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脱贫视角下农村产业脱贫问题及对策探析

来源 :今日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贫工作是我国一直坚持的一项长期工作,习总书记在脱贫事业上强调脱贫工作的精准性,当前农村的脱贫开发事业步入了新常态,精准脱贫成为了该项工作的重要出力点,有助于农村脱贫实现较为精确的甄别、动态化的管理。对农村产业的精准脱贫能实现脱贫工作质量的增长,产业脱贫能帮助农民群众提升自我发展的重要能力,从根源问题出发,有效解决农村的贫困问题。笔者分析在精准脱贫视角下,农村产业脱贫的现存问题,并提出对应性的问题解决对策,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脱贫问题的解决思路,共同做好国内的脱贫工作,促进全面型小康社会的构建。
   一、引言
  脱贫的精准性在于脱贫对象、项目安排、以及资金使用等方面的精准性,古人言“授人以渔”,产业脱贫的开展,能促使农民群众积极性的增长,让其更好的参与进脱贫工作中,有效增加贫困人员的收益。我国的精准脱贫工作在持续进行和推动着,但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当前的产业脱贫工作,仍存在着一定问题,影响了脱贫有效性的增长,未让农民群众充分感受到脱贫工作带来的好处,以下笔者便从脱贫问题出发,进行解决农村产业脱贫之现存问题的对策探究。
   二、精準脱贫视角下农村产业脱贫现存问题
  (一)动员工作不足
  在脱贫工作中,部分地方政府仅考虑了脱贫工作的如何执行,却未充分考量到脱贫资源动员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最终导致该项动员工作存在主体缺失等相关问题。例如在农村资源的动员工作中,脱贫资源的动员中便存在着主体缺失的现象,地方政府身为各项脱贫资源的主体,部分地方工作者认为,脱贫工作仅需要做好一定的资源输入工作便可以,对各项资源的输入总量、途径及方式重视度不足。农村的贫困人员身为脱贫工作内的发展主体,部分贫困地区的空壳村数量较多,部分贫困地区不具备充足的资金支持去进行资源动员。在脱贫工作内,贫困户对公共产品的获取是不需要付出劳动的,因而更倾向于坐享其成的状态,导致地方性贫困的脱贫对象是贫困人员,而并不是资源动员的主体,出现了一定的资源动员的主体缺失。此外,部分资源动员工作者的动员能力较弱,采取的方式缺乏合理性,政府相关部门对资源动员工作的整合程度不足、制度保障不充分等等,也是资源动员工作中的现存问题。
  (二)资金利用率问题
  市场中的经济调节是需要建立在各类市场的主体之上的,以此充分发挥出自身存在优势的资源配置。在脱贫资金的运用上,相关人员应重视两大问题:第一、公平关系和效率。在市场经济中,一般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却导致贫困户人口规模、其贫困程度受到忽视,导致脱贫资金的运用公平、公正性受到影响,易导致贫困人口被推动至脱贫工作内的一定不利地位;第二、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关系。从脱贫资金的相关政策规定出发,脱贫资金的运用需要保障一定的福利性,脱贫工作也要保障一定的资金利用率及可持续性。但在对脱贫资金的运用中,容易存在扶假贫、假脱贫的现象发生,因为资源分配机制的不足,部分相关工作者便组织虚假资料进行脱贫申请,都导致脱贫资金无法发挥其正确的工作作用。
  (三)资金投入问题
  产业脱贫工作的开展,需要一定程度的投入资金,在资金不充分的状况下,部分地区的脱贫工作质量便会受到较大影响。从脱贫的目标区域分析可知,脱贫工作的开展地区一般在区域环境、条件较差的地方,该类区域存在着一定的共同点,那就是融资较为困难,部分投资企业便不愿承担过高的脱贫责任。此外,部分商业资本无法关注、或不愿过多关注贫困地区,导致贫困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在金融体制的制约下,金融资本在产业脱贫工作内的投入力度有限,且贫困地区的自筹能力又较弱,直接导致部分贫困地方在产业发展层面上的投入易出现一定的捉襟见肘现象,严重影响了该类工作的开展。
   三、针对农村产业脱贫问题的对策探究
  (一)做好脱贫动员工作
  1.政府应作为动员推动者
  在脱贫工作内,政府身为投入主体,直接影响着各项财政资源的运用,因而应将各类惠民政策、脱贫资源的落实度提升。作为产业脱贫的资源动员重要主体,政府应做好各级政府、国家相关部门、社会企业等角色的动员工作,通过对资源的动员,高效整合各类脱贫资源。此外,政府应做好对贫困人员的动员工作,帮助贫困者明确自身的主体地位,以资源动员实现各项资源要素的充分调动,实现外部资源对脱贫内部间的良好衔接。
  2.提升工作人员动员能力
  在脱贫工作中,管理者应制定好各项资源动员工作的任务,强化资源动员的实际力度,增强资源动员的所需资金,做好对动员人员的能力培养。脱贫工作者应从当地的实况出发,深入探索地方性资源的有效动员方法,为地方资金拓展一定的渠道来源,强化动员主体的资源获取能力,以此保障资源的输入总量增长。此外,在资源动员内,应进行参与式的脱贫机制构建和完善,让各相关群体充分发挥自身的动员作用,实现对动员能力的有效强化。
  3.做好脱贫资金动员工作
  身为脱贫资源的动员主体,地方政府应当进行机制的创新,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解决脱贫地区的经济需求矛盾、脱贫资金的投入不足等问题,尽可能的将脱贫资金的投入水准提升,让脱贫项目本身的有效覆盖率实现提升,让贫困地区的受益水准实现增长。地方政府应当在财政上加大对脱贫资金的实际投入,强调发展式脱贫的开展,并保障各类社会资源的输入流畅性,及时进行脱贫资金的筹措,为产业脱贫工作提供充分的资金基础。
  4.构建健全脱贫动员机制
  在定制长期性的脱贫规划及相关政策时,相关部分应充分考虑到国家的发展政策,并结合对应贫困群体内的基础特征,以此保障各类脱贫资源的输入方的资源动员,和脱贫的主体资源间的有效衔接。此外,脱贫工作者应构建出有利于贫困人群实现长期受益的健全型资源开发相关机制,实现对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调动,让其逐步向脱贫地区实现转移。   (二)提升脱贫资金的利用率
  1.构建资金投入相关机制
  脱贫对象存在一定的变化性,脱贫工作者应保障脱贫确认机制的科学构建,以此保障脱贫对象的明确化,实现对各项脱贫资源的良好利用,实现脱贫的公正性。第一、脱贫工作者应做好脱贫资金的分配方式调整。为避免虚假贫困现象的统计及上报现象发生,脱贫工作者可利用人均财力、财力规模等等指标进行贫困评定。第二、脱贫工作应保障资金的专款专用。脱贫部门可进行脱贫资金的专户管理,以此保障资金的合理利用,避免一定的挪用、非法截留現象发生。并做好相关资金的公示制度构建,以透明、科学、群众参与性的管理制度,降低脱贫资金的滥用性。第三、解决脱贫贷款的到户难问题。在此脱贫工作者应做好贴息贷款的运作试点创新,探索出一个有效的脱贫到户的贷款工作新方式。
  2.做好政务公开流程监督
  政府应将相关脱贫信息的有关政务进行公开和共享,强化各脱贫部门之间的配合及沟通,以信息技术构建出动态的脱贫信息网络,实现各信息的及时传输及透明,为脱贫流程的监督工作提供模式支持。此外,应进行多元化的政府脱贫监督体系的构建,在内部的监督工作完善的同时,联合外部的媒体、贫困户、纳税人员等等进行脱贫监督。
  3.构建农村层面金融市场
  多数贫困地区存在着一定的服务业、工业的发展落后状况,因此脱贫资金可进行农业相关产业的投入,以此保障实际的脱贫效益,让脱贫资金主动的投入进农业发展相关的产业项目内。此外,应构建商业贷款形式的的脱贫信贷资金,由商业银行从市场经济的相关准则出发,从责权统一的原则出发,进行脱贫地区产业开发项目、农产品相关项目的全面评估及监督,实现对商业银行参与脱贫产业项目的参与积极性调动。
  (三)建设联动产业的发展格局
  在贫困地区,农户生产应保障短期的生产增收,以及长期的生产潜力,从家庭联产的承包责任制出发,结合对土地制度的健全,将利益关系构建进贫困人口、相关生产机构、脱贫企业之间。此外,应保障脱贫产业带以及贫困地区间的有效衔接,以及和大型市场的衔接,为贫困人口同工形式丰富的经营生产服务,提升脱贫产业的实际经营质量,构建可持续型、脱贫致富型的产业联动发展一大格局。
   四、结语
  结合以上,对贫困地区的产业脱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较难的工作,脱贫工作者应一切从贫困人口实际情况出发,及时寻求脱贫工作中的现存问题并进行改良,做好脱贫监督、制度构建以及积极性调动多项工作,实现脱贫工作的精准性,促进小康社会的达成。(作者单位:陕西省委党校)
其他文献
对于当代社会而言,信息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渗透,一方面能够给人们提供更为便利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还能促进生产力提升。因此,原有的经济贸易模式也随之有所变化,不再受到多方面条件的限制,直接通过互联网就能完成。   一、新时代进行“互联网+国际贸易”创新的重要意义   伴随科技水平的快速进步,现如今社会经济的基本模式已经有了较大转变,由原本的工业经济模式,逐步转变成知识经济模式。尤其是互联网技术的全
期刊
本乡镇企业是近几十年来在我国农村发展起来的新兴经济组织,这种新兴的经济组织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转移再就业问题,使农民在农闲时节可以摒弃之前贪图享乐的意识,转移到更能增加自身切实利益的工作中来。  乡镇企业是独立自主的经济实体,它的特点: 一是产供销活动主要靠市场调节;二是职工大都实行亦工亦农的劳动制度和灵活多样的分配制度;三是与周围农村联系密切,便于利用本地各种资源;四是分布
期刊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来,从整体上把握财政与地方经济发展的逻辑关系,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用历史的、动态的、全局的眼光认识山西,是山西财政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的重要环节。加快推动新型财政支出模式的建立,发挥好财政对经济转型的基础性、带动性、保障性作用,对当前山西经济的发展十分必要。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告诫我们从历史学角度思考、领悟历史,才能促成过去与现在无休止的对话。从历史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要全面开展素质教育,强调实践是创新发展的基础的新课程改革标准明确指出,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的人才,需要社会互动经验、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的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等专业全面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团队合作。人才。但是,大多数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实践和创新的教学环节的高校,很难在短时间内建立各部门
期刊
有宋一朝,是中国帝制时代社会文化高度发达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文化与艺术成就空前绝后,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因此才有北宋末年《清明上河图》中所绘繁荣图景的出现。《清明上河图》作为一幅风俗长卷,以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再现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故而对这幅画的研究除却艺术价值外,还需根据其成画的年代背景出发,分析当中蕴含的大量诸如生活习俗、城市风貌等信
期刊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城市化发展的进程逐渐加快,经济发展的模式逐渐向知识经济转型,而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核心动力以及战略支撑,创新活动更需逐步转型通过以城市为发展载体,驱动城市化的战略部署以及空间发展,逐渐以知识创新为主导发展的经济市场变革。本文中,简述了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发展、城市创新经济增长、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三只之间的相互关系,介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生产性服务业聚集、城市创新经济增长的影
期刊
在我国现阶段绿色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提出发展业态多元、体验丰富夜间经济,是顺应人们对于精神文化追求之举。夜间经济已成为拉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2019年8月2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发展流通促进商业消费的意见》,提出要活跃夜间商业和市场。这一顶层设计的出台是激发夜间经济发展的有利要素和巨大潜力。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举措,由北京、上海、重庆等一线城市相继向三四线城市辐射。鄂州应通过
期刊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经济也得到了进步,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水利工程、公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也可以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本文分析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究了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的策略。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一
期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社会日趋进步。为了更好地维持社会稳定且为民众营建舒适的生活条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进行宏观调控,显得尤为关键和重要。改革开放至今,国内经济快速发展,新时期背景下怎样和经济下行背景相互契合,是头等大事,特别是在体制、机制之间的协调问题上,仍需深度调整。本文从实际角度出发,对经济下行背景下财政经济运行和对策予以详细分析和阐述。  经济全球化日渐深入的今天,世界范围内的
期刊
利用产业梯度系数和行业相对增长率,对长三角三省一市40个制造业行业的相对比较优势进行测度,以此衡量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潜力和江浙沪具有转移趋势的行业,即安徽省应该重点承接核心基础零部件、铁基铜基新材料、纺织服装业、生物医药业,并据此为提升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水平提出对策和建议。  2019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对于安徽而言,这是助推经济崛起、促进产业升级的难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