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素质教育已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热点问题。通过学习掌握基本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及锻炼身体的有效方法,提高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机能性,提升速度、力量、耐力、柔韧性、平衡性等身体素质,形成良好的身体形态,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情操以及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是新的历史时期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走向,让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实现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大学生
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一起形成培养我们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跨世纪的全面发展新人的完整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是指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不仅造就人的健康的体魄,它还造就人的美好心灵。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因此,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就应全面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一、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素质教育是一个焦点问题。在教育界中,很多高校都在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寻找培养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而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方,人才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在高校教育中,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体育教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从本质上看,体育教学可以使人拥有强健的体魄,可以使人心灵更加美好。从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来看,它是师生之间相互互动协作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中具有实践性和参与性。
二、素质教育的本质内容及其特点
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素质”通常有两种层面的解读。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可以理解为第一个层面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这是狭义素质解释。第二个层面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概念,“个体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也称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这是素质教育中的广义“素质”。
从素质教育的内容不难看出,它具有其本身的鲜明特点。首先它的主体性。即学生使是素质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要从内在的需要出发,挖掘他们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使其主动的发展主体性是素质最本质的特征。第二是基础性。素质是能够对人的主体性活动产生作用的最主要的和最具迁移作用的品质,因此素质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长期乃至终身的发展奠定一个全面的,坚实的基础。第三是它的全面性。素质教育既要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又要使学生个体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提高。第四是它的成功性。素质是人人必备的,个人的素质又构成了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就必须是成功的教育,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具备基本的必要的素质,使整个民族素质得以提高。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充分理解这些特点,并把他们融合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加以发展,使之内化成学生的品质结构。
三、体育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一)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能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体育健康课的知识性、趣味性,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技术动作和健身方法,发挥学生的智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另外,我们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要做到整体优化、创新与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广泛适应性的合格人才。
(二)改革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以竞技体系为中心,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体育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任务上,使学生能掌握两种以上增强体质的健身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改革学校运动会的比赛方法和内容,改革体育课的考核内容,使体育健康课的教学思路更加符合“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
(三)强化德育教育,思想品质教育贯穿始终
德育工作是学校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有效进行的导向和根本保证,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德育教育,而且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传授、引导、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奥运会比赛,提高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可以通过组织班级间的体育竞赛,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奋发向上、艰苦拼搏的良好精神。通过练习集体项目,让学生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通过高强度和高运动量的耐力项目练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通过学习武术、体操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形体和高尚的情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优势,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竞争意识、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切、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在其他学科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培养、培训与提高,注重对他们敬业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化教师队伍监控管理机制。大力加强对学生组织教学、训练、竞赛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及基本技能的传授,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晓棠.素质教育与体育发展[J].教育與职业201(02)
[2]倪志强.浅谈体育素质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2010(15)
[3]林志潘.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学.2011(07)
[4]魏晓宁.浅谈素质教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J].体育博览,2011(13)
关键词: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大学生
体育教育作为一门学科,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一起形成培养我们现代化事业所需要的、跨世纪的全面发展新人的完整教育体系。素质教育是指依据社会发展和个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它不仅造就人的健康的体魄,它还造就人的美好心灵。从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和面向未来的要求看素质教育势在必行,这是教育改革的时代主题和紧迫任务。因此, 体育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就应全面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一、素质教育的意义
在当前的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素质教育是一个焦点问题。在教育界中,很多高校都在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问题,寻找培养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而高校作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地方,人才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未来。在高校教育中,素质教育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该发挥它应有的积极作用。体育教学作为大学教育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从本质上看,体育教学可以使人拥有强健的体魄,可以使人心灵更加美好。从与素质教育的关系来看,它是师生之间相互互动协作的一个非常复杂的活动过程,在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中具有实践性和参与性。
二、素质教育的本质内容及其特点
素质教育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素质”通常有两种层面的解读。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可以理解为第一个层面的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素质”概念,这是狭义素质解释。第二个层面的“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概念,“个体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也称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质、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这是素质教育中的广义“素质”。
从素质教育的内容不难看出,它具有其本身的鲜明特点。首先它的主体性。即学生使是素质的承担者和体现者,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要从内在的需要出发,挖掘他们在身心发展上的潜能,使其主动的发展主体性是素质最本质的特征。第二是基础性。素质是能够对人的主体性活动产生作用的最主要的和最具迁移作用的品质,因此素质教育要为每一个学生的长期乃至终身的发展奠定一个全面的,坚实的基础。第三是它的全面性。素质教育既要培养和提高所有学生的素质,又要使学生个体各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培养和提高。第四是它的成功性。素质是人人必备的,个人的素质又构成了整个民族素质的基础。因此,要提高整个民族的素质,素质教育就必须是成功的教育,要保证每一个学生具备基本的必要的素质,使整个民族素质得以提高。因此,作为体育教师,就必须充分理解这些特点,并把他们融合在教学中,有目的的加以发展,使之内化成学生的品质结构。
三、体育教育中如何加强素质教育
(一)改革现有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教学模式的多样性,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能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要冲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多采用“启发式教学”、“能动式教学”、“情景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体育健康课的知识性、趣味性,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的气氛中掌握技术动作和健身方法,发挥学生的智能,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拓宽学生知识面。另外,我们在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时,要做到整体优化、创新与发展,培养具有创造性和广泛适应性的合格人才。
(二)改革体育课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现行的体育教学内容是以竞技体系为中心,不符合培养目标的要求,加强体育素质教育必须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课程的任务上,使学生能掌握两种以上增强体质的健身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制定合理的实施方案,改变枯燥乏味的教学。改革学校运动会的比赛方法和内容,改革体育课的考核内容,使体育健康课的教学思路更加符合“健康体育”的指导思想。
(三)强化德育教育,思想品质教育贯穿始终
德育工作是学校日常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素质教育有效进行的导向和根本保证,体育教学中包含着德育教育,而且有着丰富的内容和方法。结合课程内容进行传授、引导、感悟,使学生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奥运会比赛,提高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可以通过组织班级间的体育竞赛,让学生形成强烈的集体主义责任感和奋发向上、艰苦拼搏的良好精神。通过练习集体项目,让学生团结、协作,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通过高强度和高运动量的耐力项目练习,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力。通过学习武术、体操等,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形体和高尚的情操。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上的优势,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四)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竞争意识、协作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在体育教学训练和竞赛中,学生必须付出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或障碍,锻炼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自己的责任感和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团结切、作与助人为乐的精神,以及健康的审美观和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进而使学生更加自尊、自爱、自信、自强。学校体育鉴于它自身的特点,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具在其他学科都不可替代的作用。
(五)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教师是教学核心和教改的关键,教学质量的提高取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采取积极措施,有计划的对教师进行培养、培训与提高,注重对他们敬业精神的培养,全面提高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深化教师队伍监控管理机制。大力加强对学生组织教学、训练、竞赛等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手段及基本技能的传授,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孙晓棠.素质教育与体育发展[J].教育與职业201(02)
[2]倪志强.浅谈体育素质教育[J].山东体育科技.2010(15)
[3]林志潘.体育教育中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体育科学.2011(07)
[4]魏晓宁.浅谈素质教育下的高校体育教学[J].体育博览,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