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以师生相互探索的学习为主,重过程,轻结果,它的关键在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活得科学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问题学习;教学设计;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问题或实际事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究性和实践性是问题学习的主要特征,他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高中生物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说问题学习正好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
一、“问题学习”教学设计的原理|
人的发展在问题解决中存真,因此在教学中人的发展设计归结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设计,即教学以问题而存在,问题以教学而有效解决。问题是教师教学的心脏,教学过程实际是问题解决的认识过程。教学设计则指向于问题解决的模式设计。前者是教学中的“诊断”,后者是教学中的“开处方”[3]。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想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能自主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教学应该考虑学生如何思考,当学生解决了一个代表实体的问题时,他们从事的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当然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则是多样的。再获得问题有效解决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多种能力。因此,问题学习是一种知识技能含量大的学习,也是一种思维积极参与的发现式学习。它是一种目的明确,主题突出,信息量大的师生对话式教学模式。“问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它不同于“有意义学习”,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二、“问题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具有浓厚的兴趣应是热爱的前提,所以唤起学生的兴趣,诱发智力的积极性应是生物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节环节。主义心理学表明,凡包含了新的要素的学习对象,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产生了应当解决新问题,联想到这些新问题与旧知识的联系,并意识到凭借旧有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些新问题时,学生就会认识到新课程对自己有意义,学习兴趣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就会被唤起,学生旧有知识经验介入教学中将会活化教材中的抽象知识,使知识变得与生活密切相关,此时,学生对知识已达到了渴望的程度,对学习已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以上的一切都依赖于问题的提出,我们再此仅列举出五种问题方法:(1)列举有待解释的生命现象或事实吧学生引入教材。例如:秋天为什么树叶会变黄?辣椒为什么吃起来辣?(2)扩展旧有知识,引出递进性新问题促进学生掌握教材。例如:人所摄入的食物为什么要消化,是否苏所有的营养物都要进行消化而引出物质代谢。(3)提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走出教材。例如:农作物产量与自身遗传有关,同时也与自身代谢有关怎样才能通过人工方法提高大棚菜的产量呢?(4)鼓励学生运用相关科学知识进行猜想,解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例如:人被砍掉头后,还能不能思考?(5)鼓励学生质疑或引入社会问题满足主体参与的欲望,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无性生殖后,分析克隆属生殖方式?[2]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强化注意
研究的问题,用何种方法去探究,去揭示,正是训练学生进行遐想、设计,进行创造思维的一个契机,学生思维的火花是极其活跃的,智慧也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将这些聪明才智开发出来进行塑造、培养,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使学生能自主的、勇敢地走上寻求问题的道路,如果那样的话,学生不是学会了知识,而是会学知识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应根据学士世纪讨论的情况加以引导。
3、展示成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路,总结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此时教师应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并且在最后强调所得出的结论,最好分析另一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所学知识加以以巩固。
三、在“问题学习”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学习”要充分利用教材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经历问题的研究解决,从而体验到知识体系的发现与扩展。“问题学习”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统一到正确答案上来,应详细分析正误的原因,在解决问题中允许答案的多样性,以此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怀疑,敢于相信自己,不迷信权威的态度。“问题学习”中如果只是带领学生尽快达到前人研究的某一点是很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有意识的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四、“问题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学会运用收集材料、信息,提出假象或进行推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二至三年的问题学习模式的影响,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胡继飞,郑晓惠.生物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6.
[2]田星星,黄建书.问题唤起学生思维[J].生物学通报,1999,34(4):32.
[3]康贤钊,指导学法,优化教法,教育评论[J],2003(6):103.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问题学习;教学设计;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选择一定的问题或实际事例,以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主动探究的一种教学方法,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问题学生是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分支,探究性和实践性是问题学习的主要特征,他强调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高中生物教学注重发展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应该说问题学习正好体现了这一教学思想。
一、“问题学习”教学设计的原理|
人的发展在问题解决中存真,因此在教学中人的发展设计归结于问题解决学习的教学设计,即教学以问题而存在,问题以教学而有效解决。问题是教师教学的心脏,教学过程实际是问题解决的认识过程。教学设计则指向于问题解决的模式设计。前者是教学中的“诊断”,后者是教学中的“开处方”[3]。现代心理学认为,一切思想都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思维,就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并能自主的解决问题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教学应该考虑学生如何思考,当学生解决了一个代表实体的问题时,他们从事的就是一种思维活动,当然问题是多种多样的,对于问题解决的方法则是多样的。再获得问题有效解决的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多种能力。因此,问题学习是一种知识技能含量大的学习,也是一种思维积极参与的发现式学习。它是一种目的明确,主题突出,信息量大的师生对话式教学模式。“问题学习”的教学设计,它不同于“有意义学习”,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二、“问题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
1、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最好的老师莫过于热爱。具有浓厚的兴趣应是热爱的前提,所以唤起学生的兴趣,诱发智力的积极性应是生物教学的第一个环节,也是关节环节。主义心理学表明,凡包含了新的要素的学习对象,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当学生产生了应当解决新问题,联想到这些新问题与旧知识的联系,并意识到凭借旧有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解决这些新问题时,学生就会认识到新课程对自己有意义,学习兴趣和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就会被唤起,学生旧有知识经验介入教学中将会活化教材中的抽象知识,使知识变得与生活密切相关,此时,学生对知识已达到了渴望的程度,对学习已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以上的一切都依赖于问题的提出,我们再此仅列举出五种问题方法:(1)列举有待解释的生命现象或事实吧学生引入教材。例如:秋天为什么树叶会变黄?辣椒为什么吃起来辣?(2)扩展旧有知识,引出递进性新问题促进学生掌握教材。例如:人所摄入的食物为什么要消化,是否苏所有的营养物都要进行消化而引出物质代谢。(3)提出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相关问题,引导学生走出教材。例如:农作物产量与自身遗传有关,同时也与自身代谢有关怎样才能通过人工方法提高大棚菜的产量呢?(4)鼓励学生运用相关科学知识进行猜想,解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例如:人被砍掉头后,还能不能思考?(5)鼓励学生质疑或引入社会问题满足主体参与的欲望,提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了无性生殖后,分析克隆属生殖方式?[2]
2、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强化注意
研究的问题,用何种方法去探究,去揭示,正是训练学生进行遐想、设计,进行创造思维的一个契机,学生思维的火花是极其活跃的,智慧也是极其丰富的,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将这些聪明才智开发出来进行塑造、培养,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使学生能自主的、勇敢地走上寻求问题的道路,如果那样的话,学生不是学会了知识,而是会学知识了。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应根据学士世纪讨论的情况加以引导。
3、展示成果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思路,总结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此时教师应做到“胸中有书,心中有生”并且在最后强调所得出的结论,最好分析另一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所学知识加以以巩固。
三、在“问题学习”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问题学习”要充分利用教材展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让学生经历问题的研究解决,从而体验到知识体系的发现与扩展。“问题学习”中应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统一到正确答案上来,应详细分析正误的原因,在解决问题中允许答案的多样性,以此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怀疑,敢于相信自己,不迷信权威的态度。“问题学习”中如果只是带领学生尽快达到前人研究的某一点是很不够的,还必须通过教学过程有意识的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四、“问题学习”应达到的目标
通过研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具有问题意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已有知识、经验、研究解决问题;学会运用收集材料、信息,提出假象或进行推理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经过二至三年的问题学习模式的影响,学生具有很强的问题意识,合作意识以及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发展的责任感。
参考文献
[1]胡继飞,郑晓惠.生物教育心理学[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156.
[2]田星星,黄建书.问题唤起学生思维[J].生物学通报,1999,34(4):32.
[3]康贤钊,指导学法,优化教法,教育评论[J],2003(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