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郁的田园风情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cat_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世纪80年代,审美意识的变化在于其内在的动力,如: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这种经济改革使农民生活面貌与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新农村的生活图景给中国艺术家们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天地,中国工笔人物画家们也对其倾注了极大的热情,本文对这个时期的乡土题材工笔人物画的特征进行了一定的剖析,并对其代表作品作了较为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乡土题材 工笔人物画 田园风情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变革,改变了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和审美心态,促成了对绘画本体性的重视。画家们开始了“形式的自觉”和对艺术规律的重新探索,在追求朴素情感的同时,从语言上也力求贴近感觉,个性探索的价值得到肯定。1979年至1989年间,取材乡土题材的人物画,渐渐摆脱了图解政策的倾向,开始具有人情味并使观众感到亲切起来,特别是乡村风情画一时成为许多画种的体现,这是农村现实生活的变化给艺术家的感受使然,日益清新的田园生活图景是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初步走向富裕的农村的特征之一,画家们特别对其中母子、少女、儿童与其生存环境宁静和谐地融为一体的情韵流露出浓厚的兴趣。工笔人物画家开始从田园风光,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美和诗意,并予以实践,形成了具有浓郁田园风情工笔人物画表现语言。
  二 工笔人物画家中的湘军
  这一表现形式在湖南工笔人物画家群体比较突出。湖南画家受楚文化影响较大,吸收帛画、壁画等传统技法,表现多彩的少数民族生活,并赋予其现代感,从而形成一个以工笔重彩画法为主的地域性画家集群。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陈白一,他对生活的理解重在情趣美,追求画面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既是画家具备深厚生活感受,又是画家个人审美的结果,在他的画面中常常充满着浓厚的风土人情,像首优美的田园抒情诗,无论是重彩浓墨渲托出的热烈欢快的《苗岭欢歌》,还是《月夜》中静溢舒展的清淡表现,其中浓厚的人情味都是充满画面的。我们看到在陈白一的画中,形式美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的《秋韵》一画中圆形布满画面,圆的簸箕、圆的鱼、圆的母鸡、圆的树叶、人的各个部位圆形的处理,这些圆作为画面构成要素,显示出强烈的形式美感。这种圆的图式指向一个目的,即人生活的圆满感、富足感、喜悦感。另一幅作品《三月三》在构图上用一把透明的白色的伞将画面由对角线分开,人物造型来自生活,又在生活的基础上根据作者自己的审美要求,加以提纯,使人物具有一种理想美的氣质,正如陈白一自己所述:“我力求在我的画上,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描绘一个美的环境,抓住一点美的情趣,造成一个美的意境。”作者对童年的生活深深怀念,常常通过画面来寄托他的这种情怀,这种情怀在他的作品《无题》中得以具体表现。画面中的构图依然采取装饰性的构成手法,而画面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趣味性的表现:一个胖乎乎的小女孩正在专心致志地埋头吃饭,比她的脸还大的碗遮住了她的大半个脸,在她的左边是三只齐刷刷地把爪子搭在门槛上的小狗,紧挨着她的那只小狗伸长了身子,把头往她的碗里探,露出一副垂涎欲滴的馋相,其余两只小狗,似乎闻到香喷喷的气味,却又无可奈何地一副可怜兮兮的颓唐的样子,整个情致的描写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另一位画家朱训德也是这么一位倾情于乡土题材表现的工笔人物画家,他的作品经常营造一种灵动的气韵,隐约使人感觉到马王堆汉墓帛画的气质与风韵、汉代漆画色彩的浓重与强烈。他的绘画素材大多取自他的故乡——湘乡,在他的文章《故里夜话》里他明确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他喜欢故乡的恬淡和平,喜欢故乡的纯真自然,喜欢故乡独具一格的房屋建筑、古色古香的雕花家具,甚至别具风味的印花土布,尤其是故乡的山歌、人情,难怪他的画面之中总是透着诗一般的意境。
  朱训德在23岁时创作的《春花集锦》通过诗化的“过滤”,在一种装饰美中,表现出一种独特的底蕴。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一次湘西凤凰的赶集,他如此描写当时的情景:“我看到一群妇女围着贩卖纸花的地摊挑花样,……她们的眉目、神情各异,在她们面前是满地纸花,她们身上是穿着绣着花的衣裳,……那种场景很自然,很美。”朱训德说:“在那里我感受到了一种不同的生活,感受到了他们对美的渴望和追求,而这些也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起,人民的生活开始有了一种生机。”《春花集锦》正是表现了那个正在发生变化的时代,尽管画面的场景非常普通,但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精神,映照了一个新的时代。作品《暮光》也是朱训德表现乡土题材的得力之作。在这幅作品中,人与自然、空间与时间、诗意与气韵、灵动与凝重等多种音符一齐构成了一篇美不胜收的田园乐章。画面不过描绘的是暮霭下的普通村庄,但那青黑的瓦屋、圆浑的茅棚,那水塘边安详的老牛,陈旧的窗户中透出的昏黄灯光,无不耐人寻味。朱训德坚持用心灵与自然对话,将自己对大自然的体悟和对朴素人性所获得的感动,永远作为自己创作的主题。他的其他作品,如《晚炊》、《山月无声》、《冬语》等,线条圆润飞动,气象生机盎然,抽象的画面分割显示他在工笔人物画中追求着写意的表现语言,创造了一种朴厚、丰富、灿烂的画面意境。
  还有一位有代表性的画家是郑小娟,她在80年代创作了大量以反映苗族人们生活为题材的作品,表现少数民族聚会、舞蹈、唱歌或劳动的场面,而她的作品本身的线条、造型、色彩以及整个画面的意境都具有一种音乐的韵律感,这使她的作品中散发着画的诗意境界和音乐的韵律美感。绘画的音乐感,不是单靠画面的情节或人物的服饰、首饰等外在的形态美所能表达的,更多的从人物内在的精神和形态出发,必须依赖画面的形式美,追求形式的统一性,和谐性,因而线条、构图、造型等节奏成了郑小娟在画工笔画时所追求的艺术趣味。她的作品《山雀》描绘一苗族少女劳作之后在路边小憩的情景:画中的少女端坐在背蒌上,脸部微扬,正在唱着一支山歌,从她那投入的神情,似乎可以想象到她那美妙的歌声,以及她身后的树林都为她起舞,山雀纷纷飞到她的身边……画面中树的处理完全从属于形式美感的要求,线条流畅飞动,富有韵致,人物及小鸟的造型也是平面化、装饰化,整幅画面呈现出人与万物交融,一派充满生气和亲切的意蕴。她的作品是诗意的,是音乐的,但同时又是来自于生活的,从她的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的是朴实亲切的生活气息,是作者本人在画中倾注的对生活由衷的赞美之情,为了捕捉、感受生活,作者曾沿着远古苗人的足迹,从洞庭湖一直走到大苗山,多次的生活积累,让她体会到“昔日昔人跋山涉水的古歌,流传至今,源自神话传说的古歌如歌如泣如诉,笼罩着浓厚的宗教艺术色彩。也许是古歌与大苗山起伏的山峦,密布的沟壑,清澈的山泉有某种联系,她是那么粗犷壮美,有震憾山群之势,在高亢悠扬的歌声中,带有悲壮之情。”也许正是在这一种体会之下,她的作品才具有对生活的深深品味,又具有音乐和诗般的美感。
  三 其他地域的乡土题材表现
  80年代具有田园风情的乡土题材表现,湖南因其画家群体在创作中具有明显的地域风格而显得比较突出。基于一定的时代,人们在审美意识上很容易趋向一致性,除了湖南地区以外,也有很多的画家沉浸在这一表现形式之中。徐启雄就是这么一位被誉为擅长“现代风情画”的画家,早在60年代,他就开始了对这一表现形式的探索。但他早期的作品存在明显的局限性,而他后期的作品就逐渐形式了自己的艺术语言,他的风格是在漫长的创作过程中,在创新的探索中,逐步地形成的,其作品的设色、结构、格调、人物造型等都有明显的个人形式特征。在他后期的创作中,十分重视光色的绘画语言,他从光色的视觉功能上,摸索着光色与人们情感和情绪的关系,通过对西方绘画及日本画的色彩经验的借鉴,尝试把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空间色及象征色做为一个整体来综合考虑,寻找时空、环境和人物谐和一致的美感。他的《山长绿、水长流》在一片绿色盈盈的氛围中,描绘了两位身穿白衣青裙少女,她们在一口泉水边放下了挑水的缸,细长的泉水正散着朦胧的光注入水缸之中,画面的色调由上至下有一个由浅至深的渐变,而画面幽幽的蓝色似乎在暗示这是一个天刚蒙蒙亮的早晨。姑娘们静谧等待的神情与心情,以及背景中朦胧树叶的描绘,使这幅画的人物情绪与环境氛围相交融,和谐自然地融为一体。
  王玉珏的《卖花姑娘》与她60年代的作品《乡村医生》相比,更关注的是她个人的审美情怀,按照她自己的话说:“广东农村姑娘的精神面貌和审美情趣,每个时期都在产生变化,随着这些变化也不断地在改变着我的审美趣味。60年代我迷恋过黑衣、黑裤、黑头巾的独辫子姑娘,被她们那种朴实、纯真、素雅的美所感动;而80年代的今天,却被这些有文化、有活力、思想解放的姑娘吸引,她们再不是那些不敢打开自己的黑头巾,不敢出远门的姑娘了”。画面中,姑娘轻骑着单车,车篮里装满了玫瑰花,姑娘的头发随风轻扬,在她的身后还载着两棵开满桃花的桃树,恰到好处地做了背景的铺垫,这样一个短暂的瞬间充满了一个诗情画意的生活图景,画面虚实的处理和线条色彩的韵律感,又使作品如一首明快的轻音乐。
  80年代的画家们笔下开始产生具体的有思想有感情,具有鲜活生命力的人,画面塑造的人物在此时成为人性复归和情感寄托的载体。画家们意识到只要真诚地面对生活,深入现实,就能在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的存在,而平凡的、直接的生活感受更能使作品具有感染力。在这段时期,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乡土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家和作品,我们在朱理存和周秀清的一些作品中,也可感受到这种具有田园风情的情调,朱理存的《踏歌图》、《秋实》等作品也用细腻的感情画出了一片诗意盎然的意境。周秀清的《酿新酒》,人物造型提炼、夸张,画家精心塑造她们体态动势所呈现的曲线美,疏密安排富有节奏,画面中突出了劳动的节奏和韵律。
  四 乡土题材的艺术风格共性
  80年代表现具有田园风情的乡土题材是许多工笔人物画家致力的一个方向。纵观他们的作品,可以看出几点共性:
  1 画面表现以恬静为主导情感,以优美为画面效果,以抒情为表现手段;
  2 构图大都饱满、充实,色彩与作品情调谐和一致;
  3 線条、画面构成及人物造型具有强烈的形式感,追求夸张的人物造形和富有节奏、旋律感的构成。
  他们的作品中都洋溢着比较鲜明时代气息,作品中打动人心的不是华丽的外表,而是亲切、朴实、可信的生活气息,艺术从宗教中还俗,从政治上超越,转向人性和人的日常生活、精神生活,中国工笔人物画家在这个时期,把视点更多地驻落在普通群众的身上,驻落在平凡的劳动事物之中,把真实的人生命运置于观众面前,使具体的人重新回到视觉空间之中,用一种平实的眼光看待人们的日常状态,把人们朴实、平凡的形象和生活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景观和各类人物,在画面上曾经被过滤为某种“典型”的,曾经被披染上“英雄”色彩的形象,现在,他们以朴实的“真实感”出现在一大批工笔人物画家的笔下。工笔人物画家在这个时期,从题材到表现形式都获得了艺术想象和主观意识的更大自由。可以这样说,转向人,转向人的内心与精神,高扬艺术家的主体性,充满人文关怀的情感,是80年代中国工笔人物画的主流审美意识。
  
   参考文献:
   [1] 陈白一:《漫步在宁静的美的世界里》,《当代艺术系列丛书:指向新民族审美文化的工笔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2] 朱训德:《心怀时代的艺术家》,《长沙晚报》,2009年7月8日。
   [3] 郑小娟:《心中的绿洲》,《当代艺术系列丛书:指向新民族审美文化的工笔画》,湖南美术出版社,1996年版。
   [4] 王玉珏:《人们生活提高了更需要花》,《美术》,1984年第12期。
  
   作者简介:杨小玲,女,1972—,湖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画教学,工作单位:广州暨南大学艺术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荷塘月色》英译为例,探讨其在结构、音韵和修辞三方面表现出的语言美及其所再现的艺术效果,进而指出散文翻译不仅要传译出原文的思想内容,还要传达出原文的艺术特色,再现原文的神韵,使读者可以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得到审美愉悦。  关键词:散文翻译 音韵 修辞 结构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就内容而言,散文多描写见闻、表达感悟;就形式而
期刊
摘要英文动画片中幽默话语的恰当运用可以使动画片中的人物惟妙惟肖,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为影片增色不少,进而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主题。本文通过运用语用学的合作原则,以英文动画片《冰河世纪》三部曲为例,对其进行幽默话语分析,旨在分析幽默话语的会话含义和语言价值,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言语中的幽默。  关键词:合作原则 英文动画片 幽默话语分析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英文
期刊
摘要电影艺术片《我的梦》是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为创造原型,以特殊的艺术视角、新颖的表现形式和富有创意的电影语言,展现塑造了残疾人的特殊艺术之美;真实反映了残疾人演员的艺术风采、精神风貌与人生之路。影片运用手语主持、英语配音、演员读白的清新手法,记录了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自1987年成立以来走过的不平凡历程、残疾演员的艺术之路以及社会关爱与人间真情。给大家展现出另一个无声的世界,让人们进入一个澄澈纯净的情
期刊
摘要评价理论是对人际功能所进行的横向和纵向的延伸,它主要研究个人如何运用语言对事物做出评价、采取立场,从而调节主体间立场乃至意识形态立场。Martin指出,通过告诉听话人或读者对某些人或事物的感受,便可以利用评价资源去协商和调节社会关系。本文以评价理论为框架,来分析由中影集团、中影动画于2010年中秋联合推出的一部教育意义深远的动画大片《虎王归来》中虎王的语言所实现的评价意义。  关键词:评价理论
期刊
摘要文化的传播必须通过翻译来实现,陶瓷术语的英译统一对于中国陶瓷文化的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实现文化传播之目的,对于中国特有的陶瓷文化词语的翻译,译者要堅持异化翻译策略。  关键词:陶瓷术语 英译 文化传播 异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H0-05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在中外学者对翻译下过的各种定义中,以张今的尤为惹人瞩目:  “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其目的是要促
期刊
摘要汉代骚体赋的创作有模式可寻,这种模式是文人们创作的基础,也逐渐成为他们人格觉醒的一部分,对后世文学有一定的影响力。  关键词:汉代 骚体赋 创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汉代骚体赋是面向自我的艺术创作,走着与散体大赋不同的道路。骚体赋的创作有模式及规律可寻,这种模式是文人们创作的基础,其本身也成为他们人格觉醒的一部分。  一  贾谊在《吊屈原赋》中将屈原的不幸归结
期刊
摘要想象对声乐表演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掌握科学发声、唱出美妙歌声的所必需的能力,想象为乐谱语言注入了生命活力,声乐表演艺术的再创造也离不开想象。歌唱想象能够让表演者尽快掌握正确的发声技巧,提高歌唱技术。艺术想象能够帮助表演者在作品中寻找到自我,体验作品内涵。本文通过对声乐表演中的歌唱想象和艺术想象两方面内容的阐述,论证想象在声乐表演艺术中所起的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想象 声乐表演 歌唱想象 艺
期刊
摘要无论是在影视剧作中,还是在舞台演出中,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的结合都是必不可少的。本文分别论述了视觉艺术的视觉冲击力和听觉艺术的听觉享受,分析了两者如何相互渗透、相得益彰,得出如下结论: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在不断地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中互为艺术转换,产生的艺术效果远远大于各自单纯的视觉或听觉上的单一呈现而产生的艺术感染力。  关键词:视觉艺术 听觉艺术 互动 效应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要中国山水画历史源远流长,山水画之所以发展得如此璀璨与绚丽多姿,跟大自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然山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丰富的素材,是山水画产生的基础,写生对学习中国山水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是山水画创作的生命和源泉。我们只有用心去体察自然的万千变化,让心与自然相互交融,并加工分析使之运用到画中,实现人与大自然最亲密的对话与融合,最后凭着对自然的真情投入从而孕育出生动的真情山水画面,在师造化的基础上,
期刊
摘要在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个循环过程,即由最初的抽象到逼真的幻觉,由幻觉又回归于抽象。最初的抽象艺术与当今的抽象艺术具有基本相同心理原因,即在艺术家的内心存在着对于周围环境的认知,有着未知感和惶惑感,然而二者拥有的共性的心理动力、动因却不尽相同:前者消极避让,后者以守为攻。  关键词:抽象艺术 现代 原始 心理  中图分类号:J043 文献标识码:A    “抽象”一词源于拉丁文abstra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