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a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色彩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每一种色彩都代表了不同的视觉感受,对众多色彩进行融合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变化。色彩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变化和观察方法。当前,美术教育中色彩教育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就目前学校美术色彩教学中存在的問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中学美术;教育教学;色彩教学;策略
  色彩教学,与素描、国画、速写一起构成了现代美术教学体系。众所周知,美术作品中的色彩应用,可以给观赏者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是美术创作重要的表现要素之一,作为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色彩教学担负着开发学生创造力和美术意识的重任。然而,一部分中学在开展相关教学时,并没有充分认识到色彩教学的重要性,使得色彩教学的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进而影响了学生整体水平的提升。因此,在中学美术教育中加强色彩教学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 色彩教学发展存在的不足
  当前,在美术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过于模式化,导致原本生动活泼的色彩教学变得单调枯燥。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惰性,缺乏创新能力,其作品习惯性地采用条件色写生理论。该写生理论过于单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抑制了学生对色彩的挖掘和发挥。部分学生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师所布置的任务而进行创作,缺乏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不佳。综观当前我国的中学美术教育,色彩教学存在知识结构肤浅、缺乏创新、形式单一的现象,部分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程式化,只注重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忽视了正确引导学生运用色彩。一些教师很少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制订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在这种教育模式面前,学生往往只能被动地描摹物象,导致其在面对艺术作品时缺乏创造力和灵性,艺术素养和色彩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色彩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能使学生更容易融入教学氛围,还解决了色彩教学中的局限性。虽然很多学校引进了先进的多媒体,但是部分教师受以往教学思想的禁锢,综合素质没有得到有效提升,依然套用僵化的教学模式,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导致课堂教学较为乏味,缺乏新鲜感,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所以,美术色彩教学的方式方法需要改进和提高。
  二、 美术教学中色彩教学改革的措施
  (一) 保留传统色彩训练优点,引入发散新理念
  虽然传统色彩教学模式中存在单一、刻板的问题,但由于相关教学开展的色彩写生形式对于培养学生对物体间静态的光影和色彩变化的细致观察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绘画时的写实能力,因此在面对传统教学的问题时,也要看到其中关于色彩训练方面的优点,保留传统教学的优势,引入新的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首先是加强理论教学,虽然理论知识都比较枯燥,但是只有对这一部分知识进行了深入学习,才能构建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将理论知识与绘画实践结合在一起,积极探寻色彩在绘画中的应用。为保证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能调动学习兴趣,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对色彩的认知,并提升其美术综合素质。其次,色彩训练是提升学生色彩应用能力的关键,因此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色彩训练基础教学,从室内训练开始,再到室外写生,将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不断增大,夯实基础。室内色彩训练着重于单色画、大色块和色彩冷暖等的应用练习,室外写生的训练则更丰富一些,可以通过对周围环境的动态情况,让学生对写生对象进行更全面的认识和分析,使学生捕捉微妙色彩变化的能力得到增强。第三,在色彩训练中,模仿大师画作是常见的学习项目,目的是加强色彩重构训练。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大师作品的鉴赏提高学生对色彩的感觉,临摹大师作品还能使学生快速掌握构图技法和色彩运用方法,对提高色彩训练质量和满足色彩训练需要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模仿和学习,使学生在不同的表现形式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风格,并自觉进行主动学习,使自身体验和寻求主观色彩的灵感得到升华,提高对色彩的认识能力、表现能力和鉴赏能力,为色彩的运用与创造打下深厚的基础。
  (二) 升华学生色彩运用能力
  色彩的模仿是学生进行色彩运用的基础,当模仿阶段的训练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使学生从中提炼出对色彩应用的意识,学生可以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大胆运用色彩,加强对色彩的自我感悟和创造,学习利用色彩传递情感信息、表现美术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发挥引导作用,通过考察学生的绘画能力,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发掘其创作特点,为学生制定色彩教学的明确方向,增强学生对色彩创造的主动性和对比调和的主观意识,从而实现学生在美术创作中对画面整体的把握能力,把学生从一个学习者变为一个创作者。
  (三) 培养学生的个性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反映在对色彩理解和应用上,就会形成每个人不同的个性风格。许多中外艺术家的经历已证明了真正的艺术创造归结于个性。艺术具有一定的共性,但同时也讲求个性化,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色彩教学时,教师需要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色彩个性化的主观创作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差异性,因此统一的色彩训练方案是难以实现对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求的,必须针对不同学生的差异开展个性化教学,并强调学生创造力和个性风格的培训,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个性特点与学习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风格,从而使高校色彩教学的实效性得到体现,进而促进高校美术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
  三、 结语
  美术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学科,更是学生情感内涵的体现。色彩教学在中学美术教育过程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秉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处理好色彩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教学质量,让美术教育更加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志远.探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改革[J].教育现代化,2017(37):69-70.
  [2]崔昕.高校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改革[J].艺术评鉴,2017(6):82-83.
  [3]陈祥.谈高职美术教育中的色彩教学[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2(10).
  [4]王洪宇.浅谈高职美术色彩教学[J].考试与评价,2012(12).
  作者简介:
  陆勇寒,河北省石家庄市,河北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基础教育当中的关键学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是衡量整个小学教学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然而,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在新时期该以怎样的具体形式来呈现,即我们的教学方式应该如何,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小学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对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方式应紧紧
重点论述了影响玉米生产经济效益的因素及提高玉米生产经济效益的途径。
1、承包经营的面进一步扩大。1988年,全省1593户预算内工业企业中,已有1453户实行了承包经营,占企业总数的91.2%。其中已实行承包的大中型企业134户,占大中型企业总数150户的
针对厚断面、大截面耐磨件研究了一种新型低合金耐磨钢,对其化学成分、组织性能和热处理工艺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这种新型低合金耐磨钢有足够的淬透性,热处理后的组织为马氏
研究了ZG40CrSi2Mn3MoReTi铸钢不同热处理后的组织和性能,比较了不同介质中ZG40CrSi2Mn3MoReTi铸钢和高铬铸铁的耐磨性.结果表明,ZG40CrSi2Mn3MoReTi铸钢的组织由贝氏体铁素
介绍高强度超轻型镁锂合金的研究现状.详细地叙述Mg-Li二元合金、多元合金Mg-Li-Al和Mg-Li-Si合金的研制进展、以及采用的生产技术提高其合金性能,使其在航空航天、兵器装备
摘要:在高中语文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课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自身文学素养,尤其是高中文生拥有优秀的文学素养对以后的人生发展有着很大的益处。笔者是一名高中文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在语文学科学习过程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学会站在作者的角度去阅读课文,升华自身情感,培养自身优秀的文学素养。  关键词:高中文科生;文学素养;方法  很多高中文科生因为高考存在很大的学习压力,在学习过程中忽
当今社会,读古诗和创作诗词似乎成了一种时尚,诗词创作人群正在不断扩大,中华诗词正走出低谷,从复苏走向复兴。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精髓,紧扣新时代主题,深入新时代现实生活,在思想
摘要:近年来,随着渗透数学思想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使得渗透数学思想教学方法备受关注。通过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越来越多的学生发现了数学独有的魅力,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数学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因此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初始阶段,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阶段,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接触数学初期对其建立一个良好的印象,本文将在全文中对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摘要: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比如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更为合理、适当放低了数学教学难度以及更加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等等。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我在教学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新教材的魅力。接下来,本人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数学新教材的教学方法做些总结,以期与各位教学同仁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教材;教学方法;生活;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