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中寻找个性化的支点

来源 :小学阅读指南教研版(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就是阅读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又是一个交杂而庞大的体系,这里所说的阅读能力已不是简单的读的能力,而是阅读能力、情感体悟、审美情趣等形成的一个综合体。作为我们最关心的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有什么样的进步和收获。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的精神,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努力寻找一个让学生张扬个性的阅读支点。
   一、文本预热 感知梗概
   一篇文章在课前,我们要对它进行预习性地阅读,这种阅读不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应该对文章的遣词造句和结构章法有一个基本深入地了解。
   (1) 应该逐字逐句地阅读,圈画出重点的语句,借助工具书加以理解,对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打上小标记,在课堂上认真听老师讲解,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答案。
   (2)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基本把握住文章的主要脉络,也就是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能用简单的语言叙述出事情的经过,整篇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3)预习的过程中,感到模糊的地方,在课间时间也可以提出来和同学家长进行讨论交流,经过这样的思辨,可以使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
   (4)在初读文章的过程中一定会由文章的内容产生一些感悟,可以做一做读书笔记,摘抄一些好词佳句,并结合一些内容写一写心得,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思维由模糊逐渐走向清晰,更具有条理性。
   二、精确指导 领悟学法
   阅读是学生从文字中获取信息的过程。如果信马由缰,那么学生的思维是混乱的,因而必须在语言和思想两方面在课内进行循序渐进的指导,这样在日积月累的训练中,学生就会掌握读书方法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1)在目标指引中前行。阅读的目的在学生的阅读的过程中起到一定的方向指引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阅读品质的形成。学生以往的阅读都是在老师要求下进行的,阅读的过程只是为了完成老师的答案,始终处在阅读的被动地位,读完后也不会主动地反思,不会自我评价自己的阅读效果。因而,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先告诉学生阅读的目的,让他们有的放矢,将老师的要求转化为自我的要求,对阅读的文本和自己的储备有一个较为清晰地了解。这样不断地训练,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锻炼了能力。
   (2)在调控中培养能力。学生阅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学习知识的过程,已有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更新。如果只注重任务的完成,而不注意阅读的过程是不明智的。我们要注意到过程的指导,带着问题去阅读,围绕中心去分析素材,就这样日积月累地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明白这是培养阅读能力必经的历练。
   (3)在思考中前行。阅读过程中的思考思想得到提升的过程,不能用记忆背诵和已有的知识储备代替阅读的理解,而要入情入境地沉入作品中,与文章的思想灵魂达到共鸣。教师的设计一定要有一定的坡度,让学生体验到参与思考后的甘甜。
   (4)在兴趣中成为永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种读书的行为变为一种兴趣爱好,他们才会乐于读书;正因为在收获中喜悦着,才会有下一次地更加疯狂地投入。因而要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上下功夫,使这种行为变成一种永恒的行为。
   三、尊重个性 求异思维
   学生的阅读往往都有自己对所提供的文本独特的理解,也许他们的理解和所提供的范本不相同,甚至相差很远。我们千万不能在简单盲动中加以扼杀,而应该加以鼓励和培养,因为这正是我们孩子在阅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差异和对文本独特的体验。
   (1)在阅读中突出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并不是教师放弃阅读的指导,而是设计一些具有开放性的问题,提供一些训练的线索,让学生自主地阅读文本,寻求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使其成为一种个性化的行为。
   (2)在见解中彰显创造性。面对同一文本,由于读者的身份和社会阅历的不同,往往在理解上也会出现千差万别,因而我们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去作硬性规定,而要给学生保留更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坚持自己的见解,并解释自己的见解。
   (3)在体悟中寻找个性。阅读是一种将自己的情感思维揉进文本后,再重塑的一个过程,必须和文本产生共鸣,在共鸣中要发现自己独到的见解,在见解中与同学交流分享,并让大家了解自己的观点。
   (4)在批判中融合观点。学生在阅读中要学会批判性地阅读文本以及思考问题,不能不加思考地全盘接受,应该结合自己的思想,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寻找一个更贴近文本并与自己思想融合的观点。
   四、延伸思维 终身奠基
   学生的思维是一个不断地延伸、跳跃、前行的过程。我们应本着对学生长期发展的负责精神,不断地将学生的思维向纵深推进。
   (1)在追问中求突破我们的学生有时只满足于解决了事先设计好的问题,只满足于现有问题的解决。如果我们的学生能在已有的答案上进一步地进行追问,无疑而问,学生能够借助于“问”深入地学习,学生的思维出现了新的天地,使自己思维有了一个新的高度和深度,能够进入到文本本质的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往往是对文章某一个问题的透彻的理解,使学生打开了思维的大门。
   (2)在点上求突破。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我们的思考点不能太大,如果是从整篇文章上去分析,那样抓手太大。为了更好地分析,应寻找一个支撑的点,这个点必须带有一定的指向,可以是文章的中心,可以是人物情感的一个部分,也可以是文章中的一个关键性的词语……这样的一个点实际上是我们思维上的一个原点,它带有一定的指向,将我们的思维指向到一定深度,如果这个点一旦突破,全文也就顺理而解了。
   阅读是学生吸收新知识的一种有效的途径,是学生能够在文学的殿堂里渐行渐远的有效保证,是学生完成人生历练的必由之路……因此,在阅读中我们要尊重个性的差异,让学生的个性在阅读中飞扬,读出自己的个性,读出自己独到精辟的见解。
   (江苏省建湖县育红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期刊
建筑工程造价结果与工程项目高质量施工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建筑工程造价超预算原因,并提出提高预算编制团队业务水平、充分掌握造价预算内容以及合理预测建材价
医疗卫生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是一种由政府组织,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
西汉rn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与西域诸国的直接联系,也揭开了中央政府开发和治理西部地区的序幕.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了“都护”,完成了对西域的统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 1~2年级要“多认少写”。这一识字策略的改变,大大加快了学生认字的速度,为学生及早进入阅读奠定了基础。从而让学生提前进入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还特别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研究也表明,儿童阅读能力培
呼和浩特市国土资源局通过实施围绕“一张图”核心数据库的信息化工程建设,建成了集全市遥感影像数据、地籍档案数据、土地利用现状、耕地保有量数据、新增建设用地数据、土
“老师的阵地在课堂,而课堂教学是开放的,是在动态中生成的,具有诸多不确定因素,课堂中老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更多取决于他的教学实践智慧。让问课成为我们反思教学的习惯,让我们从问课这一细节开始,对今天的课问一问,把明天的课想一想,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翻一翻问课所得的只言片语,串起一个个教学故事,理一理自己纷繁的思绪,理出个所以然。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学亦然!课贵有问,问则
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有什么样的影响,是否资源丰富有利于经济增长?经济学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状况的实证分析显示,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反而有更低的增长
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课外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要求提出来:“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们的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是得于课外”。这充分说明了局限于课堂里的语文学习是封闭狭隘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因而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相联系、校内外相沟通、学科间相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设法为
嘉兴市秀洲区作为东部沿海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富庶之地、鱼米之乡,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工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的增速在同类地区靠前。随  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吸引了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