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疫情散记

来源 :看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guoren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月20日周四傍晚,内子不想做饭,决定去家附近觅食。我们走到布鲁克林第三大道近湾脊大道处,有一家新开的美式餐厅,食物是常见的汉堡三明治,无特别诱人的美食,倒是有一样不吃的非常诱人—脱口秀。
  脱口秀在曼哈顿东村一带很多,在布鲁克林,而且是在餐厅里,第一次见。点餐后,吃到一半,脱口秀开始了。最先上的是一个爱尔兰裔的演员,讲了些黄段子后,逗得观众哈哈大笑、情绪高涨时,他突然问,大家知道新冠病毒吗?
  满场观众一脸茫然,只有一个年轻的金发女子举手说“知道”。他继续说关于新冠病毒的段子,可惜包袱不响,观众反应木然。最后,他黯然下场。

疫情中的纽约流水


  2月29日周六下午,笔者创办的七堂应ASA大学邀请,去曼哈顿中城校区表演古琴和茶艺。七堂团队成员都去了,但去之前一直在打退堂鼓,有些人还埋怨我不该答应校方去演出。
  校方也发出通告,提醒從中国回来的人士要主动隔离两周,不要来参加活动,如有违反会被罚款1000美元。此时,在纽约的华人都怕去人多的地点,很多面向华人的酒楼和大型餐馆,因华人不再消费,生意惨淡,不得不作出临时关门的决定。
  3月1日纽约有了第一例确诊的感染病例,是30多岁的医务人员,刚从伊朗回来。3月3日有了第二例,是家住纽约上州韦斯切斯特、上班在曼哈顿的犹太律师。这个至今不知道感染源的第一例社区感染,不仅律师全家都染病,还感染了送他去医院的邻居,以及他所处的整个犹太社区。他住的小镇新罗谢尔(New Rochelle),成了纽约第一个被下令封闭的小镇,州府派出国民警卫队去封锁。
  3月第一周,七堂取消了全部课程,学生们也担心被传染。前一周2月底,已经有学古琴的学生戴着口罩来上课。
  3月6日,艺术家兼厨师伊利斯(Elis)跟我确认3月21-22日在七堂举行晚宴品茶品琴的流程。我问他,你不怕病毒吗?他说完全不怕,一点不用担心。
新罗谢尔成了纽约第一个被下令封闭的小镇

  3月7日开始写“疫情中的纽约流水”,我想以这个方式,记录每天遇到的日常琐事,尽量写些生活细节,这样在疫情结束后,在记忆淡忘后,还能留下被岁月大浪反复冲刷过后的痕迹。宏大叙事、国家政令、抗疫救灾,这些专业媒体会去做;作为经历特殊时期的个人,尽量留下个人的生活痕迹和心迹,才是既力所能及又特别有意义的事。

  如果当时对欧洲来纽约的飞机也这么规定的话,疫情的现状一定会不一样。

家庭医生脱险记


  美国第一例确诊的新冠病毒案例,发生在西雅图,病人从武汉回来。西雅图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数不断上升的时候,纽约几乎没什么动静。作为全美人口密度最高、流动人口最多的城市,这种没什么动静,实在是违背常识。我那时甚至怀疑纽约市在隐瞒病情。
  其实那个时候,病毒已经悄然在纽约市各处散播,动静不大是因为检测手段不够。年轻艺术家邓林杰的美国朋友,怀疑自己感染了新冠病毒,去医院要求检测时,医院看她年轻,症状也不明显,测了流感病毒后,就让回家。如果坚持要测新冠病毒的话,就要先填表然后等10小时以上,测试结果则要等一周左右才知道。
  这段时期,美国疾控中心(CDC)并没有授权私人公司测试,全美所有测试样品都必须寄到CDC的实验室检测,这就延误了检测进度,使大量已经感染了新冠病毒的人,依然在所处社区传播病毒。纽约高度密集的人口,使得传染变得非常迅即,流布非常广。
  美国医生一开始对新冠病毒认识也不够。我父母的家庭医生,正好在这段时间感染病毒。住院后,当地医院的医生一直把他当作普通流感病人医治。
  以下这段治病过程,引自4月5日的《纽约时报》“新泽西州的第一个新冠病人是如何幸存的”一文:
  3月7日傍晚,呼吸出现了新状况:缺氧,几近窒息。他开始各种担心:可能要插管了,那有可能引起并发症;器官可能坏死;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3月8日,医生终于同意给他做了第二次CT,结果正如他所料,非常不好。他左右肺都发炎,30%~40%肺部感染,和第一次CT相比感染面积扩大非常多。三四天时间恶化至此,再拖延下去,后果不堪设想。
  面对迅速恶化的病情,医生们终于认识到一个现实:这是一个不寻常的病毒,即使是年轻健康的生命,也可能熬不过这个病毒。
  治疗正式启动了,大动作且高规格。一个中国的医生建议了一种高强度供氧呼吸机(high-flow machine);三种试验性抗病毒药物:柯力芝(用于治疗艾滋病)、氯喹(用于治疗疟疾)和瑞德西韦(用于治疗埃博拉病毒)。
  第一天就立竿见影:烧在退,血氧也不再继续下降。一周之后,他的病情开始稳定。他终于可以呼吸了。
  究竟是哪一种药,或是三种药,还是高强度呼吸机,抑或这几种疗法的组合,产生了积极的疗效?没有人知道。
  这位脱险的家庭医生,本身是非常有经验的医生,加上在中国疫情时期,一直关注各种医疗方案,在他的建议下,医生们也愿意尝试各种方案,最终能治愈出院,但现在依然需要吸氧服药,担心肺部纤维化。
4月11日,美国纽约布朗克斯区一家医院,穿短袖制服的医护人员将患者送入医院

  刚戴上口罩时,有在裸奔的感觉。

疏于防护


  3月11日,我给伊利斯发了邮件通知,鉴于目前新冠病毒的流行情况,决定停止3月21-22日的活动。伊利斯非常惊讶,觉得新冠病毒对他们年轻人没什么作用,何况他们已经卖出了很多票,不想就此放弃。伊利斯决定找其他地方,继续办活动。
  这一天,我经过纽约大学附属医院的急诊室,发现EMS(急救医疗服务)救护人员还是穿着短袖的制服。如果他们护送的是新冠病人的话,一定会被感染。果然,布鲁克林有一例就是EMS人员感染。
  在此前后,纽约市政府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取消了马拉松大会,延迟了车展,鼓励公司让员工在家办公,也不说在地铁上不用戴口罩的话了。
  3月11日晚,特朗普宣布停止“除英国之外所有来自欧洲的航班”30天。但是已经晚了,从现在追踪病毒分子结构的报告看,美国的新冠病毒主要来自欧洲。也就是说,美国政府对中国的禁航措施有效,但因没有及时禁航欧洲,导致病毒在美国流行起来。
  据那段时间从中国回纽约的朋友说,他们的飞机停在JFK机场指定的地方,过指定的通道,被发现有问题的人,马上被带去其他地方,没症状的被记下地址和电话后放行,被要求在家自我隔离。隔离期间,还有人打电话来询问隔离中的状况,叮嘱一有症状马上去医院。如果当时对欧洲来纽约的飞机也这么规定的话,疫情的现状一定会不一样。

戴,还是不戴?


  这个时期,纽约的百老汇、林肯中心、大都会歌剧院、各大博物馆依然开着。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作的朋友熙格,是他们工作人员中唯一戴口罩的。她说,坚持了几天下来后,感觉心理变强大了,刚戴上口罩时,有在裸奔的感觉。
  这段时间,围绕戴口罩,华人社区争议不断。有报道说,戴口罩的亚裔遭受“仇恨攻击”,于是有意见领袖劝华人不要戴口罩。华人在戴还是不戴中饱受煎熬。有个在七堂学古琴、住宾州的奇女子小C,她戴口罩去车管局办事,怕被挑釁,特意在包里藏了一支枪,以防万一。结果到了车管局后,根本没人关心她戴没戴口罩。可见,流言和现实的差距还是很大的。
疫情期间纽约市所有人,都能免费领一日三餐

  不管当时怎么取笑戴口罩的人,现在大家都戴口罩了,连乞丐也戴着口罩要钱。口罩在纽约一罩难求。中国疫情暴发时,美国境内的口罩,几乎被华人抢购一空运回中国,到美国需要口罩时,没有口罩了。很多华人在美国有疫情时,就开始从中国进口口罩,大多被扣在海关,拿不出来。我有个客户小陈,平时做外卖盒进口生意,这次进的口罩也被海关扣了,拿不出来。我问他什么时候有口罩,他说到了通知我,直到现在都没等到他通知。
  关于口罩有很多感人的故事。长岛华人协会等各类华人协会,都捐赠大量的口罩和PPE(个人防护设备)给纽约当地的医院。光长岛华人协会截至4月15日,捐赠了医用口罩120254个、PPE1250个、午餐100份,总金额达11.6904万美元,受捐赠的医疗机构达到23家。在联邦、州、市三级政府都调运不到足够的口罩等医护品时,是华人社区的捐赠尽量填补了缺口。华人社区的这一公益行为,被《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受到高度肯定。

一线医生的陈述


  路海燕医生是纽约一家医院的儿科医生,她分享她在疫情期间的经历:
  美国儿科医生的照顾对象,是从新生儿到21岁。我们医院这个常规,因为新冠病毒而改变。
  1)所有病毒阳性或者可疑阳性的产妇,儿科医生必须进其产房,保证婴儿的安全,必要的时候做心肺复苏。
  2)儿科医生所需照顾的患者,年龄也增加到了32岁。这也意味着,我们接触病毒感染的机会增加了很多。有一个29岁的病人对我们说,他觉得“返老还童”了,因为他住的房间到处都是卡通和小动物图画……
  3)因为内科和急诊科医生不够,儿科医生也被调到那些缺人的地方。
  4)大部分门诊病人改成电话远程诊疗,只有少数病人到门诊。现在我一半时间在门诊,一半时间在病房。
  纽约市4月14日下午6时的统计显示,确诊111424人,住院29741人,死亡10899人。实际感染病毒的人数远超“确诊”人数。我知道的周围有症状但没去检测的就有几个。有一家五口感染,但只有一人测试后确诊阳性,其他四人有明显症状,但都没有去测试。
  另据一线医生讲,医院收治病人的标准不断改变,从早期的血氧低于95,到92,再到88,现在是85。基本上收进病房的病人,马上要插管,这也是每日死亡人数下不来的原因。
  4月15日,很多人收到了国税局发来的纾困金1200美元。家庭年收入在7.5万美元以下的,每个成人1200美元、儿童500美元。我查了银行账户,没收到这笔钱,问了会计师,会计师说肯定有的,钱是按照社安卡(Social Security Card)号码发的。
  疫情期间纽约市所有人,都能免费领一日三餐。画家老L去领了,不需要出示证件,人到就拿,有面包、橙汁、水果布丁,典型的学校餐。
  一些客户打电话给我,他们准备重新开门了。布鲁克林的华埠、第八大道,很多疫情期间关闭的海鲜店、菜铺又开始开门了,人们相信纽约最艰难的日子已经过去了。
其他文献
中国发展迅速,需要一个解释,因而就有了多种解释、各式指标。但有一点不能忽视——中国人始终保持着对外部世界的好奇心,尽管听上去好像不那么“理性”。  无论是国境,还是老百姓的心理边境,关闭起来都是不明智的,这一点不再存疑。不过,对于怎么和世界一起“跳舞”,我们的方式和态度一直处在变化之中。  百年前,中国人对民族之落后感慨系之,所以那时的精英们,颇具大视野。他们渴望了解世界,是为探求历史规律和社会规
阿多大象公园生活着600多头大象,是南非拥有最大象群数量的国家公园  有着“东开普省明珠”之称的阿多大象公园,坐落于南非伊丽莎白港以北70公里处,是南非第三大的多样性野生动物国家公园。  这片被祖尔贝格山和星期日河谷环绕的丛林里,生活着600多头大象。这让阿多成为了南非拥有最大象群数量的国家公园。残酷往事  当我们驱车进入阿多大象公园时,朝阳耀眼的光芒在油绿、肥厚的叶片上跳动,在无数次反射间蒸腾出
2021年3月14日,缅甸仰光莱达雅镇,救援车赶往事故现场  2021年2月1日凌晨,正当缅甸人民沉浸在梦乡之际,国防军10辆军车鸣着警笛,驶入国会管制区。缅甸实质领袖昂山素季、总统温敏与全国民主联盟多名領导人被羁押。军方以去年大选出现舞弊为由,军事接管政权。  不愿让国家回到军事统治年代的缅甸人,纷纷走上街头抗议,要求军方归还政权。2月2日入夜后,仰光街头的民众开始敲锣打鼓、按响车辆的喇叭,以缅
脑子不会好好睡:睡眠科医生的奇妙物语》  [英]盖伊·勒施齐纳著  高天羽译  理想国|台海出版社  2021年7月  暂且想象你遭受了这样的折磨。你的全部渴望就是抓紧几分钟睡上一觉。你感觉思维混乱,视线模糊,四肢也疲累到疼痛。  你的身边并没有一个宗教裁判员或是关塔那摩守卫,看你一有睡着的迹象就立刻把你摇醒。摇醒你的是你自己,是你的脑:你是你自己的行刑人。  你失眠了。被失眠折磨  第一次走进我
刚进入2020年,谁都没预料到,美伊对抗的最大牺牲者竟是一架国际民航班机上的168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  伊朗军方在事发几天后承认,过度紧张导致的人为错误造成了这起灾难。伊朗坦承责任,有点令人意外;不管其出于何种考虑,这起空难也总算“冤有头债有主”。  相比之下,国际上不少空难,由于各种原因,终成为谜案。  一个名为“航空事故档案局”的民间国际组织统计,1970-2017年,全球大大小小的空难共
《大西洋月刊》在1859年一经创立,就成了美国不容争辩的“蓝血”期刊,所刊载的文章都是来自顶级文化/文学大师精心打造的上乘之作。然而,1874年11月,这份以阳春白雪著称的杂志却刊登了一篇让许多人摸不着头脑的文章:《逐字转述一个真实的故事》(下称《逐字转述》)。  一个60岁却笑声爽朗、看似无忧无虑的黑人老媪,讲述自己的黑奴身世。她的老伴、她的7个儿女都在黑奴拍卖台上,被分别转卖他乡而不知所终。她
明明是個酒吧,却不提供酒精,好像是个很矛盾的概念—“清醒酒吧”却越来越受欢迎了,是时候开始保持清醒了吗?我想找个无酒精的酒吧  当你走在纽约布鲁克林区绿点附近的一条主街上时,可能会看见一家外表时尚的酒吧,名为“逃亡”。置身其中,似乎是在某个网红酒吧欢度周末时光。雅致的壁纸,绿蓝相间的空间,加上舒适的座位距离感,让你既可以和朋友享受彼此的对话,也可以随时加入邻桌的交谈。  尽管店主会友好地要求不能使
2020年年底,西班牙副首相巴勃罗-伊格莱西亚斯领导的左翼“我们能”党(Podemos),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一个颇有争议的视频。视频标题《君主制下》(Monarauicos)醒目:它以热播电视剧《毒枭》插曲为背景音乐,画面中交替出现两任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费利佩六世的身影,甚至连独裁者佛朗哥的画面也穿插其中,同时映入眼帘的还有各种王室丑闻……不到一分半钟的视频一经发出,就成为了西班牙年度点击量最
马六甲的峇峇娘惹博物馆  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敦陈祯禄路上,有两排深百余英尺的旧时豪宅。这些建成于不列颠治世19世纪的建筑,充满了巴洛克与维多利亚风情,同时还融合了中国传统风格。这条在过去被称为“荷兰街”(Hereen Street)的地方,便是峇峇娘惹(Peranakan,又称为土生华人或海峡华人)的发源地。  说到峇峇娘惹,想必许多看过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的人,一定不会感到陌生。这是一个东南亚
低生育率已成为一个全球问题。人类社会正步入前所未有的生育低潮期。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过去50年间,全球生育率降幅达50%以上。女性平均生育次数从1964年的5.1次缩减为2018年的2.4次。有预测估计,到本世纪末,意大利、韩国和日本等国家的人口总量将减少一半以上。  短期来看,新冠疫情会逐步地对人口增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受疫情影响,大多数发达国家的生育率将在短时间内下降5%至15%。据报道,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