过对作品的鉴赏,特别是对教材中描写忧愁的文学作品的鉴赏来培养和提高。描写忧愁的文学作品也就是“愁”文学,它有着独特的情感价值和审美价值。  一、“愁”文学可以充实学生精神生活
1989年冬天我以《树枝不会折断》为题的一组诗在《诗歌报》刊出时,我其实并不清楚与我同在一城的这份报纸在当代诗学版图中的特殊性——在许多年轻诗人心里,甚至是有一些“神圣”的意味——那年我22岁,刚从复旦毕业回合肥工作不久。当时,我跟众声喧哗、风云四起的所谓先锋诗坛相当疏离。多年后,我看到同时期的一个诗人在那个时段累如膝高的疯狂通信后,震惊不已。据说以信论诗,是那几年的常态,我所知最夸张的一例,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