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活动不应局限在学校课堂中,而是要以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根本目标,拓宽教育渠道,提高教育合作的深度、广度,实现教育资源的大融合。在现代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与社会都要根据其独特的教育功能来发挥育人作用,其以固有的优势担负了重要的责任,三者相互配合能够带来拔群的教育效果,更有力地推动学生综合素养的良性发展。农村地区相较于城市学校来说,人口结构、思想观念、社会价值观等方面具有特殊性,更加缺失家庭教育理念与社会教育元素。鉴于此,农村初中教师需建立起“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模式,稳步提升整体教育效果。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互动教育机制;家庭—学校—社区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生活负责人,教师是学生的思想教育领导者的学科管理负责人,家庭与学校两种教育观念都影响着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则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大环境,其有着相对独立的教育空间、功能与方式,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上具有高度统一性。学校教育以其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形式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庭教育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个人教育的起点与基点,重点作用于行为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则可以使学生在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等综合环境因素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下,本文探究了农村初中学校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教育机制,有效优化学生自我教育体系。
一、学校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设计培训、协调实施者
学校是进行文化教育的主基地,主要作用为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智力因素的良性发展,并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具备的能力与品质。学校在教育良性互动模式中应以设计培训、协调实施者的角色奠定基础工程,承担起协调、督促等责任指导各项互动教育策略的实施。
一方面,学校要指导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开展,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互动委员会,主要负责完成制定家校合作计划、协调社区教育、建立联络机构等工作。同时,要推进家长素养工作,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以降低家庭教育中负面行为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校要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拓展沟通渠道,发挥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功能,在作业督导、成绩汇报、学情通报等方面做好校内外结合,提高家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参与度。
二、家庭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和榜样示范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与学校教育建立平等互容、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具有实际价值的合作交流,建立起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以此来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营造更优质的、更舒适的环境。目前,家校合作现状中存在家长缺少主动性的问题,而这也是教育良性互动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环,需要提高家校的相互理解才能收获家校教育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建立家长督学制度来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影响程度,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其次,组织家长接待日,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讲坛等活动,让家长在接待日中相互交家庭教育经验,以真实的案例故事让教师与家长共同分析其中表达的教育理念。最后,成立家委自治会,围绕学生日常管理问题召开家长听证会,以缓解家校矛盾,谋求合理解决措施。
三、社区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实施中的社会导向和助推器
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社会学理论中认为社会教育具有自动调整、顺应和改变的功能,可以使人在社会交际中更深刻地领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社区教育以特定社会文化为背景,农村地区由于环境特殊,社会文化相对传统且缺少社区教育机构。鉴于此,需发挥社区教育在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策略中的社会导向和助推器作用,进一步优化整体教育环境。
第一,在学校的指导下建立社区助学制度,依托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由此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强社会参与意识。第二,通过送企业入校园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社会,在校内组织优秀企业文化展览活动,请企业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或是让学生起身参与企业工厂,这些手段都可以实现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大融合。
总而言之,若想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构建良性互动教育机制来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成长发展环境。然而纵观教育实践,目前农村初中教育中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者相互孤立、活动零散、形式单一等问题,教育互动机制的落实程度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认识到教育良性互动模式中学校、家庭、社区的功能分工,优化三者的教育合作氛围。可见,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组成了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为此,农村初中教师可通过构建三位一体良性互动教育模式,实现家校理解、社区支持。
参考文献:
[1]蒋秀江.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26-28.
[2]许丽静,郭泉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县域教育现状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08):88-90+20.
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 723600
关键词:农村;初中教育;互动教育机制;家庭—学校—社区
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和生活负责人,教师是学生的思想教育领导者的学科管理负责人,家庭与学校两种教育观念都影响着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则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了大环境,其有着相对独立的教育空间、功能与方式,又在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上具有高度统一性。学校教育以其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授课形式在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主要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家庭教育是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是个人教育的起点与基点,重点作用于行为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则可以使学生在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等综合环境因素中发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下,本文探究了农村初中学校如何构建“学校—家庭—社区”良性互动教育机制,有效优化学生自我教育体系。
一、学校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设计培训、协调实施者
学校是进行文化教育的主基地,主要作用为拓展学生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促进他们智力因素的良性发展,并培养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所需具备的能力与品质。学校在教育良性互动模式中应以设计培训、协调实施者的角色奠定基础工程,承担起协调、督促等责任指导各项互动教育策略的实施。
一方面,学校要指导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的开展,建立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互动委员会,主要负责完成制定家校合作计划、协调社区教育、建立联络机构等工作。同时,要推进家长素养工作,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以降低家庭教育中负面行为對学生成长发展的不良影响。另一方面,学校要构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借助移动终端设备拓展沟通渠道,发挥信息技术的大数据功能,在作业督导、成绩汇报、学情通报等方面做好校内外结合,提高家庭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参与度。
二、家庭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实施的中坚力量和榜样示范
家庭教育作为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与学校教育建立平等互容、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具有实际价值的合作交流,建立起家校合作育人模式,以此来为学生的成长发展营造更优质的、更舒适的环境。目前,家校合作现状中存在家长缺少主动性的问题,而这也是教育良性互动策略中最重要的一环,需要提高家校的相互理解才能收获家校教育合作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建立家长督学制度来提高家长对学校教育活动的影响程度,使家长参与到学校管理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其次,组织家长接待日,开展亲子活动、家长讲坛等活动,让家长在接待日中相互交家庭教育经验,以真实的案例故事让教师与家长共同分析其中表达的教育理念。最后,成立家委自治会,围绕学生日常管理问题召开家长听证会,以缓解家校矛盾,谋求合理解决措施。
三、社区教育——教育良性互动策略实施中的社会导向和助推器
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多种多样的,社会学理论中认为社会教育具有自动调整、顺应和改变的功能,可以使人在社会交际中更深刻地领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社区教育以特定社会文化为背景,农村地区由于环境特殊,社会文化相对传统且缺少社区教育机构。鉴于此,需发挥社区教育在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策略中的社会导向和助推器作用,进一步优化整体教育环境。
第一,在学校的指导下建立社区助学制度,依托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由此来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增强社会参与意识。第二,通过送企业入校园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社会,在校内组织优秀企业文化展览活动,请企业人员来学校开设讲座,或是让学生起身参与企业工厂,这些手段都可以实现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大融合。
总而言之,若想更好地践行素质教育理念,仅靠学校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是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通力合作,构建良性互动教育机制来给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成长发展环境。然而纵观教育实践,目前农村初中教育中普遍存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三者相互孤立、活动零散、形式单一等问题,教育互动机制的落实程度不足。为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认识到教育良性互动模式中学校、家庭、社区的功能分工,优化三者的教育合作氛围。可见,学校、家庭与社会教育组成了学生成长中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为此,农村初中教师可通过构建三位一体良性互动教育模式,实现家校理解、社区支持。
参考文献:
[1]蒋秀江.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02):26-28.
[2]许丽静,郭泉源.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教育良性互动策略研究——以福建省晋江县域教育现状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08):88-90+20.
镇巴县泾洋初级中学 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 72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