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后5年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浙江来说,目标要更高一些,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更进一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谋划浙江“十三五”发展,要紧扣这一总目标,坚持以“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紧盯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理清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明确发展的路径和办法,为建设“两富”(即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两美”(即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水平”,总的体现为“五个更”,也就是综合实力更强、城乡区域更协调、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体系更完善,特别是一些标志性工作和指标要保持全国领先。一是实现全面小康人口全覆盖,不把贫困带入“十三五”。到今年年底,浙江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将全面消除。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在公共福利上做文章,同时促进低收入群体加快增收。二是实现全面小康区域全覆盖,全面消除欠发达现象。今年年初,全省26个原欠发达县成功“摘帽”。下一步全省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各县(市、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在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差距上下功夫。三是实现全面小康领域全覆盖,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群众最关心的是民生和生态,这是体现获得感的两个最重要领域。
因此,“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在“两美”建设上取得更大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继续保持全国省(区)第一,城乡收入比要力争缩小到2倍以内,教育、医疗、公交等公共服务水平要得到全面提升,环境质量要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让全省人民真真切切拥有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获得感。
关于确保实现“四翻番”
我们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实现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到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指标,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根据“十二五”增长情况,全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3项指标要实现翻一番,“十三五”时期需分别增长6.3%、6.8%和7.1%。考虑人口增长情况,人均GDP要实现翻一番,需要GDP年均增长7%以上,这实际上是增长的底线。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浙江经济“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9%,“十二五”前四年年均增长8.2%,其中2014年进一步回落到7.6%。今年以来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效果逐步显现,增长速度逆势上行,前三季度达到8%,但经济增速换挡的趋势没有变。有关研究预测“十三五”时期浙江经济潜在增长率7.5%左右,据此判断“十三五”时期浙江“四翻番”目标任务应该能够完成。
确保实现四翻番的必要增长速度,是对全省面上的要求,各市县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是正常的。“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关键是要在转型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要能快则快,推动全省发展迈上新台阶。
关于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
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近年来,浙江相继作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大决策。这些重点工作是浙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倒逼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必须贯穿整个“十三五”。
“三改一拆”要继续强势推进,现有各项有效措施要继续保留和加强,注重“拆”“改”结合,强化依法治违长效机制,持续发力、精准发力,到2020年县县实现基本无违建,努力建成基本无违建省。“五水共治”要持续深入推进,到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类水质,八大水系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III类水,县城和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污泥不除,浊水难清!“四边三化”要持续深化,以“两路两侧”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平原绿化等工作,沿边沿线脏乱差问题彻底消除,建成覆盖全省、环境优美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
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
浙江特点的市场体系
市场是浙江经济的灵魂和命脉。我们抓转型升级,目的是保市场、拓市场,转型升级成功不成功要由市场来检验。浙江过去发展靠市场,今后发展同样要靠市场。当前,市场已经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我们要坚持市场导向,按市场规律看形势谋实招,持续增强浙江经济竞争力和后劲。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继续以“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为突破口撬动政府自身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再造民营经济新优势,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活力。继续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浙江是市场大省,无论实体市场,还是网络市场,都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推动实体市场“走出去”发展、网络化扩张、连锁化经营,不断提升实体市场的国内外影响力。顺应“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新趋势,大力发展网络市场,推动传统实体市场上网,打造影响力更大的网上市场体系,以网络市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网上网下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精品化的网上网下市场体系。
关于培育支撑未来发展的
万亿级产业
站在产业创新的“风口”,能否抢占先机,抢占制高点,关系浙江未来发展大局。近年来,浙江作出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和建设特色小镇的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三五”时期,要实施好这些万亿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 尤为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率先形成发展新优势。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大力实施浙江“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把浙江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要积极适应新消费,创造新供给,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等新的万亿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适应消费新需求的战略性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环境友好型等特征,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十三五”时期,要把文化创意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信息、制造等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充分发挥文化提升附加值、传播正能量的功能作用。
关于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
发展是硬任务,制造业是硬支撑。当前,制造业正在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更好地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要重点把握三大方向:一是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国内和国际市场引领制造业提升,增强浙江制造创新能力,提升浙江制造品质,打响浙江制造品牌。二是顺应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趋势,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三是顺应“互联网+”的趋势,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统筹发展,发挥互联网拓市场促发展的平台和渠道作用,推动制造方式和营销方式变革。
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要突出抓好三大载体。一是加强制造业基地建设。要加大对各类产业平台的整合提升力度,建设一批信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中心。特色小镇要突出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切实推动产业创新落地。产业集聚区、开发区等要突出核心区块,在提质增效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外合作产业园要顺应开放发展新趋势,对接企业跨境并购重组,提升产业开放合作层次。二是推进小微企业成长。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大海绵,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创造税收的涵养源。今后五年要继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支持小微企业成长。三是加大工业技改力度。深入推进“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等工作,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关于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
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时期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极其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环保等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互联互通、供给高端、系统有效、安全生态的基础设施网络。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交通。要谋划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高标准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形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此,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加密”。统筹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建设,省内交通网络要进一步加密,出省通道要进一步拓展,抓紧解决断头路、卡脖子路问题,形成集水陆空于一体的大交通格局。二是抓“提标”。按照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要求,提高交通设施建设标准,高速铁路建设要按照省会到设区市1小时到达的目标加快推进,航空建设要努力打造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三是抓“投入”。今后5年,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加大投入,创新投融资体制,把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造整合提升作为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来抓,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国有资本投融资和运营平台。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形成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自有资金与信贷资金共同投入的有效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在农村。要切实加强农村交通、环保、信息等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维护管理机制,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既建得起来,又用得长久。同时,围绕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有关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以前,我们主要从发达、欠发达的角度来谋划推进区域协调发展。26县摘掉欠发达帽子之后,全省就没有发达与欠发达之分了,有的只是区域主体功能之别。为此,要按照全省一张图一盘棋要求,编制省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塑造以海洋经济区、四大都市区、生态功能区为基本架构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海洋是浙江发展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所在。“十三五”时期,要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大力整合全省海港资源,推进宁波舟山港、嘉兴港、台州港、温州港和义乌陆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带动沿海沿江沿河区域发展,打造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湾区是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平台,是浙江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要以港口发展带动湾区开发,推进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等重点湾区保护和开发,打造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港产城融合的战略基地和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海岛是浙江的特色资源,一个海岛就是一个产业平台,一个海岛就是一座生态屏障。要加强重要海岛开发和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港口物流、绿色石化、船舶制造、海洋旅游等产业。
都市区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起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加快编制实施四大都市区规划纲要,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国际化,建立健全都市区协调发展机制,以都市区内部轨道交通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生态功能区既是浙江的生态屏障,也是绿色发展的战略空间。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功能区布局,适时扩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功能区保护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钱塘江、瓯江等主要水系为轴带,推进上下游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生态城镇统筹设计。坚持陆海统筹,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计划,打造滨海生态走廊,构筑坚实的海洋蓝色生态屏障。
(本文为作者关于《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有删节)
谋划浙江“十三五”发展,要紧扣这一总目标,坚持以“八八战略”(即进一步发挥八个方面的优势、推进八个方面的举措)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紧盯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理清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明确发展的路径和办法,为建设“两富”(即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现代化浙江)、“两美”(即建设美丽浙江创造美好生活)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关于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高水平”,总的体现为“五个更”,也就是综合实力更强、城乡区域更协调、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更幸福、治理体系更完善,特别是一些标志性工作和指标要保持全国领先。一是实现全面小康人口全覆盖,不把贫困带入“十三五”。到今年年底,浙江家庭人均年收入4600元以下的贫困现象将全面消除。下一步的重点是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入,在公共福利上做文章,同时促进低收入群体加快增收。二是实现全面小康区域全覆盖,全面消除欠发达现象。今年年初,全省26个原欠发达县成功“摘帽”。下一步全省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动各县(市、区)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重点在缩小居民收入水平、基础设施通达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差距上下功夫。三是实现全面小康领域全覆盖,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群众最关心的是民生和生态,这是体现获得感的两个最重要领域。
因此,“十三五”时期,我们要在“两美”建设上取得更大进步,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要继续保持全国省(区)第一,城乡收入比要力争缩小到2倍以内,教育、医疗、公交等公共服务水平要得到全面提升,环境质量要得到全面改善,实现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让全省人民真真切切拥有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获得感。
关于确保实现“四翻番”
我们提出“十三五”时期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确保实现已经确定的“四翻番”目标,到2020年全省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指标,是一项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根据“十二五”增长情况,全省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3项指标要实现翻一番,“十三五”时期需分别增长6.3%、6.8%和7.1%。考虑人口增长情况,人均GDP要实现翻一番,需要GDP年均增长7%以上,这实际上是增长的底线。
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增长速度会相应慢下来,这是一个基本规律。浙江经济“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3%,“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1.9%,“十二五”前四年年均增长8.2%,其中2014年进一步回落到7.6%。今年以来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效果逐步显现,增长速度逆势上行,前三季度达到8%,但经济增速换挡的趋势没有变。有关研究预测“十三五”时期浙江经济潜在增长率7.5%左右,据此判断“十三五”时期浙江“四翻番”目标任务应该能够完成。
确保实现四翻番的必要增长速度,是对全省面上的要求,各市县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是正常的。“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既要看速度,也要看增量,更要看质量,关键是要在转型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在保证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方要能快则快,推动全省发展迈上新台阶。
关于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
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近年来,浙江相继作出“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大决策。这些重点工作是浙江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是倒逼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必须贯穿整个“十三五”。
“三改一拆”要继续强势推进,现有各项有效措施要继续保留和加强,注重“拆”“改”结合,强化依法治违长效机制,持续发力、精准发力,到2020年县县实现基本无违建,努力建成基本无违建省。“五水共治”要持续深入推进,到2020年全面消除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类水质,八大水系水质基本达到或优于III类水,县城和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全达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基本实现全覆盖。污泥不除,浊水难清!“四边三化”要持续深化,以“两路两侧”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同步推进平原绿化等工作,沿边沿线脏乱差问题彻底消除,建成覆盖全省、环境优美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
关于构建有中国特色、
浙江特点的市场体系
市场是浙江经济的灵魂和命脉。我们抓转型升级,目的是保市场、拓市场,转型升级成功不成功要由市场来检验。浙江过去发展靠市场,今后发展同样要靠市场。当前,市场已经成为最稀缺的资源。我们要坚持市场导向,按市场规律看形势谋实招,持续增强浙江经济竞争力和后劲。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继续以“四张清单一张网”建设为突破口撬动政府自身改革,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再造民营经济新优势,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进一步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情和活力。继续深入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全面开展县域经济体制综合改革。
浙江是市场大省,无论实体市场,还是网络市场,都位居全国前列。“十三五”时期,要加快改造提升传统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推动实体市场“走出去”发展、网络化扩张、连锁化经营,不断提升实体市场的国内外影响力。顺应“互联网+”风起云涌的新趋势,大力发展网络市场,推动传统实体市场上网,打造影响力更大的网上市场体系,以网络市场带动实体经济发展。深入推进网上网下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标准化、精品化的网上网下市场体系。
关于培育支撑未来发展的
万亿级产业
站在产业创新的“风口”,能否抢占先机,抢占制高点,关系浙江未来发展大局。近年来,浙江作出发展信息、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万亿产业和建设特色小镇的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十三五”时期,要实施好这些万亿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产业政策,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实现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 尤为重要的是,要大力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率先形成发展新优势。当前,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带来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我们要充分发挥先发优势,大力实施浙江“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把浙江建设成为特色明显、全国领先的电子商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金融创新、智慧物流、数字内容产业中心,促进互联网和经济社会深度融合。
要积极适应新消费,创造新供给,培育文化创意产业等新的万亿级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适应消费新需求的战略性产业,具有知识密集型、环境友好型等特征,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十三五”时期,要把文化创意产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加快推动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推动文化与农业、旅游、信息、制造等深度融合发展,进一步提高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充分发挥文化提升附加值、传播正能量的功能作用。
关于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
发展是硬任务,制造业是硬支撑。当前,制造业正在向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更好地支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要重点把握三大方向:一是顺应消费升级的趋势,以国内和国际市场引领制造业提升,增强浙江制造创新能力,提升浙江制造品质,打响浙江制造品牌。二是顺应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的趋势,推进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三是顺应“互联网+”的趋势,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统筹发展,发挥互联网拓市场促发展的平台和渠道作用,推动制造方式和营销方式变革。
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要突出抓好三大载体。一是加强制造业基地建设。要加大对各类产业平台的整合提升力度,建设一批信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中心。特色小镇要突出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切实推动产业创新落地。产业集聚区、开发区等要突出核心区块,在提质增效升级上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外合作产业园要顺应开放发展新趋势,对接企业跨境并购重组,提升产业开放合作层次。二是推进小微企业成长。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大海绵,是科技创新的源泉,也是创造税收的涵养源。今后五年要继续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大力支持小微企业成长。三是加大工业技改力度。深入推进“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等工作,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关于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
基础设施建设
“十三五”时期要把基础设施建设摆在极其突出的位置,统筹推进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环保等设施建设,加快形成互联互通、供给高端、系统有效、安全生态的基础设施网络。
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交通。要谋划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高标准构建支撑都市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美丽经济发展的四大交通走廊,形成水陆空多元立体、互联互通、安全便捷、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此,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抓“加密”。统筹推进大港口、大路网、大航空、大水运、大物流建设,省内交通网络要进一步加密,出省通道要进一步拓展,抓紧解决断头路、卡脖子路问题,形成集水陆空于一体的大交通格局。二是抓“提标”。按照安全高效、绿色低碳的要求,提高交通设施建设标准,高速铁路建设要按照省会到设区市1小时到达的目标加快推进,航空建设要努力打造全省1小时空中交通圈。三是抓“投入”。今后5年,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加大投入,创新投融资体制,把政府投融资平台改造整合提升作为下一步的重要工作来抓,围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国有资本投融资和运营平台。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形成财政资金与社会资金、自有资金与信贷资金共同投入的有效机制。
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在农村。要切实加强农村交通、环保、信息等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基础设施长效运行维护管理机制,使农村的基础设施既建得起来,又用得长久。同时,围绕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加强智慧城市、海绵城市有关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补齐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短板。
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以前,我们主要从发达、欠发达的角度来谋划推进区域协调发展。26县摘掉欠发达帽子之后,全省就没有发达与欠发达之分了,有的只是区域主体功能之别。为此,要按照全省一张图一盘棋要求,编制省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塑造以海洋经济区、四大都市区、生态功能区为基本架构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海洋是浙江发展最大优势、最大潜力、最大空间所在。“十三五”时期,要统筹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大力整合全省海港资源,推进宁波舟山港、嘉兴港、台州港、温州港和义乌陆港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带动沿海沿江沿河区域发展,打造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湾区是港产城融合发展的战略平台,是浙江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要以港口发展带动湾区开发,推进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等重点湾区保护和开发,打造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支点、港产城融合的战略基地和海洋经济发展新增长极。海岛是浙江的特色资源,一个海岛就是一个产业平台,一个海岛就是一座生态屏障。要加强重要海岛开发和无居民海岛保护利用,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港口物流、绿色石化、船舶制造、海洋旅游等产业。
都市区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龙头,起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要加快编制实施四大都市区规划纲要,积极推进中心城市国际化,建立健全都市区协调发展机制,以都市区内部轨道交通建设为突破口,努力在空间布局优化、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保、公共服务共享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
生态功能区既是浙江的生态屏障,也是绿色发展的战略空间。要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生态功能区布局,适时扩大重点生态功能区范围,建立健全有利于生态功能区保护发展的体制机制。要以钱塘江、瓯江等主要水系为轴带,推进上下游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生态城镇统筹设计。坚持陆海统筹,实施海洋生态保护区建设计划,打造滨海生态走廊,构筑坚实的海洋蓝色生态屏障。
(本文为作者关于《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制定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