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铁观音的“风味人间”

来源 :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忙时工作,闲时访茶。五一假期,正逢旺盛的做茶季,自然不能例外。安溪因茶而盛,祥华作为安溪的主要产茶地,被誉为“盛产制茶名师之乡”,其辖内旧寨村,更有连片的百年老屋和一个家族与38株百年老丛的历史传承故事。于是,趁着好光景,安顿好身心,循着茶香,我们步履不停——在武夷岩茶炙手可热的当下,将目光转而投向沉寂许久的安溪铁观音,去探寻和它有关的“风味人间”。
  |寻幽|走访祥华旧寨村
  有人说,一个人喜欢上茶,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就会想亲自去茶山里走走,看看这些茶树生长的山川河流的环境。可能的话,最好还要跟着制茶师傅一起披星戴月去做茶。以上,深以为然啊!正所谓:“雪沫乳花浮午盏,人间有味是清欢。真正爱茶的人,只要去到茶山,就不难意会苏轼笔下的“有味”和“清欢”。
  当我们抵达安溪祥华旧寨村,几乎是第一眼,我就决定,应该认真写写这个村子。这个海拔800米的小村落,在我们到来的时候,出奇的安静,只有一些百年历史的老宅静静地散落在村子里,并不起眼。假想中五一假期以及制茶季的熙熙攘攘,在这里完全不存在,它安静得彷佛遗世独立。
  我们此行前往旧寨村拜访的陈木山和陈宁石父子,都是当地远近闻名的制茶能手,在他们家的老屋前,我们一群人站着,任凭风儿吹过,放眼望去,周围都是茶山,灰瓦白墙,老屋连着片,尽管未有多加雕琢,但却质朴得令人油生亲切之感。时至暮春,立夏即将来临,满眼都是盈翠的绿,令人心旷神怡。
  随着春雨带来的湿气渐渐蒸发,接下来便是连续的晴天,茶农也迎来一年中制作春茶的好时机。充足的阳光能使茶芽日渐舒展。此时,一片树叶的植物生涯即将结束,接下来它要开始一段奇妙的转换之旅。晒青是制作乌龙茶的第一步,在阳光的晾晒下,叶温提高,青气慢慢散发,此时,淡弱的清香,开始渐渐露出。随着茶叶变得愈发柔软舒展,茶叶的香气开始渐渐弥漫开去。闻着四溢的茶香,我们用镜头聚焦着一年一度的春茶制作。
  此时的村子,处处飘散着茶香,沁人心脾。采茶、晒青、初焙……眼前这样旺盛的,无处不在的生机也让人确信,即使是在这毫不起眼的村落里,作为中国产茶大县、名茶“铁观音”发源地,安溪县持续推动茶产业转型升级,以茶的振兴撬动乡村振兴的影响力,仍然不容小觑。今年5月,“安溪铁观音”在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中国资产评估协会、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新华网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20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再次获得中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价值第一的殊荣,这是安溪铁观音连续第五年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由此可见,安溪铁观音,仍然散发着它经久不衰的独持魅力。
  |访古|38株百年老丛
  随着今年5月21日“国际茶日”的建立,各界人士对茶的赞美与追求更加热烈。无处不在的茶,从乡野到城市,从中国到世界,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味道。茶叶从深山到闹市,世代的的传承,制茶师傅的工夫,茶客的领悟,与茶有关的每一个瞬间,无不用心营造,口口相传。而这次,让我们慕名来到祥华旧寨的另一个重要关键词就是纯种铁观音的“百年老丛”。
  在祥华乡旧寨村洋尾角落的茶山上,陈宁石带着我们找到了这一片共38株上百年树龄的纯种铁观音老茶树。据其父亲老茶人陈木山介绍,这些茶树为其曾祖父所种植,历经100多年的岁月洗礼,至今依然壮硕,生长出的茶叶经采制后,质量不亚于新种植的茶树。而后,我们也有幸喝到了这片老茶树采制而成的老丛铁观音,茶汤入口,柔顺滑口,但占据着喉咙的回韵又有着明显的硬朗之气,恰似“铁汉柔情”,仿佛酒中茅台的滋味,令人回味。
  据了解,纯种的铁观音茶树重要特征即:“紫芽、歪尾桃”。其植株为灌木型,树势披展,枝条斜生,其叶形椭圆,叶缘齿疏而钝,叶面呈波浪状隆起,具明显肋骨形,并略向背面反卷,叶肉肥厚,叶色浓绿光润,叶基部稍钝,叶尖端稍凹,向左稍歪,略微下垂,嫩芽紫红色,因此有“红心歪尾桃”之称,自古就有“好喝不好栽”之说。现实证明也的确如此,据陈木山介绍,红心歪尾桃的生长对土壤、海拔、积温、降水、温度、湿度等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的要求都非常严格,自祖上种下这片茶园,再传到他手上,已经只剩下这珍贵的38株。
  “茶树经济学树龄为50~60年,茶树壮年期有15~20年,壮年期茶叶产量高、质量好。”业内人士介绍,老茶园只要管理到位、茶树生长正常,采制的茶叶品质不比新枞差,甚至底蕴更足、口感更好。陈宁石则告诉我们,百年茶树要保持常新,每20~30年也都必须重新修剪一次,让树冠得以更新继续成长。当然,新丛好还是老丛好,自然不是我们讨论的焦点。不追新,不捧老,从不同角度去比对和感受,才是一个爱茶人的正确价值观。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在安溪,野生茶树种资源,已经有了很好的保护先例。譬如,对每棵古茶树和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老茶树,进行统一登记、鉴定分级、编号造册,制作完整的古茶树档案。因此,我们也由衷希望,眼前这一片铁观音百年老丛,亦能够长盛不衰,持久传承。这样一片老茶树,已不仅仅是一片茶树,它们由陈氏家族祖上种下,世代传承,其厚重的历,史韵味与安溪铁观音的曼妙滋味,已经足以构筑起一个家族的铁观音制作历史,并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见证着安溪铁观音的百年历史变迁。
  |传承|铁观音的古早味
  技术创新、机械化、规模生产等往往是把“双刃剑”。近十年来,安溪铁观音曾一度倡导低发酵清香型、大幅度扩大生产、明显简化炒制工序、严重依赖空调等机械化等,导致部分铁观音丧失传统风味,表现为香气有余、韵味不足。此行带队的资深老茶人尤向荣告诉我们,尽管如此,但每年到了做茶季,他都还是会忍不住上安溪茶山收点茶。他说,也许是种情结吧!但几年观察下来,还是欣喜地看到了安溪茶区在慢慢变化。所谓“回归传统制作技艺”,外行的人还在讨论,安溪一流的制茶师们却已经在默默改变和调整。他说,“古早味”不见得人人会喜欢,但“看天做青,看青做青”的传统制茶理念却是亘古不变的。
  铁观音以其高扬的兰花香、独特的观音韵而著称。清茶一盏,可照干秋。何为安溪铁观音的“传统工艺”?“这天,做茶很好。”在陈家老屋的大门前,陈木山一边熟练地摊晾开刚采下的青叶,一边仿佛在自言自语,一边又像是接着我们的话题说。而另一旁,陈宁石则认真地向我们表示,要寻找安溪铁观音的传统风味,在他看来就是坚持传统制作工艺,回归原生态,做好传统茶。
  作为家中第五代茶农,陈宁石曾凭借一手好技艺,摘获第二届安溪铁观音名匠称号。“这得益于平时积累的经验。”陈宁石告诉我们,他从初中毕业开始,就跟着父亲学习茶园管理与茶叶制作。在他看来,想要做一泡好茶,品质茶园是最好的制作车间;只有好的原材料,才能做出一泡好茶。
  上有庙堂之高,下有江湖之远,成为一名优秀的制茶师,陈宁石走了很长的一段路。而关于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的传承,也恰恰是从做茶季的忙碌开始。“摇青,要保证最小叶的鲜活度,不能摇死,第四遍摇青要重摇,摇出兰花香和观音韵……。整个做茶流程,我们一路看着下来,摇青,杀青……十年的传统铁观音制茶经验使让陈木山父子俩都显得自信无比。他们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认真完成。
  传统观念里,拥有手艺才能安身立命。相比都市,中国的乡村更能感受到手工技艺的温度。
  所谓传承,除了世代相传的制茶手艺,还有生存的信念以及流淌在血脈里的勤劳和坚守。我们有理由相信,陈木山父子只是安溪制茶人的一个小小缩影。
  我们感怀往昔,渴慕传统,这是人之常情。南宋杨万里亦曾叹道:“故人气味茶样清,故人风骨茶样明。”饮茶如读书。移动互联网端的日益蓬勃,纸本读物的魅力却也没有因此而消弭,反而愈显其珍贵。安溪铁观音的传统风味人间,亦同此理。我们传递多元并举的价值观,老与新,传统和现代,究竟爱谁多一点,不作定论,但一书一茶,茶里席间,自有其“味外之味”也……
其他文献
人烟稀少的街道,有刚刚发芽的高大梧桐静默矗立,雨后的它正在散发出辛辣的香气。早晨8点如同夜晚8点,疫情中的世界,显得寂寥与没落,但是清晨却与之不同,它温柔、沉静、活力却短暂。  世事并非非黑即白,心智圆熟的人应该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虽疫情横行,却也让人心生感恩与珍惜,以前忽视自己的身体,终于得到一次深度观照身体的机会。  想善待自己,就要關注自己的健康,春季理气化痰,舒肝健胃就来点陈皮吧。  陈皮还
期刊
在四季之中,人们总是喜欢将自己最美好的情感和最诗意的语言献给春天。这似乎是种情不自禁的流露,因为宜人的春光,盎然的生机,跃入眼帘,就轻而易举地拂去了心头的阴霾。不过,春天叫人迷恋之处还在于它能给人带来丰富而美妙的味觉体验。  饮食是同春天进行亲密接触的最直接方式。春风十里,茶香四溢。一杯新采的春茶,舞动着鲜翠欲滴的芽叶,品尝的是融融春色,而茶汤里富含的茶氨酸,为脑中枢多巴胺的释放加了一把油,饮茶之
期刊
初夏,风渐暖,槐花满枝,正定古城渐渐浓绿。  繁忙,喧嚣,似乎是现代都市的一贯表情。但,在林立高楼喧闹街市间,蕉林?茶宿却深藏着温暖静默的力量,为游离疲累的心提供一处安宁的栖所。  蕉下,竹畔,茶烟袅袅。一壶茶,一卷书,一炉香,一瓶花,虽身处都市,亦能歆享山林悠游之樂。  茶隐都市,心清凉。  古刹旁的美宿  古刹隆兴寺,从建寺之初,就是古城心灵的归所。朱墙之内,声声梵呗,古城千年的岁月暗暗流转。
期刊
5月21日,首个“国际茶日”将在全球开启。  由中国发起并主导的“国际茶日”其设立与举办,将为世界更好地了解认识中国茶及中华茶文化打开一个窗口。然而,更重要的是,“国际茶日”凝结着无数茶人的期冀与努力。  其实,中国茶“茗”扬世界也一直是一位老人的梦想,也是他的初心。他,就是“世界茶王”李瑞河,天仁集团、天福集团董事局主席。早在40多年前,他就以布局全国放眼全球的世界来做茶。,上世纪90年代“登陆
期刊
“红旗不倒,希望之火不灭”  东平曾有着无比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是中央苏区鼎盛期的建制管辖区域之一。人民群众在历次革命斗争中,为保卫红色政权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  在革命战争年代,东平涌现出杨则仕、陈贵芳等一批革命烈士,先后创建了中共政和第一支部、建松政维埃政府,英雄的东平人民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闽北解放事业做出贡献,赢得了“红旗不倒”的赞誉,  东平镇凤头村旧称凤池村,从千年古镇东平到
期刊
“五一”小长假期间,整个朋友圈都被武夷山霸屏了!  每年,只要一到这个时节,武夷山总是自带流量,坑涧、采茶、挑茶、做茶……各种场景,各种拍,各种晒,好不热闹,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醉人的“岩骨花香”。  武夷之美,美在好山好水好茶,连央媒都加入“爱拍党”的行列。这不,位于武夷山一线天景区附近的福莲茶庄园成功吸粉CCTV1、央视网、央视频、大美V视等多家主流央媒,成为大美中國的“岩“值担当。  尽管各媒
期刊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国人的待客之道,在历史的长河中演绎成中华文化生动、切身的体现。盛世兴茶,宋徽宗在他的《大观茶论》中写道“盛以雅尚相推,从事茗饮,故近岁以来,采择之精,制作之工,品第之胜,烹点之妙,莫不盛造其极。”时值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进入新时代,茶业繁荣,言茶文化者渐多, “乃时旺、茶兴、人心向善之征”。  当举国上下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之际,亦是中华茶人再接再厉,再创茶
期刊
茶和天下,世界共享。5月21日,全球迎来首个“国际茶日”。喝健康,过美好茶生活,是人类积极应对困境的方式之一。“国际茶日”来临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也专门发来了贺信。  习近平指出,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联合国设立“国际茶日”,体现了国际社会对茶叶价值的认可与重视,对振兴茶产业、弘扬茶文化很有意义。作为茶叶生产和消费大国,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推动全球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深化茶文化交融互鉴,让更多的
期刊
现任漳州科技学院(原漳州天福茶学院)教授(2007~)、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13~)。无我茶会创办人。http://lcontemporaryteathinker.com网站创设人。台湾陆羽茶艺中心创办总经理(1980~2008)、陆羽茶学研究所所长(1985-2008)、《茶艺》月刊主编兼社论主笔(1980-2008)。  不要分散自己对茶的专注,不要分散品茗者对茶道的理解,如果泡茶之前就先
期刊
当我翻开《徐霞客游记》,380年前的凤庆如画卷般展现在我眼前,我看见月魄初浮的茶马古道第一镇鲁史,也可见风消暑气的高枧槽,同样闻到了太平寺茶叶的幽香,龙泉寺鸡枞与松子的美味。这是明崇祯十二年(1639)八月初六,徐霞客从右甸(今昌宁)到顺宁(今凤庆),开启了为期9天的茶香之旅。  当然,我清楚,别看徐霞客左手青山、右手绿水,行走在380年前右甸到顺宁荆棘满地的小路上,辛苦可想而知。银两、食品、拓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