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形象中的基督教符号探析

来源 :长安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wniun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以《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为代表的吸血鬼类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风靡全球。作品中的吸血鬼主角们往往有着优异于常人的超能力和外貌,以吸食活物的血为生,不老不死。然而,在早期有关吸血鬼形象的记载中,吸血鬼往往更加遵循着自诞生之初的形象设计,即吸血鬼形象丑陋,惧怕阳光,以人血为生,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人类不得不与吸血鬼进行斗争。而被人类用来对付吸血鬼的武器便是基督教的十字架、圣水和木桩等。由此可见,在吸血鬼形象的形成过程中,基督教与其密切相关。
  关键词:吸血鬼;基督教:联系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050-03
  自罗马时代开始,基督教逐渐控制着欧洲人的思想,深刻的影响着欧洲人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形成。在这种背景之下,任何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势必会或多或少的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虽然吸血鬼形象的雏形遍布于世界各早期文明之中,然而,真正使吸血鬼这种形象得以完全成型并且大肆发展的地方却是中世纪基督教统治下的欧洲。尤其是在十四世纪四五十年代的欧洲大瘟疫时期,吸血鬼形象由于基督教的利用从民间传说逐渐转化为官方声明,从此基督教的符号开始深刻的烙印在吸血鬼形象之中。
  一、吸血鬼形象的产生——来自基督教的二因素与二原型
  (一)影响吸血鬼形象形成的来自基督教的二因素
  吸血鬼是指那些以吸血为生的有着异于常人特色的存在,是传说中的超自然生物。世界各文明中都出现过类似吸血鬼形象的存在,虽然在各地的传说中吸血鬼形象各异,但是总体上以能满足“人形”、“吸血”两大特色作为吸血鬼的定义。关于吸血鬼的各类传说中尤以欧洲文明产物下的吸血鬼形象更加为世所知,因此本文所指吸血鬼形象特指欧洲传说中的以吸食活物为生的、灵魂不死的人形存在。
  1.基督教中关于吸血的观念
  基督教源自于犹太教,因此二者的许多教义和传说是相通的。古希伯来人认为,血是生命所在,喝血则是不洁与罪恶的象征。因此在《旧约》中写道:“所以我对以色列的子民说:无论是什么活物的血,你们都不可以吃。因为一切活物的血就是它的生命,凡是吃了血的人都会受到惩罚。”
  吸血鬼以吸食活物的鲜血为生的行为与希伯来人所信奉的上帝的教导是相悖逆的,所以吸血鬼形象实际自诞生起便是作为上帝的反叛而存在的。古希伯来人创造这个形象是因为需要一个反面教材来警告那些不听从上帝的教导的人。吸血鬼们正是因为违背了上帝的旨意饮活物的鲜血,所以他们外形丑恶,害怕见阳光,只能在阴冷的角落里苟延残喘着。影片《惊情四百年》中便描述到了这个场景,作为吸血鬼始祖的德库拉伯爵将利剑插入了象征着上帝的十字架,从十字架中流出了鲜血。伯爵以鲜血为食,从此将灵魂托付给了恶魔,背弃了上帝。
  由此可見,古希伯来人之所以创造这么一个吸血的怪物形象,就是为了说明如果一旦背离上帝,人们也将如吸血鬼一般堕入无边的痛苦之中,为世人所背弃。
  2.基督教中关于鬼神的观念
  于基督教而言,在其一统欧洲的过程中,除了上帝以外的其他鬼神信仰自然都是与上帝背道而驰的,是要被打压的。另外,在基督教的统治下,若是有人提出不同的言论将被视为叛教而被开除教籍。与那些不听从上帝的旨意而自杀的人一起,这些人都被视为被上帝抛弃的人。在基督教声的教义里,这些信仰除了上帝以外的其他鬼神的人,叛教分子以及自杀的人,死后灵魂既不能上天堂也不能下地狱,会永生被困在腐烂了的躯壳之内。
  正如这些死后灵魂得不到解脱的人一样,吸血鬼的形象就是被困在不死躯壳之内的灵魂得不到救赎的人形怪物。于是,他们惧怕阳光,只能在黑暗的角落中生存,面相丑陋。与那些因为信仰上帝而在死后可以进入极乐天堂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基督教便以此告诫世人,一定要信仰上帝,否则吸血鬼们就将是人们背弃上帝的结果。
  (二)影响吸血鬼形象形成的来自基督教的二原型
  《圣经》中记载了许多寓有基督教教义的故事,他们或从正面或从反面向人们宣传了信仰上帝的福报以及悖逆上帝的恶果。正如上文所说,吸血鬼形象就是作为悖逆上帝的反面教材而存在的,因此在《圣经》的众多故事中自然也会有关于吸血鬼的原型存在。
  1.该隐杀弟
  该隐是亚当与夏娃的长子,其弟为亚伯。该隐擅长农业而亚伯则擅长牧业。因此在向上帝献祭时,亚伯的肉食比该隐的蔬菜更合上帝之意。该隐因此嫉妒杀害了亚伯,所以受到了上帝的诅咒。被上帝流放到了非洲,并且被惩罚以饮食人血为生。
  2.莉莉丝因背弃上帝而成恶魔
  莉莉丝本是亚当的第一任妻子,是上帝在创造亚当的同时所创造的。然而,莉莉丝因不满上帝赋予亚当独尊的地位而离开了伊甸园,在红海以吸食婴儿鲜血为生。后被称之为食婴恶魔而为世人所唾弃。
  《圣经》中记载的这两则故事无疑是吸血鬼形象形成的原型基础。该隐因为没有遵循上帝要求人们不嫉妒的教义而被惩罚饮食鲜血,为后世所鄙弃;而莉莉丝则是因为反对上帝对男权的独尊而被上帝称之为恶魔。关于此二人的形象设计,该隐代表着不守上帝教诲的人:莉莉丝则代表着挑战基督教体系下男权至上的权威的存在。吸血鬼作为一个后期才被创造出来的反逆基督教的形象,为提高其教育意义,自然就借鉴了《圣经》中关于此形象的相关记载。
  二、吸血鬼的发展——基督教的推波助澜
  尽管在早期文明中就已经有了关于吸血鬼的传说,然而吸血鬼传说得以广泛传播和发展的时期却是在黑死病横行的中世纪欧洲。
  在这场席卷整个欧洲的瘟疫中,由于当时的医疗技术并不发达,再加上这次瘟疫来势汹汹,一时之间社会秩序全无,无数人因为感染上瘟疫而死。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人们匆匆掩埋遭受了感染的尸体以免瘟疫继续扩大。然而,这些被匆忙掩埋的尸体中,不乏有人只是处于深度昏迷状态之中,并未完全死透。于是这些人被下葬之后,因为求生而反抗,在棺材上抓出一道道的血痕。而那些侥幸从坟墓中爬出来了的人中不乏有人不得不因为饥渴而食人肉饮人血。人们在看到这些无比诡异的现象后,自然而然的将之与吸血鬼传说联系在一起,似乎吸血鬼的传说就此被坐实了。一时之间,对于吸血鬼的恐惧开始萦绕在欧洲人的心中。   而此时,宣称无所不能的上帝在这场瘟疫中却显得如此无能为力。吸血鬼传说的盛行正好为基督教提供了一个绝妙的推脱责任的方法。他们声称那些死后复活的吸血鬼们正是因为生前背弃了上帝,所以才会在死后变成吸血鬼。这样一来,并不是因为上帝无能,而是因为这些变成吸血鬼的人们生前不够虔诚才遭致如此后果。一方面既可以将基督教从这场灾祸的漩涡中摘除出来,另一方面又巩固了教众的信仰。所以,作为统治阶级的基督教神职人员是乐于宣传吸血鬼传说的。这就导致了吸血鬼形象得以迅速的在欧洲传播开来。
  由此可见,基督教不仅在吸血鬼形象的形成之初就起着提供原型的作用:在吸血鬼形象的发展之际,也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然而,虽然吸血鬼形象的产生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宣扬基督教教义,但是创造出这种怪物形象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深刻的恐惧。所以在如何应对并且消灭吸血鬼的方面,自然也离不开基督教的作用。
  三、吸血鬼的消灭——基督教神力的体现
  我们不可否认在吸血鬼形象的形成过程中还有其他的主客观因素也起着推动作用,但是基督教的作用无疑是明显而重大的。基督教之所以推动吸血鬼这个形象的形成和发展,正如前文所提,就是为了宣传本教教义。我们且不论文艺复兴之后,现当代吸血鬼形象的美化与人文主义思潮复兴之间的联系。就吸血鬼形象诞生的最初的意图来说,吸血鬼是作为宗教的反面教材而存在的。正是有了吸血鬼这种面相丑恶,饮血为食且惧怕阳光的灵魂不得解脱的怪物形象的存在,使得人们不得不時刻提醒着自己要忠于上帝,虔诚自己的信仰。
  然而,在黑死病肆虐欧洲之后,吸血鬼传说已经不是作为警戒而存在了。人们似乎都亲眼目睹了吸血鬼的可怕,这种恐惧已经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不得不提出解决之道。逼迫着作为统治存在的基督教必须有所作为。
  在对抗邪恶对抗吸血鬼时,又怎么能少了全能的上帝的存在。于是各种关于如何消灭吸血鬼的消息不胫而走。自然这些方法必然都与基督教息息相关。在有关吸血鬼形象的记载中,如《范海辛》、《吸血鬼日记》和《夜访吸血鬼》等,都提到了人们消灭吸血鬼需要借助基督教的银十字架、圣水和木桩等。这些消灭吸血鬼的有力武器都是基督教所崇奉的圣物,可见基督教在消灭吸血鬼的过程中所起的神力作用。
  毫无疑问,这也是宣传基督教信仰的一种手段。基督教创造并发展了吸血鬼的形象,并且宣称只有信仰上帝才能避免沦落为吸血鬼的这种存在。而对于那些已经变成吸血鬼的存在,基督教亦宣称只有信仰基督教才能消灭它们。所以,吸血鬼这个形象从产生到发展以及消灭,从始至终都是基督教的产物。
  结语
  本文通过对吸血鬼形象的形成,发展和消灭的分析探讨,得出宗教因素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现今以吸血鬼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遍地开花,各类吸血鬼形象层出不穷。但这些“新生”的吸血鬼们无一例外的都逐渐摆脱了原始吸血鬼形象中那些人们难以接受的因素,他们不但形象靓丽,能力超群,甚至还能在阳光下与人类和平共处乃至与人类有了更深层次的情感交流。这与宗教政权逐渐被世俗政权取代,宗教领域逐渐被科学清扫有关。随着基督教对人们的生活从全方位多层次的管控到退居为仅为部分世俗生活服务,人们也逐渐从中世纪的神权解放出来。思想自由催生了更加为人而不是为神服务的吸血鬼形象,所以才形成了今天文学艺术市场上那些更加令人着迷的吸血鬼们。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盐酸贝那普利联合左旋氨氯地平治疗晨峰型高血压的疗效及其逆转左心室肥大的作用。方法将入选的晨峰型高血压患者分为时辰化服药组(n=31)和常规化服药组(n=29)。时辰化服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涵盖面广,知识内容多,但教学课时少,如何提高本科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质量是高等医学教育亟须解决的课题之一。作者通过对长期教学和实践的总结,认为在
摘要:学习动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心理动力机制,是决定第二语言学习成败的一个关键性的个体差异因素。通过文献法,文章回顾2000年以来汉语学习动机自身和学习动机相关因素,如学习策略、动机强化、教学策略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学习归纳进而展望汉语学习动机研究趋势。  关键词:汉语;学习动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述评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043-04  从2
目的探讨KAI1/CD82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S-P)法检测52例胃癌组织和相应标本的30例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女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珠海地区118例女性POP患者为病例组,101例非POP患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经单因素分析有
摘要:五四运动是以青年知识分子为行动主体的一场爱国运动。其所蕴含的“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在中国百年的发展中从未缺席。在当代青年之间有效传承这种精神,深化当代青年学生对五四精神的理解与践行,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五四精神;青年学生;传承;弘扬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009-02  100年前,面对祖国的内
摘要:新型被字句借用了传统被字句的形式,却使用了传统被字句中不能跟的成分,通过荒诞的语言形式和重读的“被”字来表示其语用功能,即否定某种说法的真实性和某种行为的自愿性,借以讽刺某些不正常的社会现象,表达主体的无力和无奈。在语用因素的作用下,新型被字句表现出与传统被字句诸多不同的句法特点。除此之外,本文也将会分析该形式产生的根本动因。  关键词:新型被字句:语用功能:句法特点:动因  文章编号:97
摘要:布袋和尚,名契此,是唐末五代出现在浙江奉化的重要佛教人物,从佛教经典的记载中可以了解到在民间出现的布袋和尚被认作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布袋和尚因他常常携带一个布袋而得名,在许多古籍资料中记载了“布袋”的神通广大。历史上记载布袋和尚的文献资料非常之多,本文通过对其他文献资料中布袋和尚的梳理,以佛教文献《续传灯录》为主,突出对布袋和尚进行文学形象的分析。  关键词:《续传灯录》;布袋和尚;文学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