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中国援非建筑项目的不断增多,中国的本土建筑师如何能做到与项目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相统一,但又不失建筑本身的独特性成为创作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本文结合援坦桑尼亚外交部办公大楼设计方案的创作过程,对这一关键点有了新的解读。
【关键词】援外建筑、统一性、独特性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nese non-construction projects, how can local architects in China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 countries where the projects are built, but without losing the uniqueness of the building itself becomes a crucial key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Point, this paper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Tanzani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fice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of creation, this key point has a new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Foreign aid construction;Unity;Uniqueness
1. 引言
(1)近年來,随着中国政府与非洲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援非的建设项目也随之与日俱增。而作为中国本土的建筑师,在这些援非项目的设计之初,就不得不考虑到项目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甚至于气候地理等等众多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必须去探索通过何种设计方式与设计姿态来力求达到与当地固有建筑意象的协调统一,但又能赋予其独特性,更好的承托中非人民的深厚友谊,并见证其发展。
(2)笔者所在的创作团队正式基于这样的考虑,立足于建筑的统一性与独特性这两个立脚点,开始了援坦桑尼亚外交部办公大楼的设计方案的创作!(坦桑尼亚外交部鸟瞰图见图1)
2.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达累斯萨拉姆市依拉拉区的海滨用地,即援塔桑尼亚国际会议中心用地旁。坦桑尼亚国际会议中心占地2.52公顷, 建筑长约127m,宽约52m,总建筑面积为1.2万m2,其立面造型带有典型的非洲特色,以竖向线条与装饰花纹为主。新建筑的基地紧邻国际会议中心的基地,长约82米,宽约37米,用地呈长方形,总建筑面积14666m2。
3. 设计构思
(1)项目地块用地位置显要,交通便利,外方考虑将办公楼用地与会议中心用地合为一体,利于两个援建项目的整体形象。外交部大楼的用地面积为3034m2,在退让了红线之后,可用的建筑用地面积只有2423m,这样对于一个用1万4千多m2的建筑来说用地是很局促的。并且,该用地周边并无拓展余地。
(2)会议中心和外交部大楼是两个毫无相关的两个建筑体,他们所面对的使用人群也完全不一样。两个建筑的功能性质与所在区位又决定了,这两个建筑对城市有着同样标志性。怎样使外交部大楼既能与会议中心相融合,又有自己的标志特点,既能各自独立使用,又能相互联系,成为这次设计的设计核心。
4. 怎样才是外交部大楼与会议中心最佳的融合方式?
4.1 建筑形体的探究。
坦桑尼亚外交部所在的用地是一个长方形的地块,他的长边与花园大道相连,入口也选择在花园大道上,这样的设置,同时也能与以莎班路为主要出入口的会议中心有所区分。由于地块的限制以及办公功能上的需求,方案以板式办公楼为设计主体。通过减少建筑的标准层面积,将建筑面宽变窄,使基地转角部分留出大面积的绿地,既不遮挡会议中心,拉高的建筑体量也更显挺拔。这样的设计在总平面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沿城市主干道广场空间的完整性,对南侧城市主干道的充分退让保证了会议中心前广场的完整性,将外交部办公大楼广场空间与会议中心的前广场相互结合,共同塑造一个完整开放的广场空间,减少了外交部大楼对国际会议中心的遮挡,减少了办公楼高大的建筑体量对会议中心广场产生的不利影响,形成了协调统一、完整大气、错落丰富的建筑空间。
4.2 交通组织的独立与联系。
在考虑到项目用地紧张,基于用地的特殊性,本案从总体规划入手,将办公楼和会议中心的交通流线进行综合考虑。在北面和西面借用场地内部道路以保证外交部大楼建筑交通的通畅,使办公大楼和会议中心成为一个即相互独立又联系方便的有机系统。南面广场则作为办公楼停车场,建个大部分停车设计在地下,车库出入口位于建筑的侧面。
4.3 建筑造型的探究。
(1)合理的建筑形体是这个建筑的骨架,而准确定位的造型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当地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旁边的国际会议中心的造型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2)当地建筑受殖民影响较多,风格多样,随处可见阿拉伯,印度,英国,法国等多种建筑痕迹。而国家会议中心,在立面手法上主要以竖向的构架形成柱廊,以及屋顶以及玻璃的装饰纹路为主要特点。在颜色上采用了泥土的黄色。
(3)在综合考虑坦方“现代”的设计要求后,我们在造型上的设计构思,首先,强调和国际会议中心的整体协调性。援坦外交部办公楼位于会议中心基地内部,强调与会议中心建筑形式的一致性、协调性是本设计的中心思想。在建筑的处理上延续会议中心的设计手法,以取得地块内建筑的协调性。然后,强调外交部办公楼的单体个性。在追求同会议中心一致性的基础上,本建筑是一栋有着独立功能和对外形象的政府办公建筑。因此在与会议中心整体风格协调一致的基础上通过建筑体量的竖向对比以强调本建筑的独立个性(见图2)。
(4)设计中,我们利用竖向的线条来突显建筑的高度,使建筑在面向花园大道的面上有一个完整庄重的建筑立面,简洁的线条与挺拔的高度,都使外交部大楼在此区域内备受瞩目。在入口设计上,以门框的概念,运用构架与厚重的雨棚以及玻璃的大厅,做出层次丰富、现代、大气的入口场所。在材质选择上,也为了与国际会议中心统一而选择了黄色的石材。在侧立面设计上,采用和会议中心的竖线条以及窗户上的网格装饰,在侧面上与国际会议中心进行风格上的统一。屋顶的设计上也运用了一些弧线与网格装饰的手法,与会议中心的造型相呼应。
(5)坦桑尼亚外交部立面整体尺度大气恢宏,符合外交部办公楼的政治形象;细部精细雕琢,与坦桑尼亚的美学背景相结合,创造出现代、精美的建筑形象。立面在风格和手法上既与会议中心高度协调,又别具特色,传承着达累斯拉姆独特魅力的城市意象。外交部大楼造型与会议中心协调、统一,形成一组群体建筑,更好的弘扬中国政府对坦方的友谊和帮助。
5. 结语
援非的建筑项目作为中非人民友谊的物质依托,其设计就必须力求能够引起双方情感上的共鸣,寓情于建筑的整体与每个细节设计上的匠心独运。
【关键词】援外建筑、统一性、独特性
【Abstract】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Chinese non-construction projects, how can local architects in China be integrated with the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 countries where the projects are built, but without losing the uniqueness of the building itself becomes a crucial key in the creative process Point, this paper with the assistance of the Tanzanian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office building design process of creation, this key point has a new interpretation.
【Key words】Foreign aid construction;Unity;Uniqueness
1. 引言
(1)近年來,随着中国政府与非洲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入,合作范围的不断扩大,中国援非的建设项目也随之与日俱增。而作为中国本土的建筑师,在这些援非项目的设计之初,就不得不考虑到项目所在国家的文化背景、风土人情甚至于气候地理等等众多因素。在此基础上,就必须去探索通过何种设计方式与设计姿态来力求达到与当地固有建筑意象的协调统一,但又能赋予其独特性,更好的承托中非人民的深厚友谊,并见证其发展。
(2)笔者所在的创作团队正式基于这样的考虑,立足于建筑的统一性与独特性这两个立脚点,开始了援坦桑尼亚外交部办公大楼的设计方案的创作!(坦桑尼亚外交部鸟瞰图见图1)
2. 项目概况
项目用地位于达累斯萨拉姆市依拉拉区的海滨用地,即援塔桑尼亚国际会议中心用地旁。坦桑尼亚国际会议中心占地2.52公顷, 建筑长约127m,宽约52m,总建筑面积为1.2万m2,其立面造型带有典型的非洲特色,以竖向线条与装饰花纹为主。新建筑的基地紧邻国际会议中心的基地,长约82米,宽约37米,用地呈长方形,总建筑面积14666m2。
3. 设计构思
(1)项目地块用地位置显要,交通便利,外方考虑将办公楼用地与会议中心用地合为一体,利于两个援建项目的整体形象。外交部大楼的用地面积为3034m2,在退让了红线之后,可用的建筑用地面积只有2423m,这样对于一个用1万4千多m2的建筑来说用地是很局促的。并且,该用地周边并无拓展余地。
(2)会议中心和外交部大楼是两个毫无相关的两个建筑体,他们所面对的使用人群也完全不一样。两个建筑的功能性质与所在区位又决定了,这两个建筑对城市有着同样标志性。怎样使外交部大楼既能与会议中心相融合,又有自己的标志特点,既能各自独立使用,又能相互联系,成为这次设计的设计核心。
4. 怎样才是外交部大楼与会议中心最佳的融合方式?
4.1 建筑形体的探究。
坦桑尼亚外交部所在的用地是一个长方形的地块,他的长边与花园大道相连,入口也选择在花园大道上,这样的设置,同时也能与以莎班路为主要出入口的会议中心有所区分。由于地块的限制以及办公功能上的需求,方案以板式办公楼为设计主体。通过减少建筑的标准层面积,将建筑面宽变窄,使基地转角部分留出大面积的绿地,既不遮挡会议中心,拉高的建筑体量也更显挺拔。这样的设计在总平面空间布局上充分考虑沿城市主干道广场空间的完整性,对南侧城市主干道的充分退让保证了会议中心前广场的完整性,将外交部办公大楼广场空间与会议中心的前广场相互结合,共同塑造一个完整开放的广场空间,减少了外交部大楼对国际会议中心的遮挡,减少了办公楼高大的建筑体量对会议中心广场产生的不利影响,形成了协调统一、完整大气、错落丰富的建筑空间。
4.2 交通组织的独立与联系。
在考虑到项目用地紧张,基于用地的特殊性,本案从总体规划入手,将办公楼和会议中心的交通流线进行综合考虑。在北面和西面借用场地内部道路以保证外交部大楼建筑交通的通畅,使办公大楼和会议中心成为一个即相互独立又联系方便的有机系统。南面广场则作为办公楼停车场,建个大部分停车设计在地下,车库出入口位于建筑的侧面。
4.3 建筑造型的探究。
(1)合理的建筑形体是这个建筑的骨架,而准确定位的造型设计是建筑的灵魂。我们在设计过程中对当地的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旁边的国际会议中心的造型手法进行了深入研究。
(2)当地建筑受殖民影响较多,风格多样,随处可见阿拉伯,印度,英国,法国等多种建筑痕迹。而国家会议中心,在立面手法上主要以竖向的构架形成柱廊,以及屋顶以及玻璃的装饰纹路为主要特点。在颜色上采用了泥土的黄色。
(3)在综合考虑坦方“现代”的设计要求后,我们在造型上的设计构思,首先,强调和国际会议中心的整体协调性。援坦外交部办公楼位于会议中心基地内部,强调与会议中心建筑形式的一致性、协调性是本设计的中心思想。在建筑的处理上延续会议中心的设计手法,以取得地块内建筑的协调性。然后,强调外交部办公楼的单体个性。在追求同会议中心一致性的基础上,本建筑是一栋有着独立功能和对外形象的政府办公建筑。因此在与会议中心整体风格协调一致的基础上通过建筑体量的竖向对比以强调本建筑的独立个性(见图2)。
(4)设计中,我们利用竖向的线条来突显建筑的高度,使建筑在面向花园大道的面上有一个完整庄重的建筑立面,简洁的线条与挺拔的高度,都使外交部大楼在此区域内备受瞩目。在入口设计上,以门框的概念,运用构架与厚重的雨棚以及玻璃的大厅,做出层次丰富、现代、大气的入口场所。在材质选择上,也为了与国际会议中心统一而选择了黄色的石材。在侧立面设计上,采用和会议中心的竖线条以及窗户上的网格装饰,在侧面上与国际会议中心进行风格上的统一。屋顶的设计上也运用了一些弧线与网格装饰的手法,与会议中心的造型相呼应。
(5)坦桑尼亚外交部立面整体尺度大气恢宏,符合外交部办公楼的政治形象;细部精细雕琢,与坦桑尼亚的美学背景相结合,创造出现代、精美的建筑形象。立面在风格和手法上既与会议中心高度协调,又别具特色,传承着达累斯拉姆独特魅力的城市意象。外交部大楼造型与会议中心协调、统一,形成一组群体建筑,更好的弘扬中国政府对坦方的友谊和帮助。
5. 结语
援非的建筑项目作为中非人民友谊的物质依托,其设计就必须力求能够引起双方情感上的共鸣,寓情于建筑的整体与每个细节设计上的匠心独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