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流的科研成果回报家乡父老

来源 :中国城市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serb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见到了这样一个人,他仅有高中学历,却依靠自学成为国家林业科技带头人之一。30多年来取得重大科研成果28项,16项达国际先进水平,4项填补了国内空白,成为全国自学成才的十大标兵;他先后发表论文70余篇,专著4部,国家专利4项,却始终相信真正的论文要写在大地上、田野里,要写在农民的笑脸上;他是全国先进工作者,两次荣获市长特别奖,却将所有奖金归公,作为职工福利之用;他得到的荣誉证多的要装满两大箱子,却念念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们;他将一个负债累累的农科院管理成为固定资产过亿、科研实力强劲的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自己却成天穿着磨破了跟的布鞋;他的科研创新根植于农村,却为城市绿化、林业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仅一个“廊坊杨”成果的转化就获得生态、经济效益160多亿元;他被评为河北省十大道德模范,却把农民的衣食冷暖看的比自己荣誉还重……
  


  坐在我们眼前的这个人,憨厚、朴实,他就是廊坊市农林科学院院长王恭祎。
  
  自学成才的全国先进工作者
  
  1973年的王恭祎刚刚高中毕业,进城当工人去端“铁饭碗”,还是接受村支书的意见留在乡里,着实让这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思想斗争了好一阵子。在当时,能在城里端上“铁饭碗”比在农村过着土里刨食的生活要“无忧无虑”的多。但后来发生的两件事改变了王恭祎的思想,也改变了他的一生。
  本来,一位亲戚介绍他去廊坊市钢厂做工人。村支书知道消息来找王恭祎,让他留在村里做林业队技术队长,支书说,全村一千多口人靠果树活着,由于没有文化,果树产量太低,乡亲们日子过的很难,你年轻,有文化,回来为乡亲们出把力。村里人知道了纷纷劝他留下来,一位80多岁的远房大妈拉住王恭祎的手说:“大侄子,别走了,咱村老老少少都指望着这些果树啊,你就忍心扔下大家,一个人过好日子呀。”这句话深深触动了王恭祎,从那一刻开始他决心留下来,要回乡做林业队队长!
  虽然高中毕业,但是他这个队长对果树栽培管理一窍不通。于是他白天田间地头的跑,晚上刻苦学习林业技术,并做了2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和观察记录,当时果树栽培方面的书籍也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好不容易找到一本吴耕民教授17万字的《果树修剪学》,王恭祎几乎把全书背了下来,再经过实践验证,让他逐渐掌握了果树修剪和病虫害防冶技术,在他指导下,当年村里果树就实现了增产。为了能给更多村民指导,他开始下乡讲课,为果农传授经验,看到乡亲们高兴的笑脸,他觉得自己的选择是对的,也更加用心钻研果树栽培技术,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
  在他的带动下,他所在的县林业工作一跃成为全省和全国森防先进单位,全国绿化先进县。他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星火带头人”、“全国学用结合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十大标兵”、“河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河北省绿化劳动模范”、“河北省先进典型”、“河北省劳动模范”、“河北省林业先进工作者”、“河北专利工作先进工作者”、“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管理专家”、“廊坊市十佳科技带头人”。所有这些荣誉的背后,其实也隐藏着一个个扣人心弦的故事,这里面的苦辣酸甜,只有王恭祎自己最清楚。
  
  干出来的荣誉
  
  刚当上技术队长的王恭祎,便立刻对全乡果树栽植情况做了个详细调查,他发现果农们仍然在种植过去的老品种,产量低,质量差,这样是卖不出好价钱的。于是动员乡亲们引进新品种,可费尽了唇舌就是没人听,就是没人相信这个毛头小伙子的。
  为了证明自己的判断,王恭祎决定自己干,做给乡亲们看,让事实来说话。为了引进红富士苹果,他做了一个非常大胆的决定,趁父亲到城里开会,找来村里一帮小伙子,把自家地里老父亲当“命根子”种的78棵四五寸粗的榆树全部刨掉,栽上了从中国果树研究所买来的红富士苹果新品种。父亲回来气得抡着铁锨满村子追着打他,一年多不和这个“败家子”说话。
  为了引进葡萄新品种,大年初二,他就独自跑到东北盖县,找到巨峰葡萄的苗圃,以白打工为代价偷偷学习技术。数九寒冬的天气里,晚上就睡在草垛子上面,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学会了葡萄的种植技术。回来后,他把爱人撵下热火炕,铺上沙子做温床育苗,爱人没地方睡觉,一赌气回了娘家。葡萄发了芽,眼见扦插不能耽误,他又背着家人把自留地三亩麦田耕了,气得母亲又得了一场大病……
  记者听到这里,不禁问道,“你当时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量?”他回答道:“我也知道自己做的不妥,但为了引进新品种,掌握新技术,为给大家致富趟出一条路子,我甘愿这么做。”
  那些年,不管夏天烈日炎炎还是冬天寒风呼啸,他在果树林子里经常一蹲就是几个钟头。经过艰苦探索和实验,果园产量翻了三番,好果率达到90%以上。慢慢的,家里人由埋怨变成了支持,乡亲们由不理解变成了称赞,并纷纷从他这引种树苗。这下更忙活了,既要育苗又要指导栽种,时间实在不够用,白天他到田里做指导,晚上回家培育种苗,经常一干就是大半夜。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几年过去后,不仅乡里的果园全部实现了大丰收,而且家乡永清县从此有了红富士苹果和巨峰葡萄。
  得到家乡父老的认可,让王恭祎心里美滋滋的。由于工作业绩突出,他先后担任了县林业副局长和局长。1998年又调入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担任林果研究所所长,2002年末,王恭祎担任了廊坊市农林科学院院长。从此与廊坊杨开始了一段不解之缘。
  
  “廊坊杨”的科技创新
  


  
  以前是一个人搞科研,现在作为廊坊市农林科学院院长,领导的却是一个152位职工的集体搞科研。几十年的基层工作经验,使他悟得了农业科研服务的对象是农民,农业科研的目标是让农民增收致富,衡量农业科研好坏的唯一标准。
  如何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让廊坊的品牌打到西北去,让这里的杨树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面绿色旗帜,创造社会、生态、经济效益达到完美的统一,王恭祎想到了廊坊杨。
  “廊坊杨”是农林科学院两代人历经16年研究的重大成果,“廊坊杨”目前有四个品种,1号是中国杨和外国杨杂交,2号是南方杨和北方杨杂交,3号是具有速生、抗旱、抗盐碱、100%抗光肩星天牛的特点。4号是最新研究成果,具有耐盐碱、耐旱的特点成活率高,可达95%以上。“廊坊杨”用途非常广,1号、2号木质硬度大,板面颜色洁白,不变形,非常适合做三合板和胶合板的面材。3号纤维长,符合造新闻纸的要求。
  我国目前新闻纸的纸浆90%以上靠进口,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得到开发推广,转化为生产力。王恭祎到农林科学院后,组织对廊坊杨的速生性、丰产性做了进一步论证,又对其抗虫性、抗干旱、抗盐碱能力进行了深入研究,顺利通过了专家鉴定。“为了解‘廊坊杨’在大西北的适应情况,我几次到内蒙、宁夏、甘肃、新疆、陕西等十几个基地跟踪考察。我们完成了一年生廊坊杨3号栽培与造纸配套技术的研究工作,其一年生苗木全杆造纸技术为国际首创”,这项技术为开发大西北,为华北平原林业低产区提供了急需的速生、高产优质良种,对促进林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基地化方向发展,缓解我国人造板业和新闻纸原料紧缺,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让“廊坊杨”走出廊坊,迎战“西部开发”,他们费尽周折租到了甘肃省农科院的一块试验基地,建立了廊坊杨对比林。那段时间,王恭祎带领大家吃住基地,既当科技人员又当工人,晒黑了,累瘦了,可是看着茁壮而起的“廊坊杨”,他们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希望。苍天不负有心人,“廊坊杨”终于以绝对优势取得了当地政府和农民的认可。甘肃省林业厅向全省发文把“廊坊杨”作为重点项目推广。2002年春,为了践行廊坊农科院对当地农民的服务承诺,他带领科技人员17天日夜兼程,行程3万余里回访“廊坊杨”。嗓子哑了,满嘴都是血泡,手疼得握不住剪刀。所到之处,农民无不感动,新疆哈密的—位种植户流着泪对他们说:“看到你们,就看到了荒漠变绿州的希望。”
  目前,农科院与西部八个省林业部门和企业签订了林业开发合作项目,共发展“廊坊杨”苗圃6200亩,年高生长量在3米以上。未来经济效益达到一千亿元以上。“廊坊杨”已被澳大利亚和罗马尼亚引进试种,现长势良好。让“廊坊杨”绿遍廊坊,绿遍河北,绿遍全国,走向世界,王恭祎的目标又一次实现了。
  
  农民富了我心里也跟着舒坦
  
  为了把“廊坊杨”的经济成果惠及更多的农户,同时还要保证每户的农业技术服务畅通,王恭祎把技术推广重点放在示范上,精心建立起农业科技服务中心,在全市开展了“十百千”工程。即联系10个典型乡镇,扶持100个科技村街,培训1000户农民科技骨干,使廊坊80%以上的农户与农林科学院有了直接或间接联系,上百项新技术、新品种得到就近推广,仅栽种“廊坊杨”的速生丰产林就接近20万公顷。
  林子种好了,经济效益增加了,但是新的问题出来了。针对造林初期推选的林农套种模式不再适用的问题,2002年,王恭祎超前开发利用林间树下闲置土地,开始了林下食用 菌高效节能栽培技术开发研究,并已经成熟到国际同类先进水平。运用此项技术的农民,每亩林地每年都能增收8000元左右。
  “一个人一生只能干一件事情,我这一生要干的事情就是倾心科研,让我的家乡父老早日走上充盈富裕的金光大道。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发展农村经济是关键,作为一名农业科研工作者,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有决心为家乡农民的致富不惜毕生精力,以一流的科研成果回报家乡父老。”王恭祎既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其他文献
根据科学发展观和“两型社会”建设要求,黄石市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城市发展从资源依赖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产业发展从优势向强势、从传统向高新转变,尽快把黄石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    推进资源型城市尤其是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黄石市为了在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中切实发挥骨干作用,积极采取有
期刊
1950年前后,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只有50美元,工业产值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超过了85%。用毛泽东的话来讲,“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工业化是任何一个谋求发展的国家都不能逾越的阶段,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起,中国正式开始了现代意义上的工业
期刊
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内一些企业已经或即将关停,失业返乡农民工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未返乡的农民工就业形势也不稳定。      巴中位于四川省东北部,与陕西汉中和四川广元、南充、达州接壤,辖巴州、南江、通江、平昌一区三县,188个乡镇,幅员1.23万平方公里。巴中是典型的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398.57万,其中农业人口328.92万人,农村富裕劳动力近100万人。
期刊
        
期刊
地处内蒙古西部的乌海市,不仅是一座新兴的工业城,更被誉为“中国书法城”。书法,成为了这座城市的标签和名片。75岁的乌海市民张世宏老人说:“书法城建设,成就了普通人的书法梦。”  在乌海市林荫街道海鑫社区的书法活动室,张世宏老人找到了退休后的精神寄托。与几十位书法爱好者一起练习书法,交流心得,这让张世宏的晚年生活充实惬意。而今,经过3年多的练习,他的书法技艺突飞猛进,写得一手好字,让他身心愉悦而且倍
期刊
白山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458.1公里。辖八道江区、江源区、临江市、长白朝鲜族自治县、抚松县、靖宇县共6个县(市)区,幅员面积17485平方公里,人口133万。  白山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和地区,是长白山区地形特征最明显、自然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在长白山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先后被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委确定为中国首家全幅员森林旅游区、中国绿色食
期刊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今年新中国迎来了60周年华诞。  60年弹指一挥间,华夏大地沧桑巨变,焕发勃勃生机,几代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复兴之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经过60年发展,中国落后的城市格局已
期刊
大连帝国屏蔽电泵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9月,是日本帝国电机制作所与原大连屏蔽电泵厂共同出资兴建的合资企业,2001年9月企业转制为日本独资企业,为国内最大的屏蔽电泵专业生产厂家。公司位于大连三涧堡工业科技园区,现有职工450人,占地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绿化面积1万6千平方米,被称为花园式工厂。  近年来,在同行业生产滑坡,市场销售疲软的情况下,公司的产品却畅销不衰,在全国同行业中成为
期刊
     
期刊
2009年6月28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和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联合主办、由国际风险管理师协会(PRMIA)中国认证中心承办的“2009’金融风险管理论坛”,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金融危机与金融风险管理”。参加本次论坛的金融界专家有:周道炯、吴小平、胡坚、罗平、王松奇、马庆泉、陈伟钢、丁志杰、罗忠敏、张文渊、党均章、李青云等,以及来自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