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eg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介绍了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基础现状,指出了金寨桑茧丝绸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地位突出、发展优势明显,并结合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分析了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桑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措施;问题;建议;安徽金寨
  中图分类号 F426.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6-0328-02
  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历史久远,解放前的笔架山蚕籽、吴家店绸帐就已驰名武汉等地。1973年产茧量296 t,居全省第1位,1976年产茧量达521 t,进入全国63个产茧量超过500 t的县列。1980年产茧量1 040 t,1990年产茧4 124 t。1995年创历史最高,产茧量达6 301 t,茧丝绸系列总产值达4.8亿元,茧丝绸工业总产值3.74亿元,丝绸系列入库税金1 752万元,全县人均蚕桑收入196元,茧丝绸系列产业共转移劳力10.5万人。由于产业发展的巨大效益显现,全国各地参观学习者络绎不绝,国家领导人宋平、乔石等均予以赞许,产业在县域经济位次一柱擎天。“八五”至“十五”期间,全县桑蚕茧生产量居全省之首,素有“丝绸之乡”之称。之后由于受世界市场的滑坡和宏观调控不完善的影响,金寨县也与其他蚕区一样,各项生产指标大幅下跌,近些年虽有一些发展,但始终不能很好地恢复和发展。
  1 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现状
  1.1 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基础现状
  全县现有桑园面积4 466.67 hm2,可采桑园面积0.2万hm2,桑园利用率48%;养蚕户1.5万户,其中全年养蚕10张以上的农户135户,专业合作社11家;2014年全县实养蚕种31 705张,产鲜茧1 490 t,平均张种产茧47 kg,蚕农实现收入5 800万元。蚕种生产上,全县现有蚕种场3家(其中1家为全省唯一一家桑蚕原种场),蚕种冷库1座,2014年生产蚕种6万张,冷藏蚕种7.5万张,生产原种3 000张。全县共有经营主体企业5家,蚕茧收烘站53个,自动缫丝机25组10 000绪,织机500台,普通织机300台,2014年产白厂丝450 t,织绸350万m,蚕丝被8万床,桑棉球75 t,服装6万套,茧丝绸工业产值7.5亿元,上缴税收720万元,解决城镇就业岗位5 000余个,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桑茧丝绸产业对于金寨县域经济来说依旧是一大支柱。“金寨丝绸”地理标志产品注册商标已上报国家工商总局受理[1-3]。
  1.2 金寨桑茧丝绸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地位突出
  通过对近几年产值的分析,2007年桑茧丝绸总产值3.85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9.6%,入库税金456.6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2.2%;2008年桑茧丝绸总产值3.69亿元,占当年全县总产值的7.6%,入库税金647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2.6%;2009年桑茧丝绸总产值4.3亿元,入库税金715万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7.8%。2010年桑茧丝绸总产值4.6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7.6%,入库税金710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收入的2.1%;2011年桑茧丝绸总产值7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6.8%,入库税金705万元;2012年桑茧丝绸总产值7.5亿元,占全县总产值的9.3%,入库税金720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收入5.8亿元的1.2%。2014年桑茧丝绸总产值8.08亿元,占全县总产值83亿元的9.7%,入库税金720万元,占当年全县财政收入6亿元的1.2%。茧丝绸总产值总规模仍居全省第1位。六安市桑茧丝绸产业资源主要分布在金寨、霍山、舒城以及金安、裕安两区。全市现有桑园面积1.07万hm2,金寨县占42 %。全市有自动缫丝机37组,主要分布在金寨和霍山2个县。全市2014年产业总产值11.1亿元,其中金寨县总产值8.08亿元,占全市总产值的73%[4-7]。
  1.3 金寨县桑茧丝绸产业发展优势明显
  金寨具有发展桑茧丝绸的特别优势。一是金寨承东启西,“东桑西移”工程的实施,与东部的江苏、浙江已经形成茧丝绸大区域的交流与合作,并凭借区位、蚕茧资源以及人力资本等优势,成为承接丝绸加工业的首选地区之一。二是气候条件适宜,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夏季无酷热,雨量充足,有利于桑树生长和蚕体发育。三是有大量的可耕地,旱田、坡地、家前屋后均可栽桑。有充足的竹木资源可制备蚕室蚕具,洁净的空气和优良的水质更为缫制高品位生丝提供了有利条件。四是由于长时间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物质和人力基础。1 333.33 hm2的抛荒桑园一经改造就可立即产生效益,后续加工具备充足的厂房与设备。广大蚕农可以独立完成栽桑养蚕各环节的工作,农村技术推广体系健全,丝绸加工管理人才齐备,稍加投入和撬动就容易促进产业恢复发展。在政策层面上,“6·19”工程的实施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特色农产品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支持以及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规划(2011—2020年)将金寨作为重点予以扶持。栽桑养蚕属“短平快”项目,当年栽桑可当年养蚕,当年见效益,3年即可实现丰产,是传统的扶贫支持产业。产业加工链条长,增值空间大,贸工农、财政各环节都能获得较好的收益。
  2 采取的措施
  2.1 抓基地建设
  全县近年蚕桑发展主体主要分布在12个重点乡镇,新栽桑全部是新品种育711和农桑14号等新品种。
  2.2 抓蚕桑专业合作社建设
  一改金寨县过去依靠企业办合作社为农技干部、能人大户领办合作社的局面。新发展5个合作社,共有11家蚕桑专业合作社。
  2.3 抓示范乡镇、示范园和示范大户建设
  将槐树湾乡作为蚕桑生产示范乡镇,推广新桑、蚕品种,方格蔟茧已全部可缫制5A级以上生丝。建设和完善南溪麻河示范園区17.33 hm2,园区内桑年养蚕均达60张/hm2以上,平均效益7.5万元/hm2以上,成为全县养蚕的典型示范。同时,在南湾新建6.67 hm2新品种农桑14号示范园区,扩大辐射面;南溪镇余山村闵运义流转水田6.67 hm2,新栽桑3.33 hm2,其中果桑0.33 hm2,准备再栽桑3.33 hm2,自筹资金10万元,建设一栋400 m2的钢架大棚,组织劳力生产竹签蚕蔟400余条,养蚕16张,产鲜茧726 kg,收入3万元,实现了当年栽桑,当年见效益。2014年培育养蚕10张以上的农户20户,全县共培育养蚕10张以上的大户135户。   2.4 抓蚕桑副产品综合利用
  在燕子河镇等地新辟龙曲桑示范基地逾66.67 hm2,加工生产工艺品出口欧美市场;协助三利集团实施了鲜茧冷藏缫丝技术,蚕蛹冷冻出售,增加环节收益;宏槐蚕桑专业合作社桑叶茶投产生产;宏宝集团的蛹虫草试制成功;在长岭乡利用山场和桑园,发展生态养鸡,增加桑園综合效益。与县科技局食用菌办共同开发利用桑黄菌已获成功,已开始利用大棚批量生产。全年实现桑园养鸡3万只,桑枝工艺品生产20万件,桑枝生产桑黄菌获得成功并批量生产,桑叶茶生产逾2 t,蚕沙枕3 000余个,生产蚕蛹虫草及胶囊300 kg,鲜蛹罐装食品实现批量生产,废丝渣提取蚕丝绵获得成功。蚕桑资源综合利用有大幅度增加,综合利用产值达2 000余万元。
  2.5 抓新品种引进
  近年来全县引进和推广了多个新桑、新蚕品种,优良蚕品种覆盖率不断提高,领先于其他桑姜丝绸生产县区。
  2.6 抓科技培训
  每年全县组织蚕桑技术培训均在100余场次。其中,槐树湾2014年春、秋2季就举办蚕桑培训40余场次。
  2.7 抓项目对接
  2014年争取国家茧丝结构调整资金项目扶持宏宝集团基地建设20万元、三利集团剑杆织机改造70万元、金燕公司污水处理项目30万元、合作社项目10万元,省农委支持农业产业化项目50万元,另向农业部申报蚕种场改造项目362.7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10万元)获得支持。
  3 存在的问题
  一是原料茧缺口大。全县25组自动缫丝机满负荷生产年需鲜茧5 000 t,本县只能供应1 500 t。二是投入欠账多。缺少丰产优质桑园,重点乡重点村重点户不突出,机械化程度低,省力化养蚕模式尚未形成,蚕桑生产组织化、规模化、高效化、专业化程度低,全县1.5万户蚕农,年养蚕10张以上的135户,不能形成集约化经营。三是机制不活,蚕农与鲜茧收购、加工企业之间未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四是科技含量不高。茧质不优,单位桑园产出效益低,生丝品位不高,名牌产品少。丝绸企业技术装备总体水平低,丝绸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企业研发能力不强,后续加工增值效益不佳,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五是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导致养蚕人口剧减,养蚕量大幅下降。
  4 建议
  4.1 加大投入
  树立以蚕桑养蚕桑的理念,从每年茧丝绸产业税收中分配100万~300万元的资金投入到蚕桑生产中。加强优质原料茧基地建设,大力发展新品种优质高产高效桑园,同时引导蚕桑生产由分散向集中转变,培育示范点和样板户。
  4.2 加快关键技术的集成示范与推广
  在全县重点蚕区建立科学的栽桑养蚕示范体系,大力推广省力化养蚕技术,加大培训力度,扶持养蚕大户能人,形成规模经营,促进栽桑养蚕效益的提升。
  4.3 创建茧丝绸地方品牌
  将现有分散经营主体整合为1家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提升产品档次,同时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创建茧丝绸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推进茧丝绸产品电子商务进程,实现网上交易,促进规模工业企业3年“倍增计划”的实现。
  4.4 展蚕桑专业合作社
  积极发展蚕桑专业合作社,并组建蚕桑专业合作联社,2014年新发展5个以上蚕桑专业合作社,大力培育能人大户和家庭农场,每年实现增加养蚕2 000~5 000张,力争3年后达到2007年养蚕水平。
  4.5 加快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推动蚕桑产业发展
  重点是蛹虫草的开发、蛹油的提取与加工、桑黄菌的开发。扩大龙曲桑制作干枝工艺品的生产规模,推进蚕桑资源的综合利用。
  4.6 充分利用政策优势
  结合“6·19”工程的实施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建设皖南山区和皖西山区特色农产品基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战略支持以及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产业扶贫规划(2011—2020 年)将金寨县作为重点予以扶持的机遇,抓紧争取国家、省、市县的项目向蚕桑产业倾斜,借助外力实现产业升级。
  4.7 探索实施蚕桑观光旅游,带动蚕桑产业发展
  借助红色旅游的升温,可在花石乡、古碑、天堂寨、燕子河等交通便利、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大力发展蚕桑观光旅游,建设温室大棚,实现四季养蚕,游客从采叶、养蚕及手工取丝等各个环节体验蚕桑文化,同时生产和出售蚕丝传统产品和现代产品,带动蚕桑经济效益的提升。
  5 参考文献
  [1] 魏波.抓住机遇 调整结构 富民强业:广东、广西两省茧丝绸业发展调研报告[J].丝绸,2005(8):7-8.
  [2] 沈以红,黄先智.世界性金融危机对中国丝绸产业的影响及对策[J].蚕学通讯,2008(4):51-55.
  [3] 江宏飞,周伟.“微笑曲线”视角下丝绸产业升级的对策研究[J].四川蚕业,2007(2):12-14.
  [4] 章家清,戚琳.我国丝绸产业原材料国际竞争力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24):416-418.
  [5] 范作冰,于威,顾国达.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丝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蚕业科学,2010(3):195-201.
  [6] 于敏捷.基于产业集群的浙江湖州丝绸产业发展模式与途径分析[J].山东纺织经济,2008(1):38-42.
  [7] 江宏飞,周伟.“动态比较优势”理论视角下纺织工业升级的路径选择[J].中国纤检,2008(3):33-36.
其他文献
采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光谱吸收检测技术(TDLAS)研制的气体探测装置,正在煤矿灾害气体检测领域进行大面积的推广。激光气体传感器的调校周期长,不受水蒸气、粉尘及其他干扰气体影响、测量误差低等特点均是其它种类的传感器所不可比拟的。对基于TDLAS技术的激光气体传感器设计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可调谐激光光谱吸收技术在煤矿灾害气体检测过程中的优势。
基于焦作九里山矿底板强含水层潜在的矿井突水风险,运用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探明底板含水层具体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底板改造技术对矿井强含水层截流区域水害进行治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一席之地,进而突破发展,必须要适应时代与市场的要求,建立起良好的经营与运行状
阐述了张掖市国有农二场成立的背景及现状,分析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期为促进国有农二场的发展提供参考。
迅猛增长的企业级计算和互联网应用,创造了对拥有更大容量更高速的存储能力的服务器、高性能工作站和存储子系统的持续增长的需求。面对这一高速而持续增长的市场,众存储设备
图书馆工作中除了大量的文献整序外,就是如何根据读者的需求组织读者利用图书馆。发证工作即是读者工作中的第一重要环节。本文试图通过天津图书馆发放读者证的发展演变过程,折
生本课堂简而言之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具体来说就是以学生学习认知为本,以学生的生命发展为本,前者为基础,后者为目的。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搞清“师本”和“生本”这两个概
摘要 依托高校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是我国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农业院校进行科技推广工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农业院校科技推广工作的建议,包括强化农业院校的主导作用、完善农业院校科技推广的激励机制、创新政府推动下的科技推广渠道和模式。  关键词 科技推广;农业院校;意义;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3-0313-01
基于厚硬覆岩采动破断会引起离层水涌突这一特征,通过分析某煤矿首采区覆岩空间赋存、岩体结构、力学性质等地质工程条件,采用力学计算、数值模拟等方法,对采区首采面及后续工作
随着新的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及其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人类不断开创了一个又一个崭新的世纪。教育领域中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学、运程教学、虚拟教学……一个又一个的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