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八个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来源 :新学术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fsoft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结合社会各类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实际,立足于当前高校教育的现实,阐述了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着重强化优良品德、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高等学校;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就业能力
  近年来,随着全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就业需求的变化,毕业生难以找到好工作,成为大学生、高校和家长的共同感受。就业困难的压力和现实摆在我们面前,大学生求职就业已经成为社会的热点、家庭的难点、高校的焦点。
  作为就业主体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对社会以及社会对人才需求状况的了解是粗浅的,缺乏适应社会的要求,而在知识结构、能力培养、心理素质的训练、综合素质提升等方面进行自我完善的意识,也直接导致了“用人单位人才需求紧缺”和“大学生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这种两难现状的出现。作为高等学校,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应该主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的学习、积累和自身潜能的开发而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思维、个性、观念和心理素质等各种能力,努力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的就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分工的细化,用人单位及其需求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无论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条件怎么苛刻,对高校来讲,要实现就业工作的良性循环,除了要教育学生学好过硬的专业知识外,必须要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着手,重点培养大学生的以下八种意识,提升毕业大学生的职场竞争力及职业应变力,满足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
  一、品德意识教育
  从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来看,品格养成事实上已经成为社会选择人才的核心要素。重视大学生的品格养成,学校应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要把大学生品格养成教育和德育教育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格局;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充实和更新教育内容。在传授先进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和谐,加强人文关怀和心里疏导,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让学生在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中,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和感染;发挥教师尤其是名师的品格示范作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科学的人生态度等。通过持之以恒的品格养成教育与培养,引导大学生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自身素质,坚定人生信念。
  二、竞争意识教育
  大学生对就业市场缺乏准备,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准备,职业意识、职业能力比较欠缺,这与我们重知识积累、忽视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有关,与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实践经验有关;二是缺乏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自主、自立、主动的意识,“等、靠、要”的思想还比较严重,许多大学生未能及时意识到就业市场对自己择业观的影响,积极主动地去适应、调整,这些将是长期困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之一。
  加强对大学生竞争意识的教育培养,不仅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新需求。鉴于此,大学生在校期间,学校应努力营造竞争氛围,组织和提供多方面的竞争机会,鼓励大学生参与竞争,在竞争环境的潜移默化中引导大学生不断地总结提高自己,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不断磨练意志,为走上工作岗位,参与更激烈的社会竞争做准备。
  三、诚信意识教育
  诚信是为人处事的行为准则。诚实守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尊崇的传统美德,是处理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做人的根本,更是当今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和日后成才的重要因素。
  高校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要把诚信教育作为学生最基本的思想道德教育来抓,把诚信教育融入宣传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组织各种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使大学生认识到诚信的重要性,吸取不讲诚信的惨痛教训,规避不讲诚信的严重后果。在大学生中形成以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良好舆论氛围,引导大学生强化自身的诚信意识,树立积极的诚信评价标准,使诚信观念渗入学生的思想意识深处,做到对他人、对学校、对社会讲诚信,守信用,重承诺,让诚信成为大学生的立身之本。
  四、责任意识教育
  责任是每个大学生为人处事起码的道德准则。时下有不少大学生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理想太过功利,只想回报不想付出,拈轻推重,对班级、对学校、责任意识淡薄、对社会缺乏参与热情,更缺乏主人翁责任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自私冷漠,缺乏同情心,意志脆弱;沉溺于网络游戏等。对家庭、对社会、对自己的前途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都是责任意识缺乏的外在表现。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缺乏责任心的工作和生活态度给用人单位留下了不良印象,严重损害了当代大学生的形象,甚至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就业。
  因此,高校教育需要培养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责任意识,要让学生认识到一个人光在智力、体力方面发达是不行的,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没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必将出现成人、成才、成功的断裂,最终将为社会所淘汰。要组织大学生广泛的参与各种公益活动,从公益劳动到志愿者服务,从学习知识到科技创新,让其学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学会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在人生不同阶段的不同责任;加强对大学生的工作态度、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逐步培养大学生的敬业意识和责任意识。
  五、创新意识教育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创新的时代,科技的进步离不开发明创造,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创新,各个用人单位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学校要创设广阔的活动空间,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尽可能的创造机会。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差异性、独特性和自主学习权,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在扎实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以积极的心态去培养和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不要安于现状而应大胆的去尝试发现课本之外的知识,不断地挖掘自身潜能;注重培养自己细微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大胆的设想,用前瞻的意识和发展的眼光去观察思索,引导大学生坚决克服“墨守成规”的思想,积极探索研究把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出新意,把创造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学习、生活和社会活动的每一个方面,进而推进整个中华民族的创新能力。   六、实践意识教育
  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就业能力的核心。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实验课、实习课、设计课、研讨课等实践课程的地位,把课堂教学、生产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研以及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强化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实现从科学知识型向科学知识实用技能型的转化。其次学校应加强与企业以及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联系,开展产学结合,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调研活动提供信息和机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改革完善大学生见习、实习制度,建立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组织专业教师及学生带任务和课题深入到企事业单位进行社会实践和岗位实践,积极推进大学生顶岗实习适度,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科技服务、文化下乡活动,吸收一些有发展潜力的学生参与课题设计、项目实施、科研教研、技术开发等工作中来,定期组织参加社会调查活动,促进学生优化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
  七、团队意识教育
  团队精神是一个单位、组织发展的灵魂,经济的高速发展要求团队内部每一位成员围绕团队目标,高效的开展工作。团队合作能力是当代大学生比较薄弱的一面,而所有的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过程中非常注重考察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已经成为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方面。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团队理论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应当以大学生“三自(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为主线,以兴趣、爱好为基础,招募和组建大学生专业团队,加强监督和引导,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促使大学生在实现团队目标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培养大学生的协调沟通能力、宽容和合作的品质以及全局意识、大局观念,不断增强大学生的团队意识。
  八、创业意识教育
  创业型经济的发展,在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是新增就业岗位、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提倡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已成为各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高校就业工作良性循环的一个新思路。高校的创业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一批批大大小小的“老板”更重要的是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应当鼓励大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意识的对自己进行创业方面的训练,这样不但不会削弱专业知识学习,而且会增强学生对创业相关的管理、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知识学习的渴求。同时有针对性的聘请相关的创业成功人士给予一定的指导和辅导,让那些具有热情、有能力和创造性的大学生更多的关注创业,及早地投身创业实践。学校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条件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强化其创业能力。
  总之,学校要将学生的就业能力的培养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摆在突出位置,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与学风建设相互渗透,注重学生能力素质的培养和个性完善发展;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多渠道、全方位成才,培养出更多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杨邦勇. 当代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4).
  [2]余俊渠. 当代大学生竞争意识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6).
  [3]王玉忠.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大学生团队建设[J].中国市场,2007,(52).
  [4]张立波. 对大学生和创业教育的一些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22).
其他文献
摘 要:渠道输水是我国农田灌溉的主要输水方式。但传统的土渠输水渗漏损失很大,每年渗漏的水量非常惊人。如果采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会减少渗漏损失。渠道防渗节水的潜力很大,是应优先考虑的重要技术之一。土地平整工程渠道衬砌的施工方法包括工程开工前的施工准备、测量放线、土方开挖、土方回填夯实、渠床整形、砂石垫层、伸缩缝固定、钢筋绑扎、砼浇筑、养护等,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关键词:渠道;衬砌工程;施工方法  
期刊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加快,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对住房需求的日益增大,混凝土发展应该朝着高性能、智能和绿色化的方向不断发展。  关键字:高性能;智能化;绿色  1.前言  混凝土以其良好的抗水性、优越的可塑性、优良的耐火性以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性而成为目前全世界用量最大(110亿吨/年)和使用范围最广(土木、水利、交通、石油、航运、国防、军工等等)的材料[1].其
期刊
摘 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内建筑行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而且高层建筑工程建设也逐渐成为国内建筑行业的主流发展趋势。土建施工技术水平,关系着整个高层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加强对土建施工技术在现代高层建筑中的应用问题研究,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现代建筑;土建施工;技术应用;  土建工程是现代建筑施工建设的的重要环节,因此应当对其施工工
期刊
摘 要:通过各种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走进音乐,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喜爱音乐,从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要使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就要在音乐课堂中创设出快乐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的状态下自觉、自动、积极地学习音乐,感受音乐。  关键词:学习音乐;创造音乐;喜爱音乐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要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动力,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引导学生
期刊
摘 要:建筑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物质水平的提高给现代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施工现场是建筑企业的重要地点,是企业经济目标向物质成果转化的场所。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提高施工现场管理水平,越来越受到建筑行业主管部门和施工企业的重视。  关键词:施工现场;季节性施工;文明施工;质量控制  为确保工程质量,保证对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根据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并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切实把好工程质量关,建筑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大量的活动建议,这是对素质教育进课堂提出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当前创新教育的精神。因而,落实新课程标准,精心设计与教材内容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活动,是教学改革的需要,是培养新时期创新人才的需要。  关键词:创新思维;探究;问题情境  新课程标准对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提出了大量的活动建议,这是对素质教育进课堂提出的具体要求,体现了当前创新教育的精神。因而,落实新课程标准
期刊
摘 要:人口计划生育档案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必要条件。但受基础条件、观念、体制、人力和经费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工作还存在着认识有偏差、内容有弄虚作假、人员素质偏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档案立卷不规范等问题。提高人口和计划生育档案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对策  人口与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化的步伐加快,自然生态与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可持续发展设计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简要论述了可持续发展设计对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介绍了可持续发展设计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研究进展及取得的成果,就深化可持续发展设计观念提出了有待完善的几个方面,以期增强人们的可持续发展设计意识,赋予设计新的内涵。  关键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设计;绿色产品  当今人类面临着人口增长迅速、自然资源短缺、环
期刊
摘 要: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形成于政府划分文武职官和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确立。选拔官吏的途径很多,各有其历史发展的过程和时代特征。举其要者,有两汉的“察举”与“征辟”、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以后的“科举制”。“九品中正制”是一种“获得性”身份的选官制度,具有强烈的特殊主义与感情色彩,是典型的“任人唯亲”;“科举制”作为一种“自致性”身份的选官制度,在贯彻公平原则上较为彻底,体现了择优录取、一视
期刊
摘 要:要提高中专教学质量,在抓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前提下,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应用心理学,时刻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培养其健康的身心。关心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课堂教学要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材施教,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质量;思想教育;心理学;课堂创新;因材施教  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