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

来源 :快乐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ngli_l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育是“把人类积累的知识经验传授给下一代,促进其身心发展,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确保和推动社会发展的社会活动”。语文,作为人类特有的工具,不仅是取得物质文明的必要工具,而且是获得精神文明的必要工具。
  【关键词】传统文化 语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将语文学科定位于交际工具、文化载体,要关注语言能力。其内容不仅是读写,还有听说,在开发读者潜能时,要注意学生间的差异性,提升学生文化品位,要增强学生文化积淀,这个文化积淀不仅是知识性的,不仅是中国的,而且是指各国家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包括思想、道德等方面内容。
  作为语文老师,在教学活动中传承传统文化是义不容辞的责任,绵延不绝的传统文化也绝不能在我们这一代手里断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需要。那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可以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具体活动方案的一系列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去领略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感悟传统道德风尚。
  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我分别引导学生开展了如下活动来弘扬传统文化,并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开展“戏曲知识擂台赛”综合性学习活动
  戏曲文化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瑰宝,它有着传统文化独有的文化魅力。开展此次活动前两周,我就安排部署,让学生查找资料,了解戏曲剧种、派别,戏剧的表演行当,著名的戏曲人物及戏剧片段等相关知识。在活动中,同学们开展戏曲知识竞赛,展示他们亲手制作的脸谱,学唱戏曲著名唱段,整个活动沉浸在戏曲文化氛围中,以说唱脸谱将活动推向高潮,通过此次活动,同学们对戏曲文化知识有了基本了解,感受到了中国戏曲的博大精深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情操。
  二、参加“少年儿童书信文化征文活动”
  借助我省书信文化征文活动的契机,鼓励每一位学生进行书信写作,以此来增强青少年儿童与父母、老师、朋友等的情感沟通,并养成规范书信写作的良好行为习惯。对每一位学生的书信习作悉心指导并写出评语,并选出优秀篇章报送年级备课组长处,参加校内评选。然后将优秀作品推荐上报。通过此次活动,学生们感受到了书信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虽然没有手机、电子邮件等快捷方便,但他能将自己真实的情感流泻于笔端,说真话诉真情,能增强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许多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述说了真话,流露了渴望与期待,表现了真实的自我,所以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姚江奇同学获得了陕西省级二等奖。衡艺馨同学获得了汉中市级三等奖。吴来奇、赵子涵同学获得了城固县级一等奖。
  三、以手抄报形式开展了“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让学生以个人或集体为单位,自办了手抄报,手抄报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有“古诗阅读与鉴赏”“诗词千古名句”“诗文趣味问答”“诗词配画、谱曲”等。学生开展活动兴趣高涨,活动效果显著,有不少学生的手抄报已在学校报栏予以展览。这样的活动丰富了学生学习生活,加深了学生对中国古诗文化的热爱,提高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了搜集归纳整理的能力和团结合作精神。
  四、利用传统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这些年,国家对传统节日规定了公休假,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传统节日,传承民族传统精神,培养爱国情怀,不仅有助于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且对于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有着重要意义。
  1.多渠道了解异彩纷呈的节日文化。主要通过上网查找资料、询问他人的途径,了解各个传统节日的来源典故。另外结合课文诗词等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如学习《雷电颂》一课,在了解主人公屈原的生平经历时,渗透了“端午节”的来历,了解端午节的习俗及意义,激发学生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爱国进取精神。关于中秋节,有大词人苏东坡那首脍炙人口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通过学生们探究学习,背诵,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也了解中秋节寄寓着一种团圆、美好生活的意义,学会了在节日前夕向亲朋好友送去问候、送上祝福来表达感情。
  2.多途径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在春节来临之际,我告诉学生用自己的慧眼和热情感受新春气息。同学们利用寒假搜集春联、拟写春联、大扫除、贴窗花、贴对联、吃饺子、吃元宵,亲自感受了节日的气氛,感受了传统节日的内在魅力,进一步知悉了传统节日蕴含的深刻寓意,在清明节时了解清明节的习俗,与家人共同祭拜死去的亲人,表示对他们的怀念之情。
  家乡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饮食文化等都体现着一种传统文化,它是我们身边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将要探究的内容。
  开展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工作是长期的、艰巨的,也富有意义的工作,我相信在自己的教学中按具体的方案去开展语文活动,定会卓有成效的将传统文化弘扬下去。
  (作者单位:陕西省城固县城关中学)
  编辑/李文亮
其他文献
【摘要】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与个体的需要密切相联的。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情感。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满意、喜爱等肯定性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厌恶、愤怒、憎恨等否定性情感体验。  【关键词】幼儿 心理教育 情感  幼儿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幼儿情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要
期刊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是高一必修一专题一第二节,课堂上我让同学们讨论秦为什么实施暴政,大部分同学得出的共识是因为天下初定、内外不稳,应对这种局面,强权手段是行之有效的。但课堂上一位特殊的学生却从秦始皇的内心世界来挖掘其实施暴政的心理动因,从秦始皇的幼年经历来探寻问题的本源,让我颇感意外,又为学生的好学与进步倍感欣喜。同时,这节课深刻的体现了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及探索精神,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教育所追
期刊
【摘要】《祝福》中的主人公祥林嫂一直被当作封建礼教的牺牲品,通过对祥林嫂这一艺术形象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旧社会在封建思想和封建礼教摧残下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坚贞不屈的精神。  【关键词】《祝福》 主人公 祥林嫂 形象  一、《祝福》中的主人公劳动妇女祥林嫂和《明天》中的主人公单四嫂子一样,都是死去了丈夫的寡妇,她们有着相同的命运:在“夫为妻纲”的封建礼
期刊
【摘要】文章通过分析《新时代交互式网络辅助教学管理平台》的作用和意义,说明其对英语教学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教学管理平台 辅助作用 重要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教学应运而生。为适应新时期的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7年颁布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在这种新形势下《新时代交互英语》网络教学系统应运而生,该系统是根据《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的精神编写,注重计算机学习和课堂教学的
期刊
【摘要】现如今,在语文课堂上听到琅琅读书声让人感受到了语文教学的回归,特别是指导得法、层层深入的朗读更是令人荡气回肠。在新课程改革之前,我们的语文课堂一度忽视了朗读,只注重死板机械地分析课文,生搬硬套地理解内容。学生读得太少了,那种理解停留在了词句的表面,停留在了教参的标准答案上。在课改春风吹遍全国的时候,语文课堂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如果哪位教师安排默读十分钟课文,准会在评课时被扣上“课堂气氛不活跃
期刊
【摘要】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严华银教授的讲座《让语文“安静”下来》,精辟地剖析了语文教学的现状,让近千名中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和领导深感责任的重大。近几年来,语文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我们教师也在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但仍有很多人走入了误区,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确确实实也存在着一些“奇怪”现象,以致阅读教学的重心有所偏移,致使学生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得不到提高。  【关键词】语文课堂 阅读教学  一、语文阅读教
期刊
【摘要】正像我们生活在阳光下一样,我们也沐浴在智慧之中。我们爱智慧,追求智慧。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往往只给学生以知识,学生知识堆砌,而智慧贫乏,接受的是意义失缺的教育,生活在意义缺失的世界里。在对“塑造知识人”这一教育信条反思的今天,我们追求着教育的智慧,追求着智慧教育,从塑造“知识人”,走向培养“智慧人”。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我们该怎么想,又该怎么做?其中,孕育着智慧的思考,充满着智慧的选择
期刊
高考6月扑面而来,准备好了吗?作为曾经的考生,现在的教师,高考的确是一次全方位的比拼,也是人生一次难得的经历,我是深有体会的。“克拉克现象”( 指平时训练水平高、成绩好的运动员在比场上屡屡失常的现象)为什么在高考中屡见不鲜呢。究其原因还是莘莘学子们缺乏经验,准备不足。  考前压抑、紧张不要懊恼,多做做“白日梦”。据心理学家测试,75%的学生临考前都有紧张、焦虑、恐慌情绪,面对决定人生前途的高考,学
期刊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积累、观察、思考习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现代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师范学生 作文写作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积累素材是基础,思考练习是关键。只有厚积,才能薄发。  一、重视积累作文素材,打好写作基础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头没有材料,自然写不出好文章来
期刊
【摘要】前不久参加了教学评比,上了《珍珠鸟》一课,有一些肤浅的思考,现从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关键词】阅读教学 思考  一、以文本为本  我以为“以文本为本”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读透文本,只有把文本研究透了,从文体、结构、文字等方面进行认真细读、研读。我们才会深刻把握文本的规律,制定出切合文本特点的教学目标。二是应用好、用足文本。用好课文、课后练习、课前导语、插图等,教学不游离于文本,甚至脱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