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劳活动中幼儿创新意识的培养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bq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步入了信息时代,与以往的时代相比,信息时代突出的特征就是“创新”被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地位,但是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传统教育难以适应時代需要,必须大力推进创新教育。
  人生下来时是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捆绑其创造思维的,但是随着与外部环境接触的不断增加,知识和经验的不断积累,失败与挫折的不断鞭鞑,绑绳就越来越多,久而久之,创新思维的活力就下降了。因此,为了能发挥每个人创新思维的最大潜能,我们要从犹如一张白纸的幼儿抓起,要让这些孩子从小就敢于妄为、敢于冒险、敢于竞争。
  所以我们仔细观察,发现幼儿最喜欢到美劳区活动,对自己收集来的废旧物品画一画、贴一帖,把他们心理想要的东西“变”出来觉得很有成就感。那么教师何不把美劳活动作为切入口,通过教师合理地组织、巧妙地指导来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呢?通过实践、研究,以下五种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模仿创新法
  模仿是人类创造性思维中一种很重要的形式,也最容易掌握。对于幼儿来说,一开始差不多都是用模仿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因为幼儿大脑中信息存储系统里还没有更多的思维工具可供提取使用。模仿作为一种创新方法,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仿制,更不是全盘照搬。如我们经常会在美劳区展示一些用废旧材料制作的装饰品、小玩具等,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受到启发,供幼儿模仿创新。一次在“我的家”活动中,一名幼儿发现一座成品的假山是用小块的泡沫涂上各种色彩组合出来的,于是他也找来了一些小块的泡沫,涂上了各种颜色,在自己制作的房子旁边拼搭出了不同形状的假山,之后他还用这些小块的泡沫在家门口铺成了一条石子路。
  2.智力激励法
  这种方法就是让年龄较大一点的幼儿在一起讨论,通过启发、相互激励、相互补充,再加上教师的参与,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地调动各人的创造力,引起连锁反应,从而产生尽可能多的创造性想象。但在此过程中,教师也应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心,引导幼儿再认识、再提高、再发展。
  记得在一次木工区活动时,有一幼儿碰到了一个难题:用一钉子把两片薄的木板钉在一起,但钉子却长出了一段。教师建议他召集同伴一起来讨论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孩子们在不受教师任何影响的前提下,自由发言、互相影响,想出了多种解决办法,如:用木胶水来粘;把长出的一段钉子敲平;改用小一号的钉子等等。
  3.逆向侧向探究法
  此方法主要是按照逆向思维和侧向思维的方式来进行创造的方法。有时从事物的相反方面或侧面去思考和寻找方法,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逆向创造是不循常规的,不仅要求思维灵活,而且要敢于标新立异。标新立异对于孩子们来说应该比成人更容易做到。这就要求教师对孩子们随时产生的一些想法不轻易否定、轻易舍弃,而应宽大为怀,容忍它发育成长。当然,标新立异也未必一定成功,更不意味着它一定正确。因此,我们应让孩子们亲自去证实自己的想法是否可行,这样,他们才能不断创新。如:在有次插花活动时,教师为孩子们准备的插花底座是干泥,但有两名幼儿却提出用泡沫或海绵做底座。很明显,泡沫行得通,而海绵却是困难的。当时教师什么也没说,只是答应下次活动前大家收集好这些材料。第二次活动讲评时,教师让他俩把自己尝试的结果告诉同伴,并鼓励大家向他俩学习。
  4.要素组合法
  “组合就是创造”似有夸张之嫌,其实,稍作推敲便有所悟。创造的实质,最终可归结为信息的截断和再结合:把集中起来的信息分散开,以新的观点再将其组合起来,就会产生新的事物与方法。就象小孩子玩积木,把没有什么意义的圆形、四方形、三角形的木块按某种方式垒积起来,便成了一幢房子;换种方式堆积则变成了火车。创造发明也类似于这一道理。从总体来说,创造发明的结果产生了世界上原先没有的东西;从其构成细节来说,大多是利用世界上已有的旧东西,再以新的形式重新组合一下而已。简单来说,就是达到1+1>2的飞跃。
  记得在一次美劳活动结束整理时,教师正准备把用剩的边角料扔掉,却被中班的一个小朋友拉住了,他建议教师把这些东西放在一个盒子里,以后再用。在以后的几次活动中,那个盒子里的东西果然派上了用场:没用的袋子做了衣服、裙子;自粘纸的边角料拼成了图案、花边;用剩的螺帽做了小动物的眼睛、鼻子……受了孩子的启发,我们在劳技室中配备了好几只“百宝箱”,让孩子们把“没用”的东西简单地分成几类放入“百宝箱””,假以时日,让它们变成“有用”的东西,变成创新的作品。
  5.设问检查法
  巧妙的设问可以启发想象、开阔思路、引导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能从不同角度、多种方式来设问检查,促进幼儿的思维变幻灵活,利于突破思维的框框。问题的设计应多考虑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不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的某一方面,而是鼓励大胆想象,借助于各种思维技巧,诸如联想、类比、组合、分割、大小转化、改型换代等等,以得到各种不同类型的答案。
  我们在培养幼儿从事创造活动时,采用从某一现有的事实出发,通过发散思维,想象它还有什么作用,由此将思维引向新目标。我们经常运用诸如: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学一学等多种方法。如:在“春天的公园”活动中,孩子们在枯了的树枝上加了点皱纹纸,做成了柳条、桃花,转眼间,这些树枝顿时有了生机;他们又把白色泡沫切割小,根据需要,涂上颜色,拼成了假山,铺成了小路;他们还在螺丝上拧满了螺帽,放在草丛中,当成了蘑菇。
  实践证明,美劳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能让幼儿内在的兴趣需要、知识技能、情绪情感通过有趣的活动加以表现和满足,幼儿也从中体验自己、享受快乐,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它也使幼儿在活动中能以发散的方式运用他们的想象和思维能力,为发展自己的创造性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其他文献
构建了浙江省金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均方差法确定了各项指标的权重。通过建立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对1998—2011年以来金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状况进行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新课标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把语文课“建设成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因此,语文课
【摘 要】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是语文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先是详细阐述了语文核心素养的含义,然后从语言的积累、语言运用技巧的掌握以及语感的形成等方面阐述阅读对于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最后,提出注重学生语言积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等三种阅读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阅读教学 语文核心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很多学科都提出了学科核心素养。《小学语文新课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人的发展,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是没有出息的,一个没有独立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缺少个性就不会有创新,盲
利用松花江流域116个站点的降水资料和14个典型流域水文站的径流泥沙资料,在分析降水、径流和输沙时间变化特征的基础上,研究了该区侵蚀产沙演变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作为新课标的直接实践者,我们如何去理解“体验”,实施“体验”,进而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获得实质性的突破,不仅十分必要,也是十分迫切的.因此,“道必体而后现”,体验式阅读教学
【摘 要】  活到老学到的“终生学习”观念,告诉我们“一张文凭,终生管用”的年代已经过去,学生大量有效的信息、知识和技能都要通过阅读来获得,明天的生活就在你今天的阅读里。  【关键词】  亲近 走进 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它既可以巩固课内所学知识,提高阅读和写作水平;也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陶冶情操,培养自学能力,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当然,最重要的是,有效的课外阅读更能提高孩子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个读者的人生经历、文化水平、价值取向等不同,故而在面对文学作品时,其看法、观点、感受等也不尽相同。一部优秀的作品,无论是主
应用突变级数法对福建省土地生态安全(2000—2008年)进行了定量评估和动态趋势分析。该方法避免了人为制定权重的主观性及主观判断安全标准的不确定性。结果表明,福建省土地生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利用阅读期待、反省和批判等环节,拓展四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确定了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