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28(2011)04-0027-02
在二十一世纪,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生活压力,渐渐地让有些孩子形成了一些心理障碍。家长们爱孩子:爱得没头绪、没原则。孩子很郁闷:闷得没道理、没出口。吃过苦的父母,希望孩子以后能不那么苦;没有文化的父母,渴望孩子满腹经纶;生活环境好的父母,渴望孩子的未来前程似锦。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人生设计的实践者,当成了自己未尽理想的化身,因为全神贯注于这些,所以,他们不懂得尊重孩子,让他们的孩子承受非人之虐、无痕之伤……
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中学生的故事吧——
故事一:(李明自述)在小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我的母亲也以我为荣。进入初中后,我放松了自己,课堂上发发呆、看看卡通绘本、看看小说,作业也老是不能按时完成,还爱搞恶作剧吓唬女生……老师跟父母交流一次,我就挨一顿打。起初,还只是罚站、拧耳朵、打手心,后来就用小棍抽我。可是第二天到校,我就把父母的“警告”忘到了九霄云外,照样我行我素。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可我一点都不在意,“管它呢,反正我就那样”。
故事二:(刘敏自述)我母亲在我两三岁的时候就和我爸离婚了。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就没来看过我,我也记不起她长什么样。父亲要养家,一直在外打工,我跟奶奶一起生活。越长越大,我就越来越羡慕周边的孩子和父母其乐融融的一起生活。我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知心朋友,我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开始还有几个同学和我搭讪,后来他们也不搭理我,我生活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我很自卑,我混混沌沌的过日子;我很盲目,我不愿意搭理任何人。
故事三:(李玉娟自述)我讨厌父母的唠叨、老师的管制,这些都让我觉得浑身上下不舒服。我认为父母、老师都是60、70年代的人,和我们90后没有共同语言。他们不让我看小说、看电视、上网……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学习。考得好,说你要保持,要更上一层楼,不能骄傲自满、不能止步不前;考得不好,说你要振作、要快速提升,不能气馁、不能半途而废。反正一天到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我,为了父母、老师的脸上露出笑容,一次又一次的委曲求全。我觉得我快撑不住了,我好累哦!我开始失眠了,还会梦见我考砸了,甚至是哭着醒来。
故事四:(王毅自述)我小时候很活跃,我和小朋友们能尽情的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天天玩得不亦乐乎。不知怎的,我现在不再愿意和大家一起,喜欢一个人待着。一次又一次的考场失利,让我变得微不足道,没有人会记得无名小卒的我。冷漠,就是我的代名词。我不在乎老师的漠视,不在乎同学的冷眼,不在乎父母失落的眼神。我觉得一切都无所谓,我反正不在乎这一切。我的生活很无奈!
……
面对着这些故事,我们不得不惊讶,这实在是让我们对这群当事人无语。其实,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回归到爱的海洋,不再被我们所“迫害”,我们也不愿再成为他们的“祸害”。那么,什么是心理疏导呢?心理疏导是指根据人们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按照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有关知识和原理有针对性地对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加以疏通、引导、治疗,从而缓解、消除其心理问题、障碍和疾病,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项工作。
现代社会中观念的碰撞、利益的调整、竞争的加剧,家庭问题的增多、贫富差距的拉大等问题,会使他们产生过大心理压力。这些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导致孩子产生不当行为,影响其成长进步。孩子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将来能否成功的保障。只有平时加强心理疏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控能力,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好的心境,提高學习效率。
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要注意平等原则,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切忌居高临下;要通过诚心交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表达真实思想。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提出意见,要全面辩证地认识事物,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客观公正地提出建议,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对方不愿公开的问题,防止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
人们生活在节奏快、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难免会有不顺心的事。其实,人有了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够正视自己、调节自己和改变自己,能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来缓解、消除过大的心理压力,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心理疏导呢?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说服劝导法
说服劝导法是心理疏导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指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某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情感,从而解决其因思想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看问题片面、极端,对当今社会、父母、老师不满,因而产生了厌烦心理,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我们既要注意说服的内容和技巧,又要理性引导与情绪感染要相结合,要让孩子乐于接受。如猜疑心重的人总怀疑别人“心怀鬼胎”,视说服为“圈套”,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自尊心过于强烈的人则刚愎自用,不能容忍“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要找与当事人关系亲密者一起来劝说他,这样心理距离就小得多,说服也易见成效。说服也离不开倾听,倾听能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融洽双方关系,也给对方一个宣泄机会,释放心理压力。
2 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是指在非对抗条件下,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其方法有多种:(1)直接暗示,如某班一段时间突然刮起了收集“美人像”之风,对此,我们首先肯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后拿出一本“感动中国人物图片集”请大家一起欣赏,并告诉大家,这些人物会激励人们不断进步。(2)间接暗示,就是暗示者先不显露动机,把事物的意义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使其受影响。即:让人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采取张贴文明标语,让他们形成了新的好的生活习惯:懂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学习等。(3)行为暗示,如一个手势、一种表情、一组空间距离,都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是高兴,也可能是不满;是鼓励,也可能是制止。良好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暗示效果,不良的行为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只要肯用功,静下心来,卯足了劲,那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4)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坚定意志、振奋精神,有利健康,比如在考场上鼓励自己“镇定,不要慌”,“我能行”等,让情绪得到放松、信心增强。消极的自我暗示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我们应选择前者。(5)反暗示,如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激将法等。当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运用反暗示会很快奏效。反暗示一般对自尊心比较强、性格外向的人能够产生效果,而对敏感多疑、性格内向的人,则不适合。
3 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生活中人们总是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如“近来者赤,近墨者黑”;榜样也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教育了好几代人。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旗帜,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具体性、鲜明性,易引起共鸣,因而具有感召力。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以其全部言行和整个人格影响着受教育者,并使之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进而模仿、效法的。因此,教育者要敢喊“向我看齐”,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此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反面人物和事件作素材进行示范,也不失为一种心理教育的好方法。通过反面教育,对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和方法加强行为指导,可以使人从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引起心理震动,以免重蹈他人覆。
4 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是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其接受教育能动性的心理教育形式,是其他教育方法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应该激发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自我锻炼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磨练等方式来认知自己。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困难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困难加倍。相反,如果面对它毫不退缩,困难便会减半。受教育者要经得起考验和磨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遇到困难,我们应该迎难而上,想方设法的战胜它。
我们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如听听音乐、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或者是干点家务、农活。这样将心理治疗于娱乐之中,不仅易为人接受,而且易于操作,一般性的心理不平衡和轻微的心理障碍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找一个宣泄对象进行倾诉,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思想情绪。
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每件事只要自己尽力了,自己能心安理得就行。不要让别人的议论来左右自己的情绪。何必为了别人的那不负责任的话来为难自己呢!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力自己是最了解的。自己的考试成绩与自己的实力相符合,就应该对自己持较满意的态度。不能盲目与学习实力强的同学去攀比。
诚然,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势在必行。我们要以诚相待,以情感人;耐心倾听,慎下结论;积极引导,因人而异;仔细观察,客观建议;启发自觉,尊重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一个孩子保持乐观、自信、宽容、合作、恒心、忍耐、抗挫折等良好心理品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在二十一世纪,中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生活压力,渐渐地让有些孩子形成了一些心理障碍。家长们爱孩子:爱得没头绪、没原则。孩子很郁闷:闷得没道理、没出口。吃过苦的父母,希望孩子以后能不那么苦;没有文化的父母,渴望孩子满腹经纶;生活环境好的父母,渴望孩子的未来前程似锦。他们把孩子当成了自己人生设计的实践者,当成了自己未尽理想的化身,因为全神贯注于这些,所以,他们不懂得尊重孩子,让他们的孩子承受非人之虐、无痕之伤……
我们一起来看看几个中学生的故事吧——
故事一:(李明自述)在小学的时候,我的学习成绩还不错。我的母亲也以我为荣。进入初中后,我放松了自己,课堂上发发呆、看看卡通绘本、看看小说,作业也老是不能按时完成,还爱搞恶作剧吓唬女生……老师跟父母交流一次,我就挨一顿打。起初,还只是罚站、拧耳朵、打手心,后来就用小棍抽我。可是第二天到校,我就把父母的“警告”忘到了九霄云外,照样我行我素。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可我一点都不在意,“管它呢,反正我就那样”。
故事二:(刘敏自述)我母亲在我两三岁的时候就和我爸离婚了。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就没来看过我,我也记不起她长什么样。父亲要养家,一直在外打工,我跟奶奶一起生活。越长越大,我就越来越羡慕周边的孩子和父母其乐融融的一起生活。我没有兄弟姐妹,也没有知心朋友,我不愿意和他人交流。开始还有几个同学和我搭讪,后来他们也不搭理我,我生活在一个孤独的世界里。我很自卑,我混混沌沌的过日子;我很盲目,我不愿意搭理任何人。
故事三:(李玉娟自述)我讨厌父母的唠叨、老师的管制,这些都让我觉得浑身上下不舒服。我认为父母、老师都是60、70年代的人,和我们90后没有共同语言。他们不让我看小说、看电视、上网……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学习。考得好,说你要保持,要更上一层楼,不能骄傲自满、不能止步不前;考得不好,说你要振作、要快速提升,不能气馁、不能半途而废。反正一天到晚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而我,为了父母、老师的脸上露出笑容,一次又一次的委曲求全。我觉得我快撑不住了,我好累哦!我开始失眠了,还会梦见我考砸了,甚至是哭着醒来。
故事四:(王毅自述)我小时候很活跃,我和小朋友们能尽情的做各种各样的游戏,天天玩得不亦乐乎。不知怎的,我现在不再愿意和大家一起,喜欢一个人待着。一次又一次的考场失利,让我变得微不足道,没有人会记得无名小卒的我。冷漠,就是我的代名词。我不在乎老师的漠视,不在乎同学的冷眼,不在乎父母失落的眼神。我觉得一切都无所谓,我反正不在乎这一切。我的生活很无奈!
……
面对着这些故事,我们不得不惊讶,这实在是让我们对这群当事人无语。其实,我们应该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回归到爱的海洋,不再被我们所“迫害”,我们也不愿再成为他们的“祸害”。那么,什么是心理疏导呢?心理疏导是指根据人们各阶段的心理特点、心理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按照心理活动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有关知识和原理有针对性地对各种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加以疏通、引导、治疗,从而缓解、消除其心理问题、障碍和疾病,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的一项工作。
现代社会中观念的碰撞、利益的调整、竞争的加剧,家庭问题的增多、贫富差距的拉大等问题,会使他们产生过大心理压力。这些如不及时加以疏导,就会导致孩子产生不当行为,影响其成长进步。孩子是否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他将来能否成功的保障。只有平时加强心理疏导,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调控能力,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保持好的心境,提高學习效率。
开展心理疏导工作要注意平等原则,要互相信任,互相尊重,切忌居高临下;要通过诚心交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表达真实思想。善于从多侧面、多角度提出意见,要全面辩证地认识事物,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客观公正地提出建议,还要注意尊重学生的隐私,不泄露对方不愿公开的问题,防止给对方造成心理伤害。
人们生活在节奏快、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难免会有不顺心的事。其实,人有了烦恼并不可怕,关键是要能够正视自己、调节自己和改变自己,能寻求正确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来缓解、消除过大的心理压力,培养其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怎样进行心理疏导呢?我们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教育和心理咨询。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
1 说服劝导法
说服劝导法是心理疏导最常见、最基本的方法。它是指教育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受教育者心悦诚服地接受某种正确的思想、观念和健康的情感,从而解决其因思想问题而引发的心理问题的方法。比如有的学生看问题片面、极端,对当今社会、父母、老师不满,因而产生了厌烦心理,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我们既要注意说服的内容和技巧,又要理性引导与情绪感染要相结合,要让孩子乐于接受。如猜疑心重的人总怀疑别人“心怀鬼胎”,视说服为“圈套”,容易把自己封闭起来;自尊心过于强烈的人则刚愎自用,不能容忍“被人牵着鼻子走”。我们要找与当事人关系亲密者一起来劝说他,这样心理距离就小得多,说服也易见成效。说服也离不开倾听,倾听能了解对方的心理状态,有助于融洽双方关系,也给对方一个宣泄机会,释放心理压力。
2 心理暗示法
心理暗示是指在非对抗条件下,以含蓄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施加影响。其方法有多种:(1)直接暗示,如某班一段时间突然刮起了收集“美人像”之风,对此,我们首先肯定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然后拿出一本“感动中国人物图片集”请大家一起欣赏,并告诉大家,这些人物会激励人们不断进步。(2)间接暗示,就是暗示者先不显露动机,把事物的意义间接地提供给受暗示者,使其受影响。即:让人领会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采取张贴文明标语,让他们形成了新的好的生活习惯:懂礼貌、守纪律、讲卫生、爱学习等。(3)行为暗示,如一个手势、一种表情、一组空间距离,都可能有不同的含义,是高兴,也可能是不满;是鼓励,也可能是制止。良好的行为会产生积极的暗示效果,不良的行为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只要肯用功,静下心来,卯足了劲,那我们就离成功不远了。(4)自我暗示,积极的自我暗示可以坚定意志、振奋精神,有利健康,比如在考场上鼓励自己“镇定,不要慌”,“我能行”等,让情绪得到放松、信心增强。消极的自我暗示会产生不良后果,如“杯弓蛇影”、“草木皆兵”。我们应选择前者。(5)反暗示,如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激将法等。当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运用反暗示会很快奏效。反暗示一般对自尊心比较强、性格外向的人能够产生效果,而对敏感多疑、性格内向的人,则不适合。
3 榜样激励法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生活中人们总是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模仿,如“近来者赤,近墨者黑”;榜样也能激发人的积极性,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雷锋教育了好几代人。一个好的典型就是一面旗帜,看得见、摸得着,具有具体性、鲜明性,易引起共鸣,因而具有感召力。
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是以其全部言行和整个人格影响着受教育者,并使之从中受到熏陶、感染进而模仿、效法的。因此,教育者要敢喊“向我看齐”,以身作则,作出表率。此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还可以用生活中的反面人物和事件作素材进行示范,也不失为一种心理教育的好方法。通过反面教育,对前因后果进行分析。并提出措施和方法加强行为指导,可以使人从中吸取教训,警钟长鸣,引起心理震动,以免重蹈他人覆。
4 自我教育法
自我教育是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调动其接受教育能动性的心理教育形式,是其他教育方法得以实现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应该激发其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自我锻炼的能力。我们可以通过自我反省、自我调整、自我磨练等方式来认知自己。一位哲人说过:一个人绝对不可在遇到困难时,背过身去试图逃避。若是这样做,只会使困难加倍。相反,如果面对它毫不退缩,困难便会减半。受教育者要经得起考验和磨练,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遇到困难,我们应该迎难而上,想方设法的战胜它。
我们还可以进行适当的自我调节。如听听音乐、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或者是干点家务、农活。这样将心理治疗于娱乐之中,不仅易为人接受,而且易于操作,一般性的心理不平衡和轻微的心理障碍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也可以找一个宣泄对象进行倾诉,把压抑的情绪释放出来,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稳定思想情绪。
要正确对待别人的评价,每件事只要自己尽力了,自己能心安理得就行。不要让别人的议论来左右自己的情绪。何必为了别人的那不负责任的话来为难自己呢!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实力自己是最了解的。自己的考试成绩与自己的实力相符合,就应该对自己持较满意的态度。不能盲目与学习实力强的同学去攀比。
诚然,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势在必行。我们要以诚相待,以情感人;耐心倾听,慎下结论;积极引导,因人而异;仔细观察,客观建议;启发自觉,尊重人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每一个孩子保持乐观、自信、宽容、合作、恒心、忍耐、抗挫折等良好心理品质,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