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是以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依据一定的方法和标准对教学过程和效果做出客观的衡量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关乎语文新课程实施成败的重要因素,也是学生进行语文教学活动的导向灯,起着语文教学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教学评价是与语文教学过程并行的同等重要的持续过程,是教与学过程中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有关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特点的认识
语文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实践性课程,其课堂教学的评价见仁见智、常论常新。探讨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实也有必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如下特点:
1.评价理念的发展性“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要求,教师应更多地关注于学生对评价的需求,而不是教师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坚定的学习自信心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评价理念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是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评价艺术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2.评价取向的多元化语文新课标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这段话同样是教师的“行动纲领”。
3.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语文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段话无疑明确地告诉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积极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能力的手段。
4.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必然导致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导方式,但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可以灵活运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评价语言的人文性评价语言的人文性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呼唤教师用宽容、赏识、尊重、关爱、真诚、肯定、鼓励、平等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少用病语、脏语、咒语去嘲讽和伤害学生。评价语言的人文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探析
评价是把“双刃剑”,评价准确,它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评价失准,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尽量克服它消极的效应,努力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而语文科要发挥“以学为主”教学评价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当遵循下面的四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的语文课程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评价注意整体性。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那种只重视语文知识的单项评价方法已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评价要适应语文课程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语文能力,再到重视语文素养的发展,注意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情况、语文学习的能力、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獲得信息的能力、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该进入语文课程评价的视野。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有些方面的进步,并不能立竿见影,因此,还应关注学生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时间的角度都应考虑评价的整体性。
2.开放性原则新的语文课程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要求学生能逐步做到独立阅读和写作,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标准化答案的时代应该过去,语文评价应更多的突出开放性,能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思路思考,而不是用唯一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
3.情感性原则新的语文课程强调了汉语文的特点,突出了语文学习中的感性作用,重视语文积累,重视培养语感,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因此,量化和客观评价不能成为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要重视运用定性评价的方法。不应该只是用量化方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应该更注意运用描述性的方法,运用激励性的评语,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特别是在那些不宜量化的地方,不应该只是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学习语文的成绩。
4.多样性原则语文素养的诸多方面,新语文课程中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的目标,要求语文评价的多样化。比如:开展语文活动、竞赛、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完成项目和实际任务等等,都可以结合进行。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朗读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中,教师应有较强的听辨能力,能根据学生的朗读把握其理解、体验程度,及时作出贴切、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再读。当学生的解读、理解、体验到达一定的层次无法再深入一步的时候,教师要设计问题,制造矛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再思考。使平地起风雷,使高地风雷激,利用高地风雷的铺垫、蓄势让学生向真理迈进,这关键的一步,是最后的临门一脚,冲过去,学生思维的临界点便会一个个突破,认识将不断地趋向深刻,更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一种增值的尝试[J].人民教育,2012 .
[2] 曹宇.别让“教育”破坏了孩子“安静”的能力[N].文汇报,2012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一、有关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特点的认识
语文是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实践性课程,其课堂教学的评价见仁见智、常论常新。探讨构建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确实也有必要。《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笔者认为,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有如下特点:
1.评价理念的发展性“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理念,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要求,教师应更多地关注于学生对评价的需求,而不是教师预定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教师要深入了解和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和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保持坚定的学习自信心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评价理念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是教师自身课堂教学评价艺术的立足点和着眼点。
2.评价取向的多元化语文新课标指出:“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课堂教学评价,这段话同样是教师的“行动纲领”。
3.评价主体的多维性语文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这段话无疑明确地告诉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积极倡导教师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学生提高自我认识,实施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评价能力的手段。
4.评价方式的多样性评价主体的多维性必然导致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仍然是课堂教学评价的主导方式,但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可以灵活运用师生互评、生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5.评价语言的人文性评价语言的人文性是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呼唤教师用宽容、赏识、尊重、关爱、真诚、肯定、鼓励、平等的语言去评价学生,少用病语、脏语、咒语去嘲讽和伤害学生。评价语言的人文性是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艺术追求的终极目标。
二、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探析
评价是把“双刃剑”,评价准确,它能发挥积极的作用;评价失准,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效应。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尽量克服它消极的效应,努力发挥它的积极作用,而语文科要发挥“以学为主”教学评价的作用,笔者认为应当遵循下面的四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新的语文课程强调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要求评价注意整体性。语文素养不仅包括知识与能力,而且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此,那种只重视语文知识的单项评价方法已不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语文评价要适应语文课程从重视语文知识到重视语文能力,再到重视语文素养的发展,注意从多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语文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态度、学习的习惯、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情况、语文学习的能力、沟通交流合作的能力、獲得信息的能力、运用语文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应该进入语文课程评价的视野。语文素养形成的过程又是一个养成的过程,有些方面的进步,并不能立竿见影,因此,还应关注学生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无论是从空间还是从时间的角度都应考虑评价的整体性。
2.开放性原则新的语文课程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要求学生能逐步做到独立阅读和写作,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和学习方式,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标准化答案的时代应该过去,语文评价应更多的突出开放性,能启发学生多角度、多思路思考,而不是用唯一的答案去束缚学生的思路,鼓励学生思考和探究,鼓励学生有独到的思路和见解。
3.情感性原则新的语文课程强调了汉语文的特点,突出了语文学习中的感性作用,重视语文积累,重视培养语感,重视学生学习中的感悟和情感体验。因此,量化和客观评价不能成为语文评价的主要手段,要重视运用定性评价的方法。不应该只是用量化方法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而应该更注意运用描述性的方法,运用激励性的评语,来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情况。特别是在那些不宜量化的地方,不应该只是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学习语文的成绩。
4.多样性原则语文素养的诸多方面,新语文课程中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五个板块的目标,要求语文评价的多样化。比如:开展语文活动、竞赛、笔试、口试、开卷、闭卷、完成项目和实际任务等等,都可以结合进行。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朗读与阅读教学的整合中,教师应有较强的听辨能力,能根据学生的朗读把握其理解、体验程度,及时作出贴切、客观的评价,引导学生再读。当学生的解读、理解、体验到达一定的层次无法再深入一步的时候,教师要设计问题,制造矛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再思考。使平地起风雷,使高地风雷激,利用高地风雷的铺垫、蓄势让学生向真理迈进,这关键的一步,是最后的临门一脚,冲过去,学生思维的临界点便会一个个突破,认识将不断地趋向深刻,更能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成就感。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一种增值的尝试[J].人民教育,2012 .
[2] 曹宇.别让“教育”破坏了孩子“安静”的能力[N].文汇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