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来源 :新科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he_iek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本人仅从教师因素方面谈几点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看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最令高中语文老师头疼的事情莫过于学生对语文的被动学习,课堂气氛沉闷,课后不肯花时间在语文学科上。学生的厌学情绪自然会影响到老师上课的情绪。经常看到我们办公室的一位语文老师把一叠厚厚的教科书随意地摔在办公桌上,如释重负地说:“一节课终于熬下来了。”好一个“熬”字,包含了多少的无奈啊。然而,上课本应该是一件很愉悦的事情,如果连老师自己都觉得上课是一件痛苦的事情,那么你的课堂又能传授给学生什么知识呢?又怎么能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呢?又怎么能给学生带来“如沐春风”之感呢?“向45分钟要效率”自然也就成了一句空话,这样的课堂教学也就没有“有效性”可言了。然而,这却是时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即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
   那么,什么叫有效性?怎样的教学才算是有效的呢?我们应该怎么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在教授一段时间后,学生有实质性的进步和发展。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教得眉飞色舞,滔滔不绝;也不是指学生学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如果学生不想学,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属于无效教学。同样,虽然学生很努力地学了但是没有收获,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属于无效或低效教学。 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
   二、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其实,课堂上发生的教学低效或者无效的原因有很多,有教师方面,学生方面,教学环境、教学手段等多方面的因素。在此,本人仅从教师因素方面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天职。它需要教师能够巧妙地把广博的知识,象涓涓细流一样汇入学生心田;需要教师能够通过一针见血、言简意赅地提点,使学生在难题面前茅塞顿开。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对那些对专业知识一知半解;拿着参考书,照本宣科;对学生问题含糊其辞的教师最是反感。因此,“传道授业解惑”并非易事。尤其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群90后的新时代的学生,他们勤学、好问,充满好奇心。在课堂上,他们经常会向你提出一些看似出乎意料实则合情合理甚至是刁钻犀利的问题,令你猝不及防。我们暂且不去探询他们的动机,是考验也好,是虚心求教也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得解答出来。因为我们也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教师,没有理由用“与本课无关”推脱 。否则,“脸面”何存?威信何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何在?而且,我们现在是处在一个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及时地更新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掌握超前的教学理念。否则,一味地安于现状,势必被我们的学生淘汰。
   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除了有精深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有广博的各方面知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能随机应变,应对自如。试想,有些语文教师只知道本年级本专业的内容,对于其他年段或者跨学科的知识一窍不通;有的语文教师甚至对本专业的教材一知半解,更有甚者读错音写错字,甚至对学生提出的极为一般的问题均一而再、再而三屡屡不能回答。如此种种被学生视为“不学无术”者又怎能受到学生的爱戴?只能是威风扫地。教师要建立威信,最基本的就要使学生感悟到这位老师的博学多才,从而树立起教师在学生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学生对你教的学科有兴趣,对你教的知识有信任感,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正如《学记》中言“亲其师,而信其道”。因此,“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有一眼泉,长流长新”,否则就难以完成教师“教书育人”的天职。
   (二)认真充分的备课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孔子曾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也就是说,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无论你是有着先进教学理念的新教师,还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教师,甚至是学识渊博的高级教师,要想真正上好一堂课,真正传授给学生一些有用的知识,你就得认真地备好每一堂课。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在课堂上,教师自然思路不清晰,观点不鲜明,甚至要随时捧着教学参考书,这势必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自然也就没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言了。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每一位教师在公开课上取得的教学效果一般都比平时好,原因并非是上公开课时,自己的教学能力提高了,也不是学生的素质提高了,而是教师在上公开课之前进行了充分的备课,经过了认真的思考和精心的筹划。试想,我们如果能像对待公开课一样对待每一堂课,还怕无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吗?
   著名教育学家魏书生在上课时总是能充分调动起学生高昂的情绪、浓厚的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为他早就把教材烂熟于胸。有人在听了他的一节课后问他,你备这节课用了多长时间,他耐人寻味地说:“我的前半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讲过一个故事:一位有三十年教龄的老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课后,大家问他备这一节课花了多少时间。他回答说:“这一节课我备了一辈子,而且总的来说,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的。”中国也有一句古语“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些不都蕴涵了备课的真谛吗?因此可以说,任何一堂课的成功,都凝结着教师认真备课的心血。只有认真备课,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得体的教学语言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孟子曾说过:“言近而旨者远,善者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以发出知识的溪流。”苏联的一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同样的教育方法,因为语言不同,就可能相差二十倍。”这些话,都精辟地道出了教师课堂语言的重要性。教学语言的清晰度、标准度、严密度和吸引度都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它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优美的课堂教学语言,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还可以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更重要的是,它不仅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各方面的形成和发展。因此,一位出色的语文教师,应该懂得用优美的语言去渲染创设课文美好的意境;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在在愉快和轻松的教学氛围下学习;用启发性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应该努力驾驭好课堂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枯燥,使学生从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
  也有人曾说:“一堂优质的语文课,若将教师的语言串联起来应是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它们似春风拂面,似细雨润物,潜移默化地作用人的灵魂和情感。”也就是说我们教师要懂得用精美的语言指导学生学习精美的课文,让学生在艺术享受中学语言、长能力、受熏陶。教师要“运用真善美的语言去广化、深化、美化学生的语感,从而广化、深化、美化学生的心灵。”用语言的美的不可抗拒的魅力去引导教育学生,启迪学生以美的眼睛、耳朵去感知世界,用美的心灵、情感去体验生活,发现自己周围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教师通过教学语言让学生感觉到每一个文字所带有的芬芳的香气和绚丽的色彩,感觉到每个句子所渗透的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学生们感觉到文字的美丽的时候,也是他们心灵更敏感、更丰富,从而更美丽的时候,他们的生命和生活也因此美好。这样的教师,这样的语言,自然会有很有效的课堂教学。
   (四)精彩的导入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古语也说过:“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新课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也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如果教师一进教室,就迫不及待地讲授新课,这样,学生在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开始接受新课,就会感觉教师的上课很唐突,很难接受新的知识,一堂课下来,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效率了。相反,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新课导入,帮助学生把旧知识和将要学到的新知识自然衔接起来,从而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学生有了相关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学习新知识自然也就轻松了。而且,如果教师的教学以悬念作为挑逗学生好奇心的触发点,不但会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也会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的浓厚兴趣。悬念的设置,避免了平铺直叙之弊,又可收到寓教于趣之效。
   疑是学习的开始,趣是持续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一个人渴望获得知识的精神动力。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孜孜不倦地去学习和探索。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正是这个道理。因此在课堂一开始,教师如果能设计一个妙趣横生的课堂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又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有效性。然而学生的学习是一种长期而又复杂的脑力劳动,一时的兴趣容易激发,而要保证每堂课都能让学生兴趣盎然,就必须不断给学生以“乐此不倦”的力量。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总是能以生动形象的口语、发人深省的问题、炽热动人的情感导入每一堂新课,创设出问题情境。每一次的导入,都像诗眼一样,成为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给每一堂课注入“活水”,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五)巧妙的设疑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古人说过:“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动力,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学生大都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往往对有疑问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巧妙的设疑,有效地促进学生因“疑”生奇,因“疑”生趣,引导其积极探究与思考,发散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果能精心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 针对性、趣味性、科学性的问题,就能时刻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创新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旦学生的问题得到成功的解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自然也就得到了满足,那么,成功的喜悦又会反过来促使学生产生更高的学习兴趣。这样久而久之,便能使学生养成带着质疑的精神去主动学习的习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设置问题的情境,让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那么,不但能够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而且还能有效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开心,使师生得到了双赢的效果。因此巧妙设疑激趣不失为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激趣的好方法。
   “思维是从惊讶和问题开始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尽力去打破学生头脑的“平静”,激发学生思维活动“波澜”,通过精心设疑,制造悬念,刻意地把一些教学知识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不平衡状态, 就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引发他们在生疑——置疑——释疑的循环往复中探求新知,发展智能,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和聪明才智。一位教师如果不仅能够做到课前设疑激趣,课中以疑保趣,而且做到课后以疑存趣,那么学生不仅在课堂上能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在课下依然能够保持探究的精神,使课堂达到课已尽而“趣”依存的效果,使学生至始至终都保持对学习浓厚的兴趣,从而大大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六)幽默准确的点评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人曾说“教育艺术的本质应在于唤醒、激励。鼓励是教育的法宝,是最廉价的润滑剂。”每一个人做的每一件事,都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肯定。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赞扬,也能激发起他们的内部动力,使他们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点评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老师富有激励性、鼓舞性的评价语言,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充分尊重,还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思考、交流的快乐,感受学习的魅力,进而有效促进他们的学习。但是评价是否合理、准确或富有艺术性,将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学生下一次参与的欲望。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曾说过:“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幽默生动的点评虽不是蜜,但可以粘住学生;虽不是磁,但可以吸引学生。他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沉闷局面所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准确的评价又能像生病及时服药一样,对学生会产生很大的作用,使他们从评价中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挫折中吸取教训,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认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后,及时捕捉学生回答中闪现出来的亮点,运用幽默准确的语言及时地予以评价,使学生产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动力,从而形成一个个教学的高潮。可以说,幽默准确的评价语言最大程度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
   而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幽默、准确、及时的点评,不仅能让发言者受到激励,而且能表现出教师思维的敏捷、严密和语言的精妙魅力。那么,既能给学生正面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语感,又能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鼓励学生自我探索的勇气。因此教师在课堂回答的点评中,应该将亲切的微笑、激励的目光跟充满情感、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配合,创造出轻松愉快、生动活泼、思维活跃的乐学场面,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课堂教学的低效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且正如我在前面说的,影响它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改善的。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在上好每一堂课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有效吗?”“有没有比这更有效的教学?”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
   〔2〕余文森,《课堂教学有效性》,《中国教育报》,2007年5月8日第6版.
   〔3〕高枫,《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年11期.
其他文献
摘 要: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弊端仍是过分强调学科的工具性,而忽视了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这一关键点,忽视了语文的育人功能。明确学校教育的真正意义不止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学习技能,其更高宗旨则在于提高学生素质,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其成为真正完善发展的人并予以践行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职责。  关键词:素质基础;健全人格;鉴赏能力;创造能力      语
期刊
一、三种唱法  声乐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初步建立正确的声音概念;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和一定的歌唱技能;正确分析和理解声乐作品;具有范唱能力”和“在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学习训练的同时,注意培养教学能力”。下面主要针对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进行比较。    1、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演唱风格在全世界有着重大影响,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是以传统欧洲声乐技术,尤其是以意大利声乐技术为主体的演唱风格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课程整合的内涵与外延,探讨了课程整合的组织形态、相关模式和要求,并简要阐述了实施过程。   关键词:课程整合;组织形态;模式     1、确定建设机电类专业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目标:以提高技能人才层次质量为专业建设目的;以实用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为专业建设特色;在专业建设中要构建适应企业对机电类技能人才要求的完善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和实习教学体系;通过校企结合,理论与实习结合,打造
期刊
教育部高教司《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  大学语文作为最具基础性、综合性,横向联系各学科能力最强的一门学科,课程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播文章学与系统的文学知识;二是提高学生鉴赏能力;三是提高学
期刊
课堂教学应努力实现 “六大关注”,即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打通学生书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给学生以主动探索、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关注学生的生存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创设对学生有挑战性的问题或问题情景;关注学生独有的文化,增加师生之间以及生生之间多维有效的互动;关注学生的生活状态,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的组织形式。这对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大
期刊
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理解,就成为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  一、概念学习与教学困难原因的实践反思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当教学进行到抽象的理论、概念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如:当教学进行到原子结构、化合价与化学式时,这种分化就尤为突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分化呢?笔者基于对多年教学实践的反思,认为可能有这样几个原
期刊
评价是对客观事物的状态与价值的判断。教学评价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导向与监控的重要作用,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为使评价更能促进主体的发展,我在教学中进行了“尊重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体验成功的快乐”的尝试。  一、尊重个体差异,实施因人施评   个体的发展具有独特性和不均衡性,作为教师应该通过给予每个孩子积极的评价,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帮助他们悦纳自己,拥有信心。
期刊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类型多种多样。就其特点来说,可以分两大类:其一是专题性研究。其二是非专题性研究;就其内容来说,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关于语言的研究,其二是关于文学的研究。下面就专题性研究和非专题性研究谈谈我个人的有关体会。   一、非专题性研究   这里所说的非专题性研究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的非系统性地研究学习。它结合课本内容,体现教材的知识点,贴近高考指挥棒,所以,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既体现
期刊
生活在现今世界上,了解计算机知识并进而使用计算机是至关重要的。人们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总之,人们必须面对计算机的挑战。因为,计算机已经对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将日益深远。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单位和最终环节,是满足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只有课堂教学中的各个因素整体联动,改革才可能有所突破。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两个重要的因素,两方面必须同步配合,课堂教学改革才能生效。课堂教学改革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它要想真正有所突破,必须从教学管理环节到课堂要素环节,从教师到学生,全面系统地整体推进。  关键词:课堂教学改革; 现状;原则;措施;创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