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第一课

来源 :党员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3329049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自幼与父母客居在北平,童年最早结识的朋友是中国的曹氏兄弟,那时候我刚上小学一年级。70多年过去了,我一直没有忘记他们。
  曹大叔一家人就住在我家东边,曹大叔在协和医院实验室工作,显得挺有学问;曹大嫂主要料理家中琐事,很是和蔼可亲。他们家有两个男孩子,老大叫曹兴武,那时候上五年级;老二叫曹兴文,那时候上三年级。
  我家院子里有两架葡萄,靠东墙有三棵枣树,很高大,树枝伸过东墙,每年结出来的枣儿又脆又甜。一年秋天的夜里,狂风大作下起大雨,树上的枣儿掉了不少。第二天,曹兴武和曹兴文就把掉在他们院子里的枣儿放在笸箩里,给我们送回来了。我爹剪下一笸箩葡萄亲自送过去,以示感谢。两家因此相识,我和曹氏兄弟亦成了好友,有时我会去曹家院子玩,曹氏兄弟也常过来找我玩。
  我爹是汉学家,会说中国话,有时遇到费解的歇后语、俏皮话,他就去向曹大叔请教;曹大叔偶尔也会过来,用我父亲的字典查个字。每次曹大婶包了饺子,总会给我送来一碗,我家做了日本凉糕,也会给曹家送一些。
  自从认识了曹氏兄弟,我单调的童年生活变得多彩起来。春天,曹氏兄弟会带我出安定门,在小河沟里捞蛤蟆骨朵儿,夏天粘季鸟儿、钓青蛙,秋天逮蛐蛐儿、油葫芦,冬天在冰上玩小冰车。
  好景不長,曹大叔失业了,他们家经常叫打鼓的卖东西,曹氏兄弟也变蔫了。有一天,他们俩来我家,我爹问他们寒假的计划,他们说去卖报,把下学期的学费和书本费挣出来。我爹夸他们是好样的,说他自己就是半工半读念的书。当时他就给我下了命令:“从明天起,你跟他们去卖三天报。”
  第二天早晨4点,天还没亮,曹氏兄弟就来找我了。我们顶着寒风从安定门走到灯市口,许多卖报的围着批发报纸的人,我好不容易挤到跟前,选了四种报纸,每种十份。拿着报纸穿了两条胡同,一个人影也没有,我只好站在十字路口吆喝。那时我的中国话并不熟练,像背书一样:“《华北日报》《新民报》……”路人看见这样一个穿着日本学生制服、戴着日本学生帽,敞穿一件粗呢子大衣的报童,都报以奇异的眼光,我喊破嗓子,也没人买报。
  就这样一个路口一个路口地移动,到交道口我也没卖出一张报纸。快到家了,我把报纸藏在大衣里,直奔厨房找我妈,我妈见状,说:“快把报纸藏到煤箱子里,留着引火用。”然后递给我一张钞票。我拿着钞票,缩着脖子,进了我爹的书房。我爹夺过钞票揉成一团,拽到我脸上,大吼:“这不是你挣的钱!”我赶紧跑出来,心中纳闷:他又没跟着我,怎么知道这不是我卖报挣来的钱呢?
  第二天,报纸又扔到煤箱子里了。正巧曹氏兄弟过来了,问我卖报卖得怎么样,我说:“一张也没卖出去。”
  曹兴武说:“报呢?”
  我说:“扔到煤箱子里了。”
  曹兴文说:“那都是钱,别扔啊!”他们让我拿上报纸,一同到交道口去卖。
  我们找了一块干净的地方,将报纸一份份摆好,用砖头、瓦块和石头压好,三个人一起吆喝:“买报嘞!《华北日报》《北平日报》……”不一会儿,报纸就卖完了。
  我们三个人坐在台阶上,开起了“业务会议”。曹兴文说:“你那么吆喝就不对路,不像卖报的,一会儿咱们上城根练练去。”
  曹兴武说:“你那身打扮像小日本儿,哪儿像卖报的,回头让兴文找身棉服给你换上,明天你别走单了,跟着我跑,有买报的你先上去卖。”
  我们还研究了一下路线,先往南到王府井,再往东到东单,然后往北奔北新桥,我和曹兴武在马路左边,曹兴文在马路右边。
  那时的安定门城根很僻静,我们站成一排面对城墙,他们喊一句,我跟着喊一句,我练得差不多了,大家才一起吆喝。曹兴武的棉衣、棉裤、棉鞋也送过来了,补丁虽多,但曹大婶拆洗得干干净净。毛窝儿大了点,塞了些棉花;棉裤长了点,把裤腿卷起来;棉袄大了点,腰里系条绳子。还有一顶旧帽子。
  第三天卖报,我们还没跑到北新桥呢,报纸就卖完了。我像凯旋的勇士,挺着胸脯跨入我爹的书房,他上下打量了我一番,我从兜儿里一把一把地把钱掏出来,拍在他的桌子上。
  我爹笑了:“这才是你挣的钱呢!你想,卖了一上午报,能卖一张整票回来吗?”我这才恍然大悟。老爹一高兴,说:“奖励奖励你!”我以为有什么好事呢,结果他说:“再卖三天报。”
  1948年北平围城的时候,曹大叔一家搬走了,我心中空落落了很长时间。大约过了两年,院子里走进来一位军人,他向我们行了个军礼。细一看原来是曹兴武,我和我妈高兴得直掉眼泪。他告诉我们,他和弟弟都参了军,曹大叔随南下工作团去了南方,曹大婶也有了工作。
  此后我搬了三次家,后来回国,便与曹家人断了联系。你们给我上了生活的第一课,我永远怀念你们,感谢你们。
  (刘振荐自2017年9月23日《北京晚报》)
其他文献
亚洲奋起  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发展快、世界影响力大,正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那么,“百年大变局”下的其他国家与地区又呈现出怎样的图景?亚洲奋起、非洲新生、中东图治、欧洲彷徨……这背后又有哪些影响因素?  亞洲经济的体量、亚洲话语的分量、亚洲价值的质量,正成为改变世界地缘政治和经济最生动的因子。亚洲的奋起,贯穿百年,更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的浓重一笔。  经济:从无足轻重到举足轻重  19
1976年,萨尔曼·可汗出生于孟加拉国。就是这个看上去很普通的人,却成为美国数学教父,而且,他的善良赢得了世人的赞扬。  萨尔曼·可汗从小家里很穷,他是孟加拉国到美国的移民。萨尔曼·可汗有个小侄女叫纳迪亚,2004年她在新奥尔良上七年级,数学成绩一直不好,要求从麻省理工学院数学专业毕业的萨尔曼·可汗给她辅导。但可汗和纳迪亚不在同一个城市,萨尔曼·可汗就通过互联网教纳迪亚学数学,纳迪亚的数学成绩迅速
随着伊拉克境内反恐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与极端组织“伊斯兰国”斗志斗勇三年多、不是间谍却胜似间谍的“摩苏尔之眼”终于浮出水面,公开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在摘去了神秘面纱后,他开始过上正常人的生活,但“摩苏尔之眼”充满传奇色彩的惊险故事,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  黑夜中的一束光  故事得从2014年6月说起,当时,在军事上节节胜利的“伊斯兰国”一路攻城略地,不久拿下了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北部战略要地摩苏尔。 
工作得到组织认可、被提拔重用,是大多数党员干部努力的目标。但现实中有个别干部不想被提拔,甚至拒绝被提拔。  怕到基层、担心问责、家庭优先……这是个别干部不愿被提拔的心理动因。在受访组织部门和专家学者看来,此类现象的出现原因复杂——或是由于干部自身缺乏担当意识,对工作挑肥拣瘦;或是由于激励容错等配套措施不足,干部心有余而力不足。  为什么不愿被提拔  到新岗位工作可能照顾不好家庭、身体应付不了新的工
在武汉,生活着数以万计的外国人。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他们中的许多人毅然选择留在武汉,同中国人民共同抗疫,用自己的方式为武汉加油,为中国鼓劲。“与中国同在”“武汉也是我的家”,是他们对第二故乡武汉的深情告白。阿部(伊拉克):中国好,世界才会好  “我就是地道的武汉人。”阿部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2004年9月从伊拉克来到武汉求学,如今在武汉大学任教,阿部已经在武汉生活了16年,不仅在武汉安了家,
无论中外,政要中喜爱读书者为数不少。读书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而领导人看的书往往隐含一些特殊信息,因此吸引外界窥探和研究。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承的大国,又是新兴崛起国家的代表,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中国元素也由此成为热点话题。那么,有哪些外国政要爱读中国书,他们都读哪些中国书?  美国:  总统“中国书单”有真有假  “奥巴马也是他的书迷!”德国《明镜》周刊2016年12月18日称
关于麻将的乐趣,我老爸个人的心得体会是这样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张牌是什么,这就是打麻将最吸引我的地方。”  虽然我不是很爱打麻将,但对这句话也有体会。  与打麻将相比,更加简便易行、且吸引力毫不逊色的休闲方式,大约就是耍手机了。尤其是睡前躺在床上的时候,微博、微信,左一条右一条简直停不下来。有时候明明都困得睁不开眼了,依然要勉强再刷新一下。  其实,我很想能早点儿睡觉,我也痛恨自己为什么放不下手
阿里巴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马云的个人魅力和非凡的商业头脑也早已声名远扬。而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不一样的马云,一个外国投资人、咨询顾问眼中的马云和阿里巴巴会是什么样的?1994年就来到中国,阿里巴巴创业早期的咨询顾问克拉克先生将阿里巴巴帝国崛起过程中他的见闻、感触和思考结合深入的訪谈、研究写成了这本书。书中既可以读到阿里巴巴艰辛的创业历程、惊心动魄的商业对垒,也不乏有趣的背后故事。他多年在中国
20多年间亲如一家,生死与共,他们用超越血脉的人间真情,重构了城市新邻里关系,被媒体和市民喻为“中国好邻居”。  四个老人搬进一个家  时光回到27年前的那个秋天。年过五旬的乐和敏与妻子正在宁波市演武街老区的家中吃早饭,忽然听见隔壁“叮叮当当”响个不停,楼道内也热闹起来。夫妻俩出门一看,原来是隔壁那套闲置好久的房子搬来了新邻居。看对方忙得不可开交,向来热心的乐和敏就和妻子一起上前帮忙,一直忙到天近
皮影戏一直都是中国孩子特别喜爱的艺术形式。  “御沟西面朱门宅,记得当时好弟兄。晓傍柳阴骑竹马,夜隈灯影弄先生。”这是宋代《太平广记》里记载的韦庄的童年生活。白日里,孩子们在柳树下骑竹马嬉戏,到了夜晚,他们就模仿大人,利用灯光造影,有模有样地演起了皮影戏。  皮影戏在古代还有很多别称,如纸影戏、灯影戏、驴皮影等。它是一種集表演、歌唱、绘画、雕刻、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被称为中国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