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小学开设活动课是实施国家课程体系、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步骤,为学生的素质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就活动课的性质、任务以及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谈几点浅见。
一、明确活动课的性质和任务,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前提和保证
就课程的任务而言,活动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学科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和培养认识能力,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将它们完全分开。但是,两者的主要任务是不同的,学科课为学生打基础,活动课使学生求发展。这样,两类课程就为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创造了一个和谐而广阔的天地。
就组织形式而言,活动课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自始至终都是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形态,它往往承担了学科课程不能完成的任务。它经常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因此,活动课程的基本途径和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就教师的作用而言,教师在活动课中所起的是指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换而言之,教师在活动课上的作用是指导,而学生的任务是操作,两者相辅相成。教师指导有方,是教学活动课成功的关键。当然,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指导方法是否恰到好处,则来自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来自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二、按照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组织教学,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关键
1.形式多样,突出活动性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有的活动课是学科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的活动课是数学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但都不属于学生的自主活动。虽然教师应该重视这些活动,但就其性质来说,教师不能用它们来替代活动课程,更不宜用系统性、逻辑性等学科课的要求来规范活动课。要突出活动课的自身特点,教师就要坚持采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如“开火车”“夺红旗”“寻口令”“抢卡片”等数学游戏、数学游戏乐园、智慧宫、小制作、讲数学家的故事等,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自觉投入其中,通过看、听、做、说、评等具体活动,勤于动脑、大胆设想,探讨知识、增长才干。教师决不能把活动课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场地,也不能只靠讲授、示范来替代学生的具体活动,而必须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活动课的课型也不能过于单一,除了实际操作课、欣赏课、综合课之外,教师还要尽力突出其活动性,多设计一些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具体的动态过程中锻炼思维、增长见识、发展特长。
2.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
采用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上数学活动课既能提高知识水平,又能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受到激励。如动手操作是一种动态过程,它顺应了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生活经验少,头脑中储存的表象材料还不丰富,处于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阶段,故事不但能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美好的向往,而且还能促进他们有意想象力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初步的创造能力。
3.精选内容,注意普及性
数学活动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在没有统一教材的条件下,教师所选内容既要与数学学科紧密联系,又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思考性;既要注意拓宽知识,扩大视野,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既要突出实践操作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又要有阶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使学生内在的素质外显化,从而使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新街中心小学)
一、明确活动课的性质和任务,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前提和保证
就课程的任务而言,活动课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学科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间接经验和培养认识能力,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不能将它们完全分开。但是,两者的主要任务是不同的,学科课为学生打基础,活动课使学生求发展。这样,两类课程就为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品德,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发展特长、增长才干,增强体质、强健体魄创造了一个和谐而广阔的天地。
就组织形式而言,活动课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自始至终都是活动的主体。“活动”是一个动态过程,也是教学过程中的一种形态,它往往承担了学科课程不能完成的任务。它经常通过动手操作(摆一摆、拼一拼、剪一剪、贴一贴、折一折、画一画、数一数、量一量、算一算)等方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因此,活动课程的基本途径和组织形式是课堂教学。
就教师的作用而言,教师在活动课中所起的是指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换而言之,教师在活动课上的作用是指导,而学生的任务是操作,两者相辅相成。教师指导有方,是教学活动课成功的关键。当然,教师的指导作用与指导方法是否恰到好处,则来自于教师素质的不断提高,来自于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
二、按照活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组织教学,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关键
1.形式多样,突出活动性
在数学学科教学中,有的活动课是学科课堂教学的一部分,有的活动课是数学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但都不属于学生的自主活动。虽然教师应该重视这些活动,但就其性质来说,教师不能用它们来替代活动课程,更不宜用系统性、逻辑性等学科课的要求来规范活动课。要突出活动课的自身特点,教师就要坚持采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如“开火车”“夺红旗”“寻口令”“抢卡片”等数学游戏、数学游戏乐园、智慧宫、小制作、讲数学家的故事等,诱发学生的内在动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使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自觉投入其中,通过看、听、做、说、评等具体活动,勤于动脑、大胆设想,探讨知识、增长才干。教师决不能把活动课作为数学课堂教学场地,也不能只靠讲授、示范来替代学生的具体活动,而必须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活动课的课型也不能过于单一,除了实际操作课、欣赏课、综合课之外,教师还要尽力突出其活动性,多设计一些活动内容,使学生在具体的动态过程中锻炼思维、增长见识、发展特长。
2.寓教于乐,增强趣味性
采用富有趣味性的知识和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课,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他们感到上数学活动课既能提高知识水平,又能获得心理上的愉悦,受到激励。如动手操作是一种动态过程,它顺应了小学生好奇、爱动的心理特点,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使他们在亲自感知事物的同时,愉快地获得知识和技能;故事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生活经验少,头脑中储存的表象材料还不丰富,处于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的发展阶段,故事不但能激发他们极大的学习兴趣,引起他们美好的向往,而且还能促进他们有意想象力的健康发展,培养他们初步的创造能力。
3.精选内容,注意普及性
数学活动课既然列入了课程计划,就应当使全体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因此,在没有统一教材的条件下,教师所选内容既要与数学学科紧密联系,又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趣味性和思考性;既要注意拓宽知识,扩大视野,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既要突出实践操作性,使全体学生都能动手做一做,又要有阶梯性,以利于因材施教,使学生内在的素质外显化,从而使教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高安市新街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