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演”是肢体视觉语言,是为展示“奏”(技术)而服务的;“奏”是肢体听觉语言,是实力的象征和标志。“奏”是“演”的前题,“演”是“奏”的升华。“奏”是红花,“演”是绿叶,二者是标与本的关系。
[关键词]演奏 表演 实力 关系
演奏是一门综合艺术,怎样才能学好掌握好,成为一名演艺全面的优秀演奏者呢?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我认为首先应弄清“演”与“奏”的范畴划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演”是肢体视觉语言,它看的见,但摸不着,它是为配合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面部表情(眼神)的适度流露、伴随着乐曲的演奏速度与节奏,让身体做出适度动感,当众发挥表演技艺,运用虚拟手法来渲染创造音乐形象,以满足观众在欣赏音乐中所需视觉要求,“演”是为“奏”而服务的。
“奏”是肢体听觉语言,是一种看的见,摸得着的实物,它是把乐曲的音符物化为听觉可知的乐音传送出来,通过音乐实体的实力展示和创造,来达到满足人们在欣赏音乐中所需的听觉要求。“奏”需“演”的渲染和美化。
一、“演”的范畴
(一)面部表情
在演奏中,眼神的流露,是表现作品情绪、意境和重要表现手法之一,也是体现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演奏家在对作品的演奏处理和表达中,其眼睛是会说话的。通过与观众的亲切交流收到良好的演奏效果。
(二)身体动作
1.肢体运动。日常演奏中,肢体运动幅度不仅是表现“演”的重要组织部分,还是体现音乐感觉的重要表现。演奏中的运弓幅度对比(即乐曲行进中的强弱对比)对丰富乐曲的演奏十分重要。演奏力度小,用弓长度就短,肢体运动幅度就小;演奏力度大,用弓长度就长,肢体运动辅度就大。
2.躯体支持。演奏中,躯体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者,是肢体运动的后盾和有利保证者,是表达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奏中,由于躯体给肢体(双手)输送了足够的能量,是肢体有力的完成了乐曲中的大力度演奏。
3.适度的动感。在乐曲的演奏中,为更好的表现作品内容,除技巧的正常运用外,肢体的动感表演要紧随着作品的速度和力度要求,用适度的肢体语言来提示、吸引人们欣赏音乐的注意力。
肢体语言发挥的作用,就是辅助音乐、服务音乐的作用,且肢体语言能够直接体现出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演和奏是连接在一起的,两者共同作用促进与完成了音乐的视听效果。也就是说,要想音乐发挥的更好,是需要肢体语言去辅助演奏满足听者的听觉效果;而视觉效果就需要音乐与肢体语言融合来满足视觉感官。
(三)作品处理
音乐作品的处理,是通过对其结构布局、思想表达、内容体现、风格所属的研究分析后确立的一种演奏艺术,是在掌握“演”与“奏”全面技术,完成全部“演”与“奏”的技巧后又进行的一项高级技术,是作品的二度创作,也是“演”与“奏”技巧的集中展现。作品的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作品演奏的成败。作品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深刻的作品分析;(2)合理的速度布局;(3)多变的力度对比;(4)准确的风格把握;(5)生动的形象刻画;(6)丰富的意境想象,等等。
具体来说,“演”没有什么具体标准界定,也没有什么器具来衡量,演奏中的动感表演尺度,只能靠自己的积累和音乐修养的深度(尤其是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来适度把握。
二、“奏”的范畴
(一)演奏姿势
各种乐器的演奏,都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合理而正确的姿势。二胡的演奏是一项涉及肢体各部的生理运动,参与活动的各个部分,都要达到高度灵活、敏捷、协调、准确。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演奏姿势包括座具选择、座位要求、坐姿要求、持琴方法、持弓方法等。
(二)演奏方法
l.左手技巧。包括把位、按弦、换把、颤指等。
2.右手技巧。演奏中,右手技巧的份量比重大于左手,其技巧变化比左手更细、更难掌握,因为它除保障让琴发音外,还担负着乐曲演奏的速度和力度变化,是乐曲表达的重要手段,也是”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弓、各种弓法技巧等。
(三)音准
音乐是听觉艺术,没有听觉的人是无法欣赏音乐也无法学习音乐的。音准是学习乐器演奏必备的基本前题条件之一。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音准就没有音乐本身。弓弦乐器因无品可依,无键可参,无孔可鉴,因此演奏中的音准很难把握,只有通过日常对视唱、练耳的不懈训练和脑海中已存的音准概念,去随时调整左手按弦的音位,使按音达到准确。
(四)节奏
节奏,是由音响的长短、轻重的组合而形成的。它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语言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旋律的必然组成部分,没有节奏的音乐是不存在的。
按音准确,节奏稳定,是二胡演奏技术运用、发挥的前题,否则将毫无价值,二胡演奏的再熟、再好也只能自我欣赏。原因很简单:由于按音不准、节奏不稳而造成的无章法、自由式演奏,是无法与他人(伴奏、乐队)合作的。
演奏姿势和演奏方法同属“奏”的范畴,处于同等重要位置,以上通过对两部分的简述,使我们不难看出正确的演奏姿势和规范的演奏方法,就达不到训练目的,更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奏”是硬件,是实力的标志,如同体育竞技比赛中用秒表来判定胜负的项目,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就是冠军。
三、“演”与“奏”的相互关系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奏的成分比重似乎要比演的成分大,事實也是如此。因为有许多物体是无须加工即可应用的,如未经装修的房屋,尽管屋内简陋、不豪华,但一般的居住还是可以的;未处理的音乐作品就可以唱(如原生态歌曲)等。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奏”是原材料,“演”是原材料的加工;“奏”是演的物质前提,“演”是奏的展示。掌握正确的演奏技术——“奏”,才能更好地完成舞台形象创造——“演”。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都知道无法界定的事物,也有它更不容易掌握的一面。在日常教学辅导中发现,只要把正确、规范的演奏方法教授给学生,再通过学生的勤学苦练和艺术实践,对“奏”的完成并不十分费力,但对“演”的技巧掌握就没那么简单了。由于“演”的技巧没有一定的模式的和固定的标准所借鉴,因此在解决“演”的方面缺乏具体招数和办法,只有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想象来把握对表情,动感发挥的适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好“演”的技巧要比学好“奏”的技术还要难。但是,“演”的技巧与“奏”的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缺一不可。任何一首音乐作品的表现都是通过“演”与“奏”(唱)来完成的。但在完成过程的顺序中,应首先解决“演”的技巧;还是先解解“奏”的技术呢?通过以上对“演”与“奏”的多次论述,使我们又得出以下结论:尽管“演”始终排在“奏”的前面,但在技术的保障上,应首先解决好“奏”。有了“奏”的前提依托,才有“演”的渲染空间。
“奏”是红花,“演”是绿叶。如果把“奏”比作一块美玉,那么“演”就是如何把美玉雕琢成一件光彩动人的工艺品。一名音乐爱好者要考取音乐学院固然很难。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奏家更难。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在音乐学院完成“唱”(奏)的专业后,又单独得到过著名女高音歌唱郭兰英在“演”的方面指导后,才有了今天生情并茂的演唱艺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位著名的民族器乐弓弦演奏家曾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刚从音乐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只完成了音乐课程中的一半,另一半需在舞台演出的实践中反复锤炼后,才能使“奏”的坚实功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示,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奏家。
多想、多练、多体验,在舞台上多实践,才能把握好“演”与“奏”的演技互补,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不断向高的难度挑战,不断向新的课题冲击。如何正确处理“演”与“奏”的关系,合理把握“演”与“奏”的度,是一名演奏家面临的必须研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责无旁贷。
[关键词]演奏 表演 实力 关系
演奏是一门综合艺术,怎样才能学好掌握好,成为一名演艺全面的优秀演奏者呢?通过认真学习和研究,我认为首先应弄清“演”与“奏”的范畴划分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演”是肢体视觉语言,它看的见,但摸不着,它是为配合乐曲所描绘的内容和所表达的感情,通过面部表情(眼神)的适度流露、伴随着乐曲的演奏速度与节奏,让身体做出适度动感,当众发挥表演技艺,运用虚拟手法来渲染创造音乐形象,以满足观众在欣赏音乐中所需视觉要求,“演”是为“奏”而服务的。
“奏”是肢体听觉语言,是一种看的见,摸得着的实物,它是把乐曲的音符物化为听觉可知的乐音传送出来,通过音乐实体的实力展示和创造,来达到满足人们在欣赏音乐中所需的听觉要求。“奏”需“演”的渲染和美化。
一、“演”的范畴
(一)面部表情
在演奏中,眼神的流露,是表现作品情绪、意境和重要表现手法之一,也是体现演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优秀的演奏家在对作品的演奏处理和表达中,其眼睛是会说话的。通过与观众的亲切交流收到良好的演奏效果。
(二)身体动作
1.肢体运动。日常演奏中,肢体运动幅度不仅是表现“演”的重要组织部分,还是体现音乐感觉的重要表现。演奏中的运弓幅度对比(即乐曲行进中的强弱对比)对丰富乐曲的演奏十分重要。演奏力度小,用弓长度就短,肢体运动幅度就小;演奏力度大,用弓长度就长,肢体运动辅度就大。
2.躯体支持。演奏中,躯体不是旁观者,而是直接参与者,是肢体运动的后盾和有利保证者,是表达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演奏中,由于躯体给肢体(双手)输送了足够的能量,是肢体有力的完成了乐曲中的大力度演奏。
3.适度的动感。在乐曲的演奏中,为更好的表现作品内容,除技巧的正常运用外,肢体的动感表演要紧随着作品的速度和力度要求,用适度的肢体语言来提示、吸引人们欣赏音乐的注意力。
肢体语言发挥的作用,就是辅助音乐、服务音乐的作用,且肢体语言能够直接体现出演奏者对音乐的理解。演和奏是连接在一起的,两者共同作用促进与完成了音乐的视听效果。也就是说,要想音乐发挥的更好,是需要肢体语言去辅助演奏满足听者的听觉效果;而视觉效果就需要音乐与肢体语言融合来满足视觉感官。
(三)作品处理
音乐作品的处理,是通过对其结构布局、思想表达、内容体现、风格所属的研究分析后确立的一种演奏艺术,是在掌握“演”与“奏”全面技术,完成全部“演”与“奏”的技巧后又进行的一项高级技术,是作品的二度创作,也是“演”与“奏”技巧的集中展现。作品的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关系到作品演奏的成败。作品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深刻的作品分析;(2)合理的速度布局;(3)多变的力度对比;(4)准确的风格把握;(5)生动的形象刻画;(6)丰富的意境想象,等等。
具体来说,“演”没有什么具体标准界定,也没有什么器具来衡量,演奏中的动感表演尺度,只能靠自己的积累和音乐修养的深度(尤其是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处理能力)来适度把握。
二、“奏”的范畴
(一)演奏姿势
各种乐器的演奏,都要求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合理而正确的姿势。二胡的演奏是一项涉及肢体各部的生理运动,参与活动的各个部分,都要达到高度灵活、敏捷、协调、准确。正确的演奏姿势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演奏姿势包括座具选择、座位要求、坐姿要求、持琴方法、持弓方法等。
(二)演奏方法
l.左手技巧。包括把位、按弦、换把、颤指等。
2.右手技巧。演奏中,右手技巧的份量比重大于左手,其技巧变化比左手更细、更难掌握,因为它除保障让琴发音外,还担负着乐曲演奏的速度和力度变化,是乐曲表达的重要手段,也是”奏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运弓、各种弓法技巧等。
(三)音准
音乐是听觉艺术,没有听觉的人是无法欣赏音乐也无法学习音乐的。音准是学习乐器演奏必备的基本前题条件之一。从某种意义来说,没有音准就没有音乐本身。弓弦乐器因无品可依,无键可参,无孔可鉴,因此演奏中的音准很难把握,只有通过日常对视唱、练耳的不懈训练和脑海中已存的音准概念,去随时调整左手按弦的音位,使按音达到准确。
(四)节奏
节奏,是由音响的长短、轻重的组合而形成的。它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语言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也是旋律的必然组成部分,没有节奏的音乐是不存在的。
按音准确,节奏稳定,是二胡演奏技术运用、发挥的前题,否则将毫无价值,二胡演奏的再熟、再好也只能自我欣赏。原因很简单:由于按音不准、节奏不稳而造成的无章法、自由式演奏,是无法与他人(伴奏、乐队)合作的。
演奏姿势和演奏方法同属“奏”的范畴,处于同等重要位置,以上通过对两部分的简述,使我们不难看出正确的演奏姿势和规范的演奏方法,就达不到训练目的,更无法取得理想效果。
“奏”是硬件,是实力的标志,如同体育竞技比赛中用秒表来判定胜负的项目,第一个到达终点的就是冠军。
三、“演”与“奏”的相互关系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奏的成分比重似乎要比演的成分大,事實也是如此。因为有许多物体是无须加工即可应用的,如未经装修的房屋,尽管屋内简陋、不豪华,但一般的居住还是可以的;未处理的音乐作品就可以唱(如原生态歌曲)等。
通过以上不难看出,“奏”是原材料,“演”是原材料的加工;“奏”是演的物质前提,“演”是奏的展示。掌握正确的演奏技术——“奏”,才能更好地完成舞台形象创造——“演”。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我们都知道无法界定的事物,也有它更不容易掌握的一面。在日常教学辅导中发现,只要把正确、规范的演奏方法教授给学生,再通过学生的勤学苦练和艺术实践,对“奏”的完成并不十分费力,但对“演”的技巧掌握就没那么简单了。由于“演”的技巧没有一定的模式的和固定的标准所借鉴,因此在解决“演”的方面缺乏具体招数和办法,只有靠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想象来把握对表情,动感发挥的适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学好“演”的技巧要比学好“奏”的技术还要难。但是,“演”的技巧与“奏”的技术具有同等重要的位置,缺一不可。任何一首音乐作品的表现都是通过“演”与“奏”(唱)来完成的。但在完成过程的顺序中,应首先解决“演”的技巧;还是先解解“奏”的技术呢?通过以上对“演”与“奏”的多次论述,使我们又得出以下结论:尽管“演”始终排在“奏”的前面,但在技术的保障上,应首先解决好“奏”。有了“奏”的前提依托,才有“演”的渲染空间。
“奏”是红花,“演”是绿叶。如果把“奏”比作一块美玉,那么“演”就是如何把美玉雕琢成一件光彩动人的工艺品。一名音乐爱好者要考取音乐学院固然很难。但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奏家更难。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彭丽媛,在音乐学院完成“唱”(奏)的专业后,又单独得到过著名女高音歌唱郭兰英在“演”的方面指导后,才有了今天生情并茂的演唱艺术,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一位著名的民族器乐弓弦演奏家曾说过一句名言:一个刚从音乐学院毕业出来的学生只完成了音乐课程中的一半,另一半需在舞台演出的实践中反复锤炼后,才能使“奏”的坚实功力得以充分发挥和展示,成为一名合格的演奏家。
多想、多练、多体验,在舞台上多实践,才能把握好“演”与“奏”的演技互补,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不断向高的难度挑战,不断向新的课题冲击。如何正确处理“演”与“奏”的关系,合理把握“演”与“奏”的度,是一名演奏家面临的必须研讨和解决的重大课题,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