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 点拨 讲解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erk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位知名教育家曾经说过:“预习是合理的‘抢跑’。”的确,学生一旦掌握了预习方法,一开始就“抢跑”领先,有助于扫清学习障碍,搭建新旧知识的桥梁,拉近学生对新知的认识距离,使学习变为主动,形成良性循环。那面对学生预习了的数学课堂,教师应该怎么办?结合平常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一、学生看得懂说得明的,教师就倾听
  有些内容比较简单,是学生完全能看懂,并且能将自己看到的进行内化,然后再通过语言将之外化。针对这样的内容教学时,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倾听”。例如,六年级下册“解比例”的教学片断:
  (结合活动单的要求,学生进行了预习以及小组间的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
  生1: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按一定比进行放大或缩小后,长方形照片的长与宽的比的比值和原来长方形照片长与宽的比的比值一样。所以,我们这样来解答:
  解:设放大后照片的宽是x厘米
  答:放大后照片的宽是9厘米。
  生2:我们完全同意他们的意见。不过结合这种想法,我们还可以列出比例为4∶6=x∶13.5、13.5∶x=6∶4或者x∶13.5=4∶6,然后再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出x=9。
  生3:那假如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思考,即放大或缩小前后的长方形照片对应长的比的比值与对应的宽的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又可以列出怎样的比例呢?
  生4:4∶x=6∶13.5 ,或者6∶13.5=4∶x。
  生5:也可以是x∶4=13.5∶6,或者13.5∶6= x∶4。
  认真倾听是对学生的尊重,是对学生预习时所付出的努力的最好肯定,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生看得懂说不明的,教师就点拨
  我们常常能遇到一些情况,学生能结合预习的收获准确地解决实际的问题,但具体到描述这样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因或者道理的时候就出现了困难,而一些算法和算理又是学生必须理解与掌握的,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的给予引导和点拨。例如,六年级下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一课的教学。课前,部分学生告诉我,在预习的过程中,根据提示可以一步步进行图形的放大与缩小,但离开提示就有困难了,尤其是根据一定的比计算现在图形的边长。
  结合学生的问题,我认为: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可能仅仅对课本提供的“放大后的长方形与原来长方形对应边长的比是2∶1,就是把原来的長方形按2∶1的比放大”这段话进行了表面阅读,并没有对这段文字进行深度理解,没有从“2∶1”中解析出:如果现在长方形的长(宽)是2份,那么原来长方形的长(宽)就是1份,现在长方形的长(宽)相当于原来的2倍。如果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能这样去理解,那在操作的过程中,就能比较准确地判断经过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的边长了。于是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我适时地问了一句:“‘把原来的长方形按2∶1的比放大’这句话其实向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指向性明确地引导学生对这句话进行深度的解读,从而解决了课前学生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检测反馈环节交流自己画图的想法时,语言表述非常的准确、到位,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三、学生看不懂说不明的,教师就讲解
  虽然,教师的“讲”在“活动单导学”的课堂上不提倡,但我觉得针对某些新出现的或者比较难理解的内容,教师简短而又适当的“讲”是非常必要的。例如,六年级下册“正比例的认识”一课的教学。
  师:你们觉得“正比例、成正比例的量”比较难理解,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正比例就是除法”,其实我们只要理解了其中的几个关键词就行!(帮学生克服感觉上“认知难”的障碍)
  师:第一个关键词“相关联”,能结合活动单提供的例题理解吗?
  生1:“相关联”,就是指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就比如时间变化,路程也随着变化,那路程和时间就是两个相关联的量。
  师:理解的不错!第二个关键词“对应”。
  生2:在例1中,1小时对应的路程是80千米,160千米对应的是2小时等等。
  师:真好!那第三个关键词就是“比值一定”。
  生3:“比值一定”就是“比值一样”!
  生4:我补充一下,“比值一定”就是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路程和对应的时间的比值是不会变的。
  生5:经过这样的分析,我终于明白了,“成正比例”其实反应的是两个有联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
  生6:这两个量除了“有关联”,它们的比值还应该“一定”。
  生7:理解了这三个关键词,我觉得成正比例的量指的就是“两个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但它们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一定的”。
  ……
  通过对三个关键词的理解,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与肯定中,完成了对正比例概念的学习。
  综上所述,在学生都带着自身预习的知识,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体验和感受的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把这些体验和感受交流得更充分、更准确、更深刻,让每位学生都能够意识到预习的重要性以及感受到预习给自己带来的愉悦感,从而在学习上变被动为主动、变学会为会学,实现学习上质的飞跃。
  (责编蓝天)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四大领域”之“空间与图形”的名称改为“图形与几何”。2011年版课标中第一学段的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数学活动也做了一些相应的修改。此次数学课程标准的修改,更强化了我对“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一些思考和实践,具体如下。  一、感知实物,善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持久的视觉活动,是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是小学生获得初步
课前思考:  在课前对学生的了解中发现,学生对乘法的认识并不是一片空白,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已能熟背乘法口诀。所以,本节课作为乘法教学的起始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产生一种新运算的需求,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正确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经历乘法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片断:  1.体验乘法的简便。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你的手一共有
自打西学东渐之后,“传统”就成了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东西。往好里说,《易经》蕴藏着深奥的东方古老智慧,《黄帝内经》眼下是社会上趋之若鹜的养生宝典,《老子》甚至还预示了宇宙大爆炸理论;若是国运不济,世道不堪,“传统”就简直不是个好东西,古史是编造的,经典是伪造的,罪恶的儒家和万恶的孔子,还要为中国在两千年后没能走上民主共和的现代化道路而负责,这可真是验证了孔夫子的那句老话,“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
导演:林子平  主演:刘敏涛、荣梓杉、谭凯等  故事简介:  影片讲述了王新阳(荣梓杉饰)这个调皮的中学生不幸罹患白血病,并与病魔抗争的故事。王新阳是一个有音乐梦想的孩子,他在学校广播站当DJ,喜欢听音乐、弹吉他、搞创作,在住院治疗期间还和病友们一起组乐队,在医院天台演出。但看着病友一个接一个离去,王新阳也被击溃了。虽然父母向他隐瞒了病情的凶险程度,但王新阳还是知道了自己时日不多。于是在亲密同学的
我有一辆自行车,我很喜欢它。  我的自行车由黑白两色组成:车把、座垫、挡泥板、轮胎是黑色的,车架是白色的。车架的设计流畅自然。前端竖管和后端的座管由同样白色的上管连接起来。上管稍有弧度,上面的贴花是自行车的logo——DAHN,其中在字母A和H之间是由八个三角形(四个黑色、四个红色)组成的一个近似圆形。贴花上方是一条细细的红线,一直滑到后叉处。也许是我自己的车子的缘故吧,我是越看越喜欢呢。  我的
一  庐隐(1898—1934)笔下的女人,大多有一个好听而纤柔的名字:雯薇、沅青、倩娟、沁芝、文琪、兰田、沙侣、美樱……但凡纤细、柔美的人与物,都不那么硬朗、结实、耐揉搓吧?好像是。她们都是年轻的知识女性,受过五四运动洗礼,对未来幻想甚多,现实生活却令她们或深或浅地失落、失意;要么还阴差阳错,被抛入命运的歧途,咽尽辛酸。  比如同学眼里又活泼又潇洒的冷岫(《胜利以后》),明知文仲有妻子,“为了爱
数学知识的基本结构,是由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所联结而成的知识整体。复习的目的是梳理有关的概念、公式,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良好的基础。如果在复习课中能“竖成线,横成片”地梳理出单元知识结构,就能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内在本质联系,并以基本结构为指导,就能抓住教学过程的关键,举一反三,有效地说明这些联系,达到“以一当十”的教学目的。  知识除了要“竖成线,横成片”以外,更重要的是要有机
《一个人的村庄》  作者:刘亮程 出版单位: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年1月  简介:本书收录散文80篇,共有三辑:第一辑:人畜共居的村庄;第二辑:风中的院门;第三辑:家园荒芜。书的内容,都源于作者真实的生活。村庄里的草、麦子、虫子、鸟、猫、狗、驴、蚂蚁、院子……写得入木三分,真切动人。
公元761年,六十一岁的王维病逝于辋川,从少年得志到半官半隐,他见证了盛唐的繁华与寂灭。但相对于他为诗坛留下的重彩浓墨,史书则仅以寥寥数笔记其生平,留下大量空白。作家何大春借助诗歌,依靠想象,以非写实的笔法写出了王维的最后一年,描绘出乱世过后的人物群像图。一、老年与少年  暮年的王维,留在身边的都是一些老物:他住的辋川别墅是宋之问遗留的,现已“古木衰柳,相当荒秽”;他常拜访的后山寺,也是相当老了,
平静初亏  听说今晚有150年一遇的超级月食。吃完晚饭,我站在院内等待月食的到来。少顷,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半影之间。此时的月亮简直是大如轮,明如灯。月亮在空中悠然自得地升著,看上去像一块无瑕的白玉。这是个冒牌的月食吗?眼看我在院里已经站了半个小时了,月食还没开始,我心急如焚。月食呀,你倒是快一点儿发生呀,别让我再等了!也许是听见了我的呼唤,也许是那“天狗”终于苏醒了,月亮的左下角已经进入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