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小说中“国民性问题”浅论

来源 :课外语文·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ong893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鲁迅倡导用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精神,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教育民众,提高民众的觉悟。鲁迅的鞭笞国民性的小说,色调灰暗,格调低沉,冷眼看世界,流露末日情绪,他的取材特点,“取自病态社会,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本文就鲁迅小说中的“国民性问题”做了相关探讨。
  【关键词】鲁迅小说;国民性;探讨
  【中图分类号】I210 【文献标识码】A
  一、鲁迅对国民性问题的探索由来已久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生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从小就体验了世态炎凉,看清了世人的真面目。他以批判的态度看待国民性。南京求学,接受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和西方社会进化论,形成自己独特的进化发展论。在洋务派的影响下,他抱着学医救国的理想东渡日本。
  二、国民劣根性的表现
  (一)充满温和忍耐的奴性
  温和忍耐的奴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自强、自立、自信”的本性被生活环境折磨,个性被同化,性格趋向软弱。《故乡》的闰土少年时期,见多识广,智勇双全,堪称“小英雄”。人过中年,畏畏缩缩,愚昧拙笨。多子、饥荒、苛税、兵、匪、官、绅,都苦得他像一个木偶人。
  (二)缺乏人道主义的同情与关爱
  人际关系冷漠无情,对别人的痛苦尤其是对为公益牺牲无法理解。夏瑜牺牲了,华老栓拿他的血作馒头给儿子治病,刽子手康大叔竟为没有拿到衣服和赏银而遗憾,阿义勒索未遂打了夏瑜两记耳光,夏瑜鄙视他的人格“可怜”,茶客们无法理解,竟然说“疯话,简直是发疯了。”咸亨酒店的短衣帮对孔乙己的嘲笑一次比一次尖酸、刻薄,最后就是谩骂。柳妈对祥林嫂的抗婚悲剧不但不同情,反而当新闻传播,并怪她当初没有“索性撞一个死。”
  (三)缺乏进取精神
  一方面美化过去,固步自封。九斤老太“自从庆了五十大寿以后,便渐渐的变了不平家,常说:“伊年轻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么热,豆子没有现在这么硬。”她埋怨:“真是一代不如一代。”阿Q惯于未庄的生活,对未庄的风土人情,安之若泰,未庄的长凳、未庄的煎鱼、未庄的三十二张竹牌、未庄的女人走路扭屁股等都是美的。城里的条凳,城里的葱丝鱼,城里的麻将,城里的女人扭屁股等实在有点“妈妈的”。
  三、国民劣性的病根
  (一)几千年的主流文化和核心价值观根深蒂固
  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的“孝悌忠信”,韩非的“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则天下治,三者逆则天下乱”等无不左右着人们的思想言行。阿Q之所以有惩罚男女交往的勇气,是因为他有“男女之大防”“男女授受不亲”的清规戒律。七夫人亲自出马镇压爱姑,因为“夫为妻纲”。闰土见到儿时的伙伴终于恭敬地叫一声“老爷”,因为“天有九重,民有九等”。
  (二)长期的封建压迫是培育国民畸形心理的温床
  中国封建社会历史悠久,由于政治、经济、宗教的压迫,使得国民长期处于受奴役的地位。虽然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农民革命,但没有改变国民尤其是农民受奴役的命运。阿Q在政治、经济、宗教的压迫下,姓氏、工钱、布衫、毡帽、棉被以及爱的愿望等一切都没有了,只剩下一条万不能脱的短裤。
  (三)特定的历史时代是阿Q主义产生与传播的根源
  鲁迅探索国民性问题一个最杰出的贡献是发现了阿Q主义。阿Q主义的精髓是精神胜利法。张毕来在《新文学史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3月北京新1版)中对精神胜利法的作了精辟的论述:“精神胜利法是历史的,也是现代的;是统治阶级的,也是劳动人民的;是阿Q的,也是全民的。”
  四、如何改造国民性
  (一)正本清源,提倡革命的战斗精神
  鲁迅在《灯下漫笔》中说:“中国的社会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们享用的人肉筵宴和厨房”“有文明以来,人们就在这会场中吃人被吃”。但是,“要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鲁迅呐喊:“救救孩子”。从孩子开始造就新人。
  鲁迅提倡用革命的战斗精神“去毁坏这铁屋子,争到希望”。“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舞民众用任性的战斗“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世上如果还有正要活下去的人们,就先该敢说、敢哭、敢思、敢骂、敢打,在这可诅咒的地方,击退了可诅咒的时代。”
  推翻封建制度并不意味着改造国民性的任务已完成。改造国民性比改革社会的道路更曲折,历时更漫长,任务更艰巨。鲁迅在给许广平的信中说:“最初的革命是排满,容易做到的,其次的改革是要国民改革自己的坏根性,于是就不肯了”(《鲁迅全集·两地书》1981年北京第1版,第31页)。
  (二)用教育去提高国民的觉悟
  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民素质的高低。文学史上把鲁迅文化贫乏,封建专制统治,中国农民只知“专制”,不知民主;只知家天下,不知公天下。思想愚昧。柳妈笃信鬼神,祥林嫂去捐门槛,闰土要香炉,六斤仍然缠脚,阿Q把革命當作报私仇的工具,夏瑜说“大清的天下是我们大家的”,茶客们嗤之以鼻。所以要变革社会就必须加强对农民的革命民主思想的教育;要改变国民的精神面,就必须加强对国民的科学思想的教育。对知识分子同样需要教育,教育他们走出书斋,直面人生。总之,鲁迅认为应该用新文化运动的时代精神,用“民主与科学”的思想教育民众,提高民众的觉悟。
  鲁迅的鞭笞国民性的小说,色调灰暗,格调低沉,冷眼看世界,流露末日情绪。同时代的某些“文人”都说鲁迅的作品简直让人受不了。这正是他的取材特点,“取自病态社会,揭出病痛,引起疗救的注意”。其实鲁迅的小说作品无不蕴含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毕来.新文学史纲(第一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
  [2]党秀臣.中国现代文学参考资料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编辑:李艳松)
其他文献
【摘要】在《史记》里司马迁既描写了孔子、屈原、刘邦、项羽等大人物,也描写了侯嬴、朱亥等小人物;有战功卓著的将军、谋士、有功高盖主的统帅良臣;更有许许多多生动形象的故事令人终生难忘。  【关键词】史记;司马迁;人物;故事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史记》刚开始并不叫《史记》,而是叫《太史公书》。这是因为司马迁官拜太史令,每当他在书中发议论时总
提出了一种测量液体折射率的光纤液体分析仪。利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在光纤探头端形成一个液滴。该液滴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平凸透镜,发射光纤出射的光经液滴表面折射、未扰液
【摘要】荀子和墨子的思想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是不可忽视的明星,虽然所处的时代有先后之分,但其思想价值却同等重要,应该仔细研究。  【关键词】荀子;墨子;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成就无人可及;孟子也同样是儒家的经典。孟子主张各国国君都要实行“仁政”。可同样是儒家学派,却有另外一位大师,他的观点与
【摘要】课程资源,是在现代资源及其开发观念指导下,基于教材研究的发展,逐步形成的课程与教材研究的新领域。当前中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长白山地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有很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长白山区;语文课程资源;意义;特点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新一轮课程改革重视课程资
本文通过文献数据、问卷调查、逻辑解析等办法,从计分方法、得分位置、可使用方法、比赛场所、医务监督等诸多方面着手,对中国武术散打和世界搏击项目竞赛规则实行对比解析,
【摘要】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家,他以离奇的经历和独树一帜的创作赢得了世界性声誉。但文学史对他的评价历来莫衷一是,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人们已肯定了他的探索价值,把他奉为现代主义文学的鼻祖。  【关键词】陀思妥耶夫斯基;现代主义文学;文学潮流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俄国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
新生儿黄疸其致黄原因虽不同,但可以肯定的是:长时间的高胆红素必然会造成新生儿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损害,影响新生儿的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会出现智力障碍,神经系统发育迟缓,脑
【摘要】荆轲只是这场刺秦活动的幕前实施者,作为整个刺秦活动的幕后策划者和指挥者,太子燕丹既没有识人之智,也没有用人之量,更没有自知之明,整个刺秦活动固然悲壮,却更像一场闹剧。他才是刺秦失败的罪魁祸首。  【关键词】荆轲;刺秦;太子燕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荆轲刺秦王》是《史记》中最令人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令人扼腕的是刺秦最后是以失败而告
期刊
【摘要】红娘是《西厢记》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在红娘的帮助下崔莺莺和张生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获得了美好的爱情。作者通过巧妙的艺术手法,刻画了一个淳朴善良、富有正义感、勇敢机智,敢于和封建礼教做斗争的红娘形象。红娘是封建社会中敢于突破封建礼数限制的代表人物,本文结合作品对红娘的典型形象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西厢记;红娘;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6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