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在英语教育改革的新时期,转变教学观念是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新形势。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我们讨论的共同话题。我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以下是我的一些体会。
一、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期初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实际运用英语水平、考试成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地说,确有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好,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打好基础,加上高中课程难度大,他们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针对这种实际,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等情况区分学生层次(分为A、B、C三级),授课、辅导、作业布置、测试与评估等都因学生的素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研究,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分层辅导。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他们积极学习,全面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各个层次学生施教的方法、师生具体交际活动的过程及预测授课的结果,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最终达到分层教学优差并迸的目的。反馈教学,能有效加强教与学双边的沟通,也是成竹在胸地改进教法的途径。在各层次学生中选出科代表,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下面谈谈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对A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在学好现行教材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成立英语兴趣小组,经常拟出一些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话题,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讨论,然后写成短文。此外,我还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难度适当的课外学习资料,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材料,争取提前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一级目标,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对B级的学生,在进一步加强其现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狠抓其双基的落实,按大纲要求学好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顺利完成大纲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C级的学生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侧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当他们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核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一旦有了成就感,就能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要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尽早完成从知识的积累到能力的转化过程,为高二达到一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是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时期。高中生的认识能力比初中普遍提高,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意识也有明显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课、小组讨论等具体形式,特别是创设有利于高中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情境,利用他们自身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监控。因此,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situation)主要指进行言语交际的外部的具体场合。因此,在交际中构成语境(context)的依据是话语或文句意义所处的外部世界的特征,所谓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及感受英语(feel English)、说英语(speak English)、用英语进行思维(thinking English)、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behave in English)。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仿佛置身其境。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即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2.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已风靡澳大利亚、英、美等国家。根据1998年澳大利亚ALL Guidelines(Scarino Angela,et al.,1998)一书所述,宏观的活动教学法认为“活动”是联结教学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教师必须把活动作为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微观的活动教学法即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活动作为教与学的中心单位以促进语言习得者用目的语言(Target language)进行交际。它认为活动包含积极的有目的的语言使用环境,习得者必须使用已有的语言资源以满足在设定的语境中进行交际的需要。活动教学法(Activity approach)是交际法家族的后起之秀。它一出现,就引起了外语界的高度重视,迄今已成为较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活动的内涵可理解为:“活”即活化、激活(activate);“动”即行动(act)。
3.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完成任务而获得知识。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它应具备以下特点:(1)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设计焦点应该是解决某一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问题。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直观、生动,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感受语言的刺激,是外语教学的一个辅助教学方式。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协调发展的,我们不应一味追求现代多媒体全程使用,而丢弃粉笔、黑板的独特优势,这既不符合教学规律,又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四、做好课后指导及检测
过去由于课堂效率不高,课上学生虽然是学到了东西,但课后不注重练习与巩固,造成学习基础不牢固。而从学习的检测上看,我平时经常测验,但对测评出来的问题很多没能及时分析、解决,导致成绩不理想。所以,现在我注重在每次测验后,专门留出时间来研究学生的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对比,还进行试卷讲评,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好下一步的具体操作,把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讲解清楚,想方设法让他们赶上来。
一、因材施教,实施分层教学
根据学期初直接或间接的了解,发现学生在学习习惯、实际运用英语水平、考试成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具体地说,确有部分学生英语水平较好,但大部分学生没有打好基础,加上高中课程难度大,他们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和信心。针对这种实际,从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信心、毅力、兴趣、智力水平及内在潜力等情况区分学生层次(分为A、B、C三级),授课、辅导、作业布置、测试与评估等都因学生的素质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研究,及时有效地对他们进行分层辅导。这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使他们积极学习,全面发展。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各个层次学生施教的方法、师生具体交际活动的过程及预测授课的结果,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最终达到分层教学优差并迸的目的。反馈教学,能有效加强教与学双边的沟通,也是成竹在胸地改进教法的途径。在各层次学生中选出科代表,定期了解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学习成效的评估,下面谈谈分层教学的一些做法。
对A级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英语的运用能力,努力挖掘他们的潜力。在学好现行教材的基础上,扩大阅读量,成立英语兴趣小组,经常拟出一些与他们学习和生活有关的话题,让他们用英语进行讨论,然后写成短文。此外,我还根据其英语水平的发展状况在不同阶段补充难度适当的课外学习资料,包括听、说、读、写方面的练习材料,争取提前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一级目标,为学生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基础。对B级的学生,在进一步加强其现有的知识体系的基础上,狠抓其双基的落实,按大纲要求学好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其顺利完成大纲规定的目标和任务,英语水平不断提高。对C级的学生采用各种可能的手段和措施,努力开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侧重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指导。当他们取得进步时,及时给予肯定核鼓励,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他们一旦有了成就感,就能克服学习英语的畏难情绪和厌学心理,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要进一步强化听、说、读、写等方面的基本功训练,尽早完成从知识的积累到能力的转化过程,为高二达到一级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高中阶段是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塑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时期。高中生的认识能力比初中普遍提高,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独立意识也有明显提高。教师可以通过活动课、小组讨论等具体形式,特别是创设有利于高中生自我认识、自我反省、自我调节的情境,利用他们自身较高的自我意识水平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节、监控。因此,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situation)主要指进行言语交际的外部的具体场合。因此,在交际中构成语境(context)的依据是话语或文句意义所处的外部世界的特征,所谓教学中的情境都是模拟的。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遵循反映论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具体生动的场境,使抽象的语言形式变成生动具体的可视语言,创设尽可能多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及感受英语(feel English)、说英语(speak English)、用英语进行思维(thinking English)、用英语的方式主导行为(behave in English)。该教学法的特点是:将言、行、情境融为一体,有较强的直观性、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仿佛置身其境。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成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从整体上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即整体语言教学法(Whole language)。
2.活动教学法
“活动教学法”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就已风靡澳大利亚、英、美等国家。根据1998年澳大利亚ALL Guidelines(Scarino Angela,et al.,1998)一书所述,宏观的活动教学法认为“活动”是联结教学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教师必须把活动作为教学大纲的指导思想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微观的活动教学法即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将活动作为教与学的中心单位以促进语言习得者用目的语言(Target language)进行交际。它认为活动包含积极的有目的的语言使用环境,习得者必须使用已有的语言资源以满足在设定的语境中进行交际的需要。活动教学法(Activity approach)是交际法家族的后起之秀。它一出现,就引起了外语界的高度重视,迄今已成为较为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活动的内涵可理解为:“活”即活化、激活(activate);“动”即行动(act)。
3.任务型教学法
任务型教学法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通过完成任务而获得知识。任务完成的过程,就是一个知识转化的过程。它应具备以下特点:(1)以任务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语言形式为目的;(2)任务的设计焦点应该是解决某一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问题。在任务型语言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并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活动。在教师精心设计的各种“任务”中,学生能够不断,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从注重语言本身转变为注重语言习得,从而获得语言运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掌握现成的语言知识点。随着“任务”的不断深化,整个语言学习过程会越来越自动化和自主化。
三、巧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辅助手段,其优点是显而易见的:信息量大、趣味性强、直观、生动,使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感受语言的刺激,是外语教学的一个辅助教学方式。但多媒体与传统教学手段是相辅相成、拾遗补缺、协调发展的,我们不应一味追求现代多媒体全程使用,而丢弃粉笔、黑板的独特优势,这既不符合教学规律,又影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四、做好课后指导及检测
过去由于课堂效率不高,课上学生虽然是学到了东西,但课后不注重练习与巩固,造成学习基础不牢固。而从学习的检测上看,我平时经常测验,但对测评出来的问题很多没能及时分析、解决,导致成绩不理想。所以,现在我注重在每次测验后,专门留出时间来研究学生的检测结果并进行分析、对比,还进行试卷讲评,针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好下一步的具体操作,把部分学生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讲解清楚,想方设法让他们赶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