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奇观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rflgvdh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片作者魏根生是一位草根摄影者、建设中的超高层摩天大楼“上海中心”工地上一位普通吊车工。他没有高超摄影技巧,但凭着长期所见和领悟,记录下了上海城市难得的光环彩虹。他的这组名为《海上奇观——虹》的佳作,获2013上海市摄影艺术展银牌。
  再挤也回家
  又到了一年春运时,小伙伴们先是为订不到火车票而发愁,后又为挤火车而吐槽。看看我们的邻居吧,与孟加拉国那些身怀绝技的返乡一族相比,我们算是弱爆了。图为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5日,孟加拉国达卡,“宰牲节”将至,大批民众登上超载的火车,甚至爬上车顶返乡过节。
其他文献
2009年10月,汪涌豪教授到访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孔子学院,并发表原题为《中国文化中的乡土意识与情怀》的专题演讲,阐述中国文化中浓郁的“乡愁”特色。全文篇幅较长,本文为节选。  爱恋乡土,进而爱恋祖国,是人类共同的情怀。所以在这个题目下,我们看得到各种慷慨高尚的志节,乃至悲壮凄婉的情感。用各位习惯的说法,因为故乡是人自身的确证,是人认识世界最重要的起始。中国人当然也是如此,只不过,因受特殊生存环境与
期刊
2013年年末,《讲刊》通过微信平台向微友发起了一场“参与式”办刊实验,征集2014年封面选题。于是,有了本期封面专题“美丽乡愁”。  我们收到了不少微友的留言。关键词如:上善若水、学会倾听、变通、博弈、速度与高度、流行与经典、心德、争鸣、碰撞等等,思绪蓬勃,精彩纷呈。  其中,我们看到了一条留言。这位叫谢敏的微友说:“乡愁是奔波在外的一个情结,城镇化建设让很多人失去了美丽的回忆,就像这雾霾让我们
期刊
学者梁鸿以故乡梁庄为标本,真实记录了中国乡村的破败和荒芜过程,讲述了农民工在城市谋生的故事。对于乡愁,对于重回故乡这个话题,她有着更为深切的体验和感悟。  农村早已成为一个巨大的悲伤之地,充满着被遗忘的历史、记忆、知识和过去的神灵  Q:你认为今天的梁庄为什么会逐渐破败?  A :我们,包括大的社会、制度、文化和村庄里的每一个人,对这个村庄不爱了。物欲的膨胀、城市的消费习惯,影响到农村,影响了农民
期刊
2005年10月,席慕容女士走进“世纪大讲堂”,  讲述自己对原乡蒙古高原的土地、族群和文化的浓浓乡愁,  让大家看到了诗人之外的另一个席慕容:一位坚定的原乡文化的捍卫者。  这十几年来,我就是在寻找乡愁,我要弥补我的乡愁。  虽然我出生在蒙古家庭,可是对于蒙古高原,我的身份只能是一个迟到的旁听生,就像《旁听生》这首诗里写的:没有山河的记忆,等于没有记忆,没有记忆的山河,等于没有山河,还是说,山河
期刊
2011年11月9日,  叶嘉莹以《我心中的诗词家国》为题在清华大学“文史大讲堂”发表演讲,  以自己的诗句为线索,回顾自身经历,阐述思乡情怀。全文篇幅较长,本文为节选。  我像一个空中飘转的盘草,离开我的故乡,灾祸找上门来,连个瓦片的遮蔽都没有  我于1924年出生,那是军阀混战的年代。上初中的时候,赶上了卢沟桥事变,当时不过是十三岁的年龄,父亲一直随政府在后方,而我们就只能在沦陷区。当我194
期刊
传统村落是我们踏访历史和展望未来的时空桥梁,是我们的灵魂栖居和最终回归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如果消失,将意味着什么?国人当思。  Q:什么是传统村落?它在中华民族历史文化进程中,有着怎样的地位、作用与功能?  A :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演变中,由“聚族而居”这一基本族群聚居模式发展起来的稳定的社会单元,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时空中悠久和稳定的坐落。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形
期刊
约克·米勒,1942年出生于瑞士洛桑,1973年他的处女作《推土机年年作响,乡村变了》一经发表,即获得了巨大反响。1994年,约克·米勒荣获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奖。  这是一本非常特别的书:从1953年到1972年,七张彩色的图片,从同一个视角,记录了一个乡村二十年的变迁。一个曾经宁静的小村落,变得一天比一天喧闹,而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改变的不只是环境,还有人们的生活方式。虽然这是一本无字书,寥寥几幅图
期刊
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  承载着农耕文明的精髓的中国传统村落大量消失。  一项统计显示,传统村落现存数量1.2万余个,  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  目前经国家住建部、文化部、财政部认定的中国传统村落共1561个。  多年来,著名作家冯骥才一直呼吁全社会关注传统村落的命运。  本篇根据冯骥才2007年6月在东南大学“人文大讲座”的演讲  和2013年12月接受媒体的采访汇编而成。  在商业
期刊
2013年年末,《讲刊》曾在微信平台向广大微友征集2014年封面专题,得到热烈回应,本期封面《美丽乡愁》即为微友谢敏的热心建议。随后,微信平台又向微友征集“我的美丽故乡”。《讲刊》在此选登若干片段讲述,以共同回望我们心中的故乡。(如果有更多有关故乡的文字、图片、视频要与我们分享,请添加讲刊微信账号“讲刊”并留言,或投稿至jiangkan@jfdaily.com)  心安处,即是吾乡  文/谢敏(企
期刊
代社会的确文化繁荣。我们的文化的各种各样成果,正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着。但为什么我又说它令人充满困惑呢?  目前文化的热闹当中是不是也有许多泡沫?有没有质和量的不均衡?就拿文学来说吧,1949年到1966年,整个17年,全国出版的新的长篇小说是200种,每一年出版长篇小说,新的书种是11.8到11.7册。所以那时候的书大家很容易接受,好多都是几百万册。现在呢?纸质长篇小说,每年的新书是2千到3千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