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p888y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错误十分常见,屡教屡错的现象亦不在少数,作为一线教师,与其唠叨抱怨,不如思考行动。对待错误,既要及时纠正,更要潜心钻研归因分析,并采取进一步的改变措施才是亟待关注与深思的。
   关键词:易错点;归类分析;策略摸索
   一、研究背景
   尝试错误说观点:学习即试误,是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联结就是某情境只能引起相应反应,而不能唤醒其他反应的倾向。终日学终日误,终日误终日学,前者反映了错误的常态性,学生的学习便是从无到有,从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在此间错误实属正常,无须严苛强求。正如人们对自然、社会的认识无不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再到认识的不断反复,是出错、纠错、改错,不断调整与内化的过程。尽管错误难免,但也绝不提倡错误。错误犹如一种引力,每一种挫折或不利的突变,同时还带着同样或更大的有利种子。即在错误中不断反思前行,让有利的种子开花结果、绚烂多姿才是我们的不断追求。
   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错误十分常见,作为一线教师,对待错误,既要及时纠正,更要潜心钻研归因分析,并采取进一步的改变措施。
   二、归类分析
   (一)混淆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感觉:如果是全新的、完全陌生的内容可能掌握相对较好,反而是经验性的知识、相近知识的学习不尽如人意。这种状态便是心理学上所谓的前摄抑制,即由于对原有知识的理解不充分,进而导致对相近新内容的学习造成一定干扰与影响,而这种干扰也是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之一。当然,后摄抑制的影响也时有存在。
   1.“式”与“式”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异分母分式加减运算与分式方程是前后紧挨着的两个课时,编写者也是出于两者联系紧密的考虑,可学生的表现却让教师无法预料。教师可能会预设公因式与公分母混淆,毕竟前者是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幂,后者则是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字母的最高次幂。可预设与生成却不同,混淆这两者的学生人数还算一般,反而通分与分式方程去分母却产生了一定的问题。新学异分母分式相加减时不成问题,学习分式方程时,部分学生却是先通分而不是直接去分母,这也能理解。但之后再解异分母分式加减时,却出现较多学生丢分母现象,是对分式基本性质与等式基本性质的混淆,其实同七年级上册解分母中含有小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时多乘少乘问题实质是一样的。其次,到八年级的求形如3x2-6x 1的最小值与用配方法解3x2-6x 1=0时,是提出3还是等式两边同时除以3相混淆,再到推导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与二次函数图象顶点坐标,都会产生一系列的连带影响。因此,在最初接触的时候,必须强化正确的理解。学生在出现此类问题时,本人也尝试着做些形象的比方,可能还不是很合理与规范,但也是一种尝试。将丢分母比喻成了脱裤子,只有有帘子(等号)才能丢,否则不雅。或者用具体的例子:2/3-1/3=2-1吗?1/3=1吗?那么学生在迟疑之时就会激起这些特殊例子的记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定。从本质而言,上述问题都是对代数式与等式的混淆。在初解一元一次方程时,部分学生出现“=5x-3x=5 7”双等号的现象便是一种问题反映。算式表示的一个结果,等式却反映两个量之间相等的关系,两个等号之间有差别,务必让学生从本质上进行理解与掌握,减少相互抑制,不斷循环反复。
   2.“一”与“全”
   说明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我们只要举一个反例即可,但可能由于受小学枚举法等思维不够严密的影响,学生在证明一个真命题时,也同样会以一个或几个符合为判断依据而认为结论的正确性。“一”是否足够证明,学生对此产生了混淆。比如:nn 1与(n 1)n(n为正整数)的大小比较时,学生往往会举最简单的n=1,2的情况,以此判断后者大,以偏概全,殊不知从n=3开始,结论已发生了改变,即使举再多的例子也并不能代表全部,毕竟此题中n为正整数,无限多,因此归纳推理或者小学中经常使用的实验操作(证明三角形三内角和等于180度时用剪、拼或折叠的方法)等都需要更为严谨的推理过程才能证明真命题,这是必须要强化的观念,毕竟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性很强的学科。
   在思维的固定性方面,既然“一”不能代表全部来证明真命题,学生也就将考试时用特殊值法快速解答选择填空的技巧给自然地丢弃在了一边,这便是一种极端,其实很多时候,特殊值巧解不失为一个又快又准确的好方法。比例中,2∶a=3∶b=4∶c求相关代数式的值的时候或者当0
其他文献
以下是从2006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中辑录的一部分围绕“汉字”做文章的试题,供大家练习,同时体会出题者独特的思路。  1.运用学过的汉字形体演变知识,指出“中国印”上“京”字的字体,请在正确答案后打“√”。  A.甲骨文 ()B.金 文 ()C.隶 体 ()D.篆 书 ()  (2006年湖北省荆门市)  2.今年南京市启用了新的交通视觉形象识别系统(简称VIS),新的南京交通标志(见右图,红色)
2012年江苏省13个省辖市的英语中考试卷中,都体现了语言基础知识运用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在各种语言情境中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就是学生对题干的阅读能力、对具体语境的领悟能力以及在所设置的语言情境中正确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它涉及的题型有:单项选择、词汇运用、短文填空等。  一、单项选择  单项选择是各地中考英语试卷中都采用的共同的一个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初中三年所要求掌握的词汇、语法知识及其运
近年来, 中考英语对语言基础知识的考查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单纯考查词汇知识和基础语法,而是着重考查学生对基础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它涉及的题型有:单项选择、词汇运用、短文填空等。  一、单选题解题策略  单选题主要通过一定的情境考查学生对语言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呈现形式有单句、对话等。考查的内容有名词、动词、代词、介词等词义的区别;有词组的辨析;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语法功能的考查;以及对功能交际项
■  ★《陈涉世家》拓展阅读——  江革传(节选)  李延寿  江革,字休映,济阳考城人也。六岁便解属文。九岁丁父艰。少孤贫,读书精力不倦。十六丧母,以孝闻。服阕,补国子生。吏部郎谢脁雅相钦重。脁尝行还过候革,时大寒雪,见革弊絮单席,而耽学不倦,嗟叹久之,乃脱其所著襦,并手割半毡与革充卧具而去。  时武陵王纪在东州,颇骄纵,上以臧盾性弱,不能匡正,召革慰遣,乃除武陵王长史、会稽郡丞,行府州事。革门
写好半命题作文,前提之一是补充完整一个恰当的题目。有些考生在补题时过于随意,以致走入了误区。  下面笔者结合各地2008年中考半命题作文,就如何“补题”提几条建议。  一、补题要细察“隐信息”。补题千万不可仓促草率,而要仔细琢磨已命定的半个题目和要求中的“隐信息”,这些“隐信息”往往对确定选材、主题、文体等有所提示或限制,如2008年安徽卷“我在_______中得到快乐”,就限制了必须用第一人称写
近几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及家长对教育大环境的重视,农村的学生向县镇集中的趋势越加明显,致使农村学校学生人数急剧下降,百人以下学校已占绝大多数,与之对应的,这类学校的小班化情形也日趋严重,20人以内的班级比比皆是,一些班级仅有3~5名学生,甚至出现断级现象。这种小班额的迅速出现,为农村小学的教学及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同等的“优质教育”成了每一个农村学校及众多家长和学生关注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这是近年来中考语文作文题考查遵循的总原则。  笔者统计分析了2013年全国各地123套中考语文试题,充分感受到了作文题的命题特征,现综述于下。  一、 从分值设置看,作文地位举足轻重。  目前,各省、市中考语文试卷的赋分大致分为120分
虽然是笨小孩,但要给人惊喜    “相信记单词有技巧的人,最终不一定能学好英语。”刚刚接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前录取通知书的于长宽,从不相信“捷径”, 也否认学英语有秘诀。   这个辽宁省大连市育明高中的高三学生,以TOEFL106分、SAT(相当于高考)Ⅰ2270、SATⅡ2400(满分)的成绩,名扬校内外。   18岁的于长宽很喜欢称自己为“笨小孩”。他确实貌不出众,普普通通一身运动衫,人很沉着。
十几年前,在北极的格陵兰岛上,有一群渔民捕获了一条他们从未见过的鱼。岛上没有一个人能认识它,没有一个人能说出它的名字。不甘心的他们请来了专家辨认。专家仔细看了看,最后惊叹道:“这是一条原本生活在南极深海中的鲈鱼啊!”  相信专家对这条鲈鱼的判断应该不会错。问题是,一条生活在南极的鱼,怎么会出现在相隔万里的北极呢?这让人大惑不解。有人认为是好事者将它带来,然后放生在格陵兰岛的海域。但那位专家说,这条
摘 要:教育信息化与中学课堂教学融合越来越紧密,以宁夏育才中学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与智慧教学终端相结合的案例,探讨信息化教学的效果。研究发现,智慧课堂教学将使化学课堂的信息容量更大,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更为便捷,对化学教学问题的思考与学习更为深入。   关键词:智慧课堂;高中化学;教学案例   一、研究背景   1.时代背景   我们已然处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当下的我们无论愿意与否,都已被裹挟在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