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评价是初中历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起着调控教学活动的作用。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对学生历史学习的评价往往通过平时的作业成绩、课堂提问成绩和考试成绩来进行综合评定。
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指出: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根据“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历史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习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还要注意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近两年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在初中年级尝试进行了学生历史学习评价改革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讨论法 讨论法是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历史教学评价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更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相结合,每个小组6~8人,并选出组长、记录员、记时员、噪音控制员等。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就讨论主题都要发言,由记录员做记录。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这两课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1)评价目标。观察学生在“秦始皇的功过”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评价过程。确定讨论课题: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设计评价标准:探究问题(5分),资料收集(2分),史论结合(1分),语言表达(1分),合作协调(1分)。
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评价总结。根据评价标准,在组长的主持下小组进行讨论,并对每一位成员的表现做出评价。
(4)反馈。学生普遍欢迎这种评价方式,为了准备这次课堂讨论,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去图书馆及上网广泛地收集材料。在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残酷的暴君”。每位同学都力争使自己的发言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在讨论中,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初步学习了如何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该活动,教师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等。
2. 活动法 活动法是指利用活动评价活动的方法,一般采用经过认真研究的活动评价标准进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做作业、进行演讲、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图表、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等。在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历史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例如:在学习了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后,我们开展了:“自编、自画、自演东周历史小故事”的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1)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春秋战国基本史实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以及用多种方法收集历史信息和用多种方式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2)评价准备。
①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收集和整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小故事,然后列出目录。
②根据兴趣和个人特点,学生分为写作组、绘画组、表演组,分别进行创作,每组选出组长。
③每一组民主选出代表本组最高水平的作品(自撰小故事、绘画作品、剧本等),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④选出1名主持人及4名评委。评委要求知识面广,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评分公正。
(3)评价过程。
①上课前布置教室,在黑板上写上活动主题:我编、我画、我演东周历史小故事。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请出3位组长简介本组各成员对这次活动的准备情况,共约5分钟。
②每组各用6~8分鐘的时间展示本组的作品。故事组的代表生动地讲述故事;绘画组的代表展出、介绍他们的绘画作品;表演组则演出历史小短剧。
③主持人公布评分标准:准备情况(2分);展示内容(4分);语言表达情况(2分);组内的团结协作(1分);投入活动的态度(1分)。
④学生集体评价:评委根据评分标准选出表现最佳小组,公布成绩。
(4)评价总结。教师小结,指出不足,表扬突出者。
(5)反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纷繁,诸侯争霸、七雄并立,但学生很感兴趣,在课外也看过不少相关的故事。这次活动让他们有了空间和时间去表现自己的特长和掌握课本外的知识。通过讲故事、介绍绘画作品、表演小短剧,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写故事与剧本,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写作能力得以提高;爱好美术的绘画组学生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评选最佳小组活动,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加强;评委的评价事物能力得到培养。可以说,一举多得。
3. 学生个人作品档案法 学生个人作品档案法是指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我校为七、八年级实验班的每位学生建立了“学生历史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袋。档案袋封面有评价记录表,袋内收入了与学生历史学习有关并能反映学生成就的材料,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收集整理一次。学生本人是建立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档案袋里装有学生的历史学习单元计划、课堂学习表现记录、小组讨论记录、常规性作业、探究性学习作业及综合性学习作业、测验和考试卷、历史学习小结、收集的历史资料等。如:在学习了“抗日战争”这一单元后,学生的档案袋里收录有课堂学习表现记录、小组讨论记录,还有对“南京大屠杀”的调查、访问资料等。有的学生放入了收集的图片;有的找到日本前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洞富雄写的《南京大屠杀》,德国人拉贝写的《拉贝日记》,并做了读书笔记;有的在网上下载了美国人贝德士博士目睹日军暴行的记录;还有的学生剪贴了《现代快报》上一篇八十多岁老人的当年亲身见闻;有几个学生在课前采访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档案袋里放入了采访的录音磁带。 对于学生档案的评价,我们尝试采用了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方法,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第。除对绝对成绩评定外,我们还设了相对评价成绩。如:某学生第一单元的测验成绩是及格,第二单元的测验是中,他的绝对评价成绩是中。但由于他相对自己来说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我们给他第二单元测验的相对成绩记上一个优。或,某学生第一单元测验成绩是优,第二单元测验成绩是良,他的绝对成绩下降了,但如果他这次测验的成绩仍是班级前茅,那么他的相对评价成绩还是优。此外,学生的每件代表性作品我们尽量做到有教师、家长以及同学和自我的评语,评语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特长和优点。有时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一些评价性的情感符号画贴在评价表上,如用三个括号可以组成笑脸或哭脸。
經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建立学生历史学习成长档案,实行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教学目标并熟悉教学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立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良好的协作关系,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法确实是一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评价方法。
4. 测验法 测验法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一般用以评价学生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历史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的测验、考试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测验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我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测验的形式多样化。有笔试、口试还有DIY(Doityourself.自己动手做一做)。
第二,题型多样化。除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外,我们还设置了历史猜谜、巧连线、识图与设计、追根溯源、走进时光隧道等生动、活泼的试题。
第三,命题多样化。在单元测验中我们尝试采用自主测验的形式,教师命题占80分,其余20分让学生自己分组命题、编制试卷,测验后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历史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我们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历史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使其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实施建议指出:历史教学评价主要根据“标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历史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以及影响历史教学的各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的价值判断。历史教学评价应以学生为中心,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让学生了解“标准”的要求,以及评价方法与过程,并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在历史知识、历史学习技能的掌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变化等方面是否达到“标准”要求,还要注意考查学生历史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避免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惟一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应具有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要综合采用观察、记录、调查、访问、讨论、作业、测验、档案、自我评价、家长评价等多种方法进行评价。评价结果应反馈给学生,以便及时改进学生的学习。
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在近两年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实验中,我校在初中年级尝试进行了学生历史学习评价改革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 讨论法 讨论法是历史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一种方法,它也是历史教学评价中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学生历史知识的积累与掌握,更有利于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也便于教师及时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发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情况。
课堂讨论一般采用小组讨论与全班讨论相结合,每个小组6~8人,并选出组长、记录员、记时员、噪音控制员等。在进行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就讨论主题都要发言,由记录员做记录。例如:在学习了(人教版)《秦王扫六合》《伐无道,诛暴秦》这两课后,我们组织学生进行了关于秦始皇功过的讨论。具体过程如下:
(1)评价目标。观察学生在“秦始皇的功过”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基本史实的掌握、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是否具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评价过程。确定讨论课题:秦始皇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
设计评价标准:探究问题(5分),资料收集(2分),史论结合(1分),语言表达(1分),合作协调(1分)。
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3)评价总结。根据评价标准,在组长的主持下小组进行讨论,并对每一位成员的表现做出评价。
(4)反馈。学生普遍欢迎这种评价方式,为了准备这次课堂讨论,他们积极行动起来,去图书馆及上网广泛地收集材料。在辩论中,有的学生认为,“秦始皇是伟大的政治家”;也有学生认为,“秦始皇是残酷的暴君”。每位同学都力争使自己的发言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史论结合,有理有据。在讨论中,激发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不仅获取了知识而且初步学习了如何客观地认识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通过该活动,教师不仅可以考查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还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归纳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他人协作的能力等。
2. 活动法 活动法是指利用活动评价活动的方法,一般采用经过认真研究的活动评价标准进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习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条件等,以学生自主活动、直接体验为基本形式进行活动,如,做作业、进行演讲、举办历史知识竞赛、制作历史图表、参观考察、开展社会调查等。在活动中,学生运用与历史学习活动紧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历史的直观认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
例如:在学习了春秋战国这段历史后,我们开展了:“自编、自画、自演东周历史小故事”的活动。具体过程如下:
(1)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春秋战国基本史实的掌握和理解情况,以及用多种方法收集历史信息和用多种方式表达历史事件的能力。
(2)评价准备。
①教师指导全班学生收集和整理东周(春秋、战国)时期的小故事,然后列出目录。
②根据兴趣和个人特点,学生分为写作组、绘画组、表演组,分别进行创作,每组选出组长。
③每一组民主选出代表本组最高水平的作品(自撰小故事、绘画作品、剧本等),准备在课堂上进行展示。
④选出1名主持人及4名评委。评委要求知识面广,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评分公正。
(3)评价过程。
①上课前布置教室,在黑板上写上活动主题:我编、我画、我演东周历史小故事。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请出3位组长简介本组各成员对这次活动的准备情况,共约5分钟。
②每组各用6~8分鐘的时间展示本组的作品。故事组的代表生动地讲述故事;绘画组的代表展出、介绍他们的绘画作品;表演组则演出历史小短剧。
③主持人公布评分标准:准备情况(2分);展示内容(4分);语言表达情况(2分);组内的团结协作(1分);投入活动的态度(1分)。
④学生集体评价:评委根据评分标准选出表现最佳小组,公布成绩。
(4)评价总结。教师小结,指出不足,表扬突出者。
(5)反馈。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纷繁,诸侯争霸、七雄并立,但学生很感兴趣,在课外也看过不少相关的故事。这次活动让他们有了空间和时间去表现自己的特长和掌握课本外的知识。通过讲故事、介绍绘画作品、表演小短剧,提高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通过写故事与剧本,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写作能力得以提高;爱好美术的绘画组学生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评选最佳小组活动,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加强;评委的评价事物能力得到培养。可以说,一举多得。
3. 学生个人作品档案法 学生个人作品档案法是指收集学生个人的历史学习作品,建立档案,对学生的历史学习进行评价。我校为七、八年级实验班的每位学生建立了“学生历史学习成长记录”档案袋。档案袋封面有评价记录表,袋内收入了与学生历史学习有关并能反映学生成就的材料,每一单元学习结束后,收集整理一次。学生本人是建立档案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提出要求并给予适当指导。档案袋里装有学生的历史学习单元计划、课堂学习表现记录、小组讨论记录、常规性作业、探究性学习作业及综合性学习作业、测验和考试卷、历史学习小结、收集的历史资料等。如:在学习了“抗日战争”这一单元后,学生的档案袋里收录有课堂学习表现记录、小组讨论记录,还有对“南京大屠杀”的调查、访问资料等。有的学生放入了收集的图片;有的找到日本前早稻田大学文学部教授洞富雄写的《南京大屠杀》,德国人拉贝写的《拉贝日记》,并做了读书笔记;有的在网上下载了美国人贝德士博士目睹日军暴行的记录;还有的学生剪贴了《现代快报》上一篇八十多岁老人的当年亲身见闻;有几个学生在课前采访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工作人员,在档案袋里放入了采访的录音磁带。 对于学生档案的评价,我们尝试采用了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方法,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第。除对绝对成绩评定外,我们还设了相对评价成绩。如:某学生第一单元的测验成绩是及格,第二单元的测验是中,他的绝对评价成绩是中。但由于他相对自己来说学习有了明显的进步,因此我们给他第二单元测验的相对成绩记上一个优。或,某学生第一单元测验成绩是优,第二单元测验成绩是良,他的绝对成绩下降了,但如果他这次测验的成绩仍是班级前茅,那么他的相对评价成绩还是优。此外,学生的每件代表性作品我们尽量做到有教师、家长以及同学和自我的评语,评语突出学生历史学习的特长和优点。有时也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设计一些评价性的情感符号画贴在评价表上,如用三个括号可以组成笑脸或哭脸。
經过近两年的实践,我们发现:建立学生历史学习成长档案,实行学生自我、同伴、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综合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和家长了解教学目标并熟悉教学过程,有利于调动学生、家长的积极性,建立学生、家长、教师三方良好的协作关系,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积极性。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方法确实是一种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发展的评价方法。
4. 测验法 测验法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成果进行数量测定,并对测定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评论,是历史教学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它一般用以评价学生一个教学单元、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历史教学目标达成情况。新课程改革要求历史教学的测验、考试要把历史知识和历史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考查,不但要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更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测验要充分体现历史课程的综合性特点和独特的情感教育功能。我校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尝试:
首先,测验的形式多样化。有笔试、口试还有DIY(Doityourself.自己动手做一做)。
第二,题型多样化。除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问答题外,我们还设置了历史猜谜、巧连线、识图与设计、追根溯源、走进时光隧道等生动、活泼的试题。
第三,命题多样化。在单元测验中我们尝试采用自主测验的形式,教师命题占80分,其余20分让学生自己分组命题、编制试卷,测验后师生共同评价总结。
历史评价方法多种多样,以上只是我们初步的探索和尝试,我们将继续努力,让历史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活动融为一体,使其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