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任务驱动型作文课堂教学方式

来源 :文学教育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nvenxi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几年语文高考的“常课”,作文中的“任务”是指材料中提出的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驱动”就是在问题的引导下,在设置的情境中,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需要考生读懂出题人发出的“指令”,从这个意义上讲,“任务驱动型”作文实则就是阅读理解的一个“变种”。因此,平时的课堂教学可以根据文本进行特定话题的阐述,培养学生的“任务驱动”写作思维。
   关键词:“任务驱动型”作文 课堂 教学
   教育部考试中心张开先生2015年于《语文学习》中发表了《注重题型设计、强化教育功能——2015年高考作文的特点及相关问题的解读》。首次提出了“任务驱动型”作文一词,其特征就是“在材料引发考生思考,激发写作欲望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任务型指令,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与以往的作文不同,“任务驱动型”作文不再单一的拘泥于某种固有的写作格式与思维,而是对立意、思维等多重考查。自“任务驱动型”作文提出后,迅速成为近几年来全国卷的“常客”,2020年全国卷语文三套试卷中无一例外都是“任务驱动型”作文:
   全国Ⅰ卷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题班会的发言稿,设置了历史场景,让学生感受历史,观照现实,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
   全国Ⅱ卷写一篇“携手世界,共创未来”的演讲稿,设置了全球抗疫的现实场景,引导学生从相互支持、团结合作入手,思考人类的危机应对之道,进而思考人类的发展未来。
   全国Ⅲ卷要求考生给高一新生写一封书信,设置学习生活场景,要求考生作为一名高中毕业生对高一新生的发言,既是对新生的鼓励指导,也是考生袒露心声、自我审视的过程。
   “任务驱动型”作文中的“任务”就是材料中提出的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所谓“驱动”就是在问题的引导下,在设置的情境中,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需要考生读懂出题人发出的“指令”,从这个意义上讲,“任务驱动型”作文实则就是阅读理解的一个“变种”,目的就在于根据材料進行特定话题的阐述,同时紧紧的围绕材料开拓学生的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任务驱动型”作文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多个方面。
   一.设置情境问题,培养创造能力
   情境教学,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设或制造与语文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教学氛围中迅速而准确的接受新的语文知识,同时促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达到在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法在语文教学中无疑是有效的。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美。它解决了学生在认识过程中的形象与抽象、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
   以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为例。德拉和吉姆互赠礼物,但阴差阳错,两人所送的珍贵礼物都变成了无用的摆设,让人错愕惋惜之时又带给了我们深深地感动。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围绕小说结尾的特定情境,设定任务指令,对学生进行不同情境下的强化训练。
   (1)当德拉知道吉姆卖掉金表给自己买了整套发梳,自己却没有了长发之后以及吉姆听到德拉卖掉了头发给自己买了表链但自己却没有了金表时,二人的内心是如何的?请据此各写一段300字左右的二人心理描写。
   (2)德拉在听到吉姆是卖掉了金表才买了发梳之后,二人会发生怎样的对话?请为文章做一段300字左右的续写。
   (3)这个故事中,二人分别卖掉了彼此最珍贵的物品为对方买来了已无用处的昂贵礼物。对此,你是的想法是如何的?请发表一段500字左右的议论。
   在同一个阅读背景下,模拟三道不同的指令,学生必须要充分融入到故事情节中,将自己纳入故事背景并紧密贴合,才能真正发表出自己的见解,“任务驱动型”作文的精妙之处也正在于此。
   二.培养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
   学生面对“任务驱动型”作文很容易出现思维单一的问题,这与学生的见识与思考是密不可分的,更多的学生在举例的时候,用事例代替分析,缺乏思想的深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就需要在提高学生的多角度、多维度思考问题。
   2016年全国I卷漫画作文,材料是四幅漫画:获得满分的与获得61分的,都获得了“亲吻”;得98分的与得55分的,却挨了耳光。在作文阅卷过程中发现,多数的学生立意点都关注在“教育方式是否合理”上,只有极少数的同学关注了家长为何要采取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学生对现象的分析总是习惯性停留在表面。
   鲁迅先生在谈及《红楼梦》的阅读时曾说:“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所谓的多角度就是指一个事情的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如在2020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我们可以从齐桓公、鲍叔牙、管仲三个角度展开。角度的不同立意就不同。
   多维度可指多个学科的维度,即可以从历史、政治、地理、心理学甚至数学、物理学等学科思维去看待同一个问题。还是以2020年全国新课标Ⅰ卷的作文题为例,同样是鲍叔牙主动让贤的事情,我们可以从人物品质维度分析,得出鲍叔牙让贤实质上是一种不慕名利的革命情怀。从爱国行为的维度分析,可以看到鲍叔牙推荐人才是着眼于国家利益,是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典范。从自我认识维度分析,鲍叔牙的让贤,是对自我清醒认识后的选择,是一种自我修炼的精神境界。
   多角度、多维度的思考问题,可以使学生看问题更全面,并对现象的认识更加深刻。在“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中,学生在正确立意下,善于抓住关键点进行深层次论述,这十分重要。    三.学会思辨思考,增强逻辑训练
   任务驱动型作文对思维的要求很高,尤其是思辨思维。有时题目给出几种观点,让考生从中选择。如2015年全国Ⅲ卷“大李、老王、小刘谁最具有风采”。2016年全国Ⅱ卷从自己语文学习的体会出发,比较“课堂有效教学、课外大量阅读、社会生活实践”,阐述看法和理由。
   “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中较常用的逻辑思维方式有因果思维、归纳演绎、比较思维、联想思维等等。因果思维有两方面,或由果溯因,或由因溯果,利于深入分析问题;比较思维引导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联想思维使学生能够由所给材料延伸到生活中具有普遍性的现象,加大文章的深度与广度。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逻辑思维的训练。
   以鲁迅的《拿来主义》为例:
   中国一向是所谓“闭关主义”,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但我们没有人根据了“礼尚往来”的仪节,说道:拿来!
   鲁迅在坚决否定了“闭关主义”、再此基础上又否定了“送去主义”,最后提出了“拿来主义”之后,这之间层层递进,在“破”的基础之上进行“立”,既紧密联系,又逻辑清晰。
   再以苏洵《六国论》第一段为例来分析句间逻辑: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第一句提出论点,第二句解释第一句;第三句针对第一句发问,第四句解释第三句;由此,从一、二句与三、四句两方面得出第五句,佐证第一句。五个句子,构成经典的议论文体五句一段的结构,联系紧密,逻辑清楚。可见,教师一定要培养学生的结构意识,并进行针对性训练。
   四.关注时事热点,培养责任意识
   高考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关注社会热点,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同时也会引导学子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进行反思。例如2015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女儿小陈举报在高速公路开车打电话的父亲,要求考生给小陈、父亲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高速公路打电话属于社会中的不良现象;再比如2017年全国高考I卷作文,既可向外国友人报道正面的“中国”形象,也可以选择“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社会存在的问题。2020年全国Ⅱ卷则要求考生对时下最关注的共同抗击疫情写一篇演讲稿。
   根据高考评价体系对试题情境的要求和核心功能要求,时政热点成为近几年高考作文并不回避的话题。但是学生对时事理解学习和知识拓展方面存在较多欠缺。新高考命题所用材料信息往往紧跟时政热点,这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联系与教材相关时政热点,将时政热点与书本知识融合思考。积累時政知识、培养时政知识的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时政与课本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从而提升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例如我们在讲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时,就可以拓展到习总书记《开创中澳关系更加精彩新篇章》的讲话内容。
   可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可以广泛涉猎社会热点,带领学生了解时政,从而关注时代热点,紧跟时代脉搏。
   任务驱动型作文作为一种新兴的趋势走向,其未来的发展必会越来越重要,总结近几年的全国卷高考作文可以发现,此种文体的比重迅速扩大。因此,让学生能够灵活转变思路,理解材料精髓是未来教学的重点。同时,转变教学思路,拓宽阅读积累,进行特定训练也将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孔凡成.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初探[J].语文建设,2019(3).
   [2]王荣生.当前阅读教学的问题在哪里:广西观课印象及讨论[J].语文学习,2012(3).
   (作者单位: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散文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增加学生散文阅读的积累,并提升学生鉴赏与审美的能力。然而在目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由于散文审美性阅读的缺失,散文阅读教学难以完成,学生不能真正理解散文的真谛。因此,本文主要从高中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现状入手,来探讨散文审美性阅读教学的策略,力求能够提高学生的散文审美阅读能力,实现高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语文 散文 审美性阅读   散
期刊
内容摘要:“师生共读”是整本书阅读中重要的一块,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少。我们需要优先选择考查学习的名著,还要兼顾趣味性和深刻性。我们选择恰当的阅读方式,不同的书有必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我们需要划出每天、每周的阅读时间,量化阅读时间。我们也需要把学生的阅读成果用恰当的方式展现出来。当把这样问题都理清之后,“师生共读”的效果也就能显现出来了。   关键词:师生共读 案例研究 《水浒传》   众所周知,“
期刊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推进,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培养迎合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在此背景下,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更好地讲解,还要对课堂进行延伸,挖掘新的有意义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们的视野。本文以小学课外文学经典阅读为例,分析其教学现状,探究了有利于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教学 课外文学经典 文学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应从小学培养学生对阅读课外文学经典的兴趣,增长见识,
期刊
内容摘要:于怀岸的《巫师简史》以20世纪湘西的真实历史为背景,演绎了传统湘西山寨以及整个湘西社会迈向现代文明的历史进程。小说延续了新历史主义的写作风格,从民间立场出发,肯定人的主体价值和偶然性在历史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巫师简史》重构了20世纪湘西的抗战史诗,勾勒出正史背景下的湘西百年风云变化。   关键词:《巫师简史》 于怀岸 新历史主义 抗战史诗   于怀岸的代表作《巫师简史》中乌托邦理想的生
期刊
内容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敢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让学生想问;给予学生提问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能问;通过为学生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思维路径,让学生会问;引导学生对提问方法进行反思,善于提问。   关键词:提问意识 提问能力 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提高学生发现、提出和评价问题的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与探
期刊
内容摘要:习作教学在小学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习作不但能反映出小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更是衡量小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标准。然而,目前小学生习作的失真现状十分严峻,这不仅影响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更影响学生诚实品质的形成,而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并不多。鉴于此,笔者研究习作教学中的失真现象,希望能为消除这一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关键词:习作教学 失真 策略   本文在对小学习作失真现状进行剖析
期刊
内容摘要:《德伯家的苔丝》是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诗人和小说家托马斯·哈代的佳作。文章将苔丝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苔丝纯真少女时期、失去贞洁之后、重新振作时期以及报复时期这几个阶段对其人物形象进行描写。本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其人物形象成因并阐述苔丝这一人物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物形象 现实意义 悲剧性命运   《德伯家的苔丝》是一部关于诱惑、爱情、背叛和谋杀的精彩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苔丝的美
期刊
内容摘要:我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囊括着大量的德育知识,通过学习它能够培养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有担当意识,德育教育通过现当代文学作品轻而易举的就能展现出来。在当今社会发展潮流下,对学生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工作一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教育的最高目标,目前德育教育在现当代文学教育中的融汇贯通效果不是特别显著。这要求现当代文学教师要因材施教、改革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
期刊
内容摘要:在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层级上,学生以多文本阅读为基础,能运用、分析和综合文本信息,并可以对文本中关键内容开展深层次的评价的思维水平就是高阶思维水平。群文阅读教学通过多文本互文阅读促进学生分析思维的精准度和发散性发展,促进学生综合思维的凝练性和整体性的提升,促进学生评价思维深刻性和丰富性的生成。   关键词:群文阅读教学 高阶思维发展 实践路径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促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发
期刊
内容摘要:《末日迁徙》(Exit West)是英籍巴基斯坦裔作家莫欣·哈米德(Mohsin Hamid)于2017年出版的难民小说。小说中,作者聚焦全球化时代下的难民问题,通过对男女主人公在难民迁徙过程中不同跨国经历和不舍、恐惧和焦虑选择的跨国感受的描写,表达出他对于难民问题的关注和希望解决难民问题的乌托邦愿景。本文将通过分析科技因素在难民迁徙过程中对母国情感变化的影响,加深对难民问题的认识,从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