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应对“民告官”案件的科学之策

来源 :领导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wan19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些年来,行政诉讼案件呈逐渐上升之势。领导干部如何对待“民告官”,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面对行政诉讼案件,各级行政机关领导干部的态度与行动直接影响“民告官”的进展与结果。因此,领导干部在行政诉讼中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起诉,以积极的行动出庭应诉,以法治的理念指导诉讼,从而保证在法治的轨道上科学应对“民告官”。
  
  一、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起诉
  
  我国曾经历过数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官本位”思想的遗毒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官”与“民”之间关系的和谐互动,也致使一些领导干部头脑中依旧存在“官贵民贱”的“官老爷”意识。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当面对广大民众的起诉时,部分领导干部就会难以接受做被告、败诉、被审查等事实。因此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领导干部消极回避行政诉讼,甚至极力阻碍、干预行政诉讼的现象,也由此导致行政诉讼“告状难”现象。行政诉讼并不是老百姓对行政机关的无理取闹,也不是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的随意干预。就本质而言,行政诉讼是指老百姓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行为不满,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人民法院依法定程序审查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并作出裁判的一种活动,是我国司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民众寻求法律救济的有效路径。各级行政机关的领导干部不要回避行政诉讼,更不要惧怕行政诉讼,而是要勇敢地面对。
  第一,乐于接受监督。“民告官”对政府而言,其实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手段,它把民众和法院融合到一起对政府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促使政府高效、合法、认真、合理地行政,最大限度地避免违法或者不合理的行政行为出现。广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心境来对待“民告官”,积极地接受各方监督,认真参与到“民告官”案件中,把争议摆在明处,把道理讲在庭上,并且通过庭审,及时地吸取经验教训。
  第二,及时纠正错误。面对行政起诉,领导干部要认真分析案件,如果认为所在行政机关所做的行政行为并未违法或者民众的起诉不合理,则需要积极准备诉讼事宜,及时参加行政诉讼的审理;如果在接到法院的起诉状副本后发现自己所做的行政行为违法了,领导干部最好还是及时地自我纠错,这样既可以使“民告官”案件及时得到解决,从而节约司法成本,又可以基于自己的内心反省主动纠正错误,从而树立政府的良好形象。总之,领导干部要积极推动案件的处理,争取达成双赢的结果。
  第三,敢于承担责任。在行使行政权力的过程中,出现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是一种正常现象,最关键的要素是政府因违法而被起诉后以何种态度应对。我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造成损害的,有权请求赔偿。”法治政府从某个层面而言也是责任政府,领导干部作为行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对于老百姓的行政诉讼要认真应对,对于违法行政行为给民众造成的损害要给予赔偿。
  
  二、以积极的行动出庭应诉
  
  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行政诉讼过程中常常出现一种怪现象:“民告官”却不见官。据最高人民法院统计,全国各级法院审理的行政诉讼案件中,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比例不到1‰,且各地不平衡。各地相继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进行规范,要求领导干部尤其是各个行政机关的行政首长出庭应诉。这对于促进纠纷的迅速解决,塑造良好的行政机关形象,提高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现实中,对于领导干部出庭应诉,笔者还要提示如下几点:
  第一,领导干部出庭应诉并非“逢案必出”。领导干部在积极出庭应诉的前提下,也并非要“逢案必出”,否则,势必会影响所在单位其他行政事务的及时处理,这与效率行政的法治理念相悖,也不符合客观现实。因此,对已经出台了相应的政策进行规范的地区,要按照各地的政策进行,而未出台政策的地区,则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对于领导干部出庭应诉的案件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如本机关的年度第一起行政诉讼案件;在本辖区社会影响重大、案情复杂或者群体性行政诉讼案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或者新闻媒体关注、旁听的行政诉讼案件;标的额特别巨大的行政赔偿案件;人民法院或者本级人民政府建议由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行政诉讼案件,等等。
  第二,领导干部出庭应诉并非“单枪匹马”。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一样,是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司法行为,领导干部并非都是法律专家,在强调司法专业性与诉讼技巧性的行政诉讼中,领导干部需要辅之以专业的法律人员,如,行政机关中法制机构的工作人员、专业的执业律师、从事行政执法的公务人员等,以做到优势互补,从而保障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有效地进行诉讼行为,提高庭审效率。
  第三,领导干部出庭应诉并非“出庭作秀”。广大领导干部尤其是行政首长积极出庭应诉要注重实效性,不能将出庭应诉视为累赘,消极应付了事。应当在出庭之前充分准备,庭审之中积极参与,全面发挥出领导干部在“民告官”中所应当发挥的作用,推动庭审的进程和争议的及时解决。如果领导干部庭审前熟悉争议涉及的事实、证据、法律法规等,庭审中按法律程序应诉答辩、接受质疑、作出陈述等,在参与其中时充分发挥作用,一方面无疑会使原告看到领导干部及其所代表的行政机关的真诚和决心,有利于化解行政争议,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另一方面领导干部通过庭审,会增加对违法和不当行政行为的直观了解与深入认识,从而吸取教训,进行针对性的事后整改,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以法治的理念指导诉讼
  
  领导干部在面对行政诉讼时,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开展诉讼行为,以法治的理念指导整个诉讼过程,不能以个人好恶来取舍诉讼中的行为、对策与方法。结合行政诉讼的实际,笔者提出如下两点,以供广大领导干部参考。
  第一,尊重司法权威。法治的权威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司法的权威,重视司法权威,在“民告官”案件中尤为重要,因为行政诉讼涉及行政权力的行使问题。其一,广大领导干部要维护司法的独立性,不要随意干预司法,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对法院要给予必要尊重,在我国“强行政、弱司法”的法治现实面前,这一点显得格外重要。其二,广大领导干部要认真履行判决,不要敷衍塞责。履行法院判决是对法院权威的尊重,也是及时解决行政争议的有效方式,领导干部作为行政机关的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及时履行判决的责任。我国《行政诉讼法》规定,如果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法院可以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可以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因而,广大领导干部对于判决的履行要格外重视。
  第二,树立平等意识。“民告官”发生后,官民关系便发生了变化,由行政管理中不平等的法律关系转变为行政诉讼中平等的法律关系,即原告与被告的诉讼关系。此时的原告与被告是在法院的居中主持下,参与到法院审理活动中,有着平等诉讼权利与义务的主体。官民平等应该是一种权利的平等规定和权利的平等对待,作为行政诉讼法律关系主体的原告与被告,其法律地位在行政诉讼法中都给予了明确的规定,诉讼地位是平等的。这种平等的法律地位必然要求法律给予平等的对待,因此,此时的“官”与“民”不存在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都是平等的诉讼主体。这里要认清的一点就是,“民告官”亦即行政诉讼中的被告是行政机关而非领导干部。
  作者单位:临沂大学法学院(责编/朱艳秋)
其他文献
欧洲社会病了!7·22惨案让民主文明和多元文化的典范挪威蒙羞,8月份的英国骚乱则让这个绅士的老牌强国颜面扫地,回顾巴黎2005年、2007年骚乱和2008年的雅典骚乱,以及近年来欧洲动辄数十万人参与的大罢工,我们只能说,欧洲的经济社会制度真的出了问题。  “富贵病”  豪华的福利制度正在变成包袱  福利制度被看做欧洲皇冠上的明珠,也是欧洲人引以为豪的社会模式的主要特征。然而今天,面对金融和主权债务
大围河回族满族乡是文安县唯一的少数民族乡,乡政府驻地大围河村,位于文安县城西北偏北9.5公里处.辖区总面积35.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2011年年末总人口20,293人,含回族、满族、汉
经过数年的辛苦,继奥运会后的又一大全球盛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隆重开幕了。从1851年伦敦第一届世博会算起,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个春秋。在这150多年里,世博会在不断地变化
改革是体制演进的方式,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哪里有改革,哪里就会呈现勃勃生机。今年以来,中央进一步强调了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进一步阐述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了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工作,为河北广电系统的全面改革送来了东风。近年来,按照中央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委宣传部的直接组织下,河北广电系统以广电网络整合、制播分离等为突破口,积极稳妥地
在全球金融危机与经济衰退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如何跨越金融危机这个坎,关键是缓解或最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历史性难题,构建有针对性的融资体制。    一、宏观风险加剧形势下银行更加“惜贷”    鉴于在经济增长与就业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小企业的发展瓶颈与融资难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过去5年左右的经济景气阶段,我国中小企业整体上得到了快速发展壮大,但其融资环境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在重新陷入衰退之时
河北钢铁集团由唐钢集团、邯钢集团联合组建而成,是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特大型钢铁集团,总资产2638亿元,年产铜4024万吨,居世界500强第314位、中国企业500强第26位、中国制造业5
换只手表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的第一位总统。他有一个年轻的秘书,一天早晨,这位秘书来迟了,他发现华盛顿正在等候着,感到很内疚,便说他的表出了毛病。华盛顿平静地回答:“恐怕你得换一只表,否则我就要换一位秘书了。”    谦虚    托马斯·杰斐逊是美国第三任总统。1785年他曾担任驻法大使。一天,他去法国外长的公寓拜访。  “您代替了富兰克林先生?”外长问。  “是接替他,没有人能够代替得了他。
国人对于“名人故里”的称号一直颇为热衷。前些年有过老子、诸葛亮、李白、曹雪芹故里之争,颇为热闹;最近,“名人故里”之争硝烟再起,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石家庄正定与邢台临城为
为了克服中国食品安全多部门分段监管难以协调的问题,于2009年6月1日实施的《食品安全法》,提出了“国务院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目前这一委员会的组建已即将完成。国家食品安全
2009年12月7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一个重要亮点,是“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在城镇就业和落户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放宽中小城市和城镇户籍限制”。中央的号召,只有化解为地方各级政府的政策性举措,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的就业、落户与市民化待遇,才可能真正得到落实。落实的前提,是要正确理解中央的相关决定。    一、“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中的“条件”解读    如何理解中央经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