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传统正中后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研究

来源 :延边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aimin1430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传统正中后入路两种方法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1年6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腰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经多裂肌间隙入路30例,经传统正中后入路30例,通过观察比较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组相对传统入路组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结论: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较传统正中后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对腰椎的后部结构破坏小,出血引流量少,术后并发症少,腰腿痛改善明显,效果满意,是一种理想的手术入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裂肌间隙入路;传统入路;腰椎滑脱症;临床研究
  腰椎滑脱症在脊柱骨科中比较常见,常见于中老年人,是指腰椎滑脱压迫神经引起的腰腿痛症状,治疗包括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常用传统正中后入路,但因手术过程中创伤较大,出血多,容易引起腰痛等后遗症,所以临床上逐渐寻求一种更理想的手术入路,近年来,我们医院应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为比较探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与传统正中后入路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对2011年6月~2013年12月于我院收治的60例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腰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其中经多裂肌间隙入路30例,经传统正中后入路30例,报告如下。
  1.研究资料与方法
  1.1.纳入标准
  病例入选要求:患者长期腰痛伴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痛,仅单节段滑脱,症状逐渐加重,影响日常生活,经系统性保守治疗半年以上无效,没有做过腰部手术、感染及肿瘤,能配合治疗及随访。
  1.2.研究资料
  病例中男28例,女32例,最大年龄63岁,最小年龄45岁,平均50.5岁,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组平均年龄50.6岁,传统正中后入路组平均年龄50.4岁。内固定物均采用后路的钉棒系统,椎弓根螺钉均是u形钉。2组比较见以下表1:
  1.3手术方法
  经多裂肌间隙入路:麻醉满意后,病人取俯卧位于俯卧架上,C臂定好位后,取腰正中纵行切口,长约3~4cm,切开皮肤、皮下、筋膜,离正中线旁开约2cm,沿多裂肌间隙入路,显露上下关节突、椎板,注意止血,打入椎弓根螺钉,再行椎板关节突切除减压、松解硬脊膜和神经根,摘除椎间盘,刮去软骨终板,连接固定棒,加压复位后放置适合型号的Cage椎间融合器,C臂透视见滑脱复位、内固定及Cage位置满意,冲洗伤口,放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无菌敷料包扎[1]。
  经传统后正中入路:切开皮下组织后,经后正中入路切开,分离显露棘突、椎板、上下关节突等结构,减压后行椎弓根钉内固定、植骨Cage融合等基本同上述(经多裂肌间隙入路)过程。
  2组术后均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逐步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起床戴腰部支具,禁止弯腰负重。
  1.4.评估标准
  对比2组手术切口、时间、出血引流量、腰腿痛改善、并发症及植骨融合率情况,术后每隔3个月复查X光片,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1984年制定的腰腿痛的疗效标准(29分法)进行评价[2],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29-术前评分)×100%,改善率75%~10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0~24%为差,以优+良计算优良率。
  2.结果
  6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都得到了1年时间的随访。患者无螺钉松动、断裂及cage移位等并发症。其平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量及优良率等比较如下:
  3.讨论
  对于腰椎滑脱症的治疗,必须掌握好手术的适应症,注意手术的技巧,避免神经损伤,手术操作过程中,注意进入小关节后,需先行椎弓根钉置钉,打钉时进钉点稍靠外,进钉角度加大,钉道长度加长,以提供更加强大的抗拔出力,减压时,切除椎板要从外侧开始,逐渐向内侧扩大切除,最好切除上位椎体的整个下关节突和下位椎体的部分上关节突,仔细分离黄韧带和硬膜,避免发生脑脊液漏[3]。
  手术的关键是准确定位多裂肌间隙,一般距离棘突约2cm,节段越低距离越远,两侧呈“八”字型,切开腰部筋膜后用手指进行多裂肌间隙的钝性分离,下面即为横突与上关节突的交界处,便于置入椎弓根螺钉。减压所得的骨粒可用于植骨、放置椎间融合器Cage,不用另外取髂骨或使用人工异体骨,减少了植骨的相关并发症[4]。
  通过以上研究结果分析,经多裂肌间隙入路术中不需广泛剥离肌肉,保护了多裂肌深面的神经和血管,术后肌间不形成瘢痕组织,避免了多裂肌的失神经性退变。手术操作安全、简单,上下关节突、横突及椎板能较好的显露,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均较少,切口小,并发症少,植骨融合率高,滑脱复位好,患者腰腿痛改善明显,总体效果比较满意。而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行切开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过程中,需广泛剥离牵拉肌肉,破坏了腰部的稳定性,造成了很大的医源性创伤,容易引发长期腰痛的并发症[5], 并且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较多,影响凝血功能,增加了患者失血性休克的风险,所以腰椎滑脱手术的微创方法逐渐受到广泛的推崇应用[6,7]。我院近几年来治疗腰椎滑脱症,采用经多裂肌间隙入路的方法,既保留了腰椎中后部结构的稳定性与完整性,控制了腰椎的旋转、剪切运动[8],减压充分,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出血量也少,术后患者腰背痛缓解较快,腰背肌功能较好,疗效满意,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宣煌,许卫红,胡建伟,等.腰椎椎旁肌间隙手术入路的解剖与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19):42-46.
  [2] Kuslich SD,Ulstrom Criffith SL,et al.The Bagby and Kuslich method of lumbar interbody fusion.History,techniques,and 2-year follow-up results of a United States prospective,multicer trial [J].Spine,1998,23(11):1267-1278
  [3] 黎庆初,胡辉林,刘宝戈,等.多裂肌间隙入路微创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1(4):303-307.
  [4] 梁安靖,彭焰,叶伟,等.经多裂肌与竖脊肌间隙入路行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2012,11(5):332-338.
  [5] Suk SI,Lee CK,Kim WJ.el a1.Adding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to pediclescrew fixation and posterolateral fusion after decompression in spendylolyticandylolisthesis[J].Spine,1997,22(2):210-220.
  [6] Blumenthal S,McAfee Pc,Guyer RD,et a1.A prospective.randomlzed,muhieenter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investigational device exemotions study of lumbar total disc replacement with the CHARITE artificial disc versus luronar fusion:part 1:evaluation of clinical outcomes[J].Spine,2005,30(14):1565-1575.
  [7] 黎庆初,胡辉林,闫慧博,等.微创经多裂肌间隙单侧腰椎椎弓根钉固定椎间融合术式的探讨[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7):1317-1320.
  [8] 范顺武,方向前,赵兴,等.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下腰椎疾病[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2):81~8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本文采用小样本随机对照研究,通过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根性坐骨神经痛治疗前后疼痛和活动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一种有效简便的疗法,减轻坐骨神经痛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并为火针治疗根性坐骨神经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火针配合电针组)与对照组(电针治疗组)分别进行疗效对比,治疗组采用电针配合火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治疗二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
期刊
摘 要:目的: 探讨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皮股动脉行脑血管病介入术后止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 选择接受经皮股动脉穿刺脑血管病介入治疗后应用动脉压迫止血器的患者91例例随机分为2组:A组43例采YL-1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压迫止血,B组48例采用传统人工手法压迫止血。比较2组止血时间及制动时间,并观察患者不适及并发症 结果: A组术后止血操作及制动时间分别为( 9.30± 2.50) min 和( 12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手术保留肋间臂神经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66例乳腺癌手术中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保留肋间臂神经86例(保留组),切除肋间臂神经80例(切除组)。比较两组患者患侧上臂感觉异常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术后局部复发率及转移率。结果: 保留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切除组(P0.05);保留组感觉异常发生率为3.49%,明显低于切除组(P0.05)。结论: 在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超早期联合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0例脑出血患者,结合入院时发病时间早晚分为对照1组(n=40)、对照2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1组患者为发病后7h行血肿抽吸治疗,对照2组患者发病时间在7~72h,采用清除血肿治疗,观察组患者为发病7h内,采用清除血肿治疗,观察和对比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中耳不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到2014年利用鼓膜微型管植入术治疗的50例(52耳)中耳不张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以耳闷为主诉入院,患者均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的鼓室图均由“C型”转变为“A型”,术后6个月时的平均气骨导差较术前显著下降,其术后6个月时患者的不同分级的患耳的气骨导差较术前显著降低(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究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9月收治的96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用药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肺功能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
期刊
摘要:目的:为了减少对异位甲状腺的误诊或者漏诊,探讨和分析异位甲状腺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及其效果研究。方法:对我院近三个月接收的84例异位甲状腺疾病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根据不同的检测方法,对84例患者检测结果分为两组,实验组是所有患者进行甲状腺核素结合CT扫描。对照组是对患者采用传统的彩超检查。结果:对84例患者进行各项诊断后,实验组的诊断准确人数为76例,诊断率为90.47%,误诊率9.53%,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和观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时使用前列舒通胶囊联合多效应前列腺治疗仪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前列舒通胶囊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多效应前列腺治疗仪,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的方式,治疗老年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治疗效果。 方法:选自2013年11月到2014年10月,在我院治疗糖尿病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的老年患者56例,将其随机分2组,每组各28例。两组老年患者都采取常规降血糖的方式治疗,观察组再给予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对照组只单独给予厄贝沙坦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血肌酐情况、空腹状态下的血糖含量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中心2012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70例稽留流产的病患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己烯雌酚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治疗,对两组病患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在病患组织物排出时间、自然排出率和多次清宫率方面,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