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态分析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hicu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小学六年级“圆的周长”新授课为例,以教学生态理论为指导,对教学的五个基础环节,从全局的、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坚持以生态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在不断地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最优的教学状态。
  [关键词]教学生态;圆的周长;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4-0027-02
  新课程改革之后,以生为本的理念已逐渐成为主流,生本教学观逐渐流行开来。但是,随着学生的课堂展示、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原本井然有序的课堂教学却渐行渐远,似乎新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变得混乱起来。对此,教师应坚持以生态的视角来审视课堂教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将一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讨论和质疑都看作是合理的、必要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出现了无序的、混乱的状态,也应将其视为有序状态,使学生在质疑和答疑的过程中强化对教学内容的记忆和理解,在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和不足,在不断地取长补短的过程中达到最优状态。
  从授课实际来看,六年级数学教学可以划分为五个基础环节,即课前准备(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和已学知识的复习)、新课导入、新授课教学、练习反馈和课堂小结。因此,笔者就按这五个环节的先后顺序,以小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的新授课为例,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态加以解读和分析。
  一、课前准备
  1.确定教学目标
  根据泰勒的目标模式,确定正确的教学目标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因此,教学之前,教师应根据教科书、课程标准来确定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圆的周长”前,教师先查阅相关内容的课程标准,并以此为依据,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和教学过程做初步的规划。上课时,将该课的标题“圆的周长”写在黑板上。同时,打开电子白板,播放课件的第一页,出示“课前小研究”这一标题。
  教师在讲授新内容之前,提前发给学生一张标题为“课前小研究”的练习纸,要求学生自己确定学习重点,并在开始新课教学之前,与同学共同交流“课前小研究”的完成情况,共同完成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这样,新授课的主要内容就成了圆的周长公式的运用。
  显然,“课前小研究”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在用铁丝围圆、测圆的周长、计算圆周率、查阅祖冲之的相关资料的过程当中完成了自主探究和学习。正是在这些自主活动当中,学生对圆的周长、圆周率的认识更加牢固,其效果远胜于教师花费大量教学时间进行的讲解。这看似混乱无序的课前准备因为“课前小研究”而变得精彩纷呈,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质疑分析、合作探究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课堂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师、学生、教科书、教学环境都是这一系统的必要组成部分,都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整个系统。要使课堂生态充满生机和活力,就必须使每个环节和要素获得自由生长的空间,不能死板、僵化、教条,否则将会阻碍其他部分的生长。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各个要素的影响,特别要重视学生的作用,给予他们足够的话语权。
  2.复习已学知识
  数学知识之间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新知识的学习需要以旧知识作为基础。只有同时遵循迁移规律和遗忘规律,对已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巩固复习,才能形成长时记忆,减少遗忘。
  如,在正式上课之前,教师提出:“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学习了‘圆的认识’,不知道你们还记不记得学过的重点知识,现在我们来进行一个简短的听写测试。”学生拿出课前小研究,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简短的复习,而后开始听写测试。听写结束后,同桌交换批改。
  该复习环节仍属于传统的课堂教学程序,虽然利用“课前小研究”完成了对已学知识的复习和巩固,但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集中体现于“课前小研究”完成之后的听写当中,全班54名学生只有3名学生出现了错误,这表明自主预习具有一定的成效。但是,这样的过程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学生并没有主动去思考需要掌握哪些内容,出现了学生自主权的缺失。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对已学知识的复习是课堂教学系统中的重要环节。数学知识是前后关联的,已学知识是未学知识的基础,是完成知识迁移的前提。想要构建和谐平衡的教学生态系统,使复习过程更符合学生的需要,就应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让所有学生都拥有话语权。
  二、新课导入
  导入是新授课的开始。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学生,教师通常会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如,教师在导入时,可先给出“圆的周长”的概念,然后发问:“想要画出一个更大的圆该怎么做?圆的周长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些学生开始大喊:“与圆的直径有关。”还有些学生大喊:“与圆的半径有关。”课堂秩序稍显混乱。此时,教师多半会整顿班级纪律,直到鸦雀无声才重新讲课。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课堂教学应该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局部的矛盾非但不影响整个系统的平衡,还会成为推动教学生态系统发展的动力。在课堂之上,学生的大喊并非刻意扰乱课堂秩序,这种表面上的“混乱”恰恰体现了导入的成功,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求知的欲望,彰显了学生的话语权。但是对于这样小小的混乱,我们的教师仍习惯于课堂纪律整顿,认为学生在故意扰乱课堂,殊不知,这样做并不符合教学生态理论,整齐划一的课堂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权。
  三、新授课教学
  新授课教学是课堂教学和教学设计的主体。如在“圆的周长”新授课环节,教师主要安排了三项活動:一是对课本P14中的插图和讨论题进行分组讨论;二是分小组用滚动法探究圆的直径与周长的关系;三是汇报探究活动的测量结果并引出圆周率。在讨论和探究过程中,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积极地与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互动;在汇报环节,各小组代表都能积极走上讲台,代表本组向全体同学汇报探究成果,听汇报的学生则适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建议,并充当小评委给每个小组的汇报打分,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直径、半径和周长之间的定量关系有了清晰的认识。   在学生交流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强调教科书当中的重点内容,并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的图形进行探究。譬如在讨论教科书的插图和讨论题时,可提出问题“如何求圆的周长”以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实例来理解“化曲为直”的方法,然后让学生分别用滚动一周和用绳子绕一周的方法来测直径分别为2㎝、3㎝、4㎝、5㎝的圆纸片的周长,并将测量数据汇总到同一表格当中,进入探究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堂充满生机的数学课。在新授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在与同学、老师的互动当中实现了全面的发展,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刻,记忆更加牢固。在课前小研究当中,学生主动自觉地预习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通过自己动手、与同学讨论,对圆的周长与直径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形成了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小组讨论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结合教科书和动手实践,完成了预习成果的检验,提高了自身的归纳、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这是常规教学难以达到效果。从整堂课来看,教师并没有主导和掌控所有的教学活动,而是将课堂交给了学生,让他们放开手脚去做、去想,并在恰当的时机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强调。这些都是营造生态课堂需要教师完成的,与新课程标准完全吻合。因此,学生热烈的讨论、不拘一格的发言不仅不是混乱的表现,反而是课堂充满生机的体现。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并在主动质疑、积极探究、不断总结当中掌握所学的知识,这样的课堂充满了生命力。
  四、练习反馈
  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完成新授内容的教學后通常都会安排练习反馈环节,让学生做相关的习题,根据学生题目的完成情况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圆的周长”一课当中,也有相应的环节,主要活动内容有三项:一是请学生复述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二是让学生完成三道基础的圆的周长的计算题;三是编写与圆周长相关的题目给同桌做。
  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设计可谓推陈出新。通常的课堂练习都是单纯的教师出题学生答,而安排学生出题给同桌做,可使每个学生所做的题目大不相同。但这并不混乱,这样的练习反而因为学生的想象、扩充和完善更加有效。
  五、课堂小结
  在小结环节,教师并没有自行总结、梳理所讲内容,而是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来完成,即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在班内做课堂小结,其他学生当评委,给代表所做的总结打分、补充。在学生交流、讨论、探究和汇报的过程中,教师一直在做点评,小结时,学生也以“评委”的身份来点评、补充。也就是说,每个学生都在不知不觉中一次又一次地完成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巩固。这样的小结,虽然教师话少,但少得恰到好处。
  以上仅仅是笔者对一节新授课进行的剖析,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显然教学生态理论提供了认识和分析课堂教学的全新视角,教师只有从全局的、系统的角度出发,才能做出更为科学的教学设计。
  [ 参 考 文 献 ]
  [1] 丁阿娜. 基于生命化教育观的小学数学生态课堂教学构思[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29(21):154-155.
  [2] 杨冬梅. 课堂教学生态观阐释[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6(4):164-165.
  [3] 任建波. 慢,是教学生态的需要[J]. 小学数学教师, 2014(10).
  (责编 罗 艳)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圆的周长”教学为例,阐述小学数学翻转课堂如何把课前自主预习和课中自主探索有机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自主预习和自主探索中获得知识、内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翻转课堂;小学数学;圆的周长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08-0062-02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
[摘 要]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底蕴的形成需要长时间的积淀,同样数学底蕴的形成也需要学生长时间的积累、沉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情境和文化、自学和对话、活动和过程、解题和思悟入手,帮助学生在兴趣、能力、经验、思想等方面都得到“积淀”。  [关键词] “积淀”式教学;兴趣;能力;经验;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0
[摘要]比在生活中很常见,它表示两个量相比较的一种关系,包括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只有沟通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真正理解比的本质含义。本课教学将从生活中常见的同类量比引入,进而引出不同类量的比,在观察对比异同点的同时,沟通同类量的比和不同类量的比的关系,聚焦本质,使学生深刻理解比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比的认识;联系生活;沟通联系;聚焦本质  [中图分类号]  G62
[摘 要]反思是培养学生良好数学思维习惯的关键,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需要给予足够重视。通过引导学生在理解概念后反思、活动探究后反思以及掌握算法后反思,可使学生获得科学认知,发展计算技能,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反思教学;回头看;小学数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51-01  反思学习指的是学生在形成或者掌握相关思维和
[摘 要]交互式电子白板对呈现学生思维过程,突破教学难点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非常适合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用。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一课中,使用电子白板的量角器功能完成测量求和的操作,可避免出现误差;巧用克隆、拖拽等功能完成剪、拼的操作,可让单一的演示变“活”;调用电子白板的遮罩功能可增强练习的趣味性,让学生爱上做练习。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三角形内角和;验证  [中图分类号] G623.5
[摘要]在小学数学“量与计量”领域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操作活动,逐步构建单位观念和计量方法,然而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认知并理解大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是教学的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体验、感悟“积小成大”的过程,寻找参照物建立鲜明表象,依托合理的估计比较、推理想象丰富表象认知,能够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关键词]大计量单位;表象认知;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精準把握数学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基础。以“周长的认识”教学为例,关注概念本质,力图使学生在以探究为主线的真实课堂中收获真知,锻炼思维,提升素养。  [关键词]概念;本质;真实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1-0066-02  概念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精准把握数学概念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的
[摘 要]思维自疑问和好奇开始,在“课始、课中、课尾”三个关键时段,围绕“意义、算理、算法”三个核心要素,促生疑,巧推动,唤醒学习需求,实现从接受既定任务到自觉思维行动的转变;推动深度理解,实现从单纯关注结果到深度探寻算理的转变;建立知识联结,实现从只见树木到渐现森林的转变。   [关键词]问题;深度学习;计算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
[摘要]课程标准的载体是教材,教材的开拓者是教师。在2011年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新、旧教材的研究背景、内容增减等方面进行剖析,以期对当前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一些指导。  [关键词]2011版课程标准;一年级教材;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39-02  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素质教育与深化课程改
[摘 要]对于数学教学中易产生歧义的术语,教师不应混用或者置之不理,而应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辩论,最大限度地避免词汇歧义给学生带来的思维混乱和理解障碍。  [关键词]小时;时刻;时;时间;时辰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26-0026-01  在教学“认识钟表”时,教材上提出的要求是,整点时刻读几时,不读几点,例如3点读作3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