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燥咳”误区多

来源 :药物与人·相约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ne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气干燥、昼热夜凉的秋季,早晚温差变化大,一些中老年人及急、慢性支气管炎等患者极易旧病复发或加重,干咳不止,引起燥咳之症。
  
  燥咳同一般咳嗽相比,既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一定差异,所以在治疗燥咳的过程中,易出现用错药的现象,对此要引起高度警惕。
  
  误区一 自服润喉片
  润喉片一般起清热解毒、消炎杀菌、润喉止痛的作用,主要用来治疗咽喉炎、扁桃体炎等咽喉疾病,它能收缩口腔黏膜血管、减轻炎症水肿和疼痛,而在干燥天气经常含服,会使黏膜血管收缩、黏膜干燥破损而加重病情。
  
  误区二 错误使用止咳药
  秋季燥咳常被误诊为普通咳嗽来使用止咳药,这是不对的。传统的止咳药一般分为两种:一是可直接抑制咳嗽中枢产生止咳作用的止咳药;一是末梢性的止咳药,口服后,能覆盖在发炎的咽部黏膜上,使黏膜少受刺激,达到止咳作用。常见的有复方甘草片,各种止咳糖浆。用止咳药来止咳,治标不治本,还会掩盖病人的症状,以至于耽误治疗。
  
  误区三 服用感冒药
  燥咳由于表现和感冒极相似,被误诊为感冒的几率很高。其实,燥咳属于秋天燥邪侵犯人体所致,属于一种外感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甚至用一些不相干的抗感冒药、抗生素等,会逐渐损耗人体正气,病情就会由外感转为内伤咳嗽,使病程延长,病情加重。
  
  误区四 不分病因乱用药
  秋季“燥咳”依病因,可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温燥一般发生在初秋,天气还比较热。温燥的症状有咳嗽少痰,不易咳出,咽干鼻燥等特点。治疗上主要是疏风清热,润肺止咳。可用桑叶、杏仁、豆豉、山栀子、贝母、沙参、梨皮等中药治疗。
  凉燥一般发生在深秋,天气比较凉。其症状容易与感冒混淆,如头痛、恶寒、发热,但无汗无痰。治疗上主要是疏散风寒,润肺止咳。可用杏仁、苏叶、半夏、陈皮、前胡、枳壳、百部、款冬、甘草等中药治疗。
其他文献
摘 要 古代苏禄国与中国的交往可追溯至唐宋时期,而古代中菲关系史更是可以追溯至公元三世纪的三国时期。明永乐时期,苏禄国东王、西王、峒王三王的突然来朝将两国关系推向了高潮,但自永乐二十二年后至清代便断绝了朝贡往来。三百年后,于康熙年间,苏禄国复又请求朝贡,雍乾时期的三十多年间仅官方朝贡就达六次之多,民间往来更是数不胜数。古代中国政府对苏禄国的朝贡一直采取的是怀柔友好的政策,这对中菲的国际交往、对外关
2006年11月30日,“上海国际营养、运动与健康大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源于希腊卫生体育机构与美国遗传、营养和健康中心为扩大奥运和平与健康精神,在国际奥委会,世界卫生
摘要:将探究式学习列入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其目的在于引发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的变革,凸现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促进学习者的可持续发展。将探究式学习方式应用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在本文,我将结合平时教学的实践和思考,借鉴相关的理论文献,浅谈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
针对油浸式高压试验变压器的渗漏问题,探讨了密封圈防渗漏的机理,提出了一种实用新型密封圈的使用方案,经一定范围的现场检验,收效显著。
通过对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可供出售金融资产从初始计量到出售这一过程中会计处理不同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把握二者内涵。同时提出重视全面收益这一指标。
“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在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下,历史课探究性学习成为一种必然。首先要培养学生探究性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332—01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人们在做事的时候都有这想法,同样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同样会遇见这样的问题。一堂成功的课不仅要看你传授的知识,还要看你怎么去导入这堂课,能让学生跟着你的思维轻松的去学
采用酶标凝集素技术,在光镜水平对小鼠表皮发育期间蓖麻凝集素的受体进行定位,结果表明;在胚胎期间周皮细胞和角质层以及基膜中均有Gal残基分布;在表皮中间层,毛根原基处无Gal,在眼睑和眼
本文讨论了圆底扁球壳在对称线布湾矩作用下的非线性稳定性问题。文中,通过引入一组截断单项式与逐级迭代法,克服了由于弯矩突变以及非线性较强所引起的求解困难,从而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