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促进其身心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确保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活动”。语文,作为人类特有的工具,不仅是取得物质文明的必要工具,而且是获得精神文明的必要工具。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定位于交际工具、文化载体,要关注语言能力。其内容不仅是读写,还有听说,在开发读者潜能时,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升学生文化品位,要增强学生文化积淀,这个文化积淀不仅是知识性的,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指各国家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思想、道德等方面内容。
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也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断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需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具体活动方案的一系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去领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感悟传统道德风尚。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分别引导学生开展了如下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开展“戏曲知识擂台赛”综合性学习活动
戏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有着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魅力。开展此次活动前两周,我就安排部署,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戏曲剧种、派别,戏剧的表演行当,著名的戏曲人物及戏剧片段等相关知识。在活动中,同学们开展戏曲知识竞赛,展示他们亲手制作的脸谱,学唱戏曲著名唱段,整个活动沉浸在戏曲文化氛围中,以说唱脸谱将活动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戏曲文化知识有了基本了解,感受到了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情操。
二、参加“少年儿童书信文化征文活动”
借助我省书信文化征文活动的契机,鼓励每一位学生进行书信写作,以此来增强青少年儿童与父母、老师、朋友等的情感沟通,并养成规范书信写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对每一位学生的书信习作悉心指导并写出评语,并选出优秀篇章报送年级备课组长处,参加校内评选。然后将优秀作品推荐上报。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书信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虽然没有手机、电子邮件等快捷方便,但他能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流泻于笔端,说真话诉真情,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许多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述说了真话,流露了渴望与期待,表现了真实的自我,所以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姚江奇同学获得了陕西省级二等奖。衡艺馨同学获得了汉中市级三等奖。吴来奇、赵子涵同学获得了城固县级一等奖。
三、以手抄报形式开展了“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为单位,自办了手抄报,手抄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古诗阅读与鉴赏”“诗词千古名句”“诗文趣味问答”“诗词配画、谱曲”等。学生开展活动兴趣高涨,活动效果显著,有不少学生的手抄报已在学校报栏予以展览。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古诗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搜集归纳整理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四、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这些年,国家对传统节日规定了公休假,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节日,传承民族传统精神,培养爱国情怀,不仅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多渠道了解异彩纷呈的节日文化。主要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的途径,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源典故。另外结合课文诗词等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如学习《雷电颂》一课,在了解主人公屈原的生平经历时,渗透了“端午节”的来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意义,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进取精神。关于中秋节,有大词人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通过学生们探究学习,背诵,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了解中秋节寄寓着一种团圆、美好生活的意义,学会了在节日前夕向亲朋好友送去问候、送上祝福来表达感情。
2.多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在春节来临之际,我告诉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和热情感受新春气息。同学们利用寒假搜集春联、拟写春联、大扫除、贴窗花、贴对联、吃饺子、吃元宵,亲自感受了节日的气氛,感受了传统节日的内在魅力,进一步知悉了传统节日蕴含的深刻寓意,在清明节时了解清明节的习俗,与家人共同祭拜死去的亲人,表示对他们的怀念之情。
家乡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等都体现着一种传统文化,它是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将要探究的内容。
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也富有意义的工作,我相信在自己的教学中按具体的方案去开展语文活动,定会卓有成效的将传统文化弘扬下去。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城关中学)
编辑/李文亮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定位于交际工具、文化载体,要关注语言能力。其内容不仅是读写,还有听说,在开发读者潜能时,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升学生文化品位,要增强学生文化积淀,这个文化积淀不仅是知识性的,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指各国家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思想、道德等方面内容。
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也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断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需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具体活动方案的一系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去领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感悟传统道德风尚。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分别引导学生开展了如下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开展“戏曲知识擂台赛”综合性学习活动
戏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有着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魅力。开展此次活动前两周,我就安排部署,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戏曲剧种、派别,戏剧的表演行当,著名的戏曲人物及戏剧片段等相关知识。在活动中,同学们开展戏曲知识竞赛,展示他们亲手制作的脸谱,学唱戏曲著名唱段,整个活动沉浸在戏曲文化氛围中,以说唱脸谱将活动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戏曲文化知识有了基本了解,感受到了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情操。
二、参加“少年儿童书信文化征文活动”
借助我省书信文化征文活动的契机,鼓励每一位学生进行书信写作,以此来增强青少年儿童与父母、老师、朋友等的情感沟通,并养成规范书信写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对每一位学生的书信习作悉心指导并写出评语,并选出优秀篇章报送年级备课组长处,参加校内评选。然后将优秀作品推荐上报。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书信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虽然没有手机、电子邮件等快捷方便,但他能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流泻于笔端,说真话诉真情,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许多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述说了真话,流露了渴望与期待,表现了真实的自我,所以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姚江奇同学获得了陕西省级二等奖。衡艺馨同学获得了汉中市级三等奖。吴来奇、赵子涵同学获得了城固县级一等奖。
三、以手抄报形式开展了“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为单位,自办了手抄报,手抄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古诗阅读与鉴赏”“诗词千古名句”“诗文趣味问答”“诗词配画、谱曲”等。学生开展活动兴趣高涨,活动效果显著,有不少学生的手抄报已在学校报栏予以展览。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古诗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搜集归纳整理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四、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这些年,国家对传统节日规定了公休假,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节日,传承民族传统精神,培养爱国情怀,不仅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多渠道了解异彩纷呈的节日文化。主要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的途径,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源典故。另外结合课文诗词等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如学习《雷电颂》一课,在了解主人公屈原的生平经历时,渗透了“端午节”的来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意义,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进取精神。关于中秋节,有大词人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通过学生们探究学习,背诵,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了解中秋节寄寓着一种团圆、美好生活的意义,学会了在节日前夕向亲朋好友送去问候、送上祝福来表达感情。
2.多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在春节来临之际,我告诉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和热情感受新春气息。同学们利用寒假搜集春联、拟写春联、大扫除、贴窗花、贴对联、吃饺子、吃元宵,亲自感受了节日的气氛,感受了传统节日的内在魅力,进一步知悉了传统节日蕴含的深刻寓意,在清明节时了解清明节的习俗,与家人共同祭拜死去的亲人,表示对他们的怀念之情。
家乡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等都体现着一种传统文化,它是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将要探究的内容。
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也富有意义的工作,我相信在自己的教学中按具体的方案去开展语文活动,定会卓有成效的将传统文化弘扬下去。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城关中学)
编辑/李文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