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学科,其涵盖的知识范围主要为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甚至还会和数学或历史相联系。正因如此,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还可以同时渗透多种品质或习惯的德育内容,给学生品德与思想上积极正面的引导。本文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为指引,就如何在小学科学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与道德习惯提出几点有效途径的探讨,以促进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德育;小学科学
我国教育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为实现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德兴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新时代德育思想应运而生。“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思想道德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校虽已设有《道德与法治》课程,但我们在对一些科学素材和资源整理应用过程、对学生活动的观察中发现,科学课同样能融合出一点一滴的德育内容。
一、科学教学融合德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意义
德育的总体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帮助学生建立四个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再其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法治意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方面。小学阶段中,各年段有各年段的德育目标,低年段的德育目标主要为培养学生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解决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中高年段的德育目标主要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低年段不同的是,除了要加强习惯养成还要培养规范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控能力,加强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科学是一门涵盖学科范围比较多的趣味学科,主要有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地理等,也正因多学科融合的推波助澜之力,小学科学这门课能更多方位地渗透德育内容。小学科学是相对小学阶段所有科目里面实验操作较多的学科,内容多彩有趣,学习模式以探究实验、讨论合作为主,通过“做”中学,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所以说,在科学课程中兼顾德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的目标。
二、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浅析
(一)分析教材,融合德育,课程育人
德育内容因学生年段差异而不同,为实施更好的德育效果,科学老师应对所教授的年级的教材认真钻研,用好手中的新课标和教师教学用书,挖掘对应年段应注重的德育内容,收集生动真实的照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结合科学课去开展德育教学。如《指南》中明确低年段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那么在对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注意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班级、爱家乡,养成爱护环境、爱惜公物、珍惜资源等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诚实、大胆、有责任心、自信、进取的良好品质。例如在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内容是与地球生态知识有关,那么德育内容的侧重点可以是生态文明教育。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的第二单元与材料相关,而材料又与我们的地球资源甚至月球资源紧密联系,所以本单元除了能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思维,还能播放一些保护环境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了解废旧材料可以回收利用等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节约资源、节能环保的生态意识。
(二)合作探究,贯穿主线,活动育人
2017年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模式,而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实施的主要形式。实施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活动育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提到活动育人的方式有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等典型活动,但通过日常上课发现探究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也能在独立思考、合作分享、实事求是、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等优良品质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探究活动要融合德育教学,首先需明确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应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层层深化。对于一至二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能如实描述,尊重事实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有自由的思维发挥空间,大胆猜测;对于三至四年级学生,除了用事实说话,还能迈出不轻易相信权威和书本的一步,还能尝试多种材料、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对于五至六年級学生,实事求是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原因,进行多组数据对比,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追求创新方面鼓励学生尝试新视角探究、尝试设计、尝试制作,在合作分享方面强调能接受批评,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组员的意见并形成集体的观点。
(三)挖掘资源,榜样示范,实践育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指出,开展科普教育和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也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一种渠道。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节指出,应合理规划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建立科学学习中心如校园种植园、养殖场、气象站、校园科学活动区、校园科普宣传区,运用好这些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进行科学探究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榜样示范法是指以模范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杰出成就等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精神、感情和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例如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后,可以将学生的创新作品摆在学生科技作品橱窗或校园科普宣传栏展示,起到一个榜样示范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斗志。学校科普宣传栏,除了普及一些科学知识,还可以展示学生的科幻画、科普杂志读书笔记、科幻作文、科学小论文、科学记录单等作品,营造一种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除了以学生作为榜样,还可用科学老师自身的科学作品、从事科研工作的家长的经历、科学工作杰出人物作为榜样,指导学生向榜样人物看齐,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EB/OL).(2017-02- 06)[2020-03 -02].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98.
【关键词】德育;小学科学
我国教育改革正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核心。为实现新时代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德兴国”的战略目标,习近平新时代德育思想应运而生。“培养什么样的人”是思想道德工作的首要任务。学校虽已设有《道德与法治》课程,但我们在对一些科学素材和资源整理应用过程、对学生活动的观察中发现,科学课同样能融合出一点一滴的德育内容。
一、科学教学融合德育教学的目标内容及意义
德育的总体目标一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其次,帮助学生建立四个自信,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再其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全面发展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法治意识、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品质等方面。小学阶段中,各年段有各年段的德育目标,低年段的德育目标主要为培养学生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帮助他们解决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中高年段的德育目标主要为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与低年段不同的是,除了要加强习惯养成还要培养规范意识,培养他们的独立性和自控能力,加强对道德规范的理解。小学阶段的德育内容有四个方面,即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及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科学是一门涵盖学科范围比较多的趣味学科,主要有生物、物理、化学、数学、地理等,也正因多学科融合的推波助澜之力,小学科学这门课能更多方位地渗透德育内容。小学科学是相对小学阶段所有科目里面实验操作较多的学科,内容多彩有趣,学习模式以探究实验、讨论合作为主,通过“做”中学,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所以说,在科学课程中兼顾德育,能够更好地实现德育的目标。
二、小学科学渗透德育教学的有效途径浅析
(一)分析教材,融合德育,课程育人
德育内容因学生年段差异而不同,为实施更好的德育效果,科学老师应对所教授的年级的教材认真钻研,用好手中的新课标和教师教学用书,挖掘对应年段应注重的德育内容,收集生动真实的照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结合科学课去开展德育教学。如《指南》中明确低年段的德育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那么在对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的时候,应注意引导学生爱国爱党、爱人民、爱班级、爱家乡,养成爱护环境、爱惜公物、珍惜资源等基本文明行为习惯,形成诚实、大胆、有责任心、自信、进取的良好品质。例如在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的第一单元内容是与地球生态知识有关,那么德育内容的侧重点可以是生态文明教育。二年级教科版《科学》上册的第二单元与材料相关,而材料又与我们的地球资源甚至月球资源紧密联系,所以本单元除了能培养学生一定的科学思维,还能播放一些保护环境相关的视频让学生通过了解废旧材料可以回收利用等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节约资源、节能环保的生态意识。
(二)合作探究,贯穿主线,活动育人
2017年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科学的宗旨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重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学习习惯和正确的思维模式,而探究活动是小学科学实施的主要形式。实施德育的方法之一是活动育人,《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提到活动育人的方式有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教育活动、校园节活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等典型活动,但通过日常上课发现探究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也能在独立思考、合作分享、实事求是、大胆想象、敢于创新等优良品质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
探究活动要融合德育教学,首先需明确科学态度的学段目标应由低年级向高年级层层深化。对于一至二年级的学生,首先要培养他们能如实描述,尊重事实的意识,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有自由的思维发挥空间,大胆猜测;对于三至四年级学生,除了用事实说话,还能迈出不轻易相信权威和书本的一步,还能尝试多种材料、思路、方法完成科学探究;对于五至六年級学生,实事求是方面注重培养学生根据实验事实分析原因,进行多组数据对比,以事实为依据做出判断,追求创新方面鼓励学生尝试新视角探究、尝试设计、尝试制作,在合作分享方面强调能接受批评,愿意沟通交流,综合考虑组员的意见并形成集体的观点。
(三)挖掘资源,榜样示范,实践育人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指出,开展科普教育和青少年科技创新的实践活动也是培育学生科学精神的一种渠道。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一节指出,应合理规划利用校园内的资源建立科学学习中心如校园种植园、养殖场、气象站、校园科学活动区、校园科普宣传区,运用好这些资源进一步提升学生理解科学概念、进行科学探究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榜样示范法是指以模范人物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杰出成就等影响受教育者的思想、精神、感情和行为的一种德育方法。例如在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后,可以将学生的创新作品摆在学生科技作品橱窗或校园科普宣传栏展示,起到一个榜样示范的作用,进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斗志。学校科普宣传栏,除了普及一些科学知识,还可以展示学生的科幻画、科普杂志读书笔记、科幻作文、科学小论文、科学记录单等作品,营造一种学科学、用科学的氛围。除了以学生作为榜样,还可用科学老师自身的科学作品、从事科研工作的家长的经历、科学工作杰出人物作为榜样,指导学生向榜样人物看齐,最终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M].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2017: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EB/OL).(2017-02- 06)[2020-03 -02].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