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对效率与公平问题之反思

来源 :商品与质量·科教与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584586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实践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概念。从根本上是一种关系性、主体性思维,而且是一种社会历史的、动态的、关系的和辩证的思维方式。效率与公平问题对于人的思想改变和社会稳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运用实践观介绍和分析我国在效率与公平问题上的发展及其超越,最后提出新形势下改进和完善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马克思 实践思维 效率 公平
  
  目前,我国现实中存在的经济收入和教育资源等不公平现象已经对社会效率与公平秩序构成了严峻挑战,我国究竟能否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协调统一,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要走出人们面临的思想困境,思维方式的转换就成为一个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所以要完成效率与公平问题的理论性分析向实践性问题的处理的转变。效率与公平的和谐是社会发展中人民群众所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所追求的目标。正因为如此,对我国效率与公平及其现实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进而促进社会的稳定及其经济的发展。
  一、概念的内涵与理解
  (一)实践思维方式的内涵
  要对效率与公平问题进行反思,首先要明白实践思维方式的主要内涵,明白效率与公平的含义与之间的关系。实践思维方式在马克思著名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这一被恩格斯誉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中得以集中表述,并渗透、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之中。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思维方式是人们进行思维活动的方法、形式、样式、路径等的总和。实践思维方式是以实践为中心、为对象、为目的的思维方式,即因实践而思维、对实践而思维、为实践而思维的思维模式,也就是人们通过思维解决为什么要实践、进行什么实践、怎样进行实践等问题的理性思维方式。简要说,就是按照人的实践活动本性及其方式去思考、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哲学思维方式。对实践论思维方式的主要内容总结于四个方面:第一,注重现实的实践生活,从实践论思维方式出发去解释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第二,注重实践方法和实践效果反馈。第三,注重用实践的结果检验理论的真理性。第四,实践超越。实践思维方式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创立,推进了人思维方式的发展。
  (二)效率与公平的定义与理解
  "效率"经济学范畴的概念,一般是指资源配置效率。资源配置是指经济资源或生产要素在不同的用途之间或不同的使用者之间的分配方式。所以"效率"的通俗解释是:经济组织在既定的投入和技术的约束下使人们的需要尽可能得到最大满足的经济资源利用状态,或者说,使经济组织以最低的成本生产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和劳务的状态。
  "公平"的含义有不同理解。在西方经济学中,公平与平等有时可以通用。但对公平或平等的解释却有很大不同。是经济上的平等还是政治、法律或伦理上的平等?是机会平等还是结果平等?是收入平等还是福利平等?又按什么标准来衡量公平呢?由于难以给出统一又精确的答案,所以叫做"公平悖论"。这里说的公平概念主要是指社会公平,所谓"社会公平",指的是公正与平等原则及其实施过程和效果的一种社会表现。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社会显然是不公平的,但平均主义也不等于社会公平。我们所追求的公平应当是权利的平等、法律面前的平等和机会的平等。关于社会主义效率和公平问题的观点主要有三个方面,概括为:第一,把公平错误的解释为片面的经济收入平等。在传统社会主义观中平均主义思想最能说明;第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论。这种观点认为公平的实现程度是同经济的增长、财富的增加成正比,所以认为先效率后公平的主张;第三,效率公平矛盾论。把公平和效率看成一组矛盾,二者相互影响也可以互相转化。根据不同的社会发展程度和具备的条件来确定二者的主次性。
  二、效率与公平发展与超越的思维方式
  "实践"指人的现实的、感性的活动,即从人的自身需要出发,用自身的方式去不断地否定现存世界,促使其向"应然"世界转化的活动,是社会的活动,是历史的活动。实践论思维方式在我国效率与公平问题上分别表现为实践变革、发展的思维方式和实践创新的思维方式。
  (一)效率与公平变革、发展的思维方式
  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种开放的、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它之所以必须不断发展,是因为它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客观实际的反映和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客观实际及人们的实际活动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旧理论与新实践之间的矛盾,在客观上要求理论本身必须不断发展。所以效率与公平也有理论上的变革和发展。效率与公平问题在我国的实践大体上已经经历了二个大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建国初期到"文化大革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推行"公平至上"的效率与公平观,毛泽东在这问题上表现许多个人的主观理想化色彩,人民公社更能反映他对这问题上的理解与追求,公社的成果按照人口和劳动量进行平均分配,认为公平不仅消灭剥削、消灭社会差别,而且能更快的实现共产主义。他强调社会主义改造是通过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上的公平来实现社会主义优越性,来实现效率。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质就是使生产资料社会所有制成为唯一的经济基础,在当时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一五计划的提前完成,但他忽视生产力的基础性作用,将二者的关系主观化和简单化,对于效率,他也非常重视,在当时的复杂国际大背景下,加上国内社会的不稳定以及各方面的条件都没有的情况下,他为了实现赶美超英,一再强调建设速度来提高生产率,从而增加产量,侧重发展速度和产量,在资源配置上是一种超经济的方式,刚开始产生很好的效果,但是后来实践证明反而客观上严重地阻碍了效率的提高,造成了社会整体贫穷的局面;另一反面他非常反对官僚主义,精简机构和政府人员,提高政府的办事能力和效率。总的来说在当时效率与公平的问题上表现的主要还是公平至上的原则,以公平促效率,达到社会整体发展的目的。
  第二阶段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六大,以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二、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并奉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效率与公平观,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十四大报告提出"兼顾效率公平";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都坚持了这个说法;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在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的同时,注重社会公平";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可以看出邓小平的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实践思维方式的丰富和发展,是以革命实践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向以建设实践为中心的思维方式的历史性转变。邓小平的实践思维方式融思维方式、认识方式、思想路线、工作方法于一体。在内容上,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形式上,表现为党的思想路线,而其实质则是思想与实际的统一。客观地分析中国国情,作出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邓小平的实践思维方式,实际上是把抽象程度极高的哲学思维逻辑,具体化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具体思想路线和政策,并通过后者的通俗形式来表达前者的深刻内容;又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统一体,使思想路线涵盖了认识路线、工作路线、实践原则和真理标准等多方面内容。有效地促进了效率的提高,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整体落后的局面,但又不可避免地隐藏一些社会公平问题。
  (二)效率与公平创新的思维方式
  阐明思维认识的出发点不是主观愿望和条条本本,而是活生生的客观实际;思维认识不应该受任何束缚,而要大胆探索,正确的思维认识是理论和实际的结合,理论思维的尺度是实践,实践检验理论并发展理论。所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同时,也积极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将效率与公平并重,适应新的社会发展和人民的社会需要。恩格斯曾经指出:"每一时代的理论思维,从而我们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在不同的时代具有非常不同的形式,并因而具有非常不同的内容。实践的思维方式从实践出发去理解人的本质,从而使人的本质理论立足于坚实的现实基础,所以"以人为本,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是实践思维的一个创新亮点。在十七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的将社会公平着重化,重视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将经济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和谐。"以人为本、和谐社会"执政理念的提出,在实践中科学发展观,低碳环保节约等具有科学性的实践思维方式的运用,可以看出我国向效率与公平并重发展的趋势。效率与公平问题的科学解决,必将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三、新形势下改进和完善效率与公平问题的途径与构想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效率的保证。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所以要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关系。效率问题的相对解决和公平问题的日益突出,是我们的党提出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同时,不断提高效率,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不断增进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内容和前进动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既要继续重视效率的提高,更要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业已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的社会公平问题。诸如区域之间的非公平经济增长、城乡差距、贫富差距扩大的矛盾进一步加大,"三农问题"凸显,城市化中征地引发纠纷现象有所增加,低龄化犯罪问题比较突出,政府诚信危机、社会道德素质下滑等等。面对这些挑战,我们的观点是应从重经济发展、轻社会发展向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转变,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的转变。
  (一)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分配的公平
  针对劳动者因客观条件不同而出现的收入分配中的事实上不公平,政府可以通过完善经济调节、缩小按劳分配实施对象客观条件的差异,缩小由此而导致的收入分配中事实上的差距。主要从下面三个方面解决,一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维持自由竞争的市场秩序是缩小收入差距、形成公平收入分配格局的基本条件;促进包括劳动力在内的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完全竞争的市场格局的形成。另一方面打破不合理的垄断。深化电信、电力、石油、民航、金融、铁路等行业改革,进一步引进竞争机制,防止其凭借垄断地位为其从业人员谋取高工资、高福利,为企业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第三个方面,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应进一步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建立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健全最低工资制度、完善普通劳动者工资增长机制,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二)重视三农、关注民生
  "三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思想,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来。今天,在经济增长已经达到一定程度,效率决定分配的微观格局初步形成的情况下,一方面,如果我们不能够解决社会公平、公正的问题,不仅难以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而且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局部甚至全局性的社会动荡。为此,我国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提高广大农民在制度上、政策上享受到公民的平等待遇,并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基础设施、农业基本收入、保障福利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等投入机制。
  (三)降低城市化速度,缓和快速城市化引发的各种冲突
  城市化快速度将引发诸多问题:城市污染、暴力拆迁与"钉子户"、城市交通压力、农民工就业压力、城市资源消耗过于集中,而且我们政绩考核太偏重GDP指数,大搞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实践思维方式总是要求从现实出发,在现实中发现矛盾,提出现实解决办法,现实的解决问题,使理论与现实之间的矛盾不断获得解决。从而我国在城市过程中要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从人民的实际生活出发,考虑的更加详实、全面,充分的体现人的自由、平等和享受爱的权利。将经济的发展回归于生产力上来,在科学技术、生产设备上、劳动力素质和技能的提升上要进行创新和提高。缓和城市化中的各种矛盾,进行合理的城市规划,对人民的利益要有严格的法律保护。
  (四)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并做到城乡公共服务平等化
  要从政府职能、政府财政体制和一些制度方面的改革来促成公共服务方面的城乡均等化,以使城乡居民在享受政府提供义务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时有同等的福利,在此基础上获得同等的发展条件,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结语,通过上述可以看出,效率与公平问题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公平至上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到最后的效率与公平并重的和谐观。每个理论发展的过程对社会和人民生活的改变都有巨大的影响。所以主要从收入分配的体制上改革、三农、民生、城市化几个方面来采取实质性的对策,缓解现今社会几个最突出的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只有将经济理论的原理与客观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才能找出社会经济现象的真正成因,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政策,维持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张宇,卫兴华.公平与效率的新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
  [3]莫里斯.梅斯特.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
  [4]石水.关于效率与公平[J].中共山西省党校学报,1994,(03).
  [5]孙慧敏.效率优先兼顾公平[J].理论与现代化,1994,(06).
其他文献
摘 要:从营口市建设来看,要实现营口城乡经济社会和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必须加快和谐社会建设,建立韦更加完善的体制和机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成果,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营口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营口市制定了《营口市老工业基地调
期刊
摘 要:目前我国火电站领域的技术具有快速的发展,单元机组的容量已从300MW发展到600MW,外高桥电厂单元机组容量已达到900MW。DCS系统在火电站的成功应用,大大提高了电站控制领域的自动化投入水平。本文主要对大型火电机组的两种主要炉型-汽包炉和直流炉机组的协调控制系统的设计机理进行概要性的说明。  关键词:火电站;汽包炉;汽轮机    一、协调控制系统的功能和主要含义  协调控制系统是我
期刊
摘 要:为供给变电所内继电保护、控制、信号、计算机监控、事故照明、交流不间断电源等直流负荷,变电所应装设有蓄电池供电的直流系统。直流系统的用电负荷极为重要,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很高。文章主要对直流系统进行了概述,并对直流系统相关内容及其他设备的进行了介绍。   关键字:变电所,直流系统,蓄电池,充电装置    1.系统接线方式  变电所内,为控制负荷和动力负荷等供电,应设置直流电源。220V和1
期刊
摘 要:食品的货架寿命是食品安全的一个核心问题。时间、温度的累积效应是影响食品货架寿命的原因。时间-温度指示标签能够指示这种时间、温度的累积效应,监视食品的质量安全。本研究阐述了RFID技术及原理,研究了基于RFID技术的时间-温度指示标签的应用。  关键词: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时间-温度指示标签 食品安全    "民以食为天",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是关系人类健康的关键所在。
期刊
摘 要:国家大力提倡走节约型发展之路,做到珍惜资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推广应用各种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是实现节能的唯一途径。下面针对电厂的实际生产过程,结合节能工程的应用,展望我国火电厂节能技术的发展。  关键词:火电厂;节能技术;应用发展    一、火力发电厂节能技术现状分析  在我国,火电厂成立之初,就对节能工作有了足够重视,紧紧围绕发电产品的安全生产运行,节能降耗,环保优
期刊
摘 要:作为成长中的青年一代,大学生在网络伦理方面存在着若干问题。然而,他们又是网络空间中学习力较强的一大群体,可以持续不断地通过自我认知、自我践行、自我监督和自我评价的自我教育过程来提高自己的网络伦理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伦理;自我教育    2011年7月1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了《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截至
期刊
古龙笔下盛产性感至极的江湖第一美人,他写出的女人都是美的,即使长得不够美丽身材必定也是性感动人的。他常常用诸如"从未见过这样美丽的女子""她的美是无可比拟的"这样的笔调描写女角。有人认为,原因不外乎两个,要么古龙太好色,要么那些女角确实美丽动人。  不管原因为何,人们都有这样一个结论,古龙不了解女人,太过注重视觉享受。对此我不认可。在我看来,古龙欣赏美女,注重女性的视觉感受,但是并不能据此得出他"
期刊
摘 要:汽轮发电机组在设计制造、安装、检修和运行几个方面都有可能引起轴承的振动,并简单介绍了汽轮发电机组的振动机理及影响因素。  关键词:汽轮发电机组;振动;影响因素    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振动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机组能否安全运行,而对于发电厂来说安全运行能带来最大的经济效益。引起汽轮发电机组轴承振动过大或者异常的原因有很多,既有设计制造方面的原因;也有运行方面的原因;还有安装和检修等方面的原因。
期刊
摘 要: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本文综述了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湿地系统的影响。  关键词:湿地生态系统;人类活动; 湿地保护;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包括湿草甸、湖泊、河流、红树林、水库、池塘、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6米的海岸带等。目前湿地的定义还存在着不一致性。例如,美
期刊
摘 要:电气设备接地形式不正确的现象在电力系统较为普遍。这种现象对电网安全运行和人身安全有较大危害和影响。文中从工作实际出发,分析了电气设备有效接地的重要性和日常工作接地时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电气设备;接地;电力系统;重要性。    电力系统是指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户所构成的网络。电力系统电气设备的接地是否可靠有效,关系着电网运行安全和人身安全。对安全、可靠、优质、长效供电起到了至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