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经济的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

来源 :科技智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wenjie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2010年12月10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全面、科学、系统地谋划了“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发展蓝图。从会议发布的信息看,以科学发展为核心,以加快转交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调结构、稳发展、保民生、促改革,中国经济在新的一年呈现转型的新取向。
  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与内容,各大主流媒体、相关专家学者及社会各界人士纷纷发表言论,热议2011年中国经济基本走向与关键着力点,本文将之划分为宏观篇、产业篇、民生篇、改革篇四大篇章,提炼关键内容,展示深度解读,总览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关注各种复杂难点问题,深刻把握2011年我国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主要任务。
  
  宏观篇:一条鲜明主线,一个基本取向
  
  一条鲜明主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在明年经济工作中,各方面要切实把重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来。
  今年以来,我国一些行业产能过剩严重,部分能源品种出现紧缺问题,再加上针对我国的出口贸易摩擦迅速增多,使得转变发展方式变得更加紧迫和必要。另一方面,世界经济结构面临新的调整,资源环境的压力正在转化为巨大的创新动力,新能源、新材料、信息网络、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领域革新蓄势待发。转变发展方式,也决定着中国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攻方向是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新的一年我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将是一种全面深度的调整。从三次产业看,需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做强工业核心竞争力,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从“三驾马车”看,需要扩大消费、优化投资结构、增创外贸新优势。从城乡区域看,需要推动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城镇化发展新格局。这些调整,关系到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关系到转变发展方式的成败。
  在结构调整的总体布局下,今年经济工作会议中的一些新热点、新提法、新领域引起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它们正是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同时深刻影响着国民经济推进的整体质量与力度。
  
  需求结构调整方向: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是中国明年经济政策的核心主题之一。会议特别指出,要调整优化需求结构,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条件、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一些专家指出,在收入分配改革困难重重,家电下乡、汽车以旧换新等刺激政策不可持续的情况下,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显得十分必要。值得一提的是,相比于去年的会议内容,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没有再提“继续实施家电和汽车以旧换新”等内容,这意味着明年的消费增长将步入更为实质性和根本性的轨道,而非继续停留在由政府刺激带动的局域性消费增长上。同时,从6项经济工作任务中也可看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等对消费起到正面和实质性作用的政策,都已被提及。
  
  投资结构调整方向:严格控制新上项目。在谈到优化投资结构时,会议明确要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要严控投资产能过剩行业,防止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在提到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时,会议提出,要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与去年“严格控制新上项目”的表述相比,中央的态度仍未放松。宏观政策在投资方面趋紧,或将使得投资增速进一步回落。中国投资协会会长张汉亚预测,明年投资增速将下降到20%左右。
  
  区域结构调整方向:优先实施西部大开发。对于区域结构调整,会议一改去年西部、东北、中部、东部一视同仁的提法,明确提出“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表示,把西部大开发放在总体战略优先地位,实际上也是整个“十二五”时期的思路,因为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长期任务和重点,在西部大开发新的十年规划中,将给予西部更多的政策支持。
  
  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工作会议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了尤为重要的位置。社科院经济所宏观经济室主任张晓晶指出,“这有利于我国发展自主创新,向价值链高端转移,但要注意防范泡沫。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的要点。”在瞄准高端的同时,一些基础性工作也要加强。张晓晶认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也是调结构的重点。尤其是在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加强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保障能力等,更有现实紧迫性。
  
  一个基本取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明年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取向要积极稳健、审慎灵活,重点是更加积极稳妥地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内生动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2011年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取向定为“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业内人士认为,八字方针基本确定了明年经济发展的总体方向。
  与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的“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表述所不同,会议提出明年我国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同时,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同时这也是继1998年我国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转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后,再现“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
  2011年是我国新的五年规划周期的第一年,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以及输入性通胀给我国经济带来的隐忧等挑战,都预示着新的一年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将面临复杂形势。我国政府近期发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份中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来新高。一些研究机构认为,中国经济的通胀压力正持续增加,预期通胀压力将持续至2011年,价格上涨压力将继续对经济产生影响。此外,中国最新的信贷数据也超出市场预期。今年前11个月,中国新增贷款超过7.4万亿元,距离年初设定的7.5万亿元全年信贷增长目标只有一步之遥。这意味着中国面临的流动性压力正进一步积聚,尤其是美国二次定量宽松货币政策引发的全球流动性泛滥,将可能导致更多的货币流动性涌人中国。
  “明年中国财政与货币政策松稳搭配,实际上是决策者对当前复杂形势的科学应对。”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高培勇指出,明年中国宏观调控目标一方面要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另一方面要应对不断凸显的通胀压力。要保增长就必须有相应的扩张手段,为了防控通胀就必须有紧缩的 手段,这就需要“一松一稳”的调控组合。
  专家们普遍认为,货币政策重在调总量,财政政策重在调结构。为了缓解通胀压力、防范金融风险,需要管好流动性,让货币政策向常态回归;为了促进经济平稳增长,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需要发挥积极的财政政策作用。这种积极稳健的调控搭配本身具有极强的针对性。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都体现出针对不同领域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的鲜明特点,都面临着优化结构的任务。财政政策对农业、节能减排、改善民生等领域支持力度明显加强,对于一般性支出下决心压缩,尤其强调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性管理,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货币政策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这种调控加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抑制不合理的需求,在促发展中调结构,在调结构中促发展,针对性更强,因而更稳妥、更有效。
  
  财政政策:增支、减税,两条路线并行
  
  对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增长、改善结构、调节分配、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保持财政收入稳定增长,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下决心压缩一般性支出,厉行节约;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坚决防止借“十二五”时期开局盲目铺摊子、上项目。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指出,与金融危机期间大幅增加投资规模、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不同,今后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点将是“调结构”。主要表现在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服务业发展和支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现经济增长更均衡、产业结构更合理。
  在具体操作层面,明年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有两个主方向,一个是在多个重要领域增加支出,一个是部分领域的减税。在增支、减税这两条路线的演绎上,明年的积极财政政策可能会触动更多的深层次改革,同时更加务实、更加审慎。比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一个重要影响,就是拉动内需。要拉动内需,肯定要增加居民收入,就会触及到收入分配的问题。把积极财政政策和收入分配问题放在一起统筹考虑,在结构性减税的安排上,可能会更加注重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的调节,通过一系列带有总体减税倾向的安排,力图实现让低收入群体少缴税、让高收入群体多缴税的目标。这个时候,积极财政政策可能又具有一种深化改革的含义。
  落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明年的财政支出将更加突出改善民生和结构调整。比如,加大中央财政对保障性住房、农村水利交通、城镇公益性基础设施、医疗卫生体系的支持力度,进一步落实好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中确定的各项财税扶持政策等。“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我们还可以寻找到不少新的经济增长点。”著名经济学家汤敏指出,以下三方面可能是明年投入的重要方向。第一,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农村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投入。现在粮食稳定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后劲不足,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所引起的。第二,在明年商品房市场可能不太景气的背景下,国家可以加大保障房建设的力度。第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应该会有大量的投入。只要这些被真正推动起来,明年的经济就能够保持较快增长。
  落实结构性减税政策,提高居民特别是低收入群体收入。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此前撰文提出,将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积极推进增值税扩围改革。我国个税起征点当前为2000元,是2009年平均工资的73%。社科院财贸所研究员杨志勇建议,在物价不断上涨情况下,应当建立个税起征点与CPI的联动机制。我国对工业部门征收增值税,对服务业征收营业税。由于增值税具有不同环节抵扣机制,而营业税不存在抵扣,服务业承担的税负比工业要高。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王朝才说,服务业营业税转增值税,有利于降低服务业成本。考虑到营业税主要是地方税,增值税收入75%归中央,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可能会先从铁路、国有银行总行等集中缴纳的营业税入手。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福重等专家认为,增值税率为17%,名义上由企业交,实际转嫁给了消费者,抬高了商品价格水平。如果能适当降低增值税率,相当于增加居民收入。
  
  货币政策:有控,有扶,信贷投向转变大
  
  对于稳健的货币政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按照“总体稳健、调节有度、结构优化”的要求,把好流动性这个总闸门,把信贷资金更多投向实体经济特别是“三农”和中小企业,更好服务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总体稳健”,就是要让经济运行的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保持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在“适度宽松”态势上有所“收缩”,在具体操作上更具灵活性和应变性。同时,审慎严格的调控也将是稳健货币政策的具体体现之一。“调节有度”,意味着2011年M2和新增信贷将合理把握在“度”内。“结构优化”,则意味着货币政策在具体执行时,将会因产业结构,区域不同有所差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小企业、涉农领域、文化产业将可能会受到更多倾斜。
  “从长期看,中国财政货币政策的新组合释放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强烈信号,这有助于中国经济在未来五年迈向更均衡的增长。”摩根士丹利非执行董事、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日前在北京表示,面对短期内要解决的通胀、房地产市场过热等问题,中国坚定落实稳健货币政策的决定无疑是正确的。
  货币政策调整为稳健,信贷投放增量或将有所下降,但有限的信贷资金将用在刀刃上。明年我国加大信贷结构调整力度,着眼于经济发展大局,贯彻落实好“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在保持信贷投放平稳较快增长的同时,将着力引导银行机构大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和产业改造升级、大力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要大力支持“三农”和中小企业,抓住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和薄弱环节,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全面改进和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日前,我国工行、农行、中行、交行、进出口银行等已经传达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同时提出了2011年的工作重点。据了解,明年商业银行在具体的信贷操作上,对于房地产等可能引发资产价格泡沫或通货膨胀的领域会严加控制。同时,为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将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
  工行明确要求,要严格控制对可能引发通胀领域的信贷投放。严堵境外“热钱”流入;严格执行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严格控制“两高”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加强个人贷款用途管理,防止贷款挪用、恶意透支等风险。同时,保持信贷总量的合理增长与均衡投放,更加注重通过提高贷款周转速度和运作质量来满足客户 多样化融资需求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推进信贷结构大调整,进一步加强全行信贷政策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的衔接配合。
  农行要求,以中央宏观政策为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加大“三农”和中小企业服务力度,支持内需型企业发展。农行还特别提出要对明年的宏观调控早做应对,深入研究宏观经济形势和金融形势的变化,制定详细的方案措施。
  中行、交行和进出口银行也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对自身的业务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进出口银行提出将在“十二五”期间发挥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和境外人民币融资上的优势,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取得更大进展。此外,将积极支持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和能源原材料进口,在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同时,增加资源和要素供给。
  
  产业篇:四大产业,助推发展方式转变
  
  调高农业关注度,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
  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对农业的关注度由去年的第三项提到了第二项,要求“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其中,特别提出“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的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小。要千方百计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增加农业生产补贴,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粮食主产区投入和利益补偿力度。”
  此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曾明确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
  专家表示,当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现代化加快发展的关键阶段,农业的支撑保障任务日益艰巨。随着城市人口增多以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农业提供更多更好的食物和原料。据农业部测算,“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率将超过50%,城镇人口将首次超过农村人口。大量农民转移进城,为推动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也扩大了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空间。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不久前公开撰文指出,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他表示,要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大幅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此外,要多渠道培养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经营主体,发展种养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另外,分析人士还指出,中央对基础农业的大力支持以及认真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是对明年通胀管控的有效措施,也是深入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环节。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扎实”二字最重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中央白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首次以“扎实”二字对其发展进行表述。尽管中央积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总体方向不变,业内人士认为,“扎实发展”的提出,折射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在下一步发展中的机遇和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自2009年首次提出后,经历了一年的讨论、调研,确立了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个产业。这些产业将成为我国未来30年经济发展的新动力。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加速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打造相关产业集群和重点项目。根据规划,到2015年全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据了解,目前国内一些地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着眼于拉动投资和短期见效增加GDP,出现了新一轮技术引进、布局雷同和低水平竞争、匆忙起步甚至充当战略性新兴产业链中的低端加工或组装角色。另外,盲目追求数字式增长的投资也开始抬头。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园区已多达10余个,LED产业园区超过200个。业内专家多次呼吁,企业在投资热潮中应多进行冷思考。“布局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培育我国经济新优势、抢占未来发展战略制高点。但必须以扎实为基础,谨防盲目追求数字式增长的遍地开花,避免发展新兴产业方面出现的‘大干快上’的倾向。”
  中国传感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小飞就指出,中央提出“扎实发展”这一战略,其实是给部分盲目跟风企业的一个提醒。毕竟,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尤其在物联网方面,许多行业都能与其产生关联,“炒概念”已经成为目前物联网发展过程中的弊端。
  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主任叶甜春认为,相关区域和企业在没有成熟的战略规划或创新产品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进行产业布局或盲目开拓。
  上海证券策略分析师李剑峰表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做到“扎实发展”,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从2010年热捧概念的预期层面,到2011年实实在在的投资发展;二是在发展伊始要避免盲目和过度,在开始阶段要打好基础。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师林婉婷也表示,“扎实发展”的表述,意在强化并规范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规划司副司长顾强认为,目前很多地方、很多企业都在大搞新兴产业,好像明年就要把这个产业搞起来。但是,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有自身规律和生命周期。“一个产业的发展需要八年到十年,这是基本规律。新兴产业也不能急于求成。”同时,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着很多风险。其中就包括技术风险,一旦技术选错了就可能输掉整个产业。因此,“切实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市场竞争来确定技术路径对于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全面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动力很强劲
  
  中央经济会议提出,要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全面提高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一直以来,服务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反映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过程中,中央早已明确提出把服务业作为扩大内需、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要求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举措。因此“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将迎来难得发展机遇。
  相关专家表示,当前,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新要求,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强劲的动力。从实践来看,现代产业体系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服务经济为主体。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既可以为服务业提供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也可以为服务业创造多领域的发展空间。
  据了解,目前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业需求旺盛,旅游休闲、健身娱乐等生活服务业日新月异,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家庭服务业蓬勃兴起,电子商务、网络银行等新兴服务业层出不穷。业内人士认为,消费需求的转变 与升级,必将带动相关服务行业的快速发展。
  
  保障房建设翻一番,多方合力,资金瓶颈有望破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和农村危房改造,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有关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我国保障房建设的黄金期即将来临。
  当前,房价已不折不扣的成为公众关注焦点。今年的经济工作会议首次将“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并列提出,并以“公租房”代替了2006年以来屡次提及的廉租房和经适房。“从会议看,公租房已被认定是保障房的主要形式,这是寻租空间较少、解决城市‘夹心层’住房的很好方式。”北京大学房地产业研究所所长陈国强说,两套供给体系可以覆盖所有人群,其中保障性住房体系将成为未来住房政策的核心环节。
  住建部已经明确表示,2011年,我国计划安排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比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建设规划翻了近一番。依据有关数据推算,1000万套保障房的建设目标,意味着2011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投资将超过1.3万亿元,达到全国房地产投资规模的五分之一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动员令”,这将有助于解决保障房建设存在的资金难题等。
  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一些政策和措施,加大对保障房建设的支持和监管力度,分别在公积金闲置资金支持保障房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和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比例、公租房建设和运营中的多税收政策优惠、保障房建设监督问责等方面进行了规范。与此同时,有关部门将继续鼓励各地探索建立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平台,尽快建立起由政府主导的市场化投融资和建设机制,从而实现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民生篇:为人民群众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安排的重点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住房、就业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这些领域存在的问题,群众反映比较强烈;而中央扎扎实实办实事的决心,点燃了百姓对明年生活的新希望。
  有关媒体将这些实事归结为八个方面,深刻分析了其现实状况,并对未来作出展望。
  
  (实事一)物价:减轻百姓生活压力
  会议——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监管工作,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现状——参考2010年11月公开数据,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1.7%,CPI同比上涨5.1%创28个月来最高,百姓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展望——国务院紧急出台了稳定物价16条,11月底以来,“吃”的价格趋稳或有所下降。但水、电、煤、气、油等价格上涨的压力仍悬在百姓头上,稳健的货币政策尚待落实。中央确定明年“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显示稳定物价的决心之大,不惜动用能动用的一切手段。
  
  (实事二)住房:强化政府保障之责
  会议——要加快推进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强化政府责任,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缓解群众在居住方面遇到的困难,逐步形成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体系和商品房体系。
  现状——国务院今年采取大量措施稳定房价,房价涨幅“稳步回落”。但商品房价格仍然“高高在上”,11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7.7%,百姓仍是望房兴叹。
  展望——住建部日前提出,明年计划建设保障房1000万套。据专家测算,届时将达到每十个家庭拥有一套保障房。落实后,收入低的人有房住有望变成现实,房价将与百姓承受力对接,但要避免保障房落入“非穷人”之手。
  
  (实事三)看病:普及基本医疗服务
  会议——要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突出抓好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和加快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保障群众用药安全有效、价格合理、方便可及,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为群众提供满意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现状——过去5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医疗卫生发展最快的时期,但公立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倾向严重,小病“大处方”、“滥检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群众持续反映强烈的问题。
  展望——中央此次会议已明确要“坚持公共卫生医疗的公益性质”。在会议之前,国务院已出台具体政策,明确规定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的运行成本,政府将给予补助。这些政策透露出,政府将为百姓看病埋单。百姓有望不仅能在家门口看病,而且看病的高额费用有望降下来。
  
  (实事四)上学:还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
  会议——要加强教育重点领域建设,重视发展学前教育,完善高中和职业教育,扩大涉农中等职业教育免费范围,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现状——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文,确定了教育改革试点十大任务。目前,重考分轻育人的应试教育势头不减,致使学生思维受束缚,课业负担过重,逐步消磨掉了创新的能力。
  展望——教育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但中央的决策已指明了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人尽其才”,教育以此为开端,将逐步向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转变,还孩子一片自由成长的天空。
  
  (实事五)收入:让百姓“钱袋子”“鼓”起来
  会议——增强消费拉动力,重点提升居民消费能力;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努力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现状——我国2004年开始酝酿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但不同行业、城乡之间收入差距过大,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低等问题持续存在。百姓收入低已成为制约我国提高百姓消费总水平、扩大内需、拉动经济的关键绊脚石。
  展望——中央此次把“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放在“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总领下,可见对此事下了决心。百姓期待着国家能出台政策,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让百姓通过劳动能获得与经济发展增长水平和物价上涨水平相一致的收入,日子能更上一层楼。
  
  (实事六)就业:让百姓生活更有尊严
  会议——把促进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现状——“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但我国今后每年将有超过1000万 的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到城镇,大学生毕业的规模日益庞大,百姓能找到工作、活得有尊严仍是沉重的话题。
  展望——中央提出把就业摆在政府职责的“优先”位置上。如何开发出更多的就业岗位,吸纳就业人员,加大就业帮扶力度,创造更多的适合高校毕业生的智力密集型就业岗位等,是在现实中亟待政府部门破解的难题。
  
  (实事七)环保:还百姓蓝天碧水
  会议——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完善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发挥市场作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企业和垒社会节能减排内生动力。
  现状——国家在“十一五”把节能减排工作提到战略高度,量化考核,目标基本完成,臭水和扬沙天正在减少。但河水浑浊、空气质量差等问题仍然存在,严重威胁着百姓健康。
  展望——政府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意味对各级官员来说,在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方面没有退路。百姓期待着中央的要求能落到实处,让百姓能生活在水清、草绿、花艳的优美环境中,这是一个国家百姓生活走向富裕的基础。
  
  (实事八)文化:让百姓生活得更开心
  会议——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现状——我国文化产业去年增加值同比增长10%,国家实施了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乡镇综合文化站工程。但我国的文化建设存在着过度商业化的问题,缺乏好的文艺作品,高昂的票价和书价,让百姓对买书、进电影院、看演出“望而却步”。
  展望——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让百姓享受快乐健康的“玩”文化,政府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间。中央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国家已部署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百姓期待着身边就有电影院和图书馆,有更多价格不高的好作品,能看得起好书,看得到好电影。
  从以上八大实事上可以看出,明年国家的经济政策更加重视改善民生、惠及民生,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这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而且为中国经济社会未来的发展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迎来更加均衡、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改革篇:加强顶层设计,着眼体制根本性问题之解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加强改革顶层设计,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这一论述的提出,给人以丰富遐想空间,此间有学者分析,这将是当局着眼于解决体制机制根本性问题的信号。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蒋选教授分析道,改革有两种逻辑:一种从问题的表层开始,逐步推向深入;另一种从顶层开始,着力于解决基础性问题。在中国改革开放的30余年中,多采用第一种改革逻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留下了某些“深水区”的硬核问题。
  蒋选指出,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框架的形成,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开始凸显。以财税体制举例,地方财权和事权的不匹配,使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并导致一系列扭曲政府职能的问题;再如个人所得税制度,尽管具有完备的税制,但却因税制设计和征管问题等,加重了中等收入阶层的负担,而违背了当局“调高、扩中、提低”的初衷,不利于橄榄型社会的形成。对于这些矛盾,倘若满足于“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的表象改革,其效果必定不彰。
  有鉴于此,必然要考虑改革方式的调整。蒋选指出,“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的提出,是改革攻坚阶段的必然。以垄断为例,造成垄断现象的表层现象,是资源的市场配置被扭曲,往上追是如何处理垄断利益主体关系的体制问题;个人所得税讨论最多的是起征点问题,但深究起来是收入分配的指导思想及其分配体制问题……概言之,根本性的体制、机制问题不解决,表层的问题或者根本得不到解决,或者不能形成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而“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的提出,表明中央开始从体制“顶层”考虑改革的“纲”,也体现了决策者的决心和勇气。
  对于中央将研究制定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积极推进财税、金融、投资体制和资源环境等领域改革置于改革领域的前列,蒋选认为,这体现了当局对于这些领域改革迫切性的深刻认知。他同时指出,改革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各个领域的改革之间其实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改革攻坚要更注重综合配套。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改革都在进入攻坚阶段”,蒋选总结道,这个时候,更要注意从制度层面平衡各种利益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的话语权、参与权、谈判权,这便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的进一步跟进。
  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马晓河分析认为,中国过去30多年的改革是“从下到上、先易后难”的渐进式改革。今天的改革路线应选择“从上到下、以难带易、内外联动、重点突破。”实现这种改革路线,就是要针对难题,选准影响当前和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问题,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下一步发展创造制度条件。
  谈到改革的顶层设计,马晓河认为,首先要从上层建筑领域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以降低下一步经济社会发展的阻力;要考虑怎样让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更加适应,让民主体制与法制体制更加配合,让政府与社会、市场与政府、中央与地方、国企与民企的关系更加和谐。在这个大思路下,在党政关系方面下一步可以考虑优先推进党内民主,并适时调整党政关系,把公共管理、社会事务管理方面的事情,更多地交由政府去完成。至于在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上,改革的方向是政府要有边界,干预的范围要限定在市场失灵的领域,要给市场经济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为此,必须进行制度创新,这样才能让政府与市场之间有边界,不至于把本来理顺的关系又扭回去。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针对我国改革的深层问题指出:由于现实中改革的深刻性和复杂性,所以改革需要顶层设计。如果不在改革上下工夫,宏观经济中的结构性矛盾是很难解决的。“所谓顶层设计”,迟福林解释说,“即是改革由中央统筹规划、统筹协调”。他指出,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并存凸显了在明年乃至十二五期间,改革对于宏观经济的重要作用,以及在发展方式转变中某种决定性作用。
  迟福林指出,鉴于现在改革中结构性特点很突出,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才能使得改革在一些方面有重要的突破。“比如收入分配,这个涉及到全社会的利益关系调整,关注度很高,具有深刻性、复杂性、长远性,就需要中央的顶层设计。”
  此外,还有学者指出,将深化改革冠以语出系统工程专有名词的“顶层设计”,标志着中央决策层对改革走向全面深化与协调配套的系统性的决心与勇气。30多年来,我国经济改革一骑绝尘,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眼下盘根错节的社会矛盾,特别是民怨极大的腐败问题、社会公平正义与收入差距问题,都必须倚靠更广阔领域的、全面配套的社会改革来消弭,甚至这一领域的改革或将成为改革的主体性工程,使中国国民的共同富裕成为现实目标。
其他文献
经济危机的重雾还像一个笼罩着全世界的盖子一样没有散去,但终究有一天,就像我们从书本上看到过,我们自己经历过的任何一次灾难一样,这个问题也会过去,比如1999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对于一些亚洲地区的国家和人民来说,从那个时间点走过来,这中间已经走过了十年的复苏,崛起,繁荣的时期。在未来的十年里,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事件,问题甚至是危机,不过同此次经济危机一样,有的国家或企业顺利跨过去了,有的则应声落马,
期刊
近期以来,上海“11·15”特大火灾、柬埔寨送水节严重踩踏、贵州凯里网吧爆炸等类似事故频频发生,不禁引发了人们的关注与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酿成了这一起起悲剧性的灾难?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我们该如何应对城市安全中凸显的新问题,如何避免生命的损失?  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不仅大型活动多、参与人员多,就是平日公共场所人群聚集的趋势也越来越明显。据统计,近年来北京市的各类大
期刊
2010年,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中,我们将总结“十一五”、展望“十二五”,并为大踏步走入“十二五”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  在这交接转换之际,让我们把思考的眼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如果说五年是一个小周期,那么,三十年是一个中周期,一百年则是一个大周期,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经过三十年改革开放,可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变化的过程中,我们关注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这对于我
期刊
编者按:  玻璃艺术缘起西方,整体成就也以欧美国家最为显著。日本的玻璃艺术虽然起步较晚,但却凭借其精巧的技能以及丰富感性的“日本的审美意识”在世界玻璃艺术独树一帜黑木国昭就是这样一位活跃在日本艺术界的工艺大师。  至今黑木国昭被玻璃的美吸引、感动了半个世纪。  玻璃与玻璃制品源起西方,日本“现代名工”、玻璃艺术家黑木国昭用玻璃造型时,在最大限度保有玻璃材质自身美的同时,对玻璃注入富于精巧技能和丰富
期刊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摹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  这一段用了一个形象的场景来解说行为不检的危害,仍然是围绕着言行的重要意义来谈。这个场景如果用画面来表示是很有意思的:大路上,一驾马车飞奔着,一个人坐在马车上。身上还背着一个包袱,眼睛盯着前方,画面的角落里,一个盗贼在窥视着,眼神中带着揣摩和预谋。下面让我们还是来看原
期刊
日前,第二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在京召开,发布《中日韩合作十周年联合声明》,对于研究区域经济的人对这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给予了较多关注。  对于日本鸠山首相提出的东亚共同体这个概念本身,会上并没有太多讨沦,在会议之前,中国政府发言人曾说中国政府同意鸠山首相提出的东亚共同体概念。我认为东亚共同体概念容易触动中国人的敏感神經,再加上对东亚的理解较为宽泛,也容易引起较多歧义。因此,我认为中日韩区域合作一体化,
期刊
众所周知,一个产业的竞争优势主要受到要素因素、市场因素、相关辅助性产业及企业战略结构等四方面的影响,其中,人作为技术的载体和创新的主体,是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要素,在产业内在竞争力的形成上发挥着关键作用。  在当前国家所提倡的建立以企业为中心,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中,科研机构作为知识资本和研发人员的集中地,在人才培养运用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引领作用。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从建立以来,在不断摸索探寻的三
期刊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丰力而后挂。  承接上文“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本句继续展示用蓍草进行演算的过程。  “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以象闰”,揲,意思是“数”;“揲之以四”,就是以四为单位数;“以象四时”,意思是用来象征四时;“归奇于以象闰”,是指第三个手指和第四个手指之间。奇不是指单数,而是数到最后剩下的余数,无论是一、二,还是三
期刊
2010年为农历庚寅年即虎年,早在2009年底惹人喜爱的老虎形象已经充斥大街小巷的商铺厅堂。2010年的春节又是2月14日,恰逢西方情人节,所以,属虎的和不属虎的人都会为这个虎虎有生气、浓情似火的年景而意气风发。  中国是世界上现存虎的种类最多的国家,包括华南虎、东北虎、孟加拉虎、印支虎。虎乃百兽之王,其兴风狂啸的神力,挟雷带电的威势,斑斓华丽的姿容,横行山野的霸气,铸就了那王道天成的尊贵地位。 
期刊
随着30年来改革开放的步伐逐步加快,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如今又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以“产业立国”为号角,中国的工业化、产业化之路面临重大转型,从“经济大国”跃升到“经济强国”,在世界新一轮产业竞争中占领战略高地,中国需要全新的产业定位,以及切实可行的落实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式出台,成为继四万亿投资和十大产业振兴规划之后,我国政府应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形势、着眼“十二五”规划的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