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的新媒体路径优化

来源 :中国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aiw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媒体是在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型媒体,它主要运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电脑和手机作为传播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
  新媒体包括两类:一是基于技术进步引起的媒体形态的变革,尤其是基于无线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电视、手机终端等;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改变了信息传播载体的媒体,如楼宇电视等。
  新媒体具有传播速度更快、覆盖面更广、交互性更强等优势和特点,因此,新媒体在思政教育的应用能够促进思政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运用新媒体、新技术可以使思政教育教学“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思政教育教材創新性不够,缺乏新颖、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导致教育内容空乏,学生学习自主性不强。教师在思政教育讲授时,很多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很少在课程中加入当下的社会热点和新闻,存在理论与实践脱钩现象。
  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教学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政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充分利用好新媒体,可以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从理念到实践的改革创新,是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举措,也是加快构建新时代高校思政工作体系的有效路径。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对新媒体应用不够熟练,缺乏对新媒体重要性的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媒体在思政课堂上的使用和推广。
  第三,要想让“新媒体+思政教育”达到最好的效果,强大的后台支持系统是其顺利运行的前提。这个后台不仅包含平台的指导者、具体操作者,还包括系统维护者。但就当前一些高校的具体情况而言,新媒体教学的内容已经具备,相应的教学流程体系还不完善。因此,高校应建立各种服务中心,如信息发布中心、信息共享中心、信息查询中心等,构建“学科支持、服务支持、后台支持”系统。

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新媒体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高校教学中,是学生和教师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高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可以结合新媒体的优势,用形式和内容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讨论、互动反馈,从而增强思政教育的有效性。
  2021年2月3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其中,40岁以下网民超过50%,学生网民最多,占比为21%。由此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是不折不扣的“网络公民”。新媒体等网络形态,已经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思政课教师可通过新媒体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
  高校学生应用互联网频率较高,为避免学生受互联网上不良信息的影响,高校可以筹建自己的互联网平台,不仅可以促进高校相关管理机制的完善,教育管理质量的提高,还能够传递正能量,塑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新媒体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整合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在高校思政教育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整合思政教育资源,需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科学、充分、合理的应用,与此同时要结合高校网络为学生提供合理有效的教育管理服务体系,以此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拓宽学生的思政思维。
  由于各高校在信息教学资源和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思政教育教学时,要求各高校能够将自身资源进行共享、整合,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水平。一方面,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梳理成功案例,整合协同网络资源,形成点面结合、同频共振的新媒体育人平台;另一方面,教师要尊重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表达意愿,与之互动引导、促成共识,从而共同完成网络思政话语体系的建立。

新媒体教学规范化


  在思政教育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的背景下,高校需制定新媒体教学流程体系,促使新媒体教学的规范化。
  一方面,可以将新媒体教学进行具体划分,明确高校应用新媒体的工作流程,将思政教育具体流程划分到个人。同时借助高校宣传部门和学生处的优势,对高校思政教育新媒体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进一步扩展新媒体教学的空间。
  另一方面,高校需要构建全新的监管机制,对互联网不良信息进行筛选和辨别,避免学生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内容为王”在新媒体传播时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此,在利用新媒体做好思政工作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内容为王”的原则,重视新媒体平台内容的选择;在教育引导时,必须观点明确、方向正确,引导学生对健康观点入脑入心。

建立网络安全防范意识


  新媒体信息的多样化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一定的困扰,因此建立有效的舆情评价和管理机制十分重要。一方面,要对新媒体平台做好大数据分析,掌握热点信息的关注时间段及网络影响力;另一方面,要提升监控的质量和效率,管理机制要更加灵活、有效,满足大学生多方位需求,丰富新媒体资源供给,打破思政教育空间限制。

提高教师教学综合素养


  为保障新媒体技术与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结合,提高思政教育质量,高校应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的积极性和专业性。
  一方面,高校应对思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加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辨别力,提高教师综合素养,以此保障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质量。比如,可以通过岗前、岗中培训,设置思政考核制度和理论探讨大赛等,对教师进行综合技能的考核。
  另一方面,可邀请新媒体专家到高校进行思政知识讲座,激发学生和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高校在提升教师思政教学工作综合素质的同时,应给予思政教育研发工作者充足的经费支持,鼓励思政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到思政改革创新发展中。
  在风险与机遇并存的新时代背景下,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质量,同时对传统思政教育积极创新改革,不断引导大学生规避网络陷阱,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新媒体观,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让学生有满足感和成就感。
其他文献
3月12日是中国植树节。今年是全民义务植树开展40周年。3月11日,记者从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了解到,40年来,首都义务植树运动坚持大地植绿,心中播绿,助力北京的生态环境面貌极大改善,植绿、爱绿、护绿的生态文明意识已在全市蔚然成风。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当中应用日益广泛。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发挥多媒体技术链接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生动呈现教学画面的优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了技工院校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教学效率。但是,仍有不少技工院校在语文教学中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存在不足之处。因此,探索多媒体技工语文教学的规律并总结一些成功经验,为企业输送具有更高人文素养的高技能人才,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在
期刊
红色文化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坚定信仰、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的生动教材.rn通过“四大课堂”将红色文化
期刊
随着中日双方人员往来日益频繁,对日语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高校语言类学科顺应时代需求,商务日语专业随之发展壮大,近年成为招生热门专业之一。  高校商务日语专业教育经过几十年的摸索,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和进步。从单纯的外贸日语逐渐扩展到经贸日语、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分支,明确了培养应用型商务日语人才的目标。  然而,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却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教育部关于加强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出台,将普通高校开展国家安全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2019年山东省学校国防教育工作研究课题项目:新时代普通高等学校国家安全教育与国防教育融合研究(项目编号:19LGJ08)课题组相关将阶段性的成果报告如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亟待解决的紧迫问题  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是党和国家的一项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工程。目前高校国家安全教
期刊
人力资源是组织发展的重要资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当前,高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还停留在传统层面,缺乏针对不同性别的激励机制.因此,从性别角度出发,构建更有性别针对性的激励
期刊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德育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理想信念教育丰富美术教学中的人文精神,帮助和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
期刊
现阶段,民办本科高校形势与政策网络平台教学的问题日渐呈现出来,为实现高校形势与政策网络平台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发挥网络教学资源对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需要结合网络平台教学优势,加强对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创新;还要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丰富网络平台教学活动形式,实现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和政治观的引领。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专题)项目:新时代民办本科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的探究(编号:2019
期刊
当前,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已成为推动经济复苏、重塑产业结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而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降本增效的必然途径,也是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
期刊
作为高校培养优秀学生的载体之一,社会实践活动在锻炼学生实践能力方面一直以来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社会实践活动被各大高校作为提升学生基础理论与综合素质的主要抓手来推行,深受广大师生的肯定与欢迎。  近年来,高校学生社团开始逐步参与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社团在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并以其专业性、多样性、亲民性、新颖性等优势,逐渐成为高校社会实践活动团体的中流砥柱和组织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