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探究

来源 :学习周报·教与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传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本质来看,它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的积极指导意义,理应得到传承和发展。对于初中生而言,必须肩负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语文教学是学生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因此,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更好地渗透传统文化成为每个教师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诗词;文言文
  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学好语文对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意义重大,单从思想的层面而言,语文知识对学生人格的塑造和思想境界的提升有着很强的指导价值,尤其是教材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素养,推崇推己及人,正己正人,成己成物。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天时地利皆备,只差“人和”。而教学中的“人和”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学现状而言,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没有清晰的认识,反而对舶来文化趋之若鹜,这对于学生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另外,教师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不够重视,导致学生传统文化继承意识普遍较弱。而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教师仔细研读教材,将其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加以分析,并以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为指导,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另一方面,也要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生意义和时代价值,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民族精神。
  一、名著中渗透
  作为传统文化代表的中国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的考验与验证,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传承性,是中学生必须了解与学习的范本。而初中语文教材中也不乏经典名著作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阅读在名著中提取中华民族精神,了解名著中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从而加快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例如,在教学“出师表”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首先,我会“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谈一谈对诸葛先生的了解,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我会为学生介绍“出师北伐”的背景,加强学生的认知。进而,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总结文章大意,而后,我会以问题加以引导,“诸葛亮初期的志向是什么?他为什么要出师北伐?哪句话能够看出诸葛亮的人物形象”。让学生通过细读课文,展开对文章的深入探究。最后,我会引导学生学习诸葛亮身上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精神,并联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爱国、敬业”,促进学生情感和认知的统一。通过这样的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能够在名著中达到渗透传统文化的目的。
  二、诗词中渗透
  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非古典诗词莫属,而诗歌作为中国的优秀文化能够流传下来,不仅仅是由于诗词语言的华美,更因为诗人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诗词中所展现的爱国之情及伟大抱负,更因为诗词中对于美的关注。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学会鉴赏古诗词,达到“以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水调歌头”这一首词时,为了培养学生独立鉴赏诗词的能力,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首先,我会以“月亮”为话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展开对“带月”诗词的背诵,如,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以此来调动学生情感的同时,也能够起到揭示课题的效果。之后,我会让学朗读体会词的大意,并诵读全词,感受诗人情感。进而,让学生画出文章的重点句子以合作的方式加以探究,感悟词的上阙和下阙中寄托的诗人的情感和蕴含的人生哲理。最后,以歌曲《但愿人长久》进行结尾,再次品味词人苏轼那种乐观豁达的胸襟和中秋之夜对亲人的美好祝愿。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三、文言文中渗透
  文言文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统文化渗透的重要途径。文言文不同于古诗词,如果是诗词是文化的“象牙塔”,那么古文就是文化的“桃花源”。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文言文学习方法,从文言文中感悟人生的大起大落,体会人生的价值。
  例如,在教学“岳阳楼记”这一课内容时,为了让学生学习作者学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伟大人格,首先,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从文章的字词入手,结合注释初步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引导学生找出重点句子反复诵读,如,“则有……者矣”,让学生充分地讨论其用法,掌握文言文的学习方法。进而,让学生重点探究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从而感受并学习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要从教材中渗透,更多的是要让学生在课外主动去发现和学习。同时,也要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文化虽然具有很强的教育价值,但也常常枯燥乏味,这就考验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文化底蕴。另外,也要赋予传统文化以时代的意义,才能让学生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参考文献:
  [1]王晓锋.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的探究[J/OL].学周刊,2019(36).
  [2]巩治强.初中語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学周刊,2019(34):38.
其他文献
我是一名小学语文老师,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上好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使孩子们在启蒙阶段爱上学习,爱上语文?不断总结的课堂经验告诉我:用童趣的心上好童趣的课。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应该是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共同的努力方向。那
期刊
摘 要:历史教学可以丰富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的文化素质修养,拓宽学生的眼界,对于学生日后的生活以及发展都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因此教师如何做到在初中历史的有效教学成为了教学日渐关注的重点,许多教师纷纷围绕着这一目的对于初中历史教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因为各个方面的原因,所取得的成效大多不尽如人意,对于初中历史的有效性教学更多的是需要教师对于历史教学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综合。本文将
期刊
摘 要:新课改为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改变,也为教师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历史作为初中、高中教育中的重点科目,其教学模式也需要引起相应的重视。初中是学生刚接触历史学科的阶段,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形成对历史的正确认知,为接下来的历史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将与实际相互节结合,对新课改时代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模式加以分析,旨在促进小学初中历史教学模式的更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历史;教学
期刊
摘 要:在教育的深入发展下,人们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学科教师都开始注重教学效率的提升,以此使学生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让自己的教学能够紧随时代发展的潮流。语文是小学生需要学习的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教师自然需要注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注重生活元素的引入,使学生因此能够具有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一谈小学语文生活化
期刊
摘 要:在高中阶段,英语一直是学生需要重点学习的科目之一。而在英语教学中,阅读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板块。因此,教师应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提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方法,首先,要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其次,教师要教授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的效率;最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深化学生对阅读文本的理解。本文主要从以上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主要探索高中英语阅读的有效教学策略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在高中阶段打好英语基础对于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以往的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部分学生从高中阶段就对英语学习丧失了兴趣,因此,在高中阶段一定要重视英语学习,将基础打牢固才能不断地强化我们的英语水平。词汇作为高中英语学习的最基础内容,要想将英语基础学好必须掌握足够的词汇量。常见的词汇教学策略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来不断扩大词汇量,还有
期刊
摘 要:在这个日渐强调效率和时间的时代中,在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无疑也受到了时代的影响。哪些有责任心的教师一直在心中思索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数学的效率。下面,为了给广大教师提供一个参考,从“联系新旧的知识点”“构建整体大局意识“规范学生学习习惯”三个方面,对结构化下的数学课堂微创新综合教学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理念;结构化教学方式;思维导图法  教师在数学
期刊
摘 要: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随着新课改的逐步落实,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构建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为核心的高效课堂成为每个教师必须积极思考的重要课题。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教学经验,从“训练计算速度、加强计算准确率以及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具体阐述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能力;计算习惯  计算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
期刊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的今天,对于初中数学的改革也已经提上了日程。教师应该致力于学生数学能力的进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进而为学生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然而,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由于数学知识的枯燥性和抽象性以及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当,其教学效率还比较低下。因此,教师应该将导学互动模式融入到实际教学中去,通过改良课堂氛围、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学习潜力的发挥,提升教学效
期刊
摘 要:课前预习虽然看似是以学生的独立学习行为为中心的,教师并不会全面参与,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要忽视对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行为的指导与监督。相反,如果缺少必要的监督与指导,那么初中生是难以规范课前学习行为,无法形成学习自觉性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与优化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使其掌握有效的预习方法,以便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从借助导学案这一教学工具,使用微视频这一数字化资源,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