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课堂要怎样上才能不失活力,关键在于学生的兴趣。而兴趣是在不同情境下产生的。因此教师要创设质疑情景、探究情景、想象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敢想、敢做。打造充满生命活力的生物课堂。
关键词:活力;生物课堂;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既要考虑这节课和整个生物学科的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千课一律,必须因材施教,采取不同方式把课教活,让学生学活。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系到课堂成败的决定因素。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生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创设质疑情景,设计悬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学生的兴趣不一定集中在一个知识点上,有创造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果教师设置多种悬疑的情景,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那么,因为“疑”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迷惑,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在参与中进行创新。
如我在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一节时,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花海如潮的果园,美丽、芳香四溢的花朵引来了许多蜜蜂。慢慢地,花凋谢了,形成了许多果实,而有些花谢了却没有结出果实。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提出了许多问题。
(1) (1)植物将它最美丽的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难道植物开花就是为了美化环境吗?花对于植物体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2) (2)每每花开的时候,我们总是看到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蜜蜂对于花来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3) (3)花开一段时间后,会凋谢,而花的基部会膨大而成果实,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4) (4)向日葵有的瓜子是瘪的,为什么里面没有瓜子仁呢?
(5) (5)有同学种过黄瓜吗?种过黄瓜的同学都知道,有的黄瓜花下面结出黄瓜,而有的花不结,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悬疑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提出了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的各类问题。学生的质疑是创造灵感的闪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思考的乐趣、创造的欢乐。
二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敢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需要,创设兴趣盎然的课堂情境,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表现为求知欲强、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学生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课堂情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的效果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智慧地将教学内容凝练成学生渴望探究的问题,并且是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当学生面临使他们困惑的问题时,就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我在讲《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草履虫》时先让学生进行一个接力赛游戏,题目是“说出更小一点的动物”学生纷纷举手说,当说完蚂蚁后各组同学都很茫然的看着老师,纷纷说“没有更小的动物了吧”,有的同学故意说“小蚂蚁吧”,我说:“在自然界中还有一些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其中就有动物,如草履虫、钟虫、喇叭虫等,这些都是很微小的动物。”这时,有同学问“它们到底有多小呢?”我说:“以草履虫为例,芝麻粒已经很小了吧,而草履虫还不到一粒芝麻粒的1/10.”学生的脸上现出了惊奇的表情,“还有这么小的动物!”借着学生的好奇心我连忙说:“对这么奇妙的小动物你都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马上都活跃起来了。
“我想知道它长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我想知道它的结构”
“在哪儿能找到她呀?他生活在哪儿呀?”
“它对与人类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的?它那么小,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会产生影响吗?”
“它会像其他动物那样,对刺激做出反应吗?”
“它那么小,是怎样运动的?也想猎豹那样有腿吗“
“它是怎么吃东西的?它都吃什么呢?”
“它是怎么繁殖的?它那么小我想它繁殖得一定很快吧!”
“它是怎样呼吸的?用肺还是用鳃呢?”
“除了草履虫外,还有那些单细胞的生物?它们和草履虫有什么不同呢?……
接下来,师生共同将以上问题归纳成六个主题,分别是“形态结构”、“摄食、运动”、“呼吸、排泄”、“对刺激有无反应”、“与人类的关系”、“其他单细胞生物”。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组成探究小组,承担一个探究主题,采取自己组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去解决本组索要探究的主题。同学们热情地投入到本组的探究中去。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学会提问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切入点。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首先应积极的创设各种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从一个接收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自主探究者,学习也会变得其乐无穷。
三创设想象情景,让学生敢想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创造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着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比如《保护环境,珍爱生命》这节课,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大自然的影像资料并配以音乐。然后问:如果你是森林中的一种生物,在这个美丽的家园,你是怎样生活的?由于这片森林要改成农田,森林中的生物面临着失去家园的危机,这时,森林召开了一个“生物大会”,各种生物都发表了自己的心声。作为人类,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借助自然的影像资料并配以音乐的烘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进而感受自然,并由此体验自然的神奇、美妙和物种的悲哀、渴望,自然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实际上,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无穷的学科,再通过老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从而使生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冯莉《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生物》43页、45页
郑晓惠《生物课程与教学论》77、78页
关键词:活力;生物课堂;创设情境
中图分类号:G633.91
生物课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既要考虑这节课和整个生物学科的教学目的,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因此教学方法不能千课一律,必须因材施教,采取不同方式把课教活,让学生学活。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是在一定情境下发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否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关系到课堂成败的决定因素。而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生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一创设质疑情景,设计悬念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认知特点,在认识某一事物时,学生的兴趣不一定集中在一个知识点上,有创造性的学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他们会提出各种问题。如果教师设置多种悬疑的情景,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大胆发问。那么,因为“疑”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迷惑,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在参与中进行创新。
如我在讲《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这一节时,先通过多媒体播放花海如潮的果园,美丽、芳香四溢的花朵引来了许多蜜蜂。慢慢地,花凋谢了,形成了许多果实,而有些花谢了却没有结出果实。
学生通过观看录像,提出了许多问题。
(1) (1)植物将它最美丽的一面呈现在我们面前,难道植物开花就是为了美化环境吗?花对于植物体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2) (2)每每花开的时候,我们总是看到蜜蜂在花丛中忙碌着,蜜蜂对于花来说有什么重要的意义呢?
(3) (3)花开一段时间后,会凋谢,而花的基部会膨大而成果实,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呢?
(4) (4)向日葵有的瓜子是瘪的,为什么里面没有瓜子仁呢?
(5) (5)有同学种过黄瓜吗?种过黄瓜的同学都知道,有的黄瓜花下面结出黄瓜,而有的花不结,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悬疑的情景促使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然后提出了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的各类问题。学生的质疑是创造灵感的闪现。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思考的乐趣、创造的欢乐。
二创设探究情景,让学生敢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研究学生的学习欲望、需要,创设兴趣盎然的课堂情境,往往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其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产生巨大的学习热情,表现为求知欲强、精神饱满、思维活跃。学生在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的课堂情境中掌握知识、学会方法的效果会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智慧地将教学内容凝练成学生渴望探究的问题,并且是学生关心和感兴趣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当学生面临使他们困惑的问题时,就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我在讲《只有一个细胞的生物体——草履虫》时先让学生进行一个接力赛游戏,题目是“说出更小一点的动物”学生纷纷举手说,当说完蚂蚁后各组同学都很茫然的看着老师,纷纷说“没有更小的动物了吧”,有的同学故意说“小蚂蚁吧”,我说:“在自然界中还有一些只有一个细胞构成的生物体,其中就有动物,如草履虫、钟虫、喇叭虫等,这些都是很微小的动物。”这时,有同学问“它们到底有多小呢?”我说:“以草履虫为例,芝麻粒已经很小了吧,而草履虫还不到一粒芝麻粒的1/10.”学生的脸上现出了惊奇的表情,“还有这么小的动物!”借着学生的好奇心我连忙说:“对这么奇妙的小动物你都想了解些什么呢?”学生马上都活跃起来了。
“我想知道它长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
“我想知道它的结构”
“在哪儿能找到她呀?他生活在哪儿呀?”
“它对与人类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害的?它那么小,它的存在对自然界会产生影响吗?”
“它会像其他动物那样,对刺激做出反应吗?”
“它那么小,是怎样运动的?也想猎豹那样有腿吗“
“它是怎么吃东西的?它都吃什么呢?”
“它是怎么繁殖的?它那么小我想它繁殖得一定很快吧!”
“它是怎样呼吸的?用肺还是用鳃呢?”
“除了草履虫外,还有那些单细胞的生物?它们和草履虫有什么不同呢?……
接下来,师生共同将以上问题归纳成六个主题,分别是“形态结构”、“摄食、运动”、“呼吸、排泄”、“对刺激有无反应”、“与人类的关系”、“其他单细胞生物”。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想知道的问题组成探究小组,承担一个探究主题,采取自己组认为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去解决本组索要探究的主题。同学们热情地投入到本组的探究中去。
我在实践中体会到,让学生学会提问是学生自主探究的切入点。陶行知先生有这样的诗句,“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教师首先应积极的创设各种课堂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从一个接收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自主探究者,学习也会变得其乐无穷。
三创设想象情景,让学生敢想
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这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创造知识的源泉。可以说一个人的想象力决定着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个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供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挥学生自由想象的潜能,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异想天开的想象力。比如《保护环境,珍爱生命》这节课,我先通过多媒体播放大自然的影像资料并配以音乐。然后问:如果你是森林中的一种生物,在这个美丽的家园,你是怎样生活的?由于这片森林要改成农田,森林中的生物面临着失去家园的危机,这时,森林召开了一个“生物大会”,各种生物都发表了自己的心声。作为人类,我们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这样借助自然的影像资料并配以音乐的烘托,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回归自然、融入自然,进而感受自然,并由此体验自然的神奇、美妙和物种的悲哀、渴望,自然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理念。
实际上,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无穷的学科,再通过老师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也丰富了知识,开拓了视野,从而使生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冯莉《新课程课堂教学行为创新·初中生物》43页、45页
郑晓惠《生物课程与教学论》77、78页