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伍佑

来源 :铁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sai2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40年,黄克诚率领八路军五纵队进驻盐阜地区,其中一部住在东坎,这支队伍后来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
   1941年初,东坎西庵高小学生顾桂忠被挑选到三师八旅政治部宣传队当上一名宣传队员。入伍后,顾桂忠与战友们一起,深入部队,在战斗间隙唱歌、说快板、演小节目等进行战地宣传,鼓舞战士们的斗志,每到宿营地还写标语,开展抗日宣传,活跃部队生活。由于表现突出,当年5月,年仅17岁的顾桂忠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42年3月,顾桂忠被调到滨海县二区(六套区)区队任文化教员。到任后,顾桂忠先后将家乡一批又一批子弟,带到部队参加革命,仅引河集前后庄子就有四五十个年轻人,跟着他走上了革命道路。
   区队长陆中华对顾桂忠十分赏识,在陆中华的推荐下,顾桂忠被调到淮海大队任指导员。
   这期间,在六套区发生了一件在当地影响非常大的恶性事件。
   一个叫葛鼐的人来到当地,以行医为掩护,进行特务活动。他了解到时任乡长顾桂根脾气暴躁、头脑简单,认为他是可以策反利用之人,就采用了“反间计”。一天,几个穿着新四军军装的人把顾桂根骗到了古黄河南的黄泥嘴,称受区委书记谢荣的指派而来,缴了顾桂根的枪,并且当场毒打了他一顿。
   顾桂根心想自己平时就是有点散漫,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错误,况且自己还和谢荣是多年的好朋友,竟如此对待我。
   头脑简单的顾桂根怒火难抑。一天早上,他来到了位于同兴村的区政府,当时正是早饭时间,谢荣正在吃早饭,看到顾桂根来了就和他打招呼。谁知顾桂根冲上来,二话不说揪住谢荣,将他拖到公粮囤子旁边,朝他连开3枪后逃之夭夭。幸好,谢荣在送到八滩的新四军医院抢救后脱险。
   顾桂根出逃后投靠了日伪,在三套据点当上了常备队的中队长。
   1943年春天,日伪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春季大扫荡。当时,顾桂忠正生重病,不能随大部队行动,组织上决定他回家养病。考虑到他与顾桂根是家族兄弟关系,组织上决定派他打入敌人内部,搜集情报并伺机分化瓦解敌军。
   顾桂根明知顾桂忠是共产党新四军的人,但碍于家族关系和顾桂忠家在当地的影响,也没敢深究,便答应收留了他。
   常备队里的士兵除了少数地痞流氓外,绝大多数都是穷苦人出身。顾桂忠打入敌人内部以后,经常给他们讲岳飞、杨家将这些民族英雄舍身取义、精忠报国的故事;讲日本侵略者如何欺压中国人、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讲“人宁要站着死,不能跪着生”;讲“有国才有家,不做亡国奴”的道理,宣传抗日救亡的主张。受他的影响,常备队里的士兵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
   顾桂忠同时利用家族亲情关系,做顾桂根工作。由于顾桂忠水平高,能力强,又善于做思想工作,得到了顾桂根的信任,遂委派他为副中队长。
   上任副中队长后,顾桂忠便利用职务之便搜集敌人的情报,经常白天在三套据点,是常备队的副队长,晚上回到家里,就向党组织上汇报情况。晚上开会接头时,父亲顾汝亮为他们在外面站岗放哨。
   经过顾桂忠的工作,加之受大形势所迫,顾桂根思想也有所动摇,主动提出来要和中共党代表谈判,不再与共产党为敌。顾桂忠将这一重要情况及时向六套区委作了汇报,后在顾桂忠和两面保长管福楼的巧妙安排下,顾桂根在李守仁家与六套区委负责人陈去非进行了谈判。
   1943年9月,三套解放后,顾桂忠带领一批家乡子弟重返新四军三师八旅。一年后,顾桂忠被组织选派到抗大五分校学习深造,1945年5月,顾桂忠从抗大毕业,被分配到盐阜独立旅第一团,任连指导员。
   一次,他回家要父亲把多余的土地卖掉,把钱款给他带到部队用。为此,他与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到后来,他使出了“杀手锏”,把手枪摔在桌上,放出狠话,说“不给,你就用这枪把我打死吧!”。最后,父亲妥协,答应把家里的猪都卖了,给他“革命”。就这样,他把家里卖猪的钱除了给老母亲留点外,其余全部带到部队,给战士们改善伙食。
   1945年春,顾桂忠所在部队在周边先后打了几个胜仗。这期间,他遇上了当地的一个姑娘。虽然当时只是惊鸿一瞥,但姑娘苗条的身材,姣好的面容,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抗战胜利后,顾桂忠率领他的连队再次路过四大门,他在大路两旁欢迎的人群里搜寻着,这时一个穿碎花衣服的姑娘映入了他的眼帘,他仔细一看,正是自己心仪的姑娘。这姑娘仿佛也看到了他,莞尔一笑,这一笑立刻使顾桂忠心花怒放。宿营后他就找当地的妇救会主任打听,得知这姑娘是当地的名门望族王红才家的千金叫王士艮。她粗通文墨,知书达理,而且心灵手巧,做一手好的针线活,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绣娘”。他还打听到王士艮与自己同庚,更重要的是这姑娘还待字闺中,这让顾桂忠喜出望外。
   不久,顾桂忠特地请假回了一趟家,让父母请人上门说媒。这正合父母心意。顾桂忠是家中独子,又早年参军,常年在外,穿行在枪林弹雨之中,他们是多么盼望他早日娶妻生子,有个孙子在家陪陪他们。
   顾桂忠一个嫂子娘家就在四大门,老父亲顾汝亮上门一说,这王士艮正巧是她叔伯侄女。一边是侄女,一边是小叔子,在当时对辈份很讲究的,这让嫂子有点为难。可经不住顾汝亮一家的再三请求,况且顾桂忠在部队是军官,他家在当地还算是殷实之家,侄女嫁过来不会吃苦受罪。于是王氏嫂子就同意去说媒了。
   王红才是一位开明绅士,听这位“媒婆”妹妹这么一介绍,就说“只要士艮同意,父母没意见”。顾桂忠作为年轻军官,英俊潇洒,谈吐不凡。年轻的王士艮本来就有意,况且是自家的姑母介绍的,家庭一定靠谱。于是两人一见钟情,经过几次接触,就确定了恋爱关系。
   1946年春,两人结为连理。婚后因为战争,劳燕分飞,聚少离多。王士艮在家侍奉公婆,料理家务,还要时常牵挂着在枪林弹雨中的丈夫。只要听说部队驻扎在附近,她都会带上几双自己做的鞋子和绣品、家里做的好吃的去看望丈夫。小夫妻新婚燕尔,恩爱甜蜜。他俩本来商量好,准备让王士艮也参军,一起打天下。可这时候发现王士艮怀孕了,不便随军行动,于是,顾桂忠就让她在家里待产。
   1947年5月, 他们的爱情结晶——小风英诞生了,给这个家庭增添了幸福和喜悦,也给身在前线的顾桂忠平添了力量。
   伍佑战役打响前夕,顾桂忠部队驻在三套,王士艮母女俩正好在部队。大战在即,顾桂忠让她们娘儿俩到中山河南陈滩的三姑家暂住。这次一反常态,他要亲自送。王士艮抱着凤英,顾桂忠搂着她们母女策马飞奔,到三姑家后亲自将她们安顿好,并说让她们等着他凯旋。谁知,就此一别,竟成永诀。送别时他身穿军装,腰挎手枪,手牵枣红马,挥手送别的场景定格在了王士艮的脑海里。直到晚年,96岁的王士艮还时常念叨著这个情景。
   顾桂忠是在1947年12月于盐城伍佑战斗中牺牲的。
   战前,顾桂忠所在的部队在向伍佑开拔的途中,宿营益林。顾桂忠住在一个大地主家,晚上就睡在地主家的一口黑漆棺材旁。当时他还戏说,如果在这场战斗中牺牲了,他就装在这口棺材里。哪知,一语成谶!
   战斗结束后,顾桂忠的老领导营教导员嵇玉华专门派人到益林,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这口棺材给他装殓,并把他随身携带的公文包、手枪和营长赠送给他的一支钢笔,一起入棺陪葬。
   顾桂忠的父亲接到了儿子阵亡的通知后,如五雷轰顶,痛彻心扉,一边通知在中山河南亲戚家的王士艮母女,一边带人去益林。到了益林后,他雇了一条船把儿子的遗体运回。同时,运回来的还有用白布缠起来的顾真林、许步友两位烈士的遗体。
   遗体在中山河三套码头上岸后,在岸边的新条小学举行了隆重的公祭仪式。公祭仪式后,父亲便将儿子的棺材运回了自己的家。到家后,打开棺材一看,顾桂忠烈士浑身上下全是泥。母亲和妻子痛哭一场后,把他身上的泥清洗干净,又进行了重新装殓。
   顾桂忠牺牲后,老父亲顾汝亮把儿子留下的两张照片一直保留着,没人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直到晚年,这两张照片已经褪色,只剩两张泛黄的照相纸,他仍揣在怀里。老母亲晚年,忧思成疾,临终前一定要穿上儿子顾桂忠的衣服,否则死不瞑目。
   (责任编辑 孙月红)
其他文献
伴随全国新四军研究工作的发展,我会已走过30年历程。近年来,围绕新四军历史研究和铁军精神宣传,我会先后几次被评为全国社科联先进学会。   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研究和宣传是研究会的两大任务。作为我会宣传品牌和亮点的革命传统教育宣讲团,1996年成立,由新四军老战士、后代和史研人员三部分人组成。成立以来,举办报告、讲座1800场,听众达79万人次。宣讲工作在面向机关、部队、企业、街道的基础上
期刊
湖北省新四军研究会自2017年9月换届以来,在第八届理事会和曾求腾会长的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摆在首位。努力提升政治站位。一是认真组织学习,领会精神,武装头脑。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坚持集中组织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论述,全面准确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联系思想实际进行讨论,认真理解,吃透精神,用以指导研究
期刊
阿英,中国现代著名剧作家。  夏衍曾经这样评价,抗战时期,剧本写得多的,一个是郭沫若,第二个就是钱杏邨。钱杏邨,是阿英的笔名。  见到阿英的女儿钱璎,是在她的苏州居所。  钱璎说,我参加新四军,是跟着父亲从上海到苏北的。阿英,原名钱德富,安徽芜湖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他和蒋光慈等在上海发起成立了我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文学社团“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新流月报》《时代文艺》等进步刊
期刊
攻打孝感城  徐 红  槍挑满天星,  挥师夜袭城。  破门擒梦枕,  隔水阻援兵。  炬火冲天起,  军威动地生。  清乡成笑柄,  江汉论输赢。
期刊
抗日战争胜利后,苏浙军区部队奉命北撤,同时留下少数党政军领导干部在原地坚持斗争。全面内战爆发后,他们在上级的领导下,重建革命武装。经过近3年的艰苦奋斗,除恢复了四明、会稽两块抗日时期的老根据地外,还向南、向西开辟了广阔的新地区,基本上实现和浙南、浙西根据地打成一片的目标,建立了四明(含三北)、会稽(路东)、台属(州)、金萧(路西)、路南、东海等6个地区级党的工委及其武装,主力发展到6300余人,在
期刊
故事发生在长征途中。   1935年的七八月间,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翻过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不久,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因指挥红军长途征战,日夜操劳,加上生活异常艰苦,不幸患了肝脓肿。他的身体非常虚弱,不停地咳嗽,越来越消瘦。部队从卓克基向毛儿盖行进途中,他是在担架上度过的。   毛儿盖会议后,党中央决定红军分左右两路军北上,周恩来与中央其他领导同志毛泽东、张闻天等均在右路。
期刊
1 行走在革命老区盐阜大地上,一种英雄情结,总是让我们沉浸而不能自拔;一个个英雄壮举,总是让我们的眼里噙满泪水;一代代英雄輩出,总是让我们止住匆忙的脚步;一段段感人故事,总是让我们的心绪无法平静……   眼前的高光明,身高1.76米,体重100公斤,高大而宽阔的体型,显得壮实而威武。他的表情总是很严肃,脸上少有笑意,两道目光智慧而犀利,眉宇间透出一股浩然正气。   因为有见义勇为壮举,高光明
期刊
新四军的文艺工作者,在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对动员群众,鼓舞军民,瓦解敌人,配合军事斗争,促成新中国的诞生起了积极作用。   新中国成立后,由新四军军部战地服务团所属的“前线”“抗敌”“拂晓”“淮南大众”等剧团,于1955年组成南京军区政治部文工团,后改名为前线文工团、前线话剧团、前线歌舞团。这些文艺团体的主要骨干都是原新四军的文艺工作者。这些从硝烟中走出来的文艺战士,
期刊
海畔山矗白云边,  望中一岛渺如弦。  波静海面平胜镜,  一苇航之轻若燕。  眼中风景壁上字,  猎猎战旗记当年。  涛飞红霞战士血,  火沸碧水龙播迁。  百战为补金瓯缺,  肯教图外一寸悬?  此中无限英雄魂,  长随日月行经天。  我来拜墓谒高塔,  心潮欲與海潮连。   (作者单位: 浙江省乐清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
期刊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1),蘇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2)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3),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4)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